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烽火狼煙之陸海空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兩伊戰爭持續了近8年。在此期間,伊朗和伊朗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把兩伊戰爭現場的一部分視為整個戰爭的正常狀態是不恰當的。

    伊拉克武裝部隊由7軍,5個裝甲師(每個武裝師配備1個裝甲旅和1個機械化旅)和3個機械化師(每個師配備1個裝甲旅、2個或更多機械化旅)組成。總共有1200個坦克。

    伊朗軍隊由4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4個輕步兵師、6個炮兵群、2個特種突擊師、1個空降旅、3至4個突擊旅以及數量不詳的航空兵部隊和獨立的裝甲和步兵旅組成。總共1000個坦克。

    可以說,兩伊戰爭是一場武器最先進、技術含量最低的戰爭。兩伊戰爭中,各兵種協同脫節,各自為戰。

    從1982年開始。伊朗革命衛隊大批步兵裝備輕武器,採用狼群戰術。在伊拉克建立的防禦工事前用戰士的血肉去衝擊。此外,兩伊戰爭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如戰壕戰爭、毒氣戰爭、集體襲擊和空曠地區自殺等,其中許多至今仍被儲存。甚至可以在谷歌地圖上直接看到,這一現象給伊朗帶來了嚴重傷亡,收效甚微。

    坦克是一種強調機動性的武器,但伊拉克軍隊把它埋在沙子裡當作旋轉的大炮。伊朗軍隊發動總攻時,沒有派工程師去掃雷,而是讓年輕士兵衝向地雷,以某種方式自毀。阿拉伯人永遠不會明白什麼是現代戰爭。伊斯蘭教認為這是一場光榮的戰爭,叫做聖戰。你可以看到安拉,過著幸福的生活。你不需要關心死亡。當然,你不需要太在意少數死者。想打多久就打多久。

  • 2 # 上海小施4749

    兩伊戰爭期間,一開始伊朗方面參戰兵力為30萬人,900輛坦克、470架戰機。伊拉克方面為19萬人、2200輛坦克,450架戰機。然後八年戰爭期間,雙方都在拚命擴軍,最後的軍力都遠不止這些,比如伊拉克原來只有一個共和國衛隊旅,最後擴成了4個共和國衛隊師,二裝甲師二機械化步兵師。坦克基本都是T72型,其它部隊都裝備T62和T54/55,59/69一類的。

    二邊都是打得都很差,三流水平,這麼好的大沙漠,坦克裝甲兵團的機動優勢根本沒發揮出來,戰五渣是真的。

  • 3 # 血色黃昏的黃昏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有6個裝甲師,兩個獨立裝甲旅;伊朗4個裝甲師,兩個裝甲旅。伊拉克比伊朗優勢相對要大,運用的戰術比較成功。

    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初期,伊拉克六個裝甲師:

    第二軍團三個裝甲師——第六、第九、第十裝甲師;

    第三軍團三個裝甲師——第三、第十、第十二裝甲,兩個獨立裝甲旅(第十、第十二);

    伊朗軍隊(駐紮在伊拉克邊境的)有三個裝甲師,另一個一年後才組建:

    第十六、第八十一、第九十二裝甲師,兩個裝甲旅(第三十七、第八十八);

    而另一個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納傑夫·阿什拉夫第八裝甲師”是在1981年9月29日“Operation Samen-ol-A"emeh”(薩蒙·奧爾·阿梅)行動之後才組建的。該師是第一個利用繳獲的伊拉克坦克組建的伊朗裝甲部隊。

    兩伊戰爭期間,雙方展開的最大一次坦克戰是“納斯爾行動”(Operation Nasr)。

    “納斯爾行動”發生在1981年1月5日-9日,是兩伊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兩伊戰爭中雙方展開的最大一次坦克戰。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軍隊首先入侵伊朗。當時伊朗國內政局動盪,正規武裝力量被削弱,包括伊朗空軍。但伊朗空軍還是有力的打擊了許多伊拉克軍事和工業目標,伊拉克的攻勢隨即減緩,雙方陷入城市戰中。到11月,伊拉克的進攻完全停止。

    儘管如此,由於伊朗軍事實力不如伊拉克,加上當時美國的制裁,使伊朗沒有足夠的零備件以及裝置來維持其戰鬥力。因此,伊朗在用兵方面比較謹慎,以儲存實力為主。儘管伊朗正規軍和民兵頑強抵抗減緩了伊拉克的進攻,伊朗還是耗費三個多月的時間才將其增援部隊部署到交戰前線。

    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前西方盟友特別是美英兩國對伊朗實施制裁,當時號稱世界第五大軍事力量的伊朗軍隊一落千丈。而與此同時,伊朗國內一支新興的武裝力量開始崛起,這就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由於伊斯蘭革命衛隊與原來的伊朗正規軍之間彼此都不買賬,雙方矛盾衝突不斷。並缺乏協調互助,且各自為戰,結果嚴重阻礙了伊朗對伊拉克開展有效的軍事行動。不過,伊斯蘭革命衛隊獨立開展行動並收穫不少,受到伊朗國內民眾的廣泛認可。

    在此情況下,伊朗總統巴尼薩德說服了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由他來指揮伊朗正規軍開展行動。巴尼薩德親自坐鎮前線,著手製定行動計劃,準備對伊拉克軍隊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勢,行動代號就是“納斯爾行動”。此次行動全部由伊朗正規軍來進行,如果行動取得成功,對巴尼薩德來說,不單在軍隊,同時還在政治環境動盪的伊朗政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納斯爾行動”計劃於1981年1月5日進行,由伊朗正規軍從胡齊斯坦省的迪茲富勒(Dezful)市向蘇桑蓋爾德(Susangerd)發動進攻。伊朗胡齊斯坦省是伊拉克軍隊主要攻擊的省份。擔任主攻的伊朗部隊是:第十六裝甲師、第九十二裝甲師的三個裝甲旅以及第55空降旅。

    具體操作就是,伊朗裝甲部隊從胡齊斯坦省東北部渡過卡爾赫(Karkhen)河,穿越蘇桑蓋爾德和阿瓦茲兩市,然後沿卡倫河西岸向前推進。與此同時,被伊拉克圍困的阿巴丹(Abadan)城內的伊朗軍隊展開突圍,與來自北方的裝甲部隊匯合。

    理論上來講,這次行動如果能夠出其不意的話,有希望取得勝利。伊朗為此戰而集結的裝甲部隊規模比伊拉克大。然而,巴尼薩德畢竟是文職總統而非軍事家,他根本沒有去了解,伊朗軍隊開展聯合作戰行動的實際能力。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巴尼薩德的計劃存在很多缺陷,具體有以下幾點:

    1、“伊斯蘭革命”期間,原伊朗國王的軍隊遭到大規模清洗,許多高階將領以及大批軍官或逃亡國外或被監禁等等,軍中缺少用兵將才。

    2、即使在革命爆發前,伊朗裝甲部隊也很少進行實戰演練,革命爆發後就更不要說。

    3、致命的一點,革命後,伊朗很多正規部隊被解散,一時半會要徵召起來談何容易!而支援裝甲坦克的步兵本來是由伊斯蘭革命衛隊負責,可此次行動巴尼薩德卻將革命衛隊排除在外。面對相當重要的缺少坦克支援步兵問題,巴尼薩德只能用第55空降旅來代替。

    4、雪上加霜的是,伊朗沒有足夠的直升機、火炮以及彈藥來支援空降兵快速跟進。

    5、發起行動的地理位置選擇錯誤。蘇桑蓋爾德周邊地形泥濘,且容易爆發季節性洪澇,以至於形成沼澤泥潭。這種地況下,伊朗的裝甲坦克豈能正常發揮作用?結果會造成坦克行進速度緩慢,步兵只能尾隨坦克跟進,而坦克兩翼就空空蕩蕩。部隊前進佇列越拉越長,伊拉克空軍隨時會偵察到。

    根據以上幾點就可得出結論,結果就是伊朗必敗,也是意料之中!

    “納斯爾行動”具體實施情況

    1981年1月5日,在經過短暫的炮擊後,伊朗軍隊開始發動進攻,伊朗軍隊架設浮橋越過卡爾赫河。由於地面泥濘,300多輛坦克只能在事先鋪好的道路上行進。因此道路窄,伊朗軍隊被迫列成4個縱隊前進,前面3個裝甲旅,最後是步兵支援部隊。由此整個裝甲部隊兩側翼完全暴露出來,就好比一個人,將自己的肋骨送給別人打。從伊拉克偵察機發現伊朗軍隊的動向後,就已經決出勝負了!

    伊拉克馬上調遣第10裝甲旅部署在伊朗軍隊前進路上,並且將坦克車體隱藏在戰壕中只留炮塔在外,炮口朝下士兵從塔頂觀察敵情。同時在道路兩翼也部署了坦克,準備隨時打斷伊朗的“肋骨”。另外,伊拉克軍隊還有大量直升機協同作戰,它們包括Mi-8,BO-105,Alouette III(雲雀III)和Sa-341/342“瞪羚”等武裝直升機。一切準備就緒,伊拉克軍隊守株待兔即可。

    1月6日,由於偵察能力差,面對陷阱,伊朗人絲毫沒有察覺。當目標出現後,伊拉克人狩獵開始,同時從三個方向對伊朗軍隊展開攻擊。被打蒙的伊朗軍隊企圖突圍,可損失慘重。又試圖發揮坦克的機動優勢,可一離開道路就馬上陷入泥潭,接踵而來的就是伊拉克的炮彈,伊朗第一裝甲旅很快就幾乎殆盡。

    但伊朗軍隊還是毫不畏懼,沒有絲毫撤退的跡象,反而重新組織準備再次發起反攻。結果可想而知,伊朗第二裝甲旅的結局也一樣。雖然伊朗的“AH-1J眼鏡蛇”直升機加入了戰鬥並摧毀了幾輛伊拉克坦克,但這種努力收效甚微,依舊減輕不了伊朗地面部隊的壓力。

    更為殘酷的是,擁有反坦克武器的伊拉克機械化步兵也加入了戰鬥。對於伊朗軍隊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屠殺。而伊拉克空軍又把伊朗的渡河浮橋炸了,還沒來得及過河的伊朗空降兵只能望河興嘆!這下可好,伊朗裝甲部隊的退路都被掐斷啦。

    到1月8日,伊朗的反攻仍然毫無章法,兩個裝甲旅幾乎全滅。第三裝甲旅卻仍然組織反攻,可依舊毫無進展,最終決定停止行動撤退。在此關鍵時刻,伊朗工兵立下汗馬功勞,迅速將浮橋架設好,使最後這個裝甲旅成功脫險。

    在伊朗軍隊潰敗的同時,被圍困在阿巴丹的伊朗軍隊準備突圍與裝甲旅匯合。可結果還是徒勞,伊朗軍隊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被迫退回城內。

    此役產生的具體後果

    這次慘敗對於伊朗軍隊來說後果極為嚴重。伊朗損失214輛坦克,約100輛自行火炮,幾架“AH-1J眼鏡蛇”直升機等,第十六和第九十二裝甲師損失慘重。很多陷入泥濘的伊朗坦克被伊拉克繳獲,一些甚至賣給了約旦。

    而伊拉克只損失45輛坦克和50輛其他裝甲車,他們的損失被彌補回來了。

    不久,出於危險境地的巴尼薩德與一名伊朗空軍飛行員一起叛逃國外。在肅清伊朗政局後,伊斯蘭共和黨的政權得以鞏固,國內局勢逐漸穩定。伊朗政府大力改革,伊朗軍隊得以重振。伊朗革命衛隊與正規軍團結一致,協同作戰,伊朗的軍事能力不斷提高,最終走出陰霾!

    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東計劃主任安東尼·科德斯曼和美國國家安全領域獨立國防顧問亞伯拉罕·R·瓦格納合著的《現代戰爭的教訓》(第二卷:伊伊拉克戰爭)第10章這樣描述到:

    “事實上,伊拉克繳獲的裝備如此之多,以至於能夠在巴格達郊區上演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演出。這並沒有包括伊拉克的全部收穫,而只包括可以立即使用或很容易修復的裝備。伊拉克的訊息人士稱,自三月份以來,伊拉克共俘獲了1298輛坦克,155輛裝甲步兵戰車,512門重型火炮,6196門迫擊炮,5550支無後坐力步槍和輕武器,8050枚火箭推進榴彈,60694支步槍,322支手槍,6156個通訊裝置,501臺重型工程裝置,454輛卡車,1600輛輕型拖車,16863個化學防禦裝備和16863個骨灰盒........最近失敗之後,伊朗在南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當時只有不到200輛坦克。”

  • 4 # 大馬哈魚12

    答,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有6個裝甲師,兩個獨立裝甲旅;伊朗4個裝甲師,兩個裝甲旅。坦克基本都是T72型,T62和T54/55,59/69的蘇聯的坦克,蘇聯的坦克炮管升降的角度小,是集團衝鋒用的坦克,伊朗採取作為防禦系統的坦克使用。沒有發揮坦克的作用。而伊拉克在使用現代武器不夠好。儘管兩伊戰爭是八十年代的戰爭,感覺沒有超過二戰時期的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鼬科動物戰力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