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總探長
-
2 # Jim-Moriarty
寧遠一戰。很簡單,守住了意義不大的寧遠城,丟失了後勤基地覺華島。後金為何大舉南下寧遠城,缺乏糧食和過冬的物資。覺華島是整個遼東的後勤基地。為了彌補覺華島的損失,明朝朝廷只能再次加徵“遼餉”,民不聊生。於是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而起。類似於胡宗南佔領了延安。戰術上小勝,戰略上大輸。
整個遼東的戰略從熊廷弼到孫承忠,都是防禦為主。不求速戰,力爭拖垮女真。所謂五年平遼,完全是大話。
遼西走廊過於狹小,影響部隊展開。尤其限制了後金的騎兵的機動性。後金也怕被合圍。至於山海關,後金至始至終沒有攻陷過後金高層甚至都不認為能攻破山海關。
1622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戰役後,又相繼拿下明王朝的遼陽、瀋陽兩處軍事重鎮。
大明王朝的所依仗的狹隘的遼西走廊受到嚴重威脅。
外圍據點盡數崩塌,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努爾哈赤只要打穿遼西走廊,明王朝的北京城將岌岌可危,遼西走廊這條軍事戰線就像是王朝的生命線,萬不可失。
這一年,朝廷派遣王在晉總督關外戰事,負責防守遼西走廊。
王在晉進抵山海關之後,準備全面扭轉局面,重新部署山海關的防禦部署。
當時這條遼西走廊處於啥狀態呢?
遼西走廊外圍近似扇形的防禦區中的大多據點幾乎被全部拔除。
山海關城的防禦爭議大家也都是圍繞在單點防禦,還是單線防禦的問題上。
防禦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兜子裡沒錢。
明朝末年朝堂的財政瀕危,褲兜子比臉都乾淨,要是有錢,最佳的打算仍舊是單線防禦,而不會選擇對山海關這個單點進行防禦。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單點防禦和單線防禦的優劣性:
單點防禦:這套僅防守山海關的防禦王朝,是王在晉抵達遼西走廊之後,想到的最佳方案。
其實說是單純的單點防禦也不對,王在晉怎麼防禦呢?
他將主力安置在山海關城,然後在山海關八里之外的山坡上構築營寨,作為前沿防禦據點。
說實話,這些構築在外圍的臨時性的防禦據點壓根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更多的時候是擺設。
王在晉的防守方案在於能夠節省朝廷的開支,可用於擴充兵員,也可以集中所有的精力防禦山海關。
但又沒有想到,萬一山海關破了呢?
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怎麼守?
單線防禦:單線防禦一直是袁崇煥想要盡力促成的主動性防守方案。
他想要在山海關200裡外的地方死守寧遠城,阻止努爾哈赤逼近山海關。如果寧遠城城破,大軍還能夠撤到山海關繼續防守。
如果不破,多點防禦始終要優於單線防禦。
可是,袁崇煥的這套方案費錢吶,誰來出錢呢?
兩套方案都有道理。
幾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手持匕首朝你衝過來,你是願意穿一層盔甲和他幹仗,還是願意直接和他開擼呢?
穿盔甲,可能你拿不出那麼多錢,拿出來也可能是揹負了高利貸,對擼即便活下來也有可能無法生活。
可不穿外層的那套盔甲,你又可能直接被禿嚕皮。
怎麼選,怎麼做?
我們以上帝的視角來看,都可做,也都不可做。
至於誰對誰錯,一直沒有答案。
王在晉和袁崇煥在防禦問題上鬧矛盾,朝廷又派了兵部尚書孫承宗前去山海關調和。
孫承宗抵達山海關之後,朝著遼西走廊逛了一圈,感嘆道,還是袁崇煥有高見。
他力挺袁崇煥,同時將戰線更加激進的推進,分兵扼守前沿要地。
但是,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朝堂中的袁崇煥開始狀告孫承宗,一招黑虎掏心讓天啟皇帝將孫承宗召回朝廷,重新派遣高第繼續管轄山海關一帶的軍政。
剛剛到任的高第完全承襲了王在晉的那套防守方案,馬上下令,全軍後撤,固守山海關。
什麼玩意的單線防禦,還是單點防禦靠譜,朝廷哪有那麼的金子供你們揮霍!
袁崇煥你趕緊給我撤回來,一刻也不能停留!!!
袁崇煥勃然大怒,又毫無辦法,只能折中選擇,放棄錦州一帶的防禦據點,選擇距離山海關更近一點的寧遠城。
1626年,努爾哈赤帶領著十一萬大軍朝著遼西走廊殺了過來。
努爾哈赤抵達寧遠城之後,將帥帳直接安置在了寧遠城和山海關的中間,斷絕山海關方面的防禦,讓寧遠城變成了一座孤城。
其實他想多了,即便他不隔離,在山海關的高第也沒準備馳援袁崇煥,你自己想死,我有什麼辦法?
我讓你後撤到山海關城內,你自己不聽吶!
努爾哈赤下令攻城兩日,寧遠城仍舊巋然不動,反而自己還受了重傷。
努爾哈赤轉而攻打毗鄰寧遠城的覺華島,這裡屯駐有大量的糧草,袁崇煥此前為了防止努爾哈赤突襲這裡,已經讓人挖掘冰塊,隔絕了覺華島和寧遠城的聯絡。
誰知道,天氣酷寒,河水很快凍結,後金騎兵順利突襲覺華島,島上七千多士兵幾近殘滅,所有糧草被全部焚燬。
隨後,努爾哈赤宣告撤軍,結束了這一次的惡戰。
寧遠城防禦戰,宣告徹底結束。
這是明王朝自從薩爾滸戰役後,明軍在戰場的被動防禦中取得的唯一一場勝仗。
七年的打壓,多屈辱,多噁心。
這就好像一直蒼蠅在臉上一直嗡嗡嗡,可是七個小時了,你就是逮不到他,也拍不死他。
夠噁心,也夠煩人。
這場戰役不算是什麼大勝仗,卻是里程碑意義的挫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