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英俊LOL手遊
-
2 # 90後獨家記憶
答題沒廢話,沒圖就說話。
魏延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
眾臣均以為張飛是漢中守將的不二人選,連張飛也這麼認為。
最後,劉備選取魏延督漢中。
眾人均驚。
劉備問魏延:“現在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你,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天下之眾來攻,我請求為主公擋住他;如果一個偏將引十萬大軍來攻,那麼我就請求為主公吞下他!”
雖然時光過了百年,我仍能感覺到魏延深受重用後的感激之情和豪邁之情。
魏延在遇到劉備之前是不得志的。
劉備的信任,點燃了魏延的希望之火。
可惜,夷陵之戰葬送了梟雄劉備。
那羽扇後精光四射的雙眼也時刻盯著他。
第六次北伐撤軍的時候。
魏延想的或許是,主公在天上正看著我吧。
他一定覺得我能行吧。
五虎將,臥龍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能做到。
於是,魏延要殺掉楊儀。
掌握蜀中軍權。
在被他自以為的心腹馬岱揮刀砍殺的時候。
魏延應該是苦笑的吧。
我如果叛逃,應該往北方逃跑。
我想要的只不過是,
重整軍權,再返戰場。
之後,理想主義者魏延,
因叛亂之名,被夷三族。
-
3 # 清風明月美酒
因為諸葛亮和曹操的用人方法大不一樣。曹操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對待大叛徒張松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曹操和諸葛亮的不同。曹操驅逐出境了張松,諸葛亮利用了張松,後來又用計害了他。(雖然張松確實該死)但是諸葛亮不應該害他啊。劉備不仁義取他兄弟劉璋的西川,張松是最大的功臣。
而諸葛亮是對誰都不放心,包括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五虎大將。諸葛亮事必親躬,反之,他不信任別人,別人自然也不信任他,久之,大家都和他就會離心離德。
諸葛亮說看了魏延的腦後有反骨,但是魏延在跟隨蜀國時一直都表現的很優秀。
自從在陣前斬了魏延,誅其三族,西蜀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姜維無力迴天。
也為後來發明了一個成語 ___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
-
4 # 倒春沒有寒
益州內部有本土士族,本土豪族,北遷派,西遷派,以及劉備的舊部與荊州派,這樣派系林立不產生矛盾是不可能的,那麼劉備是怎麼做的呢?劉備同時重用各派人士,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益州本就不發達,又擠進來一堆荊州士族,怎麼能做到平衡好各方,不讓內鬥撕裂新生的蜀漢呢?換言之,劉璋到劉備時期益州生產力有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沒有。劉璋到劉備時期農民有沒有顯著增加?沒有。那麼理論上,益州所能承載的地主數量是有限的。所以荊州丟掉後,荊州派地主大量湧入益州。也就是說,一定有的地主的利益受到了損失,那麼如何解決四川盆地裡過剩的地主呢?答案是:北伐!北伐是為了畫餅,我們要統一天下,大家先忍一忍,這是劉備編制給所有蜀漢大臣的一個美麗的謊言,以區區一個蜀漢之力能不能撼動整個曹魏,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人的心裡是很玄妙的,當然,初期蜀漢的幹事之臣都在,北伐確實有可能打破蜀魏在關漢之間的平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北伐越發成為儀式性的活動,尤其是蜀漢後期的北伐,不過是在垂死掙扎罷了。所以北伐的首要目的是:借北伐的名義形成蜀漢各派系共同的政治認同與紐帶,轉移內部矛盾。而不是取得重大戰果!!!北伐的結果最好是:取得重大戰果而不損失太多實力其次是:沒有損失無功而返再次是:取得重大戰果而損失巨大最次是:未取得重大戰果而損失巨大這一點諸葛亮知道,蔣琬,費禕知道,楊儀也知道。但是可惜魏延不知道魏延一直以來是積極的主戰派,雖然並不魯莽,但是戰略上一直主張積極的進攻(“請為大王吞之”,子午谷奇謀),他認為北伐的目的就是取得重大的戰果!所以說其實魏延有戰略戰術上的才能,卻缺乏基本的政治閱讀力,諸葛亮能用他,但不會把他作為繼承人培養。所以大家就能知道為啥魏延主張繼續進攻曹魏,楊儀主張回軍,但是中央蔣費董等人都支援楊儀了。
回覆列表
有些人說是諸葛亮故意設計魏延,但其實並不是。魏延落得這麼個下場都是自找的,他作為一名擁有赫赫戰功的將軍,卻不知道謙虛和低調,反而狂妄自大,在孔明還活著的時候就對他頗有微詞,孔明去世了之後更是靠著自己的戰功目中無人,加上當時劉禪年紀太小無法掌管大權,魏延甚至不想繼續為劉禪效命。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楊儀曾經派人去詢問魏延的意思,當時魏延就直接說了,孔明雖然已經死去,但是我還在,我們不可能因為孔明一個人的離去就使蜀國荒廢。再說了,我魏延是什麼人,是不可能受楊儀的擺佈,僅僅做一個斷後的將士。
魏延一直對孔明頗有微詞,不懂得孔明的良苦用心,並且還多次違反朝廷的命令,自然會被當做叛亂處理掉,並且魏延性格狂妄不懂謙虛,早就已經得罪了很多人。要知道從古至今,戰功顯赫但是名聲不好的武將是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的。
當時軍中有很多人對魏延心有芥蒂,但是孔明一直還在重用他,而魏延也就是靠著孔明的重用得到了封地,但魏延不僅沒有感謝孔明的寬容,反而更加狂妄,幾次三番的覺得孔明要陷害他,所以說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要說魏延當時向孔明獻計謀沒有得到採納,並不是孔明故意針對魏延,只是當時孔明是根據蜀國而專門定製的作戰計劃。畢竟長安是魏國的重兵之地,就算可以攻下長安也不一定可以守得住,所以孔明沒有采用魏延的計策。再加上孔明作為三軍的統帥,做事不能意氣用事,一定要考慮後方,而魏延只是一個將領,只需要上場殺敵,並不用考慮全域性。而當時魏延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就認為孔明是針對他不想給他出頭的機會,所以魏延會被誅九族,一是因為他自身太過於狂妄自大,二也是因為他目光太過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