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文說牆體彩繪

    每到天氣變冷, 泡腳就開始流行起來,特別是不少手腳冰涼的人士開始透過泡腳來保健,但是你真的會泡腳嗎?專家指出,泡腳也有很多學問,只有掌握好技巧,才能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否則還會給人體帶來傷害。

    老太每晚泡腳引發潰爛

    家住武漢劉太婆今年74歲,身體一直很硬朗,平時還愛抽點菸。一個月前,武漢突然變冷,她把家裡的足浴盆翻了出來,每晚臨睡前都用熱水泡腳半小時。最近半個月,劉太婆發覺雙腳有些不對勁:腳趾頭變黑還潰爛了,並且蔓延到了腳背,疼得整晚整晚睡不著。

    “也許人老了血脈不通,多泡泡腳就好了。”為了緩解疼痛,劉太婆延長了15分鐘的泡腳時間,外加捏腿按摩,但並不見效。最後檢查發現老太太的大腿動脈血管已經幾乎堵死了。幸運的是還有一絲血流,透過血管介入治療,腳還有挽救的可能。

    關於泡腳,這些要注意

    腳部創傷禁泡腳

    除了以上這些人群,有足癬、足部皰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用熱水泡腳,以免造成感染。腳部有炎症或者凍傷、燙傷的人也不適合泡腳。腳被凍了後,絕對不能用熱水泡腳。腳凍是因為受到風寒的侵襲,肌肉、面板僵硬且低於身體正常耐受程度。如果此時受到過熱刺激,肌肉、面板難以適應巨大的溫差,病情只會加重。

    太飽太餓不宜泡腳

    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吃完飯後,人體內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這時用熱水泡腳,就會使本來應該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時間長了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不足。

    糖尿病人群注意溫度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足的患者面板比較脆弱,還有糖尿病合併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感知能力下降。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可能感受不到,易被燙傷,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腳時可以在水中放置溫度計觀察水溫。

    兒童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很多家長認為泡腳好,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泡腳,但其實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如果常用熱水給兒童泡腳,足底的韌帶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易形成扁平足,還可能使脊柱的生理彎曲發生變形。加上兒童面板比成年更嫩,水溫一定不能太高,否則容易燙傷面板,泡腳時間也能太長。

    靜脈曲張人群泡後記得按摩

    靜脈曲張多與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有關,泡腳後區域性血流量增加,易增大靜脈迴流負擔。所以在泡腳後一定要記得按摩一下,羅玲說,泡腳後甩甩腿,將腳放至高位,按摩一下。

    另外,患有急性病的患者不適合泡腳,患有中風、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泡腳時血液迴圈加快,血液重新分佈,會引起腦供血不足,可能誘發老毛病。

    腳部有淤青48小時內不宜泡腳

    羅玲說,腳部扭傷,有淤青,在24到48小時內屬於急性期,不能泡腳,因為有淤青表示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滲透,如果泡腳使血液迴圈更快,會加速滲透。這段期間應該使用冰敷,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液滲透。在急性期過後,可以泡腳,來加快滲透血液的回吸收,淤青會更快消失。

    關於泡腳,這些很重要

    泡腳水溫很重要:40-45攝氏度

    有的人泡腳喜歡用燙水,甚至燙到不能下腳,這讓很容易燙傷,泡腳溫度最好保持在40℃到45℃。 ,如果中途感覺水變冷可以再次新增熱水。

    泡腳時間很重要:不超過30分鐘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有的人甚至可以泡一兩個小時,這是不對的。因為泡腳的時候,人體血液迴圈加快,心率也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慌、出汗多等症狀,因此泡腳最好在15分鐘到30分鐘。老年人,泡腳時間應該短一些,以20分鐘為最佳。

    泡腳水位很重要:超過腳踝更有效

    泡腳水位太低達不到效果,羅玲建議水位要高於腳踝,但是也不能太高,有的人泡腳水都要到膝蓋了,雖然膝蓋是人體毛細血管分佈最少的的地方,熱水泡能夠改善迴圈,增加關節液,但是水位太高會使血液集中於腿部,導致腦部、心臟供血不足。

  • 2 # 吃作家

    泡到腳踝以上是最好的,人們泡腳是因為腳部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長期行走,將全身重量集中在腳步,每天會有乏累的現象,最好睡前泡泡腳,並加以陳香,促進腳部血液迴圈,溫暖身體,既能起到解乏的作用,也能起到調養身體促進睡眠的作用。我們一般將水溫控制在42度左右進行泡水,不要過燙,溫度適中最好,水的高度維持在20CM以上,泡五到十分鐘,可以伴隨著按摩一同疏通筋脈。

  • 3 # 養美健康生活

    泡腳,最好是沒過腳踝,但是要在膝蓋以下。水位應儘量接近膝蓋。小腿肌肉豐厚,表淺靜脈多,血運豐富,且小腿角質層薄,面積大,藥物易於吸收。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小腿上的穴位有66個,腳的穴位數目是33個,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從踝關節到膝關節,分佈著六經的部分經穴、合穴、絡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藥物浸泡這些穴位,能擴大經脈開通、促進氣血執行、加強臟腑功能,比僅泡到腳踝效果要強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人一般都喜歡開什麼型別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