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點播歷史

    空地一體戰,說的好比就是體系化戰爭,需要多兵種配合,以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空地一體戰包括多域作戰、資訊戰、電子戰和無人系統等等,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手段。

    從衛星到飛機到坦克到雷達到反導太多太多

  • 2 # 史海聽雷

    空地一體戰(airland battle)是美國陸軍現代作戰理論。指在擴大的戰場上,綜合運用陸軍、空軍、海軍等各種作戰手段和戰法,積極主動地在戰場的全縱深內打擊並擊敗敵人。主要闡述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組織與實施空地一體戰役、戰鬥的原則和方法。這一理論的倡導者是出身於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TRADOC)的唐恩·A·斯塔利(Donn A. Starry)陸軍四星上將。

    冷戰時期,美國陸軍的主要任務是在歐洲實施一場大規模的、高度機械化的核戰爭或常規戰爭。為了阻擋防禦華約方面可能的進攻,在70年代美國陸軍採用的是所謂“主動防禦”綱領。這一綱領的要求是,一旦冷戰變熱,在歐洲的北約部隊應該立刻前出,在兩德邊境線的前沿形成一道防線。而這道防線不僅綿長,而且在面對華約軍隊在Continental上的絕對兵力兵器優勢以及華約方面有源源不斷的後續部隊波次投入的情況下,北約軍隊可能會被逐步消耗、軟化並最終破壞北約方面的主要防禦帶。

    70年代末,蘇軍在蘇聯奧加爾科夫元帥的軍事理論“理想軍事指揮控制體系”指導下,發展出戰役機動叢集等一系列新戰役戰術理論和編制,重點針對的就是主動防禦綱領。由坦克部隊、空降強擊部隊等擔當的戰役機動叢集可以在主要交戰地域的突破口沒有完全開啟的情況下率先進入北約後方地域,對缺乏預備隊的北約後方地域力量造成極大威脅,從而瓦解整個防禦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陸軍意識到其傳統的、基於線式戰爭邏輯的戰役法正面臨很大挑戰。

    於是,唐恩·A·斯塔利將軍提出一種新的戰役法思想,於1981年正式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的構想。即摒棄陸軍將作戰侷限在主要交戰地域的舊思想,而要將針對敵軍一線部隊和二線部隊的打擊有機地結合起來:

    1、動用主要戰鬥力量對抗敵軍的第一梯隊部隊。2、動用戰鬥支援力量(戰術空軍、炮兵、特種部隊)阻滯、打擊、殲滅敵軍的第二梯隊,防止其有力地增援敵軍的第一梯隊部隊。這樣一來,一直相對較小的北約力量就可以在整個地帶而非僅在主要交戰地帶打擊華約部隊,給華約部隊造成相對而言大得多的損失,從而挫敗華約方面的進攻。為了達成這樣的作戰效果,就需要地面部隊內部以及地面部隊和戰術空軍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為了凸顯空地合作的重要性,唐恩將軍選擇了“空地一體戰”(Airland Battle)這個術語。

    “空地一體戰”作戰理論,美國陸軍在1982年版《作戰綱要》中正式頒佈執行,在1986年版《作戰綱要》中得到進一步充實。1993年頒發的新版《作戰綱要》,又將空地一體戰擴大到“空地海天一體化”的“聯合作戰”。1982年,這一概念也被北約採用作為新的北約防禦綱領,其名稱比“空地一體戰”更能反映空地一體戰的精髓——後續部隊打擊(Follow-on Forces Attack)。

    空地一體戰以美國陸軍傳統的九大軍事原則為依據,提出的基本原則為主動、靈 敏、縱深、協調和多能,是空地一體戰理論的核心。 

    主動,要點是發揚進攻精神,力爭打亂敵作戰節奏,左右戰局,大膽行動,有獨立作戰的準備。靈敏,要求指揮官和士兵思維敏捷,行動靈活,力求先敵行動,避強擊弱,適時機動兵力尋求機動作戰,造成有利態勢。 縱深,即縱深展開和部署兵力兵器,在戰場全縱深內同時打擊敵軍;並有效地保護己方後方地域和支援部隊,防敵實施縱深打擊。協調,即各軍種、兵種、部隊在決定性時間和地點高度協調一致地行動,運用綜合力量打擊敵人。 多能,即部隊具有滿足多種多樣任務要求的能力,可以在一切型別的軍事行動中作戰和在戰術戰役戰略三個級別上行動。

    空地一體戰要求在進攻中強調大縱深隔絕敵人,擊敗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之敵;針對具體情況 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機動樣式,快速機動,集中兵力,打擊敵作戰重心,著眼於破壞敵整個防禦機制;充分運用"任務式命令"實施指揮,突然、集中、猛烈、快速、靈活、堅決、機智、協調地行動。

    在防禦中強調做好準備,打亂敵人,集中兵力,機動靈活;防中有攻,以攻代守,使防禦成為"由一系列打擊組成的盾牌";結合運用反應性行動和進攻性行動,靈活運用地域防禦與機動防禦相結合的方式;周密組織實施不間斷的縱深火力打擊和機動攻擊;縱深配置兵力、兵器,增強防禦的韌性。 

    由於空地一體戰是由空中打擊為依託,靠空中力量輔助地面部隊推進,因此可以大幅度縮短作戰時間,擴大戰略縱深,增大打擊範圍,減少地面部隊的傷亡。而且做為一個多維的作戰方式空地一體戰具有很高的機動性,指揮中心可以透過偵察機從戰場傳來的資訊遠端指揮部隊的作戰方向;而且藉助空軍的遠端投送能力可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地面部隊的機動性。

    空地一體戰起先是美軍為對抗蘇軍的大縱深立體作戰而提出的理論,要求美軍及北約盟軍諸軍兵種協同進行立體作戰。美軍認為,諸軍兵種同時在前線和縱深進行空地一體作戰,可以形成巨大的總體威力。而從美國近幾年參與的戰爭中也不難發現,以空軍做為先頭部隊破壞重點軍事目標再以陸軍大規模推進戰擴大優勢一舉殲滅敵人的行動成為了主流。

    做為一種聯合作戰方式,空地一體戰同樣具有與其他聯合作戰相同的弊端。由於是多兵種作戰,資訊交流就成了關鍵問題,而敵方就可以靠干擾戰場通訊的方式破壞一體戰的攻擊模式。包括電子干擾、輻射攻擊、網路攻擊、電子欺騙等。另一方面,由於空中打擊主要是針對地面目標和處於開闊地帶的重點目標,具有空間的侷限性,因此如果敵方將主要軍事目標和重要戰略物資轉移到地方或防空設施中,就會很大程度的降低空軍的打擊能力。而在地面作戰過程中,地面部隊遇到巷戰等一些複雜地形作戰時,無法依靠空軍的火力支援,也會增加傷亡。

  • 3 # 扒劇少女喵

    說說個人淺見。

    ++++++++++++鋪墊++++++++++++++

    要想說清楚空地一體戰是什麼,就得先搞清空地一體戰之前,美國陸軍對戰役法的理解是什麼樣的。

    在冷戰時期從始至終,美國陸軍的主要任務都是在歐洲實施一場大規模的、高度機械化的核戰爭或常規戰爭。為了阻擋防禦華約方面可能的進攻,在70年代美國陸軍採用的是所謂“主動防禦”綱領。這一綱領的要求是,一旦冷戰變熱,在歐洲的北約部隊應該立刻前出,在兩德邊境線的前沿形成一道防線。這條防線從東向西包括:

    1、掩護部隊地域:平時就前出佔據築壘地域的掩護部隊,如軍屬裝甲騎兵團,他們負責為主力爭取時間,讓後者能進入戰鬥狀態。

    2、主要交戰地域:北約軍的主要戰鬥力量在戰時所部署到的位置,要在這裡阻擋住華約部隊的進攻。

    3、後方地域:指揮機關、戰鬥支援、後勤支援和預備隊所在位置。

    這種主動防禦的戰法綱領,始終是以線式作戰為綱、圍繞“主要交戰地域”的爭奪進行的。

    但是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美軍發現這一部署方式有相當大的問題,最主要是兩點:

    1、由於華約軍在Continental上的絕對兵力兵器優勢,華約方面有源源不斷的後續部隊投入,可以波次投入,逐步消耗、軟化最終破壞北約方面的主要防禦帶。

    2、70年代末開始蘇軍發展出戰役機動叢集等一系列新戰役戰術理論和編制,重點針對的就是主動防禦綱領。由坦克部隊、空降強擊部隊等擔當的戰役機動叢集可以在主要交戰地域的突破口沒有完全開啟的情況下率先進入北約後方地域,對缺乏預備隊的北約後方地域力量造成極大威脅,從而瓦解整個防禦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陸軍意識到其傳統的、基於線式戰爭邏輯的戰役法正面臨很大挑戰。

    於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出身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TRADOC)的唐恩·A·斯塔利(Donn A. Starry)將軍的倡導下,於1981年正式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的構想。

    唐恩·A·斯塔利上將

    這一構想的重點並非是字面意義上的“空地一體”,而是提出一種新的戰役法思想——摒棄陸軍將作戰侷限在主要交戰地域的舊思想,而要將針對敵軍一線部隊和二線部隊的打擊有機地結合起來,即:

    1、動用主要戰鬥力量對抗敵軍的第一梯隊部隊。

    2、動用戰鬥支援力量(戰術空軍、炮兵、特種部隊)阻滯、打擊、殲滅敵軍的第二梯隊部隊,防止其有力地增援敵軍的第一梯隊部隊。

    這樣一來,一直相對較小的北約力量就可以在整個地帶而非僅在主要交戰地帶打擊華約部隊,給華約部隊造成相對而言大得多的損失,從而挫敗華約方面的進攻。

    為了達成這樣的作戰效果,就需要地面部隊內部以及地面部隊和戰術空軍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為了凸顯空地合作的重要性,唐恩將軍選擇了“空地一體戰”(Airland Battle)這個術語。

    在美國陸軍採用空地一體戰綱領的次年也就是1982年,這一概念也被北約採用作為新的北約防禦綱領,其名稱比“空地一體戰”更能反映空地一體戰的精髓——後續部隊打擊(Follow-on Forces Attack)。

    +++++++++++回答++++++++++++

    1、美軍推行空地一體戰,依託哪些技術工具和編制體制?

    空地一體戰是美國陸軍的策略,空軍反而是被動的適應者。對陸軍而言,應空地一體戰需求所產生的典型兵器包括:

    (1)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特別是其配備的ATACMS導彈,後者可打擊第二梯隊集團軍的行軍隊形:

    (2)“突擊破壞者”導彈(未成、下馬),可打擊第二梯隊師的行軍隊形:

    (3)空投、拋灑、炮射反坦克末敏彈,如“薩達姆”智慧彈藥,可打擊第二梯隊團的行軍隊形:

    (4)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有滲透到敵軍淺近縱深打擊第二梯隊營的能力:

    從編制體制上,美國陸軍很快開始86師改編,大規模加強陸航能力,引入多管火箭炮連,目的是為了適應這些新武器的加入。

    同時美國陸軍開始了對新的C3I資料鏈的研製,其最終結果是11號和16號資料鏈。

    2、空地一體戰和傳統的密接支援任務(例如二戰閃擊戰時期的德國空軍、二戰美軍陸軍航空隊)相比,有哪些根本性的區別?

    空地一體戰在本質上不是近距離空中支援(CAS),而是戰場空中遮斷(BAI),這點看了上文就會懂。

    3、蘇聯和華約一方是否針對空地一體戰有過研究和反制措施?

    華約方面的應對策略是,大幅加快了其條令所規定的開進和進攻速度,用縮短作戰時間的方式減少其遭到的後續部隊打擊。70年代時一個華約師一日進攻前進的距離是30-40公里,到80年代已大幅提高到90甚至110公里,首日就必須完成①透過掩護部隊地域、粉碎北約掩護部隊抵抗和②佔領主要交戰地域,粉碎北約一線師的抵抗兩個任務。

    為此,華約寧願付出較以前大得多的戰鬥傷亡損失。

    4、*海灣戰爭是否能算是“空地一體戰”?

    不好說。海灣戰爭地面戰的時間太短了,而且是多國部隊方面進攻,伊軍雖然進行了深遠部署但基本沒來得及調動,而北約空中打擊對伊軍後方預備隊的打擊恰恰非常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戴淵投劍,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