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最近“Fate”系列的的存在感都有點高。
從日本新動畫電影在上週達到9.7億日元到手機遊戲屢登銷售榜榜首。現如今這個橫跨ACG三個領域的系列已經成為日本ACG市場炙手可熱的大IP,那麼今天小趴就跟大家說一說,“Fate”的發家史。
一.Type-moon:從同人遊戲社團到銷量冠軍
一切傳奇始於一塊橡皮。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某個普通下午,一個叫竹內友崇的少年坐在教室的一角。顯然,對於剛剛升上初中的他來說,比起講臺上乏味的講課來,他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正當竹內小朋友看著天空出神的時候。突然,他感覺後背被戳了一下,轉過頭,他看到了另一個清秀卻又有些沉鬱的男孩。
“喂,有橡皮嗎?”
這個男孩後來的筆名叫做“奈須蘑菇”。
奈須蘑菇唯一的照片,只有一個背影
雖說這個故事的開頭有點像某些不可名狀的小說,但真的是一塊“橡皮”讓兩位著名搭檔成為摯友。這段宛如初戀的情節讓Type-moon(型月)公司的核心成員,也就是”fate”系列兩位創造者相遇了。
據說一開始寫幻想小說的其實是文學少年武內崇(竹內友崇),原本只會成天打遊戲的二X少年奈須蘑菇也學著他寫了一篇叫《冰之花》的短篇小說,結果看完《冰之花》的武內痛哭流涕,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從此開始一心支援好基友的創作。
最初的《fate》也來自於中學時期奈須蘑菇的創作,無論是萬能的許願機還是關公戰秦瓊的歷史人物大亂鬥,關於《fate》的基礎設定都在當時便有了雛形,當然,那時候的亞瑟王,還是個純爺們。
最初設定裡的亞瑟王
在型月成立十週年之際,型月與動畫工作室“雲雀”合作,照著當年中學生蘑菇寫的原本,製作了一部五分鐘的動畫PV——《Fate/Protype》後又由作家櫻井光小姐執筆推出小說版,這個時隔二十多年的冷飯就這樣正式了《Fate》系的正式一員。
《Fate/Protype》小說版封面
進入社會後的兩個人也一直是好基友兼創作夥伴。在90年代的日本二次元界,隨著家用電腦的普及,最熱門的莫過於脫胎於文字遊戲的Galgame(美少女遊戲),從《TO HEART》到《秋之回憶》,大量的名作名系列都誕生於這個世紀之交。
在這樣環境下,在小說方面屢屢碰壁的兩人一合計,蘑菇會寫劇本,武內當時是個剛出道的漫畫家姑且能畫個CG,再拉個兩個會程式會音樂的朋友,我們不是可以做Galgame嗎?於是,一個叫“Type-moon”的同人美少女遊戲社團就這樣成立了。
之後的故事就廣為人知了,型月的第一個Galgame《月姬》在comiket上一戰成名,《月姬》之後與“東方”系列和《寒蟬鳴泣之時》並稱為“日本同人界三大奇蹟”。
“樸素”的獨立遊戲《月姬》CG
《月姬》成功的餘韻還來不及細細品味,二人馬不停蹄地進入了下一個專案,這時他們想起了當年那兩個初中小男孩自娛自樂編出來的的英雄大亂鬥。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決定,將這個故事與《月姬》放在同一個世界。
“fate”,這個延續十三年的龐大系列,正式拉開帷幕。
首先是2004年釋出的第一作——《Fate/stay night》,同樣是跟《月姬》一樣採用了美少女遊戲的形式。同時,作為型月從同人社團邁向商業的第一步,《FSN》又做了更多商業上的考量。
比如將原本小說中的女性主角改成男性,而我們的男主角亞瑟王也慘遭性轉變成女孩子。
《Fate/stay night》遊戲CG
在大部分還停留在校園裡與美少女談情說愛的大部分Galgame中,《FSN》馬上以其因其龐大細緻地世界觀架構,在Galgame界投下一顆炸彈,至今依然保持著Galgame最高的銷量紀錄。
這時“fate”的人氣還僅限於Galgame的小圈子。真正在大眾中第一次大熱,是第一次動畫化。
二.動畫與遊戲:多媒體時代的機遇。
2006年《FSN》由動畫公司DEEN改編成TV動畫,動畫的劇情主要由遊戲的“fate”線雜糅其他兩線部分內容構成。關於這部動畫改編水平尚有爭議,不過沒有人會否認,正是因為這部動畫,讓就算沒有看過“Fate”的日本動畫愛好者也一定對那個金髮碧眼的少女騎士王不陌生。
這張臉養活了很多人
趁著動畫化的熱潮,Type-moon首先是將《Fate/stay night》遊戲的全年齡版移植到主機平臺,使遊戲原作更為人所知,然後又馬上製作了粉絲服務性質的後日談《Fate/hollow ataraxia》,而其他的外傳漫畫,遊戲更是不枚勝舉。
PSP遊戲《老虎大亂鬥》
在這些熱火朝天的IP後續開發中,有一個起眼而又不起眼的企劃。
那就是以《Fate/stay night》由虛淵玄創作的外傳小說《Fate/zero》。
為什麼說起眼呢,當時虛淵玄已經參與了《沙耶之歌》、《鬼哭街》的劇本,這哥們的“深黑殘”與極致的“純情”早已在Galgame界小有名氣。
但離2011年讓這位“愛的戰士”聲名大噪的《魔法少女小圓》還有五年,在主流大眾中不甚有名的成人遊戲作家與相對遊戲漫畫更加晦澀的小說載體又讓這部事實上的“大作”在“fate”IP一系列後續開發中不那麼起眼。
《Fate/Zero》小說封面
但到現今為止,在所有非奈須創作的“Fate”系的外傳作品中,不管是從文筆還是劇情深度來說,《FZ》都是公認的頭籌。
到了2011年,《FZ》成為了“fate”再次大熱的契機。《FZ》由動畫公司Ufotable改編成TV動畫,這也是“fate”系列第二次被改編成TV動畫。
相比DEEN,Ufotable給予了《FZ》更優質的畫面與尊重原作的劇情。再加上剛剛完結《魔法少女小圓》所造成的“虛淵玄效應”,《FZ》成為了當年最熱門的日本動畫作品之一。
《Fate/zero》動畫海報
《FZ》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由於《Fate/stay night》受作為Galgame的原作所限,受眾多為男性。而《FZ》則為這個系列注入了一大批的女性粉絲。
“fate”系列的成長是一步步擴大受眾,不斷吸引年輕愛好者的過程。在近年,相關的改編動畫也是從來沒有停過,比如改編自原作UBW線的TV劇集和剛上映的HF線劇場版,改編自外傳漫畫的《Fate/Kaleid liner》以及現在還在熱播的的《Fate/Aprocrypha》,主機遊戲上也有《Fate/Extra》等。
正在熱映的劇場版。
但要說近年來最重要的IP開發的話,那一定是手遊《Fate/Grand order》
不說現在在國內社交網路上氾濫的“月球人”,單說在蘋果平臺上所顯示的資料,《FGO》在日本常居收入榜前十,總體成績甚至比《Pokemon GO》還要好。索尼2016年的財報甚至專門提到《FGO》。
“Fate”成功在移動媒體時代,也成功佔領一席之地。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
三.秘訣:在所有平臺上都可以享受的世界
透過“fate”成功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出,“Fate”IP開發覆蓋了多個媒體。
首先,從小說到PC遊戲到主機遊戲再到動畫手遊,型月在《Fate》這個IP開發上始終走在時代前沿,這對相對保守的日本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所以在當年那些盛極一時的Galgame公司逐漸凋零的現在,型月依然靠著一個IP混的如魚得水。
PSV平臺上《Fate/Extra》
其次,這得益於“Fate”的世界觀。前文提到《Fate/stay night》與《月姬》共享同一個世界觀。其實不僅是這兩部,包括《空之境界》、《魔法使之夜》等,所有與型月相關的作品幾乎都共享這個世界觀。
奈須蘑菇將這個世界稱為“盆景”,他對這個世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設定,像花盆一樣將這個世界限制起來,而在這個限制之內,一切都可以任意想象、創作。從掌握世界的蓋亞和阿賴耶識,到具體的魔術與魔法等。型月光是設定集就有出了十多本“磚頭”,甚至拋開故事,設定本身都有足夠吸引人的樂趣。
在同一世界觀下四部作品的女主角們。
雖然型月的故事經常是小城市幾年間的故事,但豐富的細節與幻想設定使這些故事有著無限的延展力和想象空間,只要在這個框架中被創作出來的故事都是有說服力的。因為這樣的架構和衍生作品的龐大,“fate”甚至被戲稱為“日本漫威”。這是“Fate”IP可以適應多平臺的根本原因。
在型月十週年紀念作品《幻想嘉年華》中,跨作品的大亂鬥
第二是高質量的IP開發。“Fate”系列開發出的大量衍生作品,如上文所提及的幾乎都有不俗的質量。
這種高質量一部分歸功於型月在Galgame製作時所積累的人脈,無論是虛淵玄還是後來為“Fate”系列創作小說的櫻井光和東出佑一郎曾經是與奈須私交甚好的Galgame劇作家。在Galgame業界衰落之後,型月接收了許多這個曾經龐大業界中的優秀人才,成為創作的主力軍。
奈須、虛淵、成田的桌遊記錄甚至也拍了動畫——《紅龍戰役》雖然拍成了爛片
同時型月沒有忘記文字遊戲起家的初心。型月對“fate”系列衍生作品的劇情要求極高,每一部作品的劇本都要由奈須蘑菇親自監修,甚至出現過《fate/extra》和《FGO》第六章這種因為對完成後劇本不滿意,蘑菇整個推倒後自己來的情況。
在關於《FGO》的訪談裡所提到,粉絲對於“Fate”這塊招牌有一種信任感。在開發時如何不消耗IP的價值而去增加IP的可能性,並不是簡單的命題。和Fate同時成長起來的許多IP都已經消亡,但這個系列依然是一種蓬勃向上的趨勢。
或許我們都應該思考,這個從兩個中學生的奇妙幻想開始的世界,是為什麼最終成為了現在的商業奇蹟。
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最近“Fate”系列的的存在感都有點高。
從日本新動畫電影在上週達到9.7億日元到手機遊戲屢登銷售榜榜首。現如今這個橫跨ACG三個領域的系列已經成為日本ACG市場炙手可熱的大IP,那麼今天小趴就跟大家說一說,“Fate”的發家史。
一.Type-moon:從同人遊戲社團到銷量冠軍
一切傳奇始於一塊橡皮。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某個普通下午,一個叫竹內友崇的少年坐在教室的一角。顯然,對於剛剛升上初中的他來說,比起講臺上乏味的講課來,他更願意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正當竹內小朋友看著天空出神的時候。突然,他感覺後背被戳了一下,轉過頭,他看到了另一個清秀卻又有些沉鬱的男孩。
“喂,有橡皮嗎?”
這個男孩後來的筆名叫做“奈須蘑菇”。
奈須蘑菇唯一的照片,只有一個背影
雖說這個故事的開頭有點像某些不可名狀的小說,但真的是一塊“橡皮”讓兩位著名搭檔成為摯友。這段宛如初戀的情節讓Type-moon(型月)公司的核心成員,也就是”fate”系列兩位創造者相遇了。
據說一開始寫幻想小說的其實是文學少年武內崇(竹內友崇),原本只會成天打遊戲的二X少年奈須蘑菇也學著他寫了一篇叫《冰之花》的短篇小說,結果看完《冰之花》的武內痛哭流涕,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文學夢想,從此開始一心支援好基友的創作。
最初的《fate》也來自於中學時期奈須蘑菇的創作,無論是萬能的許願機還是關公戰秦瓊的歷史人物大亂鬥,關於《fate》的基礎設定都在當時便有了雛形,當然,那時候的亞瑟王,還是個純爺們。
最初設定裡的亞瑟王
在型月成立十週年之際,型月與動畫工作室“雲雀”合作,照著當年中學生蘑菇寫的原本,製作了一部五分鐘的動畫PV——《Fate/Protype》後又由作家櫻井光小姐執筆推出小說版,這個時隔二十多年的冷飯就這樣正式了《Fate》系的正式一員。
《Fate/Protype》小說版封面
進入社會後的兩個人也一直是好基友兼創作夥伴。在90年代的日本二次元界,隨著家用電腦的普及,最熱門的莫過於脫胎於文字遊戲的Galgame(美少女遊戲),從《TO HEART》到《秋之回憶》,大量的名作名系列都誕生於這個世紀之交。
在這樣環境下,在小說方面屢屢碰壁的兩人一合計,蘑菇會寫劇本,武內當時是個剛出道的漫畫家姑且能畫個CG,再拉個兩個會程式會音樂的朋友,我們不是可以做Galgame嗎?於是,一個叫“Type-moon”的同人美少女遊戲社團就這樣成立了。
之後的故事就廣為人知了,型月的第一個Galgame《月姬》在comiket上一戰成名,《月姬》之後與“東方”系列和《寒蟬鳴泣之時》並稱為“日本同人界三大奇蹟”。
“樸素”的獨立遊戲《月姬》CG
《月姬》成功的餘韻還來不及細細品味,二人馬不停蹄地進入了下一個專案,這時他們想起了當年那兩個初中小男孩自娛自樂編出來的的英雄大亂鬥。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決定,將這個故事與《月姬》放在同一個世界。
“fate”,這個延續十三年的龐大系列,正式拉開帷幕。
首先是2004年釋出的第一作——《Fate/stay night》,同樣是跟《月姬》一樣採用了美少女遊戲的形式。同時,作為型月從同人社團邁向商業的第一步,《FSN》又做了更多商業上的考量。
比如將原本小說中的女性主角改成男性,而我們的男主角亞瑟王也慘遭性轉變成女孩子。
《Fate/stay night》遊戲CG
在大部分還停留在校園裡與美少女談情說愛的大部分Galgame中,《FSN》馬上以其因其龐大細緻地世界觀架構,在Galgame界投下一顆炸彈,至今依然保持著Galgame最高的銷量紀錄。
這時“fate”的人氣還僅限於Galgame的小圈子。真正在大眾中第一次大熱,是第一次動畫化。
二.動畫與遊戲:多媒體時代的機遇。
2006年《FSN》由動畫公司DEEN改編成TV動畫,動畫的劇情主要由遊戲的“fate”線雜糅其他兩線部分內容構成。關於這部動畫改編水平尚有爭議,不過沒有人會否認,正是因為這部動畫,讓就算沒有看過“Fate”的日本動畫愛好者也一定對那個金髮碧眼的少女騎士王不陌生。
這張臉養活了很多人
趁著動畫化的熱潮,Type-moon首先是將《Fate/stay night》遊戲的全年齡版移植到主機平臺,使遊戲原作更為人所知,然後又馬上製作了粉絲服務性質的後日談《Fate/hollow ataraxia》,而其他的外傳漫畫,遊戲更是不枚勝舉。
PSP遊戲《老虎大亂鬥》
在這些熱火朝天的IP後續開發中,有一個起眼而又不起眼的企劃。
那就是以《Fate/stay night》由虛淵玄創作的外傳小說《Fate/zero》。
為什麼說起眼呢,當時虛淵玄已經參與了《沙耶之歌》、《鬼哭街》的劇本,這哥們的“深黑殘”與極致的“純情”早已在Galgame界小有名氣。
但離2011年讓這位“愛的戰士”聲名大噪的《魔法少女小圓》還有五年,在主流大眾中不甚有名的成人遊戲作家與相對遊戲漫畫更加晦澀的小說載體又讓這部事實上的“大作”在“fate”IP一系列後續開發中不那麼起眼。
《Fate/Zero》小說封面
但到現今為止,在所有非奈須創作的“Fate”系的外傳作品中,不管是從文筆還是劇情深度來說,《FZ》都是公認的頭籌。
到了2011年,《FZ》成為了“fate”再次大熱的契機。《FZ》由動畫公司Ufotable改編成TV動畫,這也是“fate”系列第二次被改編成TV動畫。
相比DEEN,Ufotable給予了《FZ》更優質的畫面與尊重原作的劇情。再加上剛剛完結《魔法少女小圓》所造成的“虛淵玄效應”,《FZ》成為了當年最熱門的日本動畫作品之一。
《Fate/zero》動畫海報
《FZ》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由於《Fate/stay night》受作為Galgame的原作所限,受眾多為男性。而《FZ》則為這個系列注入了一大批的女性粉絲。
“fate”系列的成長是一步步擴大受眾,不斷吸引年輕愛好者的過程。在近年,相關的改編動畫也是從來沒有停過,比如改編自原作UBW線的TV劇集和剛上映的HF線劇場版,改編自外傳漫畫的《Fate/Kaleid liner》以及現在還在熱播的的《Fate/Aprocrypha》,主機遊戲上也有《Fate/Extra》等。
正在熱映的劇場版。
但要說近年來最重要的IP開發的話,那一定是手遊《Fate/Grand order》
不說現在在國內社交網路上氾濫的“月球人”,單說在蘋果平臺上所顯示的資料,《FGO》在日本常居收入榜前十,總體成績甚至比《Pokemon GO》還要好。索尼2016年的財報甚至專門提到《FGO》。
“Fate”成功在移動媒體時代,也成功佔領一席之地。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
三.秘訣:在所有平臺上都可以享受的世界
透過“fate”成功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出,“Fate”IP開發覆蓋了多個媒體。
首先,從小說到PC遊戲到主機遊戲再到動畫手遊,型月在《Fate》這個IP開發上始終走在時代前沿,這對相對保守的日本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所以在當年那些盛極一時的Galgame公司逐漸凋零的現在,型月依然靠著一個IP混的如魚得水。
PSV平臺上《Fate/Extra》
其次,這得益於“Fate”的世界觀。前文提到《Fate/stay night》與《月姬》共享同一個世界觀。其實不僅是這兩部,包括《空之境界》、《魔法使之夜》等,所有與型月相關的作品幾乎都共享這個世界觀。
奈須蘑菇將這個世界稱為“盆景”,他對這個世界進行了豐富而詳盡的設定,像花盆一樣將這個世界限制起來,而在這個限制之內,一切都可以任意想象、創作。從掌握世界的蓋亞和阿賴耶識,到具體的魔術與魔法等。型月光是設定集就有出了十多本“磚頭”,甚至拋開故事,設定本身都有足夠吸引人的樂趣。
在同一世界觀下四部作品的女主角們。
雖然型月的故事經常是小城市幾年間的故事,但豐富的細節與幻想設定使這些故事有著無限的延展力和想象空間,只要在這個框架中被創作出來的故事都是有說服力的。因為這樣的架構和衍生作品的龐大,“fate”甚至被戲稱為“日本漫威”。這是“Fate”IP可以適應多平臺的根本原因。
在型月十週年紀念作品《幻想嘉年華》中,跨作品的大亂鬥
第二是高質量的IP開發。“Fate”系列開發出的大量衍生作品,如上文所提及的幾乎都有不俗的質量。
這種高質量一部分歸功於型月在Galgame製作時所積累的人脈,無論是虛淵玄還是後來為“Fate”系列創作小說的櫻井光和東出佑一郎曾經是與奈須私交甚好的Galgame劇作家。在Galgame業界衰落之後,型月接收了許多這個曾經龐大業界中的優秀人才,成為創作的主力軍。
奈須、虛淵、成田的桌遊記錄甚至也拍了動畫——《紅龍戰役》雖然拍成了爛片
同時型月沒有忘記文字遊戲起家的初心。型月對“fate”系列衍生作品的劇情要求極高,每一部作品的劇本都要由奈須蘑菇親自監修,甚至出現過《fate/extra》和《FGO》第六章這種因為對完成後劇本不滿意,蘑菇整個推倒後自己來的情況。
在關於《FGO》的訪談裡所提到,粉絲對於“Fate”這塊招牌有一種信任感。在開發時如何不消耗IP的價值而去增加IP的可能性,並不是簡單的命題。和Fate同時成長起來的許多IP都已經消亡,但這個系列依然是一種蓬勃向上的趨勢。
或許我們都應該思考,這個從兩個中學生的奇妙幻想開始的世界,是為什麼最終成為了現在的商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