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岸燈火

    《春秋左傳正義》中有句話叫做“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句話深刻道出了華夏一詞的意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愛好禮儀的國家,在中國古代,一個人的服飾也是一個人地位身份的象徵!你穿了這樣的服飾就要做到與這種服飾相匹配的道德禮儀,所以古代的服飾寬袍大袖,顯得特別繁瑣,這其實是一種古人對自己的約束,你穿的繁瑣,在禮儀規範上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失禮!

    另外,古代服裝的設計也包含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感悟和想象,以深衣來說,它最能體現華夏文化精神。深衣象徵天人合一,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繫大帶,象徵權衡。“深衣”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個月。身穿這樣的服飾也是意味著自身與天地宇宙相交融!

    日本的和服自己南韓的韓服都是參考了中國古代服飾的設計,它們今天依然在日本和南韓有些很好的地位,成為了他們的民族服飾!或許在今天來看古代服裝很複雜,不方便,那也是因為今天的人們需要活動的方面增多了,固守的禮儀減少了,所以繁瑣的古裝不再適合日常穿著了!在古代來說,肯定是不會決定不方便的!

  • 2 # 悠然布衣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古人的衣服都是寬袍大袖,不以利於行動的。為什麼漢服大多是寬袍大袖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東西方的審美觀不同。寬袍大袖體現的是一種威儀感,一種含蓄的美,和西方比較崇尚人體的形美,曲線美是不同的。但是我們的先輩們穿這種衣服,平時不會感覺不方便嗎?如果說穿著這身衣服去下地幹活的話,當然是會不方便的。但是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影視劇上的寬袍大袖的漢服基本上都是屬於禮服,只有在特定的場合穿,比如祭祀、婚禮等等。部分常服雖然也是寬袍大袖,但是都不是用於日常勞作的。就像我們不可能說穿著西裝,穿著風衣,穿著連衣裙下地裡勞作一樣,古人也不會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下地勞作的。具體的下面就以明朝的男款服飾為例說明一下:

    一般來說,我們比較多說的寬袍大袖的衣服包括道袍、直身、玄端等等,比如儒生一般穿的比較多的是道袍、襴衫、深衣等等,這一類比較多都是寬袍大袖的,因為儒生比較少下地勞作,平時穿此類衣服比較顯儀態。

    此外就是漢朝衣冠已經不僅僅是一件衣服這麼簡單了,是禮的象徵,涉及到社會等級。所以達官貴人穿的比較多也是寬袍大袖的。比如圓領袍,還有官員的朝服,天子的袞服等等。這些人也是普遍都不需要勞作,很多時候還有人伺候著,所以他們的禮服出於等級需要大多數寬袍大袖,而常服也逐漸趨向於此。在明朝初期,受到元代蒙古人的影響,衣物還會貼身一些,越到明朝後期,袍和袖越寬鬆,大概是穿著比較舒服吧。

    而古代勞動人民比較多穿著的就是裋褐了,區別於禮服和常服,他一般是屬於便服類的。居家休閒勞動還有練武的時候都穿這個比較多,不太適用於正式場合。現在漢服同袍日常穿漢服的穿的比較多的就是這種制式了,不過因為生產力的提高,用料會好很多,也會有繡花等等,更加符合現在的審美。

    此外就是不同制式的漢服的袖型也是有所差異。我們一般認為的廣袖只是其中的一種袖型,還有比較經典的袖型有琵琶袖,也就是在袖子裡面可以藏很多東西的袖型。而比較方便勞作漢服其實一般採用的都是例如短袖、箭袖、窄袖、直袖,垂胡袖等等袖型,這些袖型要麼是比較的窄,要麼是在手腕處有收口,不怎麼會影響動作。

    例如貼裡和曳撒,這兩個制式是由蒙古服飾漢化而來(圖左二的罩甲不是),在明朝時期多為錦衣衛和武官的服飾,我們一般說的飛魚袍其實指的就是這種服飾。在明朝初期的時候一般都是設計成窄袖的,在永樂以後出現了琵琶袖的款式。但是也很明顯,對於錦衣衛們的日常執勤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而現代復興的曳撒和貼裡主要是窄袖的。

  • 3 # 調侃歷史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不說衣服少,偏說袖子薄,怪不怪,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古代衣服袖子為什麼那麼大!

    中國的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據考古學家發現,距今1萬8千多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就用骨針開始縫製衣服。

    在今天眾多的影視劇中,觀眾們經常看到演員時不時就從袖子裡拿出銀子、信件之類的東西。

    古人的袖子彷彿像一個百口袋,春秋時期還有一個孝子,赴宴時捨不得吃宴會上的食物,都藏到袖子裡帶回家孝敬孃親,可見袖子之大,而古代的袖箭也是因為袖子大才發明的。

    古時候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的說法,意思是隻有貴族文人才會穿這種衣服,而普通老百姓通常穿的都是窄袖的衣服,所以袖子在古代也是分辨人是否有錢的象徵。

    大袖子並不是中國古代服飾中最常見的袖形,就算是在上流社會,大袖子的出場率也沒有電視劇裡那麼高。

    袖子裡縫有口袋,口袋開口的方向與袖子相反,這樣即使雙手下垂,裡面的東西也不會掉出來。

    這種服飾直到清朝入關後就被強制改掉了。

    大家是不是理解為什麼兩袖清風是廉潔的象徵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6歲兒童性格培養應該注重哪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