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香海韻
-
2 # 源來你知道
賈,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賈姓是黃帝的後裔,其形成的兩個源頭都是以國為氏和以邑為氏,均出自於古代時期的“賈”地。
1、 出自姬姓,為賈伯之後。據《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襲表》所載,西周時,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葉封弟”的緣故,在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後,被封於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區(今山西夏縣北),並賞給懷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後世唐、何、楊、溫、韓等許多姓氏的始祖。燮繼位後,改稱晉侯,是為晉國。在周公分封唐叔虞於唐後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於賈(今山西襄汾西南),名義上是唐國的一個附庸,號為賈伯。春秋時,賈國為晉所滅,賈伯公明的後裔以國為氏,稱賈氏,是為山西賈氏。
2、 出自狐偃之後。據《姓氏考略》等所載,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滅賈國後,晉襄公便把賈地賞給輔佐晉文公稱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稱賈季、賈他。襄公去世後,在立襄公的哪個弟弟為君上發生了爭鬥。賈季為避禍便逃亡翟國,其子孫便以賈為姓,稱賈氏。
啊很有意思的問題~~~~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的歷史也很好啊。
賈氏賈姓是黃帝的後裔,其形成的兩個源頭都是以國為氏和以邑為氏,均出自古代的"賈"地。這個賈地,就是今山西襄汾縣。
出自姬姓,為賈伯之後。據<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襲表>所載,西周時,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葉封弟”的緣故,在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後,被封於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區(今山西夏縣北),並賞給懷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後世唐、何、楊、溫、韓等許多姓氏的始祖。燮繼位後,改稱晉侯,是為晉國。在周公分封唐叔虞於唐後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於賈(今山西襄汾西南),名義上是唐國的一個附庸,號為賈伯。春秋時,賈國為晉所滅,賈伯公明的後裔以國為氏,稱賈氏,是為山西賈氏。
出自狐偃之後。據《姓氏考略》等所載,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滅賈國後,晉襄公便把賈地賞給輔佐晉文公稱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稱賈季、賈他。襄公去世後,在立襄公的哪個弟弟為君上發生了爭鬥。賈季為避禍便逃亡翟國,其子孫便以賈為姓,稱賈氏。
遷徙分佈賈氏發源于山西省,先秦時期,已有遷至今河南、山東者。此後,河南賈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又衍生出許多支派。如西漢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就是河南人。兩漢時,已有賈氏遷居陝西,如東漢時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賈徽,據說是賈誼的後裔。南北朝時,賈氏繼續外遷。北周、北齊都有賈姓族人遷居河北。至遲在東晉就有賈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帶。五代時賈氏有人遷居福建,宋朝有人遷居四川。可見,唐、宋時期,江南的許多地方都已有賈姓居民。賈氏移居海外約始於清代,今新加坡等國有賈姓華僑。
堂號
“至言堂”:漢時賈山博覽群書,給朝廷奏本談治亂之道,借秦的滅亡做比喻,名為《至言》。此外還有“武威堂”
家乘譜牒
山西:平定州東會都賈氏家譜(卷數不清)
遼寧:本溪賈氏譜書一卷
江蘇:贛榆賈氏家譜一卷、鎮江潤洲開沙賈氏宗譜十三卷、常州毗陵賈氏宗譜八卷、常州毗陵賈氏宗譜十卷、無錫錫邑尹城賈氏宗譜十二卷
浙江:海寧賈氏家乘十卷、東陽真定賈氏宗譜二十三卷、義烏洋川賈氏宗譜十七卷
安徽:合肥賈氏宗譜十四卷、太湖縣東鄉秦梅園賈氏宗譜五卷首一卷
山東:益都賈氏族譜不分卷、樓霞賈氏族譜世系考一卷、黃縣賈氏族牒(卷數不清)、黃縣賈氏族譜(卷數不清)、泰安賈氏族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臨沭賈氏支譜(卷數不清)
湖北:光化均陽賈氏家乘六卷
歷史名人賈似道
賈似道:台州(治今浙江臨海)人,南宋理宗賈貴妃之弟,淳祐九年(1249年)為京湖安撫制置大使,次年移鎮兩淮。開慶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領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應稱臣納幣,兵退後詐稱大勝。此後專權多年用重法督責武將,推行“公田法”,大量賤價收購土地。度宗時權勢更盛,封太師、平章軍國重事。
賈島(779-843):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唐代苦吟詩人,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其詩以五律見長,注重詞句錘鍊,刻苦求工,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詩局“僧敲月下門”。有《長江集》。
賈思勰(472-499):今山東益都人,北魏農學家,曾任北魏高陽郡(治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獻中搜集到的資料和訪問老農及自己觀察、實驗的心得,寫成《齊民要術》一書。
賈逵:東漢初年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學者。他不僅精通經學,而且深究天文學。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曆法計算中應該按黃道來計量日、月的運動,並闡發月球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賈誼(前200-前168):洛陽(今洛陽)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他18歲時就以能讀詩書、善文章而為郡人所稱道。文帝時,被推薦為博士,又遷大中大夫,後為梁懷王太傅。他曾多次上書,批評時政,建議用“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削弱諸侯王勢力,鞏固中央集權。他主張重農抑商,“驅民而歸之農”,併力主抗擊匈奴貴族的攻掠,所著政論有《陳政事疏》、《過秦論》等。
賈詡(147-224):武威姑臧(今甘肅民勤)人,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官至太尉,壽鄉侯;時稱“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初仕李傕,策劃了長安之亂;李傕敗亡後轉投張繡,以計策多次擊敗曹操;後又於袁曹交戰時勸張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委以重用;隨曹操擊敗袁紹,又以計謀平定馬超,後助曹丕成為太子。曹丕繼位後,賈詡因擁立之功受封太尉,至死一直為曹丕心腹謀臣。後被陳壽評價為不亞於張良陳平的謀臣。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賈逵(180—234),字梁道,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東南]也。生於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卒於魏明帝曹睿太和二年(228年),河東襄陵(今山西襄陵縣)人。他歷仕曹操、曹丕二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幹的人物。祖父習,口授逵兵法數萬言。逵少孤家貧,初為郡吏,守絳邑長。郭援攻,逵堅守,後城潰俘,以義眾請免,計議據皮氏於郡守,得無敗。除澠池令。曹操善逵,拜諫議大夫,與夏侯尚並掌軍計。及操崩,逵典喪,斥曹彰莽,曹丕即位,拜豫州刺史。躬勤於職,賜關內侯。徵吳破呂範於洞浦,封陽裡亭侯,加建威將軍。開直道臨江,明帝嘉之。太和二年伐吳,據夾口迎曹休,休得以生還。嘉禾三年薨。
史書記載賈氏家譜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賈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於公明,康王封之於賈,為賈伯,河東臨汾有賈鄉,即其地也,為晉所滅,以國為氏。晉公族狐愜之子射姑為晉太師,食邑於賈,字季他,亦號賈季。”
西周時,周康王姬別把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小兒子公明封於賈,建立賈國,號為賈伯,作為周朝的附庸國。因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所以賈國為姬姓國。公元前678年,晉曲沃武公奪取了晉地,唐改稱為晉,賈國的領土被吞併。賈亡國後,其後裔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就是賈氏,賈姓從此出現。
另一支是“以邑為氏”的賈氏。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晉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為公子時,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隨從他19年之久,為重耳出謀劃策。重耳即位為晉君後,就尊狐偃為大夫。後來,狐偃的兒子射姑任晉國太師,晉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賈國之地封給他,作為他的封邑,人稱賈季。他的後代就以封邑名為姓氏了。
先秦時期的賈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內發展外,已有遷至今河南、山東者。後來,河南的賈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又衍生出許多支派。漢朝時期的賈姓,已有人遷至今陝西、甘肅境內。到了唐、宋時期,賈姓居民已播遷到江南的許多地方。約於清代,賈氏已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國有賈姓華僑。
賈姓歷史名人可不少,例如:西漢時期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河南洛陽人,18歲時,以能誦讀詩書,善文章,為郡人所稱譽,被薦於文帝,並任為博士;還有水利家賈讓,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黃河的歷史,於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西漢還有政論家賈山,文帝時,以秦的興亡為喻,上書言治亂之道,強調納諫的重要,並以興禮義為勸,名為《至言》。東漢時的賈徽,史書稱其是賈誼的後裔,作有《左氏條例》21篇;還有賈誼的9世孫賈秀玉,東漢時任武威太守,其之子賈衍,任兗州刺史;東漢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他所著的《經傳義詁》、《認難》等百餘萬言,在學術界垂名不朽;還有太學生首領賈彪,為潁川定陵(今河南舞陽)人。西晉有大臣賈充,晉初任司空、侍中、尚書令;其女名南風,為晉惠帝皇后,曾擅政十年。北魏時有農學家賈思勰,山東益都人,曾任高陽郡太守,具有廣泛的農業知識,因著有《齊民要術》一書而知名於後世。唐代,賈氏有兩人任宰相,一個是滄州人賈耽,他同時又是地理學家,一個是河南人賈餗;另外還有學者賈公彥,和以“推敲”二字聞名詩壇的詩人賈島。北宋有數學家賈憲。南宋有權奸賈似道。元代有水利家賈魯,順帝時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徵發民工15萬、軍士2萬,堵塞黃河決口,使其恢復故道,南流合淮入海。元末明初有戲曲作家賈仲明。還有明末的鼓詞作家賈鳧西等著名人物。
在當今按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排名中,賈姓居於第45位。
名著人物盧俊義之妻賈氏是一個多情而又膽小怕事的人。賈氏
說賈氏多情是她和管家李固的私通:說她膽小怕事,是她安幹平穩的生活,怕出現意外。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希望平平安安地生活這並沒有錯。盧俊義準備去泰安州時,賈氏就說過這樣的話:“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裡。休聽那算命的胡說,撇下海闊一個家業,耽驚受怕,去虎穴龍潭裡做買賣。你且只在家內,清心寡慾,高居靜坐,自然無事。”從這番話中,不難看出她的心思。盧俊義被梁中書擒拿,受審的時候,賈氏又說:“不是我們要害你,只怕你連累我。常言道:一人造反,九族全誅!……丈夫。虛事難入公門,實事難以抵對。你若做出事來,送了我的性命。自古丈夫造反,妻子不首,不奈有情皮肉,無情杖子”這幾段話,更把賈氏的這種心思坦露無遺。
如果純粹從這個角度分析,賈氏似乎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過失。一個女人,誰不想過個安寧日子呢?擔驚受怕,甚至送了性命總非人之所願。賈氏正是基於自身安危的考慮才先是奉勸盧俊義不要出門,後來又迫於現實出賣了盧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