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尼泊爾是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國家,三面和印度接壤,兩國邊境線長達1700公里,由於歷史的原因,尼泊爾和印度淵源很深,尼泊爾人確實是有在印度軍隊服役計程車兵,人數約有數萬人。尼泊爾總人口(2016年統計)約2898萬人,有約近千萬人生活在印度,尼泊爾和印度的邊境線屬於開放型的,基本上是不設防,很多印度人同樣也生活在尼泊爾。應該說是尼泊爾對印度依賴很大,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印度想同化尼泊爾的野心越來越重,尼泊爾和印度也有領土爭議,最近,尼泊爾就很強勢的從印度手裡收回了部分領土。

    尼泊爾人在印度軍隊服役是一個歷史傳承,英國統治印度時,大英帝國佔領尼泊爾後就看中了尼泊爾人英勇善戰的秉性,這些尼泊爾人特別能夠吃苦耐勞,能夠行走於陡峭的山路上,在山地作戰能力非常強,也很忠誠,能夠忍耐,所以,大英帝國就大量徵召尼泊爾人成立了廓爾喀兵團,這些廓爾喀士兵參與了幾乎所有大英帝國的戰役。這些廓爾喀士兵跟隨大英帝國在印度駐守了98年,1947年印度獨立後約80%的廓爾喀士兵歸屬印度,從此為印度效命,而且每年印度都要徵召2000名廓爾喀士兵進入印度印度軍隊中服役,屬於僱傭兵性質,印度軍隊中有專門的廓爾喀步兵單位,數量龐大,成為印度軍隊中的精銳部隊。

    廓爾喀士兵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他們使用的彎刀了,他們喜歡使用這種彎刀肉搏。其實這些尼泊爾廓爾喀士兵個子並不高,1.65米左右,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尼泊爾80%都是山地,所以,磨練出了廓爾喀士兵堅韌的性格,而這些廓爾喀士兵進入印度服役純粹是為了錢,正如這些廓爾喀士兵所說:“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它目的”,所以,他們屬於“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盲從態度。既然把當僱傭兵是為了拿錢,也就看在錢的面子上逆來順受了,正所謂“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因此,他們感覺理所當然,並沒有什麼目的性。

    其實,這從側面也看出來,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曾經是多麼的緊密,兩國本身就是融合很深。近些年,尼泊爾有所改變,印度野心越來越大,尼泊爾開始防範,而印度也非常在意尼泊爾的態度,這也是印度著急了的原因。這些服役於印度的廓爾喀士兵雖然拿著印度的軍餉,其實和尼泊爾依然有聯絡,畢竟他們是為了錢,把當僱傭兵看做是一個職業。目前,印度軍隊中的這些尼泊爾廓爾喀僱傭兵依然活躍在印度軍隊中,而且是印度軍隊中的精英力量。

  • 2 # 你看我獨角獸嗎

    1)首先他們被允許去印度當兵。印度和尼泊爾政府都未採取任何措施阻止尼泊爾人招募到印度軍隊。儘管尼泊爾議會正在考慮結束這一傳統。

    2)他們是有償在印度當兵。尼泊爾人不是免費工作。印度不會免費送錢。尼泊爾人在印度戰爭中經常受傷,有些甚至死亡。

    3)這是尼泊爾人擅長的一件事。尼泊爾人的頭腦聰明,身體素質比普通印度人好得多,因此被認為是更好的軍隊候選人。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軍。尼泊爾人透過體檢的人數遠遠超過任何其他種族。軍隊中沒有規定禁止比哈里人或其他人加入的規則。唯一的事情是他們必須透過軍檢。

    4)比尼泊爾軍隊中的待遇更好。在尼泊爾和印度參軍的要求幾乎相同,但是印度陸軍人員的平均工資要高一點。

    而在尼泊爾政府方面,儘管它不能強迫任何人不加入印度軍隊,但可以增加“如加入外國軍隊的任何人,其公民身份將被撤銷”的條款。因此,即使他們加入了印度軍隊,他們也將不再是“尼泊爾人”。

    19世紀,英華人與尼泊爾進行了戰爭,他們對尼泊爾士兵的英勇印象深刻。英華人與尼泊爾達成和平條約,並開始在印度軍隊中招募尼泊爾公民。

    1947年後,英國將Gurkha的4個團帶回英國,並將6個團轉移到印度。印度於1950年與尼泊爾簽署了《友好條約》。根據其中一項規定,尼泊爾政府將允許其公民在印度武裝部隊中服役,作為回報,印度將允許尼泊爾公民在印度的任何地方從事私營部門或政府服務(IAS除外) ,IFS和IPS),就像其他印第安人一樣。兩國都以友好的姿態向其他陸軍將軍授予榮譽頭銜。

    大多數尼泊爾公民在古爾卡團中被招募為士兵。印度在招募中沒有歧視他們,其中許多人已被選為軍官,升至少將軍銜(僅比陸軍參謀長低2級)。事實證明,尼泊爾士兵非常值得信賴。1962年戰爭期間,中國公開地透過揚聲器反覆傳達他們不屬於印度的資訊,中國不想放縱尼泊爾公民,但他們繼續與印度的敵人作戰。

    印度政府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士兵的平均薪水約為每月33000印度盧比,其中,印度軍隊的尼泊爾公民每月將近25000英鎊送回家。印度軍隊的這些匯款幾乎是尼泊爾國防預算的兩倍。

    除此之外,印度還向他們的祖國提供退休後福利(例如醫療設施和食堂設施)。所有這些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印度軍隊仍然為他們的退休生活負責。

    印度和尼泊爾一直保持著親切友好的關係(除了極少數情況)。尼泊爾公民在印度政府機構中的徵聘表明了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和信任的深度。

  • 3 # 戰忽二局

    1,尼泊爾和印度同屬於英聯邦國家,當年的英國女王還是他們名義上的元首,同一個邦聯之下,大哥吞併小弟有點“下不去手”,但是相互之間串個門、共享一下人才資源,當個兵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印度畢竟是南亞的巨無霸,國家實力、經濟、軍事都是排名第一。這樣的國家需要一支龐大的軍隊來貫徹國家意志,而尼泊爾國小力弱,養不起像樣的軍隊。

    這就如同勞務輸出一般,防務輸出也是賺外匯的好手段。南亞的另一大國巴基斯坦,也是防務輸出的行家。沙特王爺們常花錢僱巴基斯坦軍隊去打仗。

    3,尼泊爾自身文化、經濟結構單一,民族還是有向心力的,印度需要進行一些文化、經濟、政治上的滲透。而招募尼泊爾人,把這些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不怕他們不向著自己,成為一種政治勢力,反過來影響尼泊爾政局。

    這有點類似海外留學生,在哪個國家留學,如果能再拿到工資或者獎學金,就天然的對這個國家比較親近一般。

    4,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人種、語音、文化等都十分複雜。不少地方還是由當地的酋長、部落首領和當地豪強當政,國家的概念比較薄弱。這樣的環境之下,僱傭外華人來當兵,反而是一件可以被他們理解和接受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新開餐飲店成功率20%都不到還有那麼多人去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