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三千

    宋朝“濮議”的主人公宋英宗,是幼年就過繼給宋仁宗的。那麼在法理上,他就已經成了宋仁宗的兒子,這個是確定無疑的。同時,他在皇宮中也生活了很多年,在事實上也是確定了養子的身份,不容辯駁。中國古代,宗族內部過繼的事情非常常見,早有先例可循,所以宋英宗毫無疑問是宋仁宗的嗣子。

    但是,嘉靖皇帝的皇位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在當時所有人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忽然落到了嘉靖的頭上。因為明武宗朱厚照向來是個精力旺盛的青年,大家都不覺得他會在沒有後代的情況下暴病身亡——其實,有大臣曾經上疏,請求武宗預先在皇室宗親中預先選定嗣子作為繼承人,以防萬一,但武宗無視了這一建議,他自己當然想不到他會這麼猝然的離開人世,所以武宗生前在法理上並沒有確定任何繼承人。

    因為武宗自己就是獨苗,沒有親兄弟,那麼他死後的繼承人只能從堂兄弟中找。堂兄弟中,血緣相對最接近的,就是朱厚熜。這時,朱厚熜的身份是興王。他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是明孝宗朱祐樘同父異母的弟弟,這已經是能找到的最近的血緣關係了。朱厚熜在即位之前,是興王世子——興王的這麼一個經歷,從來沒有過繼給任何人,無論是從宗法角度還是從血緣角度,他都是興獻王的兒子,和明武宗、明孝宗沒有任何關係,這也是他的底氣比宋英宗足的多的地方。他是以外藩藩王的身份,進京入繼大統。後來的大禮議,就這一塊,他就能挺直了腰桿去反駁其他提“濮議”的大臣。

    宋英宗有個比較厲害的曹太后在他頭上壓著,而朱厚熜面對的張太后,實在是個見識短淺的婦人,也許是明孝宗對張家過分的寵信衝昏了張太后的頭腦。加上張太后的親兄弟也實在是不給面子,常常捅婁子,張太后家的外戚勢力,不但不能幫張太后,反而還在不停拖張太后的後腿。而且,朱厚熜的親媽在進京之後不久去世,朱厚熜便將之歸罪於張太后,認為是張太后排擠自己親媽造成的,所以鐵了心要搞張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宋英宗活的短啊!!朱厚熜當了四十多年皇帝,有足夠的資本,把所有反對他的大臣慢慢耗光,而宋英宗英年早逝,很多事都來不及做。

  • 2 # 高大壯就是這麼自信

    宋朝的濮議是宋英宗為了追尊親爹和大臣發生的扯皮事,明朝的大禮議是明世宗為了追尊親爹和大臣發生的拉鋸戰,前者失敗,後者成功。

    表面上看,兩件事很類似,其實不然。

    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嗣子,這事已經昭告天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97嘉祐七年八月己卯條:詔曰:“人道親親,王者之所先務也。蓋二帝之隆治由茲出,朕甚慕之。右衛大將軍、嶽州團練使宗實,皇兄濮安懿王之子,猶朕之子也,少鞠於宮中,而聰知仁賢,見於夙成。日者選於宗子近籍,命以治宗正之事,使者數至其第,迺崇執謙退,久不受命,朕默嘉焉。朕蒙先帝遺德,奉承聖業,罔敢失墜。夫立愛之道,自親者始,固可以厚天下之風,而上以嚴宗廟也。其以為皇子。”

    詔書寫的很明白,你趙宗實已經過繼給我了,我也立你為皇子了,以後是要繼承我的家業的,在法理上,宗實就是仁宗的兒子了,所以,趙宗實的折騰沒有得到很多支援(包括他親兒子神宗趙頊都不認可他),你繼承人家家業還想追尊本生父,好沒道理啊。不是仁宗收你做嗣子,你趙十三算哪顆蔥?宗室子弟不要太多咯!

    而明世宗的情況和宋英宗不同,《明世宗實錄》卷一正德十六年四月癸巳條記載:先是,三月丙寅,大行皇帝遺詔曰:朕紹承祖宗丕業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託,惟在繼統得人,宗社生民有賴,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這篇遺詔是由張太后和首輔楊廷和商量著寫的,張太后吧,大家都知道那是個沒腦子的貨色,但是楊廷和不曉得是腦袋短路還是覺得自己能掌控一切,遺詔通篇沒有一個字說要把朱厚熜立為孝宗的嗣子,他是以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來入繼大統的,所以,從法理上說,朱厚熜還是他爹的兒子孝宗的侄子。也怪不得朱厚熜抓住繼統不繼嗣來做文章了,這個真不怪朱厚熜有負孝宗,只能怪楊廷和做事不妥當。

    應該先下詔立朱厚熜為孝宗嗣子,昭告天下,再立太子,流程走完就是擇日登基,一步一步走看誰還能挑出理來?如果朱厚熜再鬧騰,換人啊,你不做先帝兒子大把人等著排隊做呢。

    別說什麼按祖訓兄終弟及,為先帝立嗣不讓先帝絕嗣才是最為重要,更何況孝宗還是明朝大臣心中的明君怎麼能絕嗣呢?而關鍵的問題是,楊廷和沒震住朱厚熜反倒被朱厚熜將了軍,一步錯,步步錯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樹的詩句古詩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