回覆列表
  • 1 # 婦科醫生張澤梅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血常規檢查在全身體檢中是基本的體檢專案,它的意義在於及早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反應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許多全身性疾病可以從血常規檢查中發現早期跡象:通常感染性疾病會使白細胞的數值和分類發生變化;貧血時血紅蛋白或紅細胞的檢驗值會降低;而血小板的減少會導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後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會增多血權發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腫瘤,變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規檢查部分數值的變化.

    血沉又稱紅細胞沉降率,它的快慢與血漿粘度,尤其與紅細胞間的聚集力有關係。紅細胞間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

    因此,臨床上常用血沉作為紅細胞間聚集性的指標。

  • 2 # 華絡健康

    血常規檢查的意義

    血常規檢查是體檢時最基本的檢查專案之一,血常規檢查專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數量等。血常規用針刺法採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經稀釋後滴入特製的計算盤上,再置於顯微鏡下計算血細胞數目。血常規能檢查出哪些問題呢?一起去了解下。

    血常規檢查作用

    1、判斷是否有其他細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為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應注意是否合併細菌感染。

    2、判斷有無脾功能亢進。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進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明顯降低,應考慮存在脾功能亢進症,應注意檢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擾素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尤為明顯,因此在進行抗病毒治療前及抗病毒治療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

    4、判斷是否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現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應考慮是否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

    血沉檢查的意義

    血沉全稱叫紅細胞沉降率,我們經常用英文縮寫ESR來表示。它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沉的檢測方法非常簡單,只須抽取2毫升抗凝血,無須空腹,價格也不過幾元錢,但卻在一些病理情況下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國推行的血沉測定方法主要是魏氏法,性別不同其正常值範圍稍有差別。男性,0~15毫米/小時為正常;女性,0~20毫米/小時為正常。

    血沉的快慢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在臨床中,我們往往用血沉來反映身體的炎症情況、病情程度以及治療效果。而且,血沉的升高有時還會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臨床中常見的血沉增快的疾病主要有:

    1. 各種感染性炎症,如結核、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

    2. 風溼性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性多肌痛等;

    3. 血液病,如嚴重貧血、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等;

    4. 惡性腫瘤、組織損傷等情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血沉增快首先應排除生理性增快,因血沉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快,65歲以上的老年人,血沉有時可達40毫米/小時,常用以下公式來調整血沉的正常上限值:血沉(男性)=年齡除以2,血沉(女性)=年齡加10除以2。孕婦由於血漿容量增加,從第3個月起血沉就加快,分娩後3周才恢復正常。婦女在月經期血沉也稍快。這些均屬正常現象,而且測定值不會太高。

    血沉減慢一般來講意義不大,主要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脫水血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所以,如果出現血沉不正常,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才能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建議您去醫院相關科室做進一步的檢查。

  • 3 # 麻醉超人鋼鐵俠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一種重要的檢查專案,其中又包括近二十種不同的檢查內容,過去血常規靠檢驗科檢驗師在顯微鏡下手工法檢測,現在有了血液分析儀,血常規檢查就變得簡單多了,下面給大家介紹血常規檢測裡一些常見的、熟悉的、重要的專案。

    血紅蛋白,HGB或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血紅蛋白是人體負責運輸氧的一種蛋白質,使血液呈現紅色的蛋白。血紅蛋白增多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如胎兒和新生兒,高原居民,劇烈勞動,等等;病理性增多,表明血漿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如脫水,腹瀉,大面積燒傷,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等;血紅蛋白減少,小於正常值,為貧血,具體程度看血紅蛋白減少的程度,輕度:血紅蛋白>90g/L、中度:血紅蛋白90~60g/L、重度:血紅蛋白60~30g/L、極度:血紅蛋白<30g/L。

    紅細胞計數,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紅細胞計數增多,常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等等脫水血液濃縮導致單位血液裡紅細胞計數相對增多;紅細胞減少常見於,急性和慢性失血,如手術 大出血,溶血,以及造血障礙,等等。

    紅細胞比容(過去叫紅細胞壓積),HCT ,男(0.40-0.54)L/L 女(0.37-0.48)L/L ,這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對於麻醉科很重要。紅細胞比容指紅細胞佔全血的容積比,是一種間接反映紅細胞數量大小及體積的簡單方法。常用作貧血診斷和分類的指標。還可用於臨床決定病人是否需要補液及補充電解質的實驗檢查依據。臨床上有的手術病人大出血,可是沒有足夠的血液輸注,麻醉醫生會給患者輸足量的液體暫時代替血液,這個時候,就要檢測患者的紅細胞比容,指導臨床治療。

    血小板計數,PLT或BPC (100-300)×109/L 。血小板透過釋放血管收縮物質、血小板粘聚成團堵塞損傷的血管,粘附和沉積在受損血管所暴露出來的膠原纖維上, 聚整合團,形成止血栓,促進止血。血小板降低,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HIV感染,脾亢進,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等,這類病人容易出血。血小板增高常見於,脾切除術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惡性腫瘤的早期,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等。

    白細胞計數,WBC ,成人(4-10)×109/L 兒童(5-12)×109/L 新生兒(15-20)×109/L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透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白細胞最重要的功能是防衛作用。一般來講,有炎症的時候,白細胞增多。具體白細胞增多或減少的臨床意義,要結合下面兩項來分析。

    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數 ,N或GRAN 50%-70%,以及 淋巴細胞百分數 L或LYM 20%-40% 。如果白細胞高提示體內有炎症感染,白細胞計數中性粒比率偏高,說明是細菌感染;如果是淋巴細胞比率偏高,說明是病毒感染,當然,也可能是混合感染。這只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血沉是將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靜置後,紅細胞由於密度較大而下沉的現象。通常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表示紅細胞的沉降速度,稱為紅細胞沉降率,即血沉(ESR),正常值,成人:男性 0~10mm/h;女性 0~12mm/h。

    血沉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觀察結核病和風溼熱的病情變化和療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復發和活躍。二,某些疾病的鑑別診斷,如心肌梗死和心絞痛,胃癌和胃潰瘍,盆腔癌性包塊和無併發症的卵巢囊腫等的鑑別。都是前者血沉明顯增快,後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三,多發性骨髓瘤病人,血沉加快顯著,80%左右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活動期血沉增快。

    要提示的是,血常規檢查不包括血沉檢查。

    以上只是列舉了幾個血常規檢查中常見的重要的檢測專案,臨床上一種疾病的診斷不僅僅靠一個或幾個簡單的檢測專案,而是要綜合起來具體分析,如此,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 4 # 清風1442317

    作為一般人來說,我們知道個大概就行了,因為即使是一個血常規,包含的內容也不少,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學習的人理解起來是挺不易的。一般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增多提示細菌感染,加上中性粒細胞增多更能說明感染的毒性大,白細胞減少時多為病毒感染;紅細胞增多,可見於脫水電解質紊亂紅細胞增多症等,血紅蛋白減低是貧血的徵像,其它的沒有必要了解太多。血沉的檢查是瞭解風溼類疾病和結核病的一項檢查,認為感染結核菌後,血沉會加快沉降的速度,類風溼性疾病也有加快的特點,這種檢查只能說是提供參考,特異性不強,都需要醫生結合臨床及其它檢查才有意義。

  • 5 # 小小醫學生

    檢查血常規時,化驗單上會出現一些指標。下面我來給大家解析一下這些指標的正常範圍以及增高和降低有什麼臨床意義:

    一、血紅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

    正常女性:110-150g/L

    1.降低:貧血

    如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慢性失血。

    2.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二、紅細胞

    正常成年男性(4.0-5.5)×10∧12/L

    正常成年女性:(3.5-5.0)×10∧12/L

    增高和降低的病因基本同血紅蛋白。

    要判斷感染原因主要看三個指標:

    1.白細胞計數

    2.中心粒細胞比率

    3.淋巴細胞比率

    三、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值WBC總數:(4.0-10)×10∧4/L

    1.減少:

    ①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感冒,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等。

    ②某些細菌、原蟲感染。如傷感、瘧疾、嚴重敗血症。

    2.增高:

    ①全身或區域性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性闌尾炎。

    ②明顯升高。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④大面積燒傷。

    四、中性粒細胞比率(NEUT%)

    正常值:50-70%

    增高:細菌感染、炎症等。

    減少:單位的輕度偏低,多無明顯病理意義。

    五、淋巴細胞比率(LYM%)

    正常值:20-40%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降低:免疫缺陷等。

    六、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值:(100-300)×10∧9/L

    1.增高: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手術、運動後等。

    2.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牙齦出血等。

  • 6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小兒血常規是兒科發燒感染疾病常見的檢查專案,血沉相對來說在門診化驗不多,因為抽靜脈血,大多是長期發燒或者為了排除結核或者其他風溼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而化驗。

    血常規能發現什麼問題?

    1、感染的病原大致判斷。白細胞升高,伴中性粒細胞高,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正常或者升高伴淋巴細胞升高,提示病毒感染。一個大致判斷,並不絕對,關鍵結合臨床表現。

    2、貧血程度及貧血病因初步判斷 根據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來判斷貧血程度,利用紅細胞平均體積,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學血紅蛋白量來判斷是正細胞,大細胞還是小細胞性貧血。然後根據病史和進一步針對性檢查,最後明確貧血原因。

    3、血小板減少和增加。小兒有些感染性疾病會反應性升高,當然小兒川崎病時血小板持續升高也很有診斷價值。較少可見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有一過性破壞,暫時下降,疾病恢復也會逐漸升高。小兒感染嚴重的疾病血小板嚴重下降。

    4、過敏性或者寄生蟲判斷。看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慢性提示過敏體質或者寄生蟲感染可能,下降或者為0的結合病史要排除傷寒等。

    血沉的臨床意義

    1、血沉正常值:男孩:0~15mm/h、女孩:0~20mm/h 。

    2、小兒升高常見:

    1)、各種感染性疾病往往會升高。

    2)、風溼性,免疫性各種疾病,如風溼熱,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慢性疾病,如嚴重貧血、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4)、傳染性疾病,如結核,傷寒等。

    5)、血沉減少在兒童比較少見,因為本身兒童血沉相對於成人高。少見有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大蛇丸被十拳劍封印後能透過咒印復活,那屍鬼封禁完全後能完全復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