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詩歌的語言特色與創作技巧

    詩人創作的題材無論是直接的體驗還是虛構的想象,其題材的構成都是完整的,這可以說是詩人創作的特徵之一。詩人的創作過程中,排除了“理論之理論”,排除了“語言的曖昧性”,這構成了他詩作的語言特色。谷川先生始終把自己的無意識寄託於日語的整體表達上,把對日語整體的不懈追求與“無意識的探求”相等同。

    詩人無意識的創作透過日語詞彙的組合和對語言的探求展現出來。在創作技巧上,詩人一般都是以日常會話的語體,多采用號召、命令、問句的形式。詩歌《春天》裡重複著“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一特點是從詩人登上詩壇開始一直保持的風格。

    詩人有十一部詩集是全用日語假名寫成的,如《吃驚》、《耳朵》等。1972年穀川先生在隨筆《散文》中寫道,“日語假名如同音樂的旋律般在流淌”。作者重視日語假名字型的美感和語音的旋律,把原始的感覺用最簡單的語音標記出來,與世界形成統一整體。在詩節的末尾,作者經常用象聲詞、擬態語進行重複,如“光光溜溜”、“搖搖晃晃”、“嘩嘩啦啦”、“咯咯噔噔”、“飄飄蕩蕩”等,這些詞的使用,既產生出獨特的詩的韻律,又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詩人的詩歌創作,有的採用自言自語的方式、有的採用敘事的方式、有的採用致辭的方式、有的情景描寫方式等等。

    詩歌《春》屬於自言自語式的詩歌,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情感,表現了作者在初春的季節裡,感受到周圍自然界生命的旺盛,這種生命力感染著自己,自己內心升騰起雀躍、激盪的情感,這首詩將直接描述與間接感受有機融為一體。《早晨的接力》是向人們呼喚,告訴人們“我們都在進行著早晨的接力”,這是致辭式的詩歌。《孩子的睡夢》透過孩子入睡——孩子睡夢——清晨的問候這一簡單的敘事,進而聯想到宇宙、聯想到未來。《美麗的夏日清晨》是透過對早晨清新情景的描寫,表現出作者要麼成為巨人,擁攬一切;要麼成為露草中的一隻螞蟻,悄無聲息。

    在創作上,作者採用了反覆、倒敘、直喻、隱喻、擬人、反問、對仗、對比、誇張等修辭方法。詩歌《額頭》的第一段有這樣的句子:“沙漠是世界的額頭/樹木是世界的頭髮/山是鼻/火是唇/海是世界的臉龐”,這是擬人體的描寫,宛如一副人物的肖像,清晰地展現出來。在詩歌《春》裡有“枝頭含苞待放的新綠,撥動著我的心絃/興奮,有一絲感傷陪伴/急切,與一線平靜相連/期盼,將一點幽怨隱含”,這是春天的隱喻,同時又採用了對句的形式;“內心已被閘門阻隔/洶湧漩積的波浪向上衝趕/衝擊著,這快要衝破的阻攔/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閘門”是比擬。在這首詩裡,詩人重複著“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這句反問句,突出了初春季節作者激動的心情。為突出自己情感的表達,詩人採用了間接的表現手法,如“枝頭含苞待放的新綠”是透過周圍事物的間接描寫來揭示內心世界的變化,“我想將手伸向朗朗晴空/向所有陌生的人們呼喚/與他們會面、與他們交談/讓所有的日子都一起來吧/我已按捺不住這急切的期盼”,這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直接流露。

    詩歌《早晨的接力》中,詩人運用了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當堪察加半島的青年/正在夢中把前程幻想/墨西哥的姑娘/已在朝霞中把公共汽車翹望/當紐約的少女/笑眯眯地翻滾在鬆軟的床上/羅馬的少年/已被朝霞映紅的雕刻柱引入美妙的幻想……”是一組對比映襯句式,都運用“當……”這個句型,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相關的行動放在一起,相互襯托,更能突出世界是一個整體,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也是一個相互聯動的整體的主題。在這首詩中,詩人又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早晨比喻為接力,地球如同接力一樣,早晨總是從各地啟程、接棒。

    在《美麗的夏日清晨》裡,作者表現想要成為巨人的心情,於是,採用誇張的手法寫道:“我想成為巨人/將這一座座山巒/朵朵白雲/晴朗的藍天/和夏日的清晨一起/擁抱在我的雙臂之間”,表現了作者要擁有一切的宏偉氣勢。

    在《海的比喻》中,作者將海擬人化。“不是人看海/而是海看人/用亙古不變的炯炯眼神/不是人聽海/而是海聽人/用無數潛伏水底的貝殼的耳朵……不是人在歌唱海/而是海在歌唱/和祝福著人”(田原譯)。在這裡,海在看人,海在聽人,海在歌唱,海在祝福人們。將自然界與人們和諧相處、和諧共生的感覺描寫得惟妙惟肖,給人以真情實感。

    谷川先生運用了精練的語言和具有特色的修辭方法,賦人生哲理、教育意義於詩作之中。《戰後名詩選》中有人這樣評介谷川先生,他是一位“國民詩人”,他詠誦的詩具有國民性,他超越了戰後詩和現代詩的歷史性,創作出大眾喜愛的、被稱為是“日本人的日語詩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y All歌詞含義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