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方851

    大哥:那是封建王朝,不是民主國家。且不說李自己有無當總統的願望和本事,起碼先得推翻清朝,打平其他軍閥,將企圖趁亂入侵中國的西方軍隊趕走…風燭殘年的李鴻章?

  • 2 # 叢中笑6603

    李鴻章沒有這麼大的勢力,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沒有這麼大的膽子,更沒有這麼大的才能,去當什麼總統。

    可以這麼說,李鴻章即使當上總統,他幹得不會比慈禧好,有可能更糟糕。

  • 3 # 油膩松哥

    歷史是這樣,庚子之變,慈禧攜光緒逃往西安,奕劻與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八國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庚子協議,李鴻章時年已經79歲,身體不好。當時張之洞,劉坤一已經形成江南互保之勢,張劉二人較親英美,李鴻章親俄,張派幕僚辜鴻銘進京協助談判,顧與八國統帥瓦德西有舊,談判從最艱難階段有所轉機。以當時的情形,李的地位和年齡均不再適合就認大總統,首先滿清統治集團並未大幅削弱,畢竟只有北京天津被攻陷,損失不大,官員,軍隊,地方資源充足。其次南方漢人總督和李並不一心,各有所想,也沒有反清的意思。第三外部列強並未有推翻大清的企圖,八國聯軍總共不到二萬人,佔領諾大的中國不切實際,他們不過要得到賠償和利益。以上述條件來論,李鴻章當大總統應該說是不具有條件的。李任大總統,必須有其中二個條件,一,漢人總督及屬地百姓支援,二,洋人全面支援。三,李至少年輕5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四,李自己有一支效忠的軍隊。則李有可能具備後來袁世凱的條件,但李的思維已經到了守舊階段,創出新制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掌國而不固。

    李鴻章在五年前代表大清訪問列國時,應該說是巔峰階段,但大清的根基還比較穩固,反清勢力根本不成氣候,國內正期待光緒新政的到來,所以李鴻章只適合做中興之臣,無法做漢人之大總統,那是他的時運。

  • 4 # 胡圖的胡

    題主說的是如果光緒和慈禧不能逃出而死於戰火,李鴻章上臺會怎樣。

    首先 當時的背景,義和團打出扶清滅洋口號,並且對教堂 各國領事館大肆打砸搶。而慈禧太后也迷信的相信義和團神功護體,刀槍不入。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釋出詔書,同時對英、法、美、德、意、日、俄、奧地利、西班牙、比利時、荷蘭這11個國家宣戰,成為同時對外宣戰最多的國家。然而3個月後,八國聯軍就攻陷北京,最後以李鴻章為代表與各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當時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郵政大臣盛宣懷下令各地電信局將清廷召集義和團民及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並且電告各地督撫,不要服從此命令。而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聞此訊,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此一電報也鼓勵了東南各省督撫。時局日益糜爛,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李鴻章幕僚劉學詢並去信孫中山謂:“傅相因北方拳亂,欲以粵省獨立,思得足下為助,請速來粵協同進行。”隨後,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往後李鴻章北上議和,由德壽署理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稱東南互保,另外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援東南互保。他們稱皇帝敕令是拳民脅持下的“矯詔、亂命”,“亂命”一詞是李鴻章精心選擇的政治術語,李鴻章深知“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故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在東南各行省違抗“支援義和團”的命令,以為“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華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這是近代歷史上有名的“東南互保”。

    另外當時的八國聯軍內部也是有一定矛盾存在的,俄國屬於傾向李鴻章 慈禧太后,美 希望“門戶開放”,透過貿易獲得更多利益,因此傾向於光緒帝, 英 法前期想瓜分中國美國不同意,後期支援美國。

    另外透過這次事件,其實東南各省基本可以獨立行事不服從中央政府,而以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李鴻章上位有可能就是:

    光緒帝被英法,英美等國支援光緒帝復位,李鴻章任總理,中國慢慢進入君主立憲制!

    慈禧和光緒都身亡,李鴻章被各省共同推舉為總統,中國進入聯邦制!

    但是不管是哪種制度,李鴻章等人都是舊時代的官僚地主階級,始終代表著他們的最高利益。而且他們一直接觸的傳統教育,思想的侷限性也不會使對當時的國家做出很大的變革,所以依當時的國家情況,結果都是一樣的。中國都免不了被各帝國主義國家壓榨和剝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不會改變。

  • 5 # 腦洞大開歷史君

    您這個腦洞開的比較大,雖然說歷史無法假設也不可能重來,但我們不妨把這個腦洞開大一點,試著分析一下故事可能發展的方向吧。

    在腦洞大開之前,先理清一下當時的背景。戊戌變法後,慈禧太后對清廷的掌控已日漸式微。外部列強環伺,心懷不軌的列強們無不在等著清朝這頭衰落的猛獸最終倒下,然後瘋狂搶食屍體。清朝內部紛亂不堪:義和團遍地開花、朝廷黨爭不斷,慈禧又想大權獨攬做個“武則天第二”,朝廷上下各懷鬼胎。可以說,1900年慈禧掌控下的清廷已經危如累卵,不堪一擊。在列強們重壓之下,慈禧一改往日做派,於1900年6月21日假清政府之名悍然對英、美、法、德、意、日、俄、比利時、奧匈帝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十一國同時宣戰,一時間驚掉所有人的下巴。宣戰詔書下到各地方時,地方皆以“亂命”為由拒不奉詔。6月26日,《東南互保約款》正式簽訂。

    背景交代至此均是史實,咱們的腦洞就從這裡開啟吧。

    請注意,以下內容純屬虛構!

    請注意,以下內容純屬虛構!

    請注意,以下內容純屬虛構!

    1900年6月21日,慈禧對十一國同時宣戰。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各地方明知事不可為,均以“亂命”為由拒不奉詔。面對列強的堅船利炮,各地督撫有清醒的認識,留著小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地上還能過幾天消停日子,跟著慈禧老太婆去和列強們正面剛,恐怕死無全屍。於是在中國商業之父盛宣懷的牽線下,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了“李大總統”方案:若北京不保,共同推舉李鴻章為總統主持大局。

    6月26日,《東南互保約款》在上海與各國簽訂,清廷內閩浙總督、山東巡撫、浙江巡撫、安徽巡撫、廣東巡撫、陝西巡撫、四川總督均加入互保或表示支援。條約約定無論北方戰事如何,列強不能進攻長江以南地區。

    6月底,大英帝國炮艦艦隊攻打直隸天津,天津陷落。

    7月初,英、法聯軍從天津一路打到北京,慈禧倉惶西逃,北京淪陷。

    7月中旬,英、法聯軍一路追擊慈禧,在宣化幾近滅殺慈禧一眾,慈禧被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嚇的不輕,一病不起。

    7月20日,慈禧預感自己大限將至,便招來李蓮英密謀鴆殺了光緒皇帝。可憐光緒皇帝一生都被慈禧安排的明明白白,最終死在了流亡的路上。

    7月21日,慈禧和光緒雙雙西去的訊息傳遍了清廷。張之洞、盛宣懷感覺時機已經成熟,便依照計劃將李鴻章推舉為大清共和國總統,統領大局。面對昔日同僚的推舉,李大人在做足了“三請三讓”戲碼,擦掉了眼角為清廷流下的幾顆眼淚之後,開心的登上了“大總統”之寶座。列強們在北方戰鬥的同時紛紛發來賀電,祝賀裱糊匠成功上位。

    李鴻章總統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是個香餑餑,原先是清廷裱糊匠的時候,列強們就愛和他打交道。他們都卯足了勁兒誇他是外交天才,說他睿智,說他偉大,為啥?因為每每和李鴻章談判,他們總能得償心願。要錢還是要地?只要您不打到我家門口來,這都好商量嘛。

    1901年初,北方戰事已經基本停止。舊清政府殘餘勢力已基本被清除完畢,東北、華中被十一國聯軍瓜分蠶食殆盡。長江北線盡數被英、法控制。李鴻章大總統的東南國土,暫時還是保住了。同年7月,英、法聯軍在長江沿線設立多個港口開埠,要求清共和國開放長江全線軍民船隻的全面通航權。李鴻章預感到這是英、法為下一步南侵做的準備,沒有同意英、法的要求,長江一線的局勢驟然緊張。

    悲劇的是,李鴻章手上並沒有多少底牌可以和英法強硬的對抗。北洋水師早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回想起當年興辦北洋艦隊時的豪情壯志,李總統的眉頭越發的緊了。“要是當年少做些走私的營生,多加訓練,可能北洋水師如今還有能力與英、法一戰呢,唉……”要知道這大清有朝一日半數江山盡歸己手,當年就不會只顧那蠅頭小利了。

    1901年9月,英法仍舊在長江沿線步步緊逼,日本國又在東邊小島上屢屢進犯。李總統被接二連三的各地淪陷電報攪得根本無法安眠,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1901年11月,身心俱疲的李總統再也撐不下去了,面對著滿目瘡痍的山河,四處流亡的國民,強敵環伺的周遭,李總統嘆息三聲,未留一字遺言,含恨告別了這個世界。同年11月,在外流亡的愛新覺羅·載灃在日本國扶持下復辟,在山西建立了流亡政府,國號及制度沿用清朝舊曆。

    1906年,愛新覺羅·溥儀降生。

    1908年,年僅三歲的愛新覺羅·溥儀接受父親的禪讓登基,改年號為“宣統”。

    後面發生的事情,歷史又回到了它本來的模樣。

    腦洞結束!

    腦洞結束!

    腦洞結束!

    歷史無法假設,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突發奇想,結合李大人和當時的國際環境開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腦洞。發現了嗎?即便《東南互保》能夠成功,即便李鴻章能比慈禧晚死幾年,也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因為東南互保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對抗侵略、並不是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壓迫、並不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它僅僅只是各地門閥士族們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結合外部力量對抗清廷的一招棋而已。所以,您問我如果李鴻章當了大總統,能否對中國歷史程序有影響,我會回答有。但一定不是特別正面的影響。那可能只是另一個軍閥割據的開端而已。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歷史規律依然有跡可循:北洋軍閥的亂局歷歷在目,只不過把總統的名字從李鴻章,換成了袁世凱,僅此而已。

  • 6 # 鄭說豫見

    當時的確有此意,但前提是兩宮不測,而且也不是要當總統,而是“民主”。沒看錯就是民主,相對於“君主”而言。

    當時因義和團扶清滅洋,進攻外國領事館,引發八國聯軍入侵。由於北京周圍電線杆、鐵路全部被毀,北京的命令無法傳到地方,各種傳言四起。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皇上和太后很有可能殉國,這樣地方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為了應對這個局面,東南督撫疆臣自發與外國交涉(李鴻章的心腹郵傳部長盛宣懷牽頭),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約定互相保護,互不侵犯。

    而且約定,一旦兩宮不測,群龍無首,則由李鴻章(兩廣總督)出面善後,擔任民主,即國家已無君主,李鴻章作為老百姓的代表,與外國交涉,代行中樞職責。

    應該說這只是一個應急預案,也只是一個意向。由於皇上太后並未殉國,而是西狩西安,朝廷中樞仍在,這個應急預案就用不著了。

    而李鴻章本人也應詔赴北京與八國聯軍議和,經過艱苦談判最終達成屈辱協議,國家轉危為安,而李鴻章也油枯燈盡,與世長辭了!

    但是,如果真的出現那種局面,歷史將會怎樣?

    如果真的出現兩宮不測,李鴻章擔任民主,仍然是李鴻章出面與八國聯軍談判的局面。由於中國東南根基仍在,仍有實力與八國聯軍周旋,而且由於“禍首”已經不在,談判時賠償和屈辱可能會少些,但仍然要清算支援義和團的大臣和滿清權貴,總體差異不大。

    只不過漢人將接機徹底掌權,清廷將提前退位,或者淪為立憲政體下的虛君,或者中國提前進入共和時代,李鴻章成為首任總統。

    至於之後如何演進,就無從推論了,畢竟歷史無法假設也無法重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七仙女之一思春下凡和神話七仙女之一思春下凡怎麼這麼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