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永毅醫生

    直腸上通乙狀結腸、下接肛管,長度約13-15cm,位置“固定”於盆腔,周圍空間“狹小”且後方是骶骨、前方有子宮頸(或男性前列腺),限制了手術切除範圍,也就對手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切得“乾淨”又要病人術後生活質量好。

    一、直腸癌的手術方式

    直腸癌按部位有上段腫瘤和中、下段腫瘤,上段直腸癌治療方案同結腸癌,經腹手術、一般都可以腸管腹腔內吻合,也就是能保住肛門。

    1982年英國醫生Bill Heald提出全直腸繫膜切除術TME治療直腸癌,經過20多年的實踐證明,認為這種術式能降低中、下段直腸癌的區域性複發率,因此全直腸繫膜切除術目前是中、下直腸癌的標準術式。

    全直腸繫膜切除術要求腸管下端切除緣至少距離腫瘤2cm以上,加之肛管面板要保留、長約2-3cm,再加上吻合器需要切除1cm左右的腸管,因此,腫瘤下緣距離肛門口至少也得5-6cm做保肛手術才安全。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病人年齡、腫瘤組織分級以及醫療技術做出保肛、不保肛的選擇。

    二、直腸癌預後因素

    直腸癌治療後會不會復發?多長時間復發?也就生存時間、預後怎麼樣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最主要的是分期,病情早晚麼,這大家也都可以理解。Ⅰ期直腸癌5年生存率大約70%多,而Ⅳ期直腸癌5年生存率就很難超過10%了。

    治療方案是否恰當?現實當中這種預後因素影響力也不小。外科醫生常常對病人說切得很“乾淨”,但有沒有提及手術時機對不對呢?臨床實踐證明Ⅱ期、Ⅲ期直腸癌術前放化療、再手術明顯優於直接手術。

    影響直腸癌預後的因素還有病人年齡、體力、臟器功能,微衛星不穩定性、CEA以及腫瘤的組織分化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濮議之爭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