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著名外科醫生賈凱

    面對每一位準備手術的患者

    1.完善術前常規檢查

    2.儘量透過術前準備把患者可能得風險性降到最低

    3.嚴格評估患者的手術適應症

    4.全面評估患者是否能透過手術獲益

    5.認真思考手術流程,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

    6.同患者家屬深入溝通

    7.於下級醫生深入溝通

    8.於自己深入溝通

    9.開始手術!

    總之,準備準備再準備,溝通溝通再溝通!

    緊張是難免的,信心是滿滿的,技術是棒棒的,患者是滿意的!

  • 2 # 喵本喵的八絃琴

    首先,你的問題有不清楚的地方。所謂的“自己要做的手術”指什麼?

    可以理解為:醫生身處醫療一方,面對自己的手術物件時的體驗。

    或者,自己作為患者即將被手術時的體驗。

    第一個方面不用多說了,每天要做的工作,按流程按手術方案就是了。

    如果你問的是第二點,那麼恐懼首先很輕或者完全沒有,至於後續用藥護理之類的那就更不在話下。基本上就是波瀾不興地完成的。

    比如我們醫院急診科主任,曾經在公交車上心梗了。當時距離我們醫院很近,他只是喊停了公交車,自己走過來,很淡定的說:“我心梗了。誰給我做個心電圖?”

  • 3 # 有緣一生是袁醫生

    給別人做手術,是自己每天的工作

    跟廚師做菜、司機開車一樣,做自己每天要做的手術就是一種習慣,所有的材料和順序基本相同,不需要太多的術前複習。

    是因為面對的是鮮活的個體,所以還需要術前仔細地確認患者病情,確認手術方案的安全性,確認器械準備。

    在手術中,如果全程都是氣氛活躍,助手和護士就知道,這臺手術我做得很順利。只有出現意外插曲需要不斷糾正,或者手術難點需要集中精神的時候,氣氛才會凝重。

    脫下手套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發呆,這是讓自己的注意力迅速放鬆的最好方法,咖啡是最好的精神補充。

    主刀醫生的最需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緒和專注,張弛有度

    給自己做手術,那就安心的做一個病人

    有過幾次自己手術的經歷,當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同事或者同行手中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去探討手術方案,因為在你選擇手術醫生的時候,你就該明白他一定在這臺手術上比你更專業。用你花了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的時間學到的內容與他從事終生的專業做比較,很容易明白這一點。所以,你只要知道手術能有多少利弊,其他的時候就安心的做一個小白鼠,安靜的承受。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找一家靠譜的醫院,透過多方面的打聽,找到一個靠譜的醫生(不要太迷戀科主任和高學歷),所有的溝通都可以在術前仔細交流,把疑慮一一打消。

    外科醫生,還是需要一點天賦的

  • 4 # 塵埃也霸天

    沒啥,人對未知事物恐懼,一旦知道了,就沒啥恐懼了,醫學上存在很多小機率事件,這不是醫生水平不行,這跟患者體質有關。小機率事件畢竟是小機率事件,除去這些事醫生敢給你手術必定有把握,沒把握誰做啊,你就配合好大夫就好了,給廣大的患者一個忠告,你去醫院是看病的,不是想去打罵殺醫生的,不是去給醫生找彆扭的。

  • 5 # 群眾醫生三槐堂

    每一次手術都是一種挑戰:

    再熟悉的技術結合不同的患者個體,風險不一樣,對人負責而不是單純技術本身,整個圍手術期的關注,才成就手術成為一種能實現自我價值提升仁心藝術。

    比如,一名老齡患者髖部骨松骨折,從骨折分型到手術方案,圍術期貧血,基礎疾病,預防DVT乃至肺炎,腦血管意外,褥瘡,術後康復,每一次面對不同的老人家會有不一樣的交流,包括與老人親屬的交流,一種挑戰,更是一種仁心醫術,一種藝術人生

  • 6 # 小大夫幫主

    就算是說醫生本人是手術物件吧。

    對於手術,我覺得我是有恐懼的,所以,除了生孩子,這輩子還沒有經歷過其他手術,拔牙可能不算吧。

    曾經短暫的當過外科醫生,對於普通手術流程還是很清楚的。無法想象和接受自己作為病人,躺在床上被人做手術,希望不會經歷那樣的一天,或者最好自己不知道。可能也不是軟弱,應該是不喜歡一切超出自己掌控範圍的無力感。

  • 7 # 王多多說更多

    身份的轉換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而且真實感受很常見的病,竟然我也會得呢。總覺得雖然每天接觸這樣的患者,但沒有思想準備自己也會得。估計這就是我真實的感受了。或許跟患者的心裡也差不多,就算周圍有這種病的人,但從來沒想自己會得吧!還是按部就班的該怎麼治療及時就診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逆三世緣電視劇演員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