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知傳習閣

    當時光推進到了1861年的時候,清政府已走進了一條死衚衕。

    外有列強的侵略和逼迫,內部有遍地開花的農民起義,還有比農民起義更嚴重的問題:漢人官員的崛起。

    清政府的統治之所以能夠維持二百多年,就在於採用了漢文化的核心來管理漢人,用漢人官員做事,用滿族官員管理漢族官員;皇帝代替了孔子的角色,來宣講中華文化,並擁有最終的解釋權,大興文字獄,從思想上控制比滿族人多200多倍的漢人。

    防止漢族官員掌握實權一直是滿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紅線。但從乾隆末年的白蓮教起義開始,八旗官兵的作戰能力下降之快就眾所周知。到了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的發展扯掉了清政府的遮羞布,滿族人的無能暴露無遺。

    非漢人不能滅長毛,但用漢人則最終也會滅滿清。作為後來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深深明白這一點,但洪楊之亂需要馬上解決,他作為咸豐的親信,大力提拔漢人官員,薦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人。這些漢人為晚清最後五十年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甚至可以說正是這批漢臣為滿清政府續命五十年。

    咸豐死後,由同治皇帝繼位,立-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為顧命八大臣輔政。

    接下來我們看下,當時的辛酉政變為什麼會發生,是怎麼發生的?

    咸豐皇帝死的太快,當時的政治局勢的平衡狀態馬上被打破,正處在調整的關口上。

    第一波就是以顧命八大臣為首的滿漢官員。

    第二波就是滿族皇帝內部的王爺們。

    第三波就是帝后勢力,也就是兩宮皇太后和小皇帝載淳。

    首先看第一波主流的官員內部是什麼情況?作為咸豐的親信肅順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曾推動過幾項運動,最著名的就是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當時的官場混亂貪腐程度相當嚴重,肅順的政策和後來蔣經國的打老虎計劃一樣,碰到了太多太大的阻力。肅順這些看上去正確的政策把他推向了許多官員的對立面。

    再看第二波勢力,咸豐皇帝死時很年輕,在最開始道光皇帝之後的奪嫡之爭中,那些阿哥就對咸豐皇帝的接班非常不滿。咸豐死後,他們的許多權力(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統)又被顧命八大臣免去,同時也沒有被加以其它御賞。他們聯合起來,把所有的怨氣都推到了顧命八大臣的身上。

    再看最後一波勢力,帝后黨(6歲的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咸豐死前特製"御賞"、"同道堂"兩顆印章,作為日後頒佈詔諭的符信;並把這兩個印章交給了兩宮太后保管,用以制衡顧命八大臣。他們擁有對於八大臣所決策軍政大事不予蓋章的否決權,也就是說,如果皇后鈕祜祿氏與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不加蓋"御賞"和"同道堂"這兩顆起、訖之章,那麼八位贊襄政務大臣是發不出"詔書"和"諭旨"的,贊襄政務八大臣之議決均不能生效。相反,由內臣擬旨而不經過顧命八大臣同意,加蓋"御賞"與"同道堂"兩章即能生效。因此,帝后勢力是朝廷中最為重要的政治勢力。

    在當時的情況下,顧命八大臣和帝后黨衝突不斷,又沒有適時的拉攏滿族皇族高階成員,並且把他們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最終讓慈禧太后聯合30歲年富力強的恭親王奕訢發動了政變,結束了顧命八大臣的輔政。

    辛酉政變後,慈禧又踢開企圖掌權的恭親王奕訢,獨自掌握了清政府的管理權。

    這個不大識字,靠聽戲文相聲來學習管理國家的女人開始對晚清五十年的統治。這個沒見識的女人在執政中缺乏政治遠見和國際眼光、現代意識,只懂一些落後腐朽的政治權謀,甚至下發的聖旨還有不少的錯別字,導致晚清五十年一敗再敗,並最終亡國。

    如果辛酉政變沒有發生,對於清政府來說 ,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肅順當國,近君子而遠小人,懲貴近而勵寒畯,撥亂反正,指揮若定,奠定"同光中興"的基礎,卻遠為和大人所不及。他身為八旗貴族,嘗雲:"咱們旗人渾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筆厲害得很。" 藉此可見他的度量與見識。

    以肅順的能力,他用漢人的力度和對漢臣的控制能力都會遠強於慈禧。而不會象慈禧一樣在漢臣和滿臣之間搖擺不定,搞平衡戰術和權術。

    肅順會對內大力整治,強化改革,利用漢人治理地方,支援漢人官員搞洋務運動,強化工業和軍事。對外學習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做一些適當的學習和改進,以讓清政府能和西方國家對接。

    有人說肅順他們更保守,但這只是在前期。如果肅順也活到洋務運動時期,他們也能看到西方軍事文化的強大,也會採取措施去強國,甚至比慈禧妖后的力度還大。

    更大膽的去推測,因為肅順對皇族成員也是在大力整治,結合清朝後期的情況,說不定他能真正把君主立憲制落到實處,而不是角慈禧和後來的皇族內閣一樣,裝樣子,欺騙漢人,表演給人民看。

    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沒有辛酉政變,也許清政府能以君主立憲的制度長期存在,中國的政治格局或象日本一樣,走到虛君實相的政治道路上去。

  • 2 # 史不知味
    我有時候真的很鄙視咸豐的審美,我們從留傳下來的慈禧照片來看,無論如何看也看不出她年輕的時候會是個美人胚子,當皇帝當到這份上還真是為難咸豐了,難道這便是書裡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可是那時候又沒有自由戀愛,談什麼情人?估計咸豐是臉盲吧。

    1861年的中國,在經過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諸國對中國早已沒了忌憚,而且那時候的太平天國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的形勢可謂是風雨飄搖啊。清朝自康熙雍正以後,皇帝基本上是廢物,乾隆用國庫瀟灑了一生,將家底敗光後在養心殿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去了,然後爛攤子留給了嘉慶。嘉慶左思右想想不出好的方法,只好拿和申試問,自以為算是對得起天下人了。道光更慘,,鴉片戰爭讓中國“昂首闊步”走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社會,鴉片戰爭甚至可以說是不敗而敗的,敗了倒也沒什麼,1842年魏源的《海國圖志》出來了,極具魄力地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道光看不上,我大清乃天朝上國,豈可師夷?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來者居上。道光死後,輪到這個問題的關鍵性人物了——咸豐,1860年,在英法聯軍即將攻入北京時,咸豐幾乎嚇得膀胱腫脹,麻溜地逃亡到了熱河的避暑山莊,嘿嘿嘿,說逃亡是不是有點難聽了?朕是來避暑的,避暑的,避暑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然後兩個強盜在搶完圓明園後,又放火燒了。

    咸豐怕是也想不到,原來只是想到避暑山莊避難,誰知道卻病死在承德了,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人不收天收。你說他死就死了,卻又留下個百年禍害——慈禧,我雖然高興慈禧徹底敗光了清朝的家底,可是更恨她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屈辱。在這還要說說,在咸豐逃亡承德時,他讓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負責與英法談判,奕訢氣啊,你跑去承德了,留我在京城,這不是擺明了要我死?奕訢自然不傻,處處恭維著英法,總要保住命再說,於是簽訂了《北京條約》,賠錢割地通商?好說!

    咸豐看著《北京條約》唉聲嘆氣,終於憂思成疾、臥病在榻,最後嗚呼去找祖宗訴苦了,那年是1861年。

    1861年8月,咸豐在病逝前夕,將載淳立為儲君,這點咸豐比較尷尬,老祖宗兒孫滿堂,咸豐只有葉赫那拉氏為他生了個兒子——載淳,然後又任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幼帝。當時咸豐的皇后是鈕鈷祿氏即慈安太后,葉赫那拉氏只是貴妃,自古母憑子貴,載淳即位後尊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自此葉赫那拉氏總算是將心中憋著的那口怨氣吐出來了。

    慈禧算是個比較強勢的女人,在咸豐死後不久,便與咸豐任命的輔政大臣發生了矛盾,皇權與臣權開始爆發衝突。古代王朝皇帝年幼的話,確實也很容易發生臣權壓制甚至凌駕皇權的現象,載淳即位時只有6歲,誰也無法保證這八位輔臣不會欺壓幼主。

    恭親王奕訢則因為處理英法事務“脫穎而出”,野心也因此膨脹,在咸豐死後,奕訢前往承德“哭喪”,並且秘密會見慈禧,與慈禧商量從輔臣手中奪權事宜,最後決定發動政變——辛酉政變。辛酉政變發生後,慈禧和慈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並將年號改為同治,意義不言而喻。當然,奕訢也因此掌朝廷重權,這讓慈禧很不爽,慈禧不爽了,自然要整治奕訢,奕訢下場很悲慘。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中國,本已經是困苦不堪,又經過辛酉政變這次內耗,國勢更加不堪了。

    那麼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了,清朝的歷史會如何呢?

    權勢如同鴉片,只要拿到了手上,再想讓他們交出來,必定是非常難的。如果辛酉政變沒有發生或者沒有成功,當同治成人後,輔臣也絕不會乖乖還政於帝,這可能會使清朝再次陷入內亂,比如康熙時期的鰲拜或者削藩,但是時期不同,1861年以後的中國已經沒有條件再讓同治取得像康熙那樣的成就,同治也沒有康熙那樣的政治手腕,否則也不會允許慈禧為所欲為。

    慈禧這個女人是有野心的,從她的種種作為來看,她是有意做清朝武則天的,如果辛酉政變失敗,那就意味可能還會又辛亥政變、壬申政變等等,清朝仍然會處於混亂。慈禧這個沒讀過幾本書的女人,事實上並沒有多少政治視野,她的很多行政行為幾乎是出於對她自身利益的考慮,很少會考慮到國家,甚至是她的兒子同治。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她確實有點手段,既能聯合奕訢發動政變並取得成功,在政變成功後又能除掉野心勃勃的奕訢,從而獨掌大權。

    歷史上對於同治的評價並不高,畢竟6歲即位,19歲駕崩,同治十二年親政,十三年歇菜,幾乎沒有為歷史添上任何筆墨,只是相傳同治帝死於花柳病。同治年間,因為太平天國起義,清政府不得不重要漢臣,滿人不管是政治謀略還是戰爭戰略皆是輸於漢人的,當年能取得江山還是鑽了空子,晚清政府幾乎是漢臣在支撐。漢人畢竟不是滿人,滿人無時無刻在防著漢人,以致於即使康熙推崇西學,卻也不得不將西學封鎖,漢臣得到重用後開始組織洋務運動,慈禧迫於無奈也只好同意開展洋務運動。但是,這些事也都沒有同治帝的參與,也可能是因為慈禧對同治的壓制,導致他破罐子破摔,但是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他也會受輔臣的鉗制,所以他的成長方向也很可能不會改變。所謂的“同治中興”現在看起來也有些好笑。

    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了,清政府必定不會這麼快在咸豐死後便穩定下來,皇權與臣權的爭鬥,帝權與後權的爭鬥,清朝國勢必然不穩,繼續陷入混亂。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了,漢人可能不會這麼快登上清政府政治舞臺的中心,而且晚清的滿漢相爭愈演愈烈,在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以後,曾國藩也不是沒有可能暴起取愛新覺羅氏而代之,只是後來為了清政府保證的“文人榮譽”而徹底放棄了。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了,慈禧沒有掌權,那麼漢臣很可能沒有支撐晚清半世紀的機會,滿人繼續最大限度地防著漢人,也只有慈禧,因為她是女人,雖然也防著漢人,卻還是可以少有顧慮地任用漢人,反觀幾十年後的載灃卻因為忌憚漢人而罷免了袁世凱。

    如果辛酉政變失敗了,只會加速清朝的滅亡。

  • 3 # 江雪寒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還是原來的外來壓迫,還是原來統籌全域性,夾縫求生存的那些人

    不會有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近期駐伊拉克美軍基地頻繁遭到火箭彈襲擊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