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爺們的日常生活

    你知道嗎,

    “目中無人”可能是臉盲症表現

    人臉識別是一種重要的本能,大多數人都能看臉認出熟人,完全無法想象臉盲症患者的痛苦:不認識親人、愛人甚至鏡子中的自己是誰。研究顯示,每50個人之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患有臉盲症。很多臉盲症患者由於認不出別人的長相,在人際交往中困難重重,常被認為“目中無人”,久而久之導致性格害羞、孤僻。

    在另一方面,人臉識別功能過於發達也會讓人出現幻想性錯覺,在雲朵、石頭、麵包等物品中看出“人臉”,令人疑神疑鬼。目前的研究顯示,這些人臉識別問題可能與大腦梭狀回的功能有關,但還缺乏有效的干預措施,專家建議可以用視覺以外的感官去感知世界,會有一定幫助。

    1

    臉盲症患者的日常:

    交不上朋友

    美國作家、南佛羅里達大學英語教授希瑟·塞勒斯博士是一名先天性臉盲症患者。在小時候,她全憑頭髮的顏色辨認小夥伴,但很少有小夥伴願意找她玩,因為她總是不認得誰是誰。她不喜歡上學,也不認識自己的老師,除非老師穿上一條特別的花裙子。

    她十分害羞,在社交場合總覺得自己很笨、很怪、不合時宜。因為個性孤僻,媽媽讓她努力去交朋友,還多次讓她換學校。身邊的同學換了一撥又一撥,她完全無所謂,反正在她眼裡都是陌生人。

    在父母離異後,塞勒斯患上了異食癖和緘默症。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一團糟,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直到快40歲的時候才被確診臉盲症。為了記住別人是誰,她努力把嗓音等特徵跟一個人聯絡起來,還儘量避免參加集體聚會。最後她終於釋然,能接受自己的臉盲症。她覺得這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禮物,因為她學會了向別人求助,而別人也會熱心幫助自己。

    2

    臉盲症:

    可藉助臉部以外的資訊認人

    你可能會一時忘記某個熟人的名字,但見到面總能認識。但是,臉盲症的患者就麻煩了,看到熟人甚至親人、愛人之後,光看臉是完全認不出來的,覺得跟陌生人沒什麼區別。有的患者連自己的臉都認不出來,照鏡子的時候尤為困惑:這是誰?還有的人無法辨認物品。國際上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口中患臉盲症的比例約為2.5%-2.9%。

    資料顯示,蘋果電腦公司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動物行為學家珍·古道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保羅·狄拉克等名人都是臉盲症患者。美國好萊塢巨星布拉德·皮特曾自爆有臉盲症,已得到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檢查確診,他經常不知道跟自己說話的人是誰,只好發揮演技裝作認識對方。

    臉盲症嚴重影響患者的人際交往。患者從小就很羞澀,缺乏朋友,常常被認為“目中無人”,對別人缺乏尊重,其實他們只是記不住別人的臉。他們看電視、電影的時候經常跟不上故事情節,因為分不清不同角色的臉孔。

    他們更喜歡看動畫片,因為卡通形象通常是按照一個模子畫出來的,靠其他特徵進行區別。有位患者表示特別喜歡看《星際迷航》,因為該劇的人物角色形象奇特,容易辨認。在現實生活中,患者能交到的朋友往往也是特徵明顯的人,例如嘴角有一顆痣的人。

    一般來說,臉盲症患者的視覺資訊處理和大腦決策功能基本完好,而大腦掃描的研究發現,臉盲症可能與大腦中負責臉部識別功能的梭狀回有關。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介紹說,人臉識別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和生理過程,需要多個腦區組成的神經網路協同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中樞之一是橫跨大腦顳葉和枕葉的梭狀回(也叫作面孔識別區),其功能受損就可能出現臉盲症,患者對面部特徵失去立體感,無法整合資訊,就記不住人臉。

    先天性臉盲症患者在小時候就出現問題,往往有家族遺傳;後天性臉盲症患者是受到創傷,大腦顳葉和枕葉受損,多見於外傷、中風、一氧化碳中毒等。

    相關腦區的病變還可產生其他症狀,故不少臉盲症患者還患有左側偏盲、全色盲、地形定向障礙(路盲)等問題。特別地,孤獨症患者不願意跟別人交往,梭狀回功能減退也可能是發病原因之一。一些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可發現梭狀回有萎縮的表現,多繼發於腦炎和腦梗塞,但梭狀回的腦細胞病變不一定能能看出來,故臉盲症在診斷上主要靠視覺檢查和一些量表檢查。

    鍾水生表示,目前對臉盲症還缺乏有效的治療辦法。有研究用吸入催產素治療臉盲症,但療效尚未證實,而臉盲症也沒法做任何手術。為了辨認親人、朋友和熟人,患者可以注意臉部以外的提示資訊如膚色、體型、衣服、嗓音等,運用多種感官收集對方的個人資訊,但這一招可能會認錯人,因為髮型、衣服等會經常變化。

    患者還可以進行矯正性訓練,有意識地記憶別人的臉孔,方法是盯著一個人看並不斷強化。經過訓練,有的患者慢慢會改善,但總的來說效果欠佳。

    3

    幻想性錯覺:

    見到“顯靈”不妨用

    其他感官驗證一下

    與臉盲症相反,有些人的人臉識別功能很好,甚至過於發達。你是否容易在石頭、衣服、麵包、雲朵等東西上看到人或者動物的臉?迷信的人、“充滿靈性”的人喜歡將個人的感覺和想法跟客觀的事物聯絡在一起,容易覺得這是“神仙顯靈”或者“凶兆”。

    其實這些東西根本不是臉,而是一種幻想性錯覺,而錯覺還可以是其他有意義的形象,實際上並不存在。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跟人臉識別有關的大腦梭狀回可能與幻想性錯覺有關。

    比如,這張氣象圖裡有張“人臉”,你發現了嗎?

    愛爾蘭考克大學應用心理學院講師羅伯特·金博士表示,臉部含有豐富的資訊,包括一個人的健康和情緒狀況、是朋友還是敵人等。一個人受到外界刺激後,臉上流露出喜怒哀樂以及吃驚、害怕、厭惡等情緒,隔老遠就能被覺察到,而這些表情也會引起其他人的情緒反應。

    他研究發現,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識別幻想性錯覺圖片中的人臉速度較正常人慢,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善於察言觀色和理解別人的動機。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心理學教授弗雷德裡克·柯立芝博士表示,臉部識別的能力具有進化上的意義。例如,能夠認出父母臉容的嬰兒通常會得到父母的歡心,因而具有較大的生存優勢。又如,在野外環境中識別出食人猛獸的臉部很重要——如果你把石頭錯看成獅子,只是虛驚一場;如果你把獅子錯看成石頭,就可能小命不保。

    鍾水生表示,人臉識別功能過強可導致幻視,要及時糾正。他建議這些人不要總去盯著看“人臉”,以免越看越邪乎,甚至走火入魔,最好能摸一摸,聽一聽,透過觸覺、聽覺、嗅覺等其他感覺確定“人臉”是不是真的,糾正和打消幻覺。

  • 2 # 鄉村居士醉眼看人生

    有的人可能有這種體驗,見到不太熟悉的人,轉眼就忘了,面對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認不出是誰,不敢主動打招呼,很是尷尬,有的人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認不出來,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1

    生活中,一般人經過幾次接觸能夠輕鬆認出與自己交往的物件,但是有一種人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經常會成為他的陌生人,見面擦肩而過,美國一個大學的藝術系教授傑姆·赫德就是其中的一位。經常有熟人在路上跟赫德打招呼.但他卻壓根不知道此人是誰,只能假裝認識,免得引起誤會。在赫德無法辨認的眾多臉蛋中,竟然還包括自己。這就是所謂的”臉盲症“學名”面孔失認症“又叫”面孔遺忘症“。

    2

    面孔失認證患者並不少,很多人在人臉辨別能力上或輕或重都有些不足,但是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有的人則症狀比較嚴重。

    最早將臉盲症作為病症進行研究的是德國神經學專家約希姆·博達默(JoachimBodamer),他在1 947年記錄到三個腦部受傷的病人無法辨認醫護人員甚至親屬。於是他將這一病症命名為面孔遺忘症,後來這個病症因美國科學小說《一個分不清自己的妻子和帽子的人》而廣為人。

    患者的型別分為兩種:一種是看不清別人的臉,另一種是對別人的臉失去辨認能力,只能靠其他細節去辨認比如髮型,聲音,走路姿態,眼鏡的顏色等等,但是當這些外在特徵改變時,面孔失認證患者就不能辨別出對方是誰了。

    3

    臉盲症有很強的遺傳性,如果你存在面孔識別障礙時,你的父母很可能也是面孔失認症患者,普通人群眾患病比例大概在五十分之一。,全球有2%~3%的人患有這種感知缺陷。

    4

    臉盲症患者的大腦:

    臉盲症患者雖然對面孔有識別障礙,但是他們的大腦記憶能力與常人並無不同,其他方面也沒有什麼障礙,那到底是什麼導致臉盲症患者無法辨識人的臉部呢?

    在人腦中,有專門處理視覺系統反映面部資訊的機制。在處理過程中,如果某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對臉部認知的障礙。大腦先天性某項功能薄弱,則是天生臉盲症的誘因,類似情形還有書寫障礙與閱讀障礙。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心理學

    及腦科專家杜基教授曾找來12名臉盲症患者,以高階傳導儀器監控患者觀看名人照片時的大腦運作狀況。他發現,當一看到照片時,患者大腦內負責視覺記憶儲存的區域塊確實被觸發,但在傳遞資訊的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神經學專家認為,大腦對於眼睛看到的不同物件,會設立不同的區域進行資訊辨認和處理。現在已經發現的區域有四個:一是對手腳、四肢、軀幹等人體資訊進行處理的區域:二是對場所、地點資訊和建築物所在的位置,比如廳房、樓道的結構佈局等資訊進行處理的區域;三是對臉部進行識別的專屬區域;四是對除此以外的其他所有客觀物體進行辨識的非專屬區域。然而,大腦中的臉部專屬區域與記憶腦區之間的通訊如果產生障礙,臉盲症也就出現了,比如家人的臉在臉部專屬區域被辨識後,卻不能在記憶腦區發生後繼反應,也就無法形成相關的記憶。

    5

    那麼,臉盲是否無藥可救呢?

    哈佛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曾做過一個關於認臉的研究,他們找來44000名年齡在10歲到70歲的志願者參加測試,參與者有20秒的時間記住目標臉,包括正面、右半側和左半側三種,然後從螢幕上出現的幾副臉孔中找到之前看到的那張。實驗結果證明,正常人辨認臉孔的正確率能高達83%,人們識別面孔的能力在1 0到20歲時急速上升,20歲後進步緩慢,30歲到34歲便達到頂峰。

    目前臉盲症處於世界難題,並沒有什麼有效地治療方法,但是臉盲症患者若能進行針對訓練,比如常常回想一下一天內見到的人,從親密無間的室友伴侶,到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路人,或許會有助於提高認臉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媒:拉莫斯對厄德高對自己犯規不道歉而表示不滿!這會對厄德高迴歸皇馬產生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