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帥貓蛋撻

    準噶爾汗國基本上被乾隆給種族滅絕了。

    康雍乾三朝,準噶爾汗國對清朝構成極大威脅,時叛時降,令清廷不堪其擾,歷時近百年,使得乾隆在公元1757年平準戰爭後痛下決心,要把準噶爾男子全部殺光,徹底根除準噶爾之患。

    草原上,清軍逐個帳篷搜查,挨家挨戶將男子撥出帳外,就地斬殺,連高過車輪的男童都不放過,婦孺全部賞賜給士兵為奴,押往內地,大多死於途中。

    除被清軍斬殺之外,一部分準噶爾人逃往俄羅斯和哈薩克,還有一部分死於戰亂之後的瘟疫,最終人口超過500萬的準噶爾汗國基本被整體滅絕,斬殺人數沒法精確統計,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應該在30萬至100萬之間。

    用今天的眼光看,乾隆無疑犯下反人類罪,可當時的歷史階段,還沒有反人類罪這個概念,還遠沒有達到這個文明程度,乾隆的這個種族滅絕的決策不僅不被指責,反被清廷上下廣泛稱頌。

    準噶爾這片土地早在漢、唐、元時代都曾進入中原王朝的版圖,但中原王朝一旦衰落,又會脫離出去。事實上,自安史之亂後,這片土地就和中原漢地沒什麼交流了。乾隆感慨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取“故土新歸,新闢舊疆”之意,將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

    今天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大約有6萬阿爾泰人,就是準噶爾汗國的殘餘人口的後裔。今天新疆境內的蒙古族已經很少了,以至於很少有人意識到新疆曾經是蒙古人的地盤,只留下“準噶爾盆地”這麼一個地名,無言訴說著曾經的一段血腥歷史。

  • 2 # 跟吳加百利學英語

    準噶爾事件,跟土耳其亞美尼亞人事件一樣,是歷史最大的傷心事。

    滿洲進攻準噶爾時,碰巧準噶爾遭遇了瘟疫。以前很多人對瘟疫的危害不甚瞭解。今年爆發的新冠病毒,我們就可以想到當年天花瘟疫在準噶爾部落造成的慘烈後果。因為瘟疫,準噶爾輸了,遭到了比“揚州”、“嘉定”更悲慘的結局。

    準噶爾完全是因為瘟疫輸的。

    乾隆皇帝把整個兒準噶爾部落滅族後,志高意滿,洋洋得意。沒想到不到二百年後,漢人把他的墳墓也給掘了,乾隆的骨骸撒了一地。

    辛亥革命的前一年,滿洲老家也爆發了鼠疫瘟疫。已經衰弱、提籠架鳥、拉不開弓的滿洲八旗雪上加霜。等到漢人黎元洪、黃興、孫逸仙他們在武昌“造反”時,滿洲八旗無兵可用,氣數已盡了。

    漢人也沒有溫柔地對待駐紮在各個“滿城”裡的乾隆後代。有興趣的,可以翻翻歷史看看。

    準噶爾部落也沒有完全失去。瘟疫爆發後,準噶爾部落,沒得病的,沒死的,就四散逃跑了。人類的本性就是貪生怕死逃跑啊!被抓住賣到中東各地當奴隸的,就不算了。在中國,還有極少數的準噶爾人。在哈薩克也有。

    然後準噶爾部的力量範圍就成了真空。然後遠在南俄草原的土爾扈特,還有哈薩克,中國西北的東干回族,東北的錫伯、察哈爾,天山以南的維吾爾,又上演了很多故事。那都是後話了。

    如今在俄羅斯阿勒泰山一帶,說突厥語,或說蒙古語,受佛教影響的,大都是當年準噶爾部落的人。我給你說一個大一點兒的,圖瓦人,就是準噶爾部落的。圖瓦人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受佛教影響。他們的語言,跟吉爾吉斯語、哈薩克語很近。

    我可以聽懂一點兒圖瓦語。我曾經在阿勒泰清河縣,遇到一個男孩。我用哈薩克語問他是什麼民族,是哈薩克嗎?他說他是圖瓦蒙古族。太巧了!

    然後,“辛亥革命”的炮響,把袁世凱推了上去。滿洲“胖娘娘”抱著“小娃娃”皇帝,哭著退下了皇位。幾年後被趕出了皇宮。末代“小娃娃”皇帝又在當時日本的幫助下跑回了大本營。可蘇聯布林什維克軍隊把他們一掃而空,皇帝都被抓到了西伯利亞。他們的語言也沒有了,昔日威嚴的北京宮殿成了博物館,無聲地訴說歷史。

    這是當年乾隆“剿滅準逆”慶功時,那些恭喜跪地喊他“萬歲”的人萬萬也沒有想到的吧!

    借用《三國演義》裡的一首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是吳加百利。

  • 3 # 論史

    對於這個問題,確切的說應該是準噶爾汗國做為一箇中亞地方強權已經被清政府徹底消滅了,只留下了一個地理名詞“準噶爾盆地”,但是建立這個強權的族群衛拉特蒙古四部(前身就是瓦剌)儘管損失了大量的人口,但還是存在的,新疆現在還有蒙古族同胞生活便是明證。而之所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衛拉特四部遭遇滅頂之災,就得說道一個蒙古族梟雄,他就是衛拉特四部之一輝特部領袖阿睦爾撒納

    話說在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策零死後,留下3個兒子,按長幼排序分別是喇嘛達爾札、納木札爾、策妄達什。其中納木札爾是嫡子,順理成章的繼承了汗位,沒想到這貨沒有繼承父親的雄才大略,昏暴殘酷卻有過人之處,按照劇情這種人肯定活不過2分鐘,於是就迅速的領盒飯了。

    在他死後,由長子喇嘛達爾札繼承汗位,但是他出身微賤,實在是難孚眾望,遭到了準噶爾汗國一些貴族的反對,擁戴策妄達什的策零敦多布家族(注:這個家族是準噶爾汗國的功勳家族,猛將輩出,不瞭解的可以搜準噶爾汗國侵略西藏,和通泊之戰等詞彙,就不展開說了)達什達瓦便聯合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與和碩特臺吉班珠爾策劃推翻喇嘛達爾札。沒想到行動還沒開始就暴露了,最後結果就是策妄達什和達什達瓦被殺,準噶爾汗國至此陷入更大規模的混亂。

    這時阿睦爾撒納的大戲正式開幕了,擁戴策妄達什失敗後,於是他又與準噶爾部另外一名貴族達瓦齊聯合起來,以偷襲的方式對喇嘛達爾札進行了精確的打擊,將其斬殺,達瓦齊在他的幫助下,登上了大汗的寶座。雙方本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劇烈的矛盾,最後以阿睦爾撒納敗北而告終,於是率所部2萬人降清。

    而早在阿睦爾撒納降清之前,準噶爾部早已有三車凌歸降清朝,準噶爾汗國的亂局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阿睦爾撒納投降之後,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親自接見,行抱見禮,賜大宴,席間阿睦爾撒納“備言伊犁可取之狀”,於是乾隆皇帝下定決心出師5萬,兩路進兵,向準噶爾汗國進攻,乾隆帝的第一次平準異乎尋常的順利,幾乎兵不血刃的進佔了伊犁,抓獲了時任大汗的達瓦齊。

    在滅亡準噶爾汗國後,乾隆皇帝一開始制定了“眾建以分其力”的方針,把衛拉特四部“封為四汗,俾各管所屬”,但是,阿睦爾撒納野心勃勃,他本人只是想借清政府力量消滅達瓦齊勢力,以達到他統合衛拉特四部的目的,其後他積極招兵買馬,準備叛亂脫離清廷。而清廷對此也有所察覺。

    《清高宗實錄·卷四百八十一》:是其欲取多人佔據地方之意,已經微露,似平定準噶爾,全為伊一人集事矣。

    為了防患於未然,清政府採取了調虎離山的策略,命其於熱河避暑山莊覲見,並派喀爾喀親王額琳沁多爾濟陪同監視前往,但是阿睦爾撒納已經看出清廷的用意,在去熱河的路上逃脫,走小路逃回塔爾巴哈臺,扯起了反清大旗,駐守伊犁的定北將軍班第、參贊大臣鄂容安寡不敵眾,兵敗自殺,於是乾隆皇帝命令喀爾喀三音諾顏部親王成袞札布和伊犁將軍兆惠兩路平亂,阿睦爾撒納在清軍的進剿下倉皇失措,率領幾名親信逃到俄國,最後得天花病死。

    阿睦爾撒納的叛亂給衛拉特四部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在平定這次叛亂後,乾隆皇帝對準噶爾部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首先,阿睦爾撒納叛亂對乾隆來說,極大的損傷了他的顏面,本來是一場歡天喜地的勝利,因為這次叛亂橫生枝節,導致了多名大將死亡,還額外數百萬兩軍費,乾隆皇帝的心裡肯定是怒火中燒。

    其次、阿睦爾撒納之亂還間接引發了喀爾喀蒙古和託輝部青滾雜卜之亂。清政府為了鎮壓這次叛亂在喀爾喀蒙古徵丁、征馬,騷擾很大,群眾極其不滿。而喀爾喀土謝圖汗系親王額琳沁多爾濟因為監視失職被乾隆皇帝賜自盡,此人是喀爾喀蒙古最高宗教領袖哲布尊丹巴的弟弟,他的死又讓喀爾喀諸部王公感到非常不安。

    而青滾雜卜利用喀爾喀蒙古人的情緒發動了“撤驛之變”,使清軍北路的驛站系統遭受重創,“自十六驛至二十九驛,一時盡徹,羽書中斷,遂回舊遊牧擁眾叛”。好在乾隆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立刻止損,一面命令喀爾喀三音諾顏部親王成袞札布與其弟車布登札布迅Superb兵鎮壓青滾雜卜。一面又讓青海蒙古的宗教領袖章嘉喇嘛說服哲布尊丹巴和喀爾喀蒙古諸王公不要參與叛亂。軟硬兩手總算讓喀爾喀部安定下來。

    正是阿睦爾撒納叛亂讓乾隆皇帝既感到憤怒,又感到脊背發涼,讓他意識到了衛拉特蒙古是塊怎樣的硬骨頭,對付這個民族似乎用分而治之的方法是不夠的,他極其擔心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後又有一個領袖出面率領這些蒙古人對抗清朝,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大行殺戮”的驚人決定,於是乎,一道道絕殺令飛向駐新疆的清軍,衛拉特蒙古差點遭到了滅頂之災。

    《清高宗實錄·卷五百二十七》:厄魯特等,似此辜恩背叛,必應盡行剿滅。

    《清高宗實錄·卷五百三十八》:厄魯特等反覆狡詐,飾詞投順,旋即生變,是以降旨令阿里袞等嚴行辦理。

    《清高宗實錄·卷五百四十六》:雅爾哈善等奏:琿齊、額琳沁達瓦遊牧,俱已降復叛,看來此等賊人,心懷叵測,招降斷不可恃,總以嚴行剿殺為要。

    對於那些規模較大的降而復叛的衛拉特蒙古部落,就地消滅,恐怕驚擾其他部落,先至巴里坤再誘至肅州,然後進行誅殺。總之一定要“除惡務盡”,“朕從前本無如此辦理之心,實因伊等叛服不常,不得不除惡務盡也”

    對於那些分散居住的衛拉特人,清軍則組織部隊搜尋殺戮,就比如說喀爾喀親王成袞札布奏報中就有剿殺零星衛拉特人的記錄。直到乾隆二十三年,剿殺任務還在進行。厄魯特蒙古受到前所未有的災難。

    但是說衛拉特蒙古至此滅絕就很不靠譜,其實很多未參與阿睦爾撒納的部落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如杜爾伯特部未參與叛亂被整部保留;準噶爾的達瓦達什部在阿睦爾撒納叛亂之初,就投附清廷,其部一部分遊牧於鄂爾坤,一部遊牧於承德。

    乾隆二十五年,在阿桂的請求下,乾隆皇帝改變了對衛拉特蒙古的政策,由剿殺轉向積極招撫,並出臺了編設厄魯特佐領的章程,於是不少在哈薩克的衛拉特蒙古人逃入新疆接受清王朝的統治,他們也被融入到了清王朝的邊疆防衛體系中。還有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來歸遊牧於新疆。

    乾隆的剿殺政策主要針對那些降而復叛的厄魯特部落,至於那些沒有跟隨阿睦爾撒納叛亂的部落,有不少還是保留下來的。

    引用文獻:《清高宗實錄》、《嘯亭雜錄》、《聖武記》

  • 4 # 鵬翔九霄

    準格爾或者說準葛尓,是清前期興盛起來的蒙古力量。

    在明朝建立後,蒙古人被驅逐出中原,回到了漠北,由於蒙古與滿有很多民族相似性,所以關係非常密切,甚至是滿清滅明過程中,蒙古八旗都是滿清的重要支柱力量。滿清建立後也非常注重拉攏蒙古貴族勢力,透過貴族通婚和親的方式相互交融。直至滿清滅亡前還曾動用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悲壯的抵抗八國聯軍(這場戰役號稱是蒙古騎兵的最後一次衝鋒,在這之後蒙古騎兵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可見滿清與蒙古關係的親近,假設滿清還能延續些年的話,真說不準滿蒙會變成一個民族。

    準格爾是清前期崛起的蒙古的一個分支厄魯特蒙古,勢力範圍強盛時佔據了今天新疆全部+西藏大部+內外蒙古大部+國外等地區,如果準格爾沒滅亡的話,新疆地區人口最多的民族應該是蒙古族。

    清滅明後,蒙古各部奉滿清為正朔,歸附清統治,滿清也非常注重與蒙古的關係。厄魯特蒙古在首領葛爾丹的領導下逐漸強大起來,不再服從清的統治。葛爾丹率眾成立準格爾汗國與滿清分庭抗禮,並進攻其他蒙古各部向外擴張。但葛爾丹生不逢時,他遇到的是更強大的對手康熙,最後兵敗自殺。但準葛尓並未因葛爾丹死去而降服滿清,滿清前後耗用了上百年才徹底平定準葛尓部。平定準葛尓後,滿清對於這支蒙古人並不是像其他蒙古人那樣仁慈,據說是屠殺殆盡,可能有少數僥倖逃脫的也都隱姓埋名融入了其他民族。所以準葛尓叛亂的厄魯特蒙古人已從歷史上消失了。

  • 5 # 一點點歷史

    準確的說應該是準噶爾部,本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再往前追溯就是大名鼎鼎的瓦剌。

    早在後金時期衛拉特蒙古的固始汗就已經歸順清朝,1676年我們所熟知的噶爾丹成為了準噶爾部的首領,並統一了衛拉特蒙古建立了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之患

    自從噶爾丹統一了準噶爾之後就開始侵擾大清的西北邊境,入侵喀爾喀蒙古等地,由於清朝在國內尚有三藩之亂,東南還有臺灣鄭氏虎視眈眈,對於西北用兵有些力不從心。

    在平定三藩和臺灣以後,康熙皇帝親征準噶爾,康熙聯合原準噶爾首領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終於擊退噶爾丹,不久後噶爾丹服毒自殺。

    後噶爾丹時代

    噶爾丹雖死,但是準噶爾汗國卻在策妄阿拉布坦以及其子噶爾丹策零的統領下愈發強盛,巔峰時期傭兵三十餘萬,對抗清朝征服中亞地區。

    康熙晚年,準噶爾部再次入侵西藏,康熙皇帝派出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前往平叛。

    雍正繼位後,青海的羅布臧丹津依附準噶爾發動叛亂,清朝再度出兵,此次的主將為年羹堯。

    1727年策妄阿拉布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雍正覺得這是平定準噶爾的大好時機於是發兵征討,雍正對此次出征非常重視,親自為大軍送行,沒想到遭遇打敗,雙方無奈議和,維持了邊境一段時間的和平。

    終平噶爾丹之亂

    乾隆時期由於噶爾丹內部發生動亂實力受損,而清朝經過雍正一朝的勵精圖治國力大增,1755年乾隆出兵擊潰準噶爾汗國,兩年後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平準噶爾也成為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

    從1676年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徹底平叛,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經歷了康雍乾三超終於完成平叛,準噶爾部逐漸從歷史上消失,融入其他地區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弄咖啡館》裡面關閔綠最後自殺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