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眼看世界

    宋江從一上山,就沒想過一直割據,更沒想過反抗朝廷。他拉攏關勝、呼延灼等朝廷降將時,也說過,以後會招安,那時大家還都是朝廷的棟樑。這一點,也是朝廷降將們肯歸順梁山的原因。

      其實,想想大家的出身也能理解。

      像楊志、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是朝廷緝捕的罪犯;孫二孃、張青、李立、朱貴等人,都是乾沒本錢的買賣;穆弘、穆春、張橫、李俊等人,更是地方一霸,沒幾個人喜歡;其餘等人,不是流落江湖,風餐露宿,就是佔山為王,劫掠為生。

      試問,誰想這樣過一輩子?誰願意一輩子被人家罵反賊強盜?又有哪個人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永遠落草為寇?沒有任何人願意這樣。招安可能會死,但那也是死得其所,不負平生,否則只會被當成反賊滅掉。

      所以,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宋江忠於朝廷,沒有任何錯。說皇帝和朝廷昏庸,那是站在了上帝視角。

      這就說明,108位好漢都是上下一心的,即便口頭反對,但最後還是支援宋江。所以李逵鬧得很兇,但後來依然接受招安,而且賣力殺敵。林沖和楊志痛恨高俅,但也沒有要殺高俅,更沒有因為招安,離開梁山。

      一句話,好漢們都是同心同德,說他們分派系,心不齊,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後,宋江不反對有人走!

      其實,真到了最後招安時,也有人不願意接受的。但宋江沒說什麼話,想走就走,絕不強求還發遣散費,不想走就留下。

      宋江傳令:“……如不願去的,就這裡報名相辭。我自齎發你等下山,任從生理。”……號令一下,三軍各各自去商議。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宋江皆賞錢物,齎發去了。——《水滸傳》

      當然,走的都是小嘍囉或者小頭目,108將中,沒有一人離去。

      綜上所述,梁山招安是最好的出路,僅有少數人反對,最後也還同意了。好漢們上下同心,並沒有派系、山頭、親疏之分,所以大家都支援宋江,沒有一人離去。

    結論:林沖武松魯智深帶不走幾個人!

  • 2 # 鳳凰西遊

    在那個風雪紛亂之夜,林沖就已經徹底放下了仕途,懷著對賢妻的萬千悔恨和對高俅的無限仇恨,毅然踏上了奔往梁山的崎嶇之路。林沖天下聞名,呼聲極高,且是梁山三朝元老,功勞最大,在一定程度上,林沖的一舉一動,都能左右梁山的發展大局。

    武松雖然最早提出了招安這個概念,但是自從血洗鴛鴦樓、半路出家後,他就徹底不再對招安心存幻想了。在聽到樂和吟唱《滿江紅》中的“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武松第一個站起來表達了心聲,“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魯智深是二龍山大頭領,三山派系總瓢把子,其江湖影響力極其深遠。魯智深是活佛羅漢,與武行者心有靈犀,對待招安的態度也很明確,“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以林沖、武松、魯智深為首的林武魯派系,有著盤根錯節的勢力和深遠的人際關係,如果這三人帶頭抵制招安,能帶走哪些好漢呢?哪些好漢有積極響應的傾向呢?哪些好漢又絕對不會追隨呢?我們分別來看。

    林沖、武松、魯智深的人脈都有哪些?

    1.林沖的人脈

    三阮、劉唐,都是晁蓋的原班心腹,而林沖對晁蓋有擁戴之功,因此這幾人肯定會加入林沖陣營。此外,還有白勝,雖然出賣過晁蓋等人,但他畢竟不是宋江陣營的,被打壓嚴重,他還是跟著這班老弟兄比較踏實。朱貴、杜千、宋萬,嚴重不受宋江的待見,雖然最初可能會怨恨林沖火併了王倫,但多年共處後應該對林沖的武藝和為人欽佩不已,因此有理由相信,這三人也會加入林沖。

    林沖的徒弟曹正,也是二龍山的頭領,堅決追隨林沖。

    2.武松的人脈

    其實,武松的人脈也就孫二孃、張清、施恩。

    3.魯智深的人脈

    魯智深的人脈主要是少華山和桃花山。魯智深將史進視為生死兄弟,曾經為了他身陷囹圄;而史進作為魯智深的鐵桿兄弟,也是個熱血男兒,必定會堅決擁護魯智深。李忠與魯智深淵源不淺,雖然以前有誤會,但魯智深畢竟在三山聚義時出手相救,因此,桃花山也會加入魯智深。因此,魯智深的主要人脈就是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李忠、周通。

    哪些好漢有積極響應的傾向呢?

    在原著中,反對招安的人不在少數,但是都不敢跳出來反對;武松、魯智深雖然跳了出來,但最後被宋江吳用的懷柔政策安撫下來。如果一旦武松、魯智深拉著林沖鬧散夥,這個導火線一引爆,絕對還有很多人會跳出來。

    這些可能會積極響應的好漢,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雖然不屬於林武魯派系,但是同樣被宋江嚴重打壓,心存不滿甚至怨恨;2.對仕途從來沒有概念,滿腦子就是大塊分金銀大塊吃肉大碗喝酒;3.對招安很大程度上不感興趣;4.被坑蒙拐騙上了梁山;5.看清了宋江的虛情假意和仕途野心,不願充當他的馬前卒;6.其他複雜關係,比如有各類仇恨。

    根據上述幾類特點,我們大致篩選如下:1.時遷,絕對像跳蚤一樣跳出來積極響應;2.幾個小山頭,比如枯樹山的鮑旭;芒碭山的樊瑞、項充、李袞;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黃門山的馬麟、歐鵬、蔣敬、陶宗旺;還有個金錢豹子湯隆,等等,他們只是想到更大的梁山吃更多的肉喝更多的酒;3.家大業大的柴進、李應(杜興)、4.蕭讓、金大堅、安道全等少數幾個;5.公孫勝,李俊、童威、童猛等;6.恨透了李逵的朱仝;被滅門的扈三娘終於等到了機會,並絕對能夠帶走王英;被吳用害的家破人亡的盧俊義(燕青),順便帶走被宋江嚴重打壓的蔡福蔡慶。

    哪些好漢絕對不會追隨呢?

    主要是三類,1.宋江的心腹班子和忠實粉絲,比如吳用、花榮、秦明、黃信、戴宗、孔明、孔亮、呂方、郭盛、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燕順、薛永、李立、石勇、侯健、王定六、鬱保四等等;2.原朝廷官員,這是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包括關勝、呼延灼、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宣贊、郝思文、韓韜彭玘、魏定國單廷圭、凌振、丁得孫、龔旺等人;3.其他特殊情況,李逵雖然反對招安,但他是宋江的死忠粉;楊雄石秀被宋江救過性命,必當擁戴宋江;二龍山的楊志,雖然與宋江不是一路人,但他深恨三阮劉唐等人,又堅決擁護招安。

    最後,青州派系以孫立為首,被打壓嚴重,但是孫提轄的立場未必堅定,因此青州派系不好說。

    結語:如果林武魯強強聯合抵制招安,至少能直接帶走將近二十位好漢,在強大的帶動效應下,將近有三十多人跟著鬧散夥,再加上搖擺不定的青州派系,宋江的招安真的只剩下畫餅充飢了!

  • 3 # 鄭非夢妙文

    假如林沖、魯智深、武松因為反對宋江而離開梁山的話,將會有一大批好漢追隨他們而去,梁山元氣必然大傷。我們多次說過樑山一百單八將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表面上一團和氣,稱兄道弟,實際上派系林立,山頭主義特別明顯。

    魯智深、楊志、武松當時作為二龍山的寨主是率領著三山系的人馬約三千餘人一起投奔了梁山。 所謂三山系是指魯智深、楊志、武松為寨主的二龍山;以李忠、周通為首的桃花山;以孔明、孔亮兩兄弟為首的白虎山。

    當時共有十一位頭領入夥梁山,他們分別是:魯智深、楊志、武松、張青、孫二孃、曹正、施恩、孔明、孔亮、李忠、周通。 這十一人中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楊志是個官迷,剩餘的那些人都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心腹。

    也就是說假如魯智深、武松要領著三山人馬離開梁山的話,孔明孔亮和楊志大機率不會離開,剩餘的那些好漢都會義無反顧追隨魯智深和武松而去。

    另外少華山的九紋龍史進、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四個在那裡聚義約有兩千餘人馬,這幾個人都是魯智深的舊相識,是魯智深親自到少華山歷經波折把他們帶到梁山,因此少華山的好漢都可以看做是魯智深的嫡系。

    再說說林沖,林沖是梁山三朝元老,歷經三任寨主,其中托塔天王晁蓋就是林沖火併王倫後親手將晁蓋推向寨主之位的。林沖在梁山可以說是非常有威望,他可以看做是晁蓋陣營的骨幹。假如他要離開梁山的話,晁蓋那些當年的舊部大多也會追隨林沖而去。比如阮氏三雄、劉唐、白勝等人,這些都是堅決反對宋江招安的好漢。

    如此算來,如果魯智深、武松、林沖離開梁山的話,憑藉他們的聲望和號召力起碼能帶走梁山三十位好漢外加上萬人馬。他們離開的話梁山實力將大大受損,元氣大傷是必然的。更主要的是他們的離開代表著梁山分裂和內訌的開始,後果非常嚴重。梁山剩餘的那些好漢也不是鐵板一塊,必然會引發派系爭鬥,最終梁山將分崩離析!

  • 4 # 翻倍小螞蟻

    林沖、魯智深和武松,都是《水滸傳》重點花篇章打造的主角,大家都知道他們上梁山的來龍去脈。

    其他就是宋江了,晁蓋、吳用、公孫勝幾個排位在前面的,老實說,感覺戲份還沒有林沖三位多。

    在小說《水滸傳》第99回“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裡,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的歸宿都是杭州六合寺,魯智深坐化;林沖風癱,留在六和寺,讓武松看視,醫治半年無效最終身亡;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善終。

    由此知道,這三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不同意招安。

    假如三人聯合拒絕招安的話,梁山會直接分裂為兩派, 不過大家也曾經兄弟一場,想來好聚好散,不至於要火拼。

    他們能夠帶走的人,首先是晁蓋一派的,林沖當時擁立晁蓋有功,除了晁蓋已死,吳用不清楚最終立場(估計跟宋江),其他人,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以及白勝,這6人是會跟從林沖的;林沖可以帶走的人還有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朋友金槍手徐寧,而徐寧可以帶走表弟金錢豹子湯隆。9人。

    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桃花山的山大王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九紋龍史進,曾經少華山的三個頭領:神算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估計也會跟史進一起走。7人。

    武松: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金眼彪施恩。3人。

    目前能夠確定的就是他們三人,加帶走的19人,那是合計22人。當然,估計還是會有不少人有可能和他們走的。比如透過阮氏三雄帶走別的水軍頭領,混江龍李俊和童家兩兄弟。

    其實,宋江最鐵桿的,就是小李廣花榮、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也算吧。這從他們幾個最後都是死在一起就知道交情深得不得了。所以及時雨宋江的江湖義氣,估計還是可以團結不少人的。還有,宋江招降的那批朝廷的將領,估計也都盼著招安,重回正道的。反正108人裡面,歸屬宋江的估計50人少不了。

    這裡有點八卦的是,假如梁山真的分裂為兩派了,矮腳虎王英,是跟宋江的;他的老婆,一丈青扈三娘,如果有得選擇,除了扈成,李逵把扈太公一門老幼都殺了,這個扈三娘還願意跟宋江、李逵他們一夥?

    反正,我猜想,林沖三人可以帶走的人在四五十人左右,只是如果這批精銳一走,宋江他們別說滅方臘,光是抗遼估計都很大難度了。

  • 5 # 綠野萍蹤01

    林沖確實拒絕過招安,但卻不是聯合武松和魯智深,而是在晁蓋死後“聯合”了公孫勝、吳用,堅定的支援宋江造反。從這個意義上講,林沖不是“能帶走多少好漢”,而是帶走了一百單八將。

    這就很有意思了,所有人都“公認”宋江要招安,武松、魯智深是堅決反對的,難道所有人都把《水滸傳》讀反了嗎?

    梁山真正要招安的人是晁蓋

    智取生辰綱的故事中說,吳用以說三阮撞籌為名,到石碣村考察梁山情況,暗中鼓動阮氏兄弟上梁山。得到三阮的支援後,吳用便設計讓晁蓋暴露在了安樂村酒店。

    白勝被捕遭到嚴刑拷打,不得不供出了黃泥岡的案子,但是,白勝只知道晁蓋一人的名字,吳用等六人則根本就沒有跟白勝見過面。原來,在“七星聚義”時,晁蓋提出先去白勝家躲起來,然後悄悄的上黃泥岡。這個提議當即被吳用否決,吳學究只能暴露晁蓋一人。

    宋江前來報信,吳用早就準備好了跑路計劃,但晁蓋卻矇在鼓裡。吳用這時才告訴晁蓋,咱們從石碣村上梁山做強盜去吧。

    晁蓋無奈的上了梁山,做了寨主,但卻不願意“殺生”。晁蓋提醒弟兄們:只可善取財物,不可傷害一人。

    這些細節表明,晁蓋是不願意造反的。但晁蓋又要為弟兄們謀一套富貴,如此,便只有招安一途了。因而,當梁山俘獲了呼延灼副將彭玘之後,晁蓋就借彭玘之口,說出了自己的招安主張: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

    這是彭玘勸說凌振時說的話,是晁蓋教他這樣講的。因而,在晁蓋出兵攻打曾頭市之前,晁蓋在梁山極力主張招安。

    那麼,晁蓋為何要招安呢?假如按照現在的“水滸傳”讀法,林沖是晁蓋的人,是不是林沖也積極主張招安投降呢?

    林沖絕不可能叛教支援招安

    晁蓋不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他是佛教的四大護法天王之一。托塔天王也就是北方多聞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門天王。這個形象的藍本來源,就是龔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的“鐵天王晁蓋”: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烘爐

    梁山好漢是道家玄武大帝降服的妖魔,鎮鎖在龍虎山的伏魔大殿之中,由道家張天師負責看管。因而,林沖與晁蓋是佛道兩個教派的梁山好漢,林沖絕對不可能背叛教門,反對一同出自龍虎山的宋江。

    宋江是道家上界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天魁星,奉了霹靂大仙之令,前來“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必定要讓一朝皇帝“夜眠不穩,晝食忘餐”。所以,宋江不斷出兵攻打朝廷堡寨州府,斬殺了很多朝廷將官,棒殺了宋徽宗的國舅。

    宋江堅定的高舉“替天行道”義旗,率領梁山好漢造反。因而,晁蓋死後,林沖非常積極的聯絡公孫勝、吳用,串聯所有的梁山好漢支援宋江做寨主。

    在林沖的積極倡議下,宋江答應做了臨時寨主。於是,山寨之中“盡皆大喜”、“拱聽號令”,水泊梁山從此越來越強大,終於完成了一百單八將聚義大業。

    林沖絕對是宋江的鐵桿追隨者,同是道家紫府的星煞,必定是在“天魁星”的率領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宋江不會做投降派,林沖又怎麼會聯合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呢?梁山除了晁蓋要招安外,沒有一人願意投降。

    晁蓋不死,林沖可以聯合所有要造反的人反對晁蓋,晁天王歸位,林沖反對誰去?

    武松、魯智深會反對招安嗎

    題主假定林沖聯合武松、魯智深反對招安,大概出自續書“菊花之會”這個故事。

    “菊花之會”上,宋江填了一首《滿江紅》詞,高唱“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樂和剛一唱完,武松就跳出來反對,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

    隨後,李逵大鬧了起了,魯智深則說,若是要招安,明日大家便散夥了吧(各自尋趁)。

    既然是要散夥,此時林沖若是“勇敢”的站出來,聯合武松、魯智深反對招安,必定會帶領很多梁山好漢下山造反,或者就地再來一次火併,乾脆把宋江干掉了事。

    這段故事編得實在是太低階庸俗了,據我從相關旁證考察,“菊花之會”根本就不是原《徵四寇》中的故事,而是1940年之後因為某種特別的需要而偽造的。

    這段故事與前後故事一點都沒有關係,而且,特別的打臉,汙衊了武松、魯智深等梁山好漢。

    上文講到,晁蓋是佛家的護法天王,與一百單八將不是一個教派的,所以,道家要造反,佛家卻慈悲為懷,不願意殺生而謀求招安。武松迴歸本尊,入了佛門,因而,《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武松。武松提出招安,正是晁蓋要招安的前情鋪墊。

    魯智深說“各自尋趁”,他去“尋趁”了嗎?續書後來的故事表明,花和尚不僅與一百單八將一道招了安,而且,為朝廷屢立大功,活捉了方臘。

    “菊花之會”粗俗無比,頂天立地、俠肝義膽的武松、魯智深竟然成了自我啪啪打臉的無恥之徒。

    如此,林沖還有可能聯合武松、魯智深反對一心要造反的宋江嗎?

    佛道合一,梁山好漢殊途同歸

    晁蓋要招安,武松要招安,但是,最終誰都不會招安,梁山所有的好漢,包括此前的王倫在內,都是不會乞求招安的。梁山原本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聚義之地,不達此目的,梁山好漢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晁蓋是佛家的護法天王,不以殺戮為本性,這是佛家的“替天行道”。宋江等一百單八將原本就是“妖魔”,鬧事造反,則是道家的“替天行道”。佛道兩家在梁山上共同“替天行道”,只是所持的方式不同而已。而從攻打曾頭市起,佛道兩家便殊途同歸,“佛道合一”了。

    梁山對外作戰,一直是宋江率隊出征,這樣的情節被解讀為“架空晁蓋”。其實,晁蓋本來就是“空”的,宋江沒有必要去架空於他。“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本來就是霹靂大仙賦予道家星煞的使命,與佛教沒有關係。所以,晁蓋是不需要出征的。

    但是,晁蓋卻必須帶兵去打曾頭市,因為,這裡已經被金兵佔領。晁蓋打曾頭市不是為了造朝廷的反,而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完成了大聚義,提出了最終的口號主張: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至此,梁山佛道合一,“晁宋二頭領”殊途同歸。

    武松、魯智深既是佛門弟子,更是道家星煞,他們同樣將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忠義大旗之下,與林沖一道追隨宋江殺敵立功,成為抗金保境的大英雄。

    於是,這個題目便可以反轉理解:晁蓋若是一直做寨主,林沖便極有可能點醒武松、林沖的“前世”身份,聯合起來反對晁蓋招安。林沖將武松、魯智深帶回道家隊伍,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同上應天星,是不是意味著林沖帶走了一百單八將呢?

    當然,《水滸傳》也不能這樣讀,這部書所隱藏的宗教思想就是“佛道合一”,而且,有“佛比道高”的傾向。宋江救晁蓋,晁蓋救宋江,晁蓋開啟梁山大聚義,率先攻打金兵,便是施耐庵宗教思想及宗教傾向的大寫真。

    因而,歸結一點,以“水滸陰謀論”解讀梁山好漢,肯定是把《水滸傳》讀反了,甚至是讀歪了。

  • 6 # 茶餘飯後聊閒天

    首先林沖是不反對詔安,林沖其實在內心一直想回到朝廷做官的,畢竟也是一個小小的官二代,其父親就是林提轄,而且自己也是知道在朝廷當官的好處的,她的恩怨是與高俅的私人恩怨,他並不反對朝廷。而且林沖本身並沒有號召力,即使他反對詔安,最多也就是能帶走自己的徒弟操刀鬼曹正。

    武松和魯智深能帶走誰呢?武松能帶走孫二孃夫婦和金眼彪施恩,其餘人和武松的關係並不是多親密,很多人都想著詔安,能夠洗白自己的歷史,並且能徹底摘掉自己草寇的帽子,進而成為朝廷官員。從高俅被活捉到梁山後,人們都爭先恐後的為高俅敬酒就能看得出來。因此,除了孫二孃夫婦和金眼彪施恩沒有人會和武松走的。

    魯智深能帶走誰?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就不要指望了,這二人很現實的,而且沒有什麼本事,能進入打朝廷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而且這兩人在內心裡是和魯智深有隔閡的,魯智深曾經百般瞧不起李忠還打過周通,並且偷了桃花山的財物。也不要認為楊志能夠跟著魯智深,人家更喜歡詔安,而且楊志和魯智深的關係並不是很好,相互利用報團取暖而已。不過魯智深很有可能說服九紋龍史進帶著陳達和楊春和他一起離開,但是朱武可就是真不一定了,並且朱武還有可能把陳達和楊春留下。魯智深也就是隻能帶走史進。而且史進本意也是很牴觸當草寇的,上少華山是是在沒有辦法了,能否和魯智深走,其實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有人說杜遷、宋萬和朱貴會跟著林沖走,他們和林沖感情很好嗎?而且這三人武功不高,隨著梁山詔安是他們改頭換面的唯一機會,他們不可能會放棄的,朱貴也是高智商的人,宋萬和杜遷會會更信任朱貴的。孔明孔亮會跟著武松走嗎?人家可是和宋江最鐵的,武松和人家之間沒有多深的感情。三山派只是同時上梁山而已,內部關係其實很微妙的,呼延灼來之前都是不相往來的。

    因此,這三人最多能帶走史進、陳達、楊春、曹正、孫二孃、張青和施恩。這些人也是完全能夠佔據一座山頭的,而且實力還是很不弱的,比當初的二龍山還要強大不少。

  • 7 # 夢修者

    梁山降兵降將佔一半多的比例, 剩下的強盜潑皮根本就沒有革命的鬥志,只想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的痛快生活。林沖也沒有帶頭大哥的魄力,梁山上他的人脈很少,當然也沒 有號召力。武松魯智深也只是逞匹夫之勇,無揭竿而起的能力,不像方臘一開始就立志推翻大宋。格局有限的人肯定是做不了大事的。

  • 8 # 燭影亂談

    通常來說,我們做假設的前提是需要符合一些客觀條件的。問題看似合理,因為不少人都認為林沖、魯智深和武松是“反對招安”三人組,實際上這主要是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在原著中,林沖從來不曾反對招安,反而是堅定的“招安擁護派”。

    林沖,受封建思想禁錮的典型代表

    林沖首次出場給人一種“串場”的感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活脫就是一個張飛在世。但是隨後的舉動卻讓人覺得相貌和性格似乎也沒什麼關係。

    恰待下拳打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手軟了。

    如果是張飛,恐怕就沒後面的故事了,但是林沖不同,瞬息間百轉千回,頂頭上司的義子,為了前程和生活,林沖忍了下來。在他看來,理虧的是高衙內,自己不追究是給了高俅面子,說不定還能讓高俅欠自己一個人情。

    可惜,他把高家這原本是兄弟的爺倆想得太善良了,從高衙內看中張氏,林沖的噩夢就已經開始了,於是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城。

    即便如此,林沖依舊選擇了隱忍,甚至幻想著有一天重回東京城。直到野豬林中,董超、薛霸捆上林沖,要下手結果其性命時,林沖才明白,高俅要的是自己的命。好在魯智深及時殺到,將其救下,而當魯智深要出手將這兩個腌臢小人打殺時,林沖居然開口為二人求情。

    誠然林沖說得有一定的道理,董超、薛霸不過是奉高俅之命辦事,但是他們真的罪不至死嗎?即便如此,可是但凡有點血性,在那種特殊情況下,怕是也不會留二人存活於世。這說明此時的林沖依舊對朝廷存在著幻想,覺得躲過了這一劫,自己就安全了。

    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林沖終於洞悉了一切,於是手刃了陸謙等人,這是積壓的一次爆發,走投無路的林沖終於上了梁山。

    在我們看來,林沖家破人亡全是拜高俅父子所賜,他憎恨高俅,痛恨朝廷,甚至怨上蒼不公都是合情合理的,那麼理所當然就應該反對招安,堅決與昏暗的朝廷勢不兩立,應當日日夜夜想著殺高俅報仇。然而,這一切不過是讀者們的一廂情願。梁山三敗高太尉,將其生擒上山,林沖的反應和走後門失敗的楊志一樣,僅僅是怒目而視。

    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便道:“宋公明,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當重奏,請降寬恩大赦,前來招安,重賞加官,大小義士,盡食天祿,以為良臣。”宋江聽了大喜,拜謝太尉。當日筵會,甚是整齊,大小頭領,輪番把盞,殷勤相勸。

    高俅僅僅是迫於形勢隨口說了句話保命,就讓林沖沒了反應。究其原因,林沖對高俅有恨不假,但和招安大事比起來根本算不得什麼。建功立業,憑軍功洗脫失身為賊的汙點,重振昔日的無限風光對林沖而言才是頭等大事。

    既然林沖不反對招安,那麼又何談聯合魯智深、武松?

    梁山頭領對招安的態度

    很多朋友認為梁山反對與支援招安各佔半壁江山,實際上並非如此。降將和多數官員出身的頭領幾乎都是支援招安的,而出身草莽的雖然過慣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日子,但如果給他們個官做,他們同樣不會拒絕,所以多數人看似反對,實則都是瞎起鬨。

    宋江曾經做過一次試探,就是由鐵叫子樂和唱曲,結果差點爆發衝突。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儘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雖說宋江自打上山以來,就經常在招降朝廷將領時提到招安,但由於沒有在正式場合說起這一議題,所以很多人對宋江持觀望態度,不知他只是權宜之計那麼一說,還是真心有此打算。這是宋江首次擺明態度,但依舊不那麼正式,假借醉酒做歌來觀察各方態度,這也是宋江的高明之處,因為這樣就有了迴旋餘地。

    第一個站出來拆臺的是和宋江一直關係不錯的武松,李逵緊隨其後,還把桌子給拆了。宋江大罵李逵,轉過來勸解武松,結果被魯智深回懟。

    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是小吏出身,能言善辯,於是用一些大道理安撫住眾人,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次衝突是梁山在不懈努力下,終於等到朝廷派使者前來宣讀聖旨,結果讀到一半就亂了起來,之後的“御酒”事件使得事件升級,梁山首次招安告吹。

    蕭讓卻才讀罷,宋江已下皆有怒色。只見黑旋風李逵從樑上跳將下來,就蕭讓手裡奪過詔書,扯的粉碎,便來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眾人見了,盡都駭然,一個個都走下堂去了。魯智深提著鐵禪杖,高聲叫罵:“入娘撮鳥,忒煞是欺負人!把水酒做御酒來哄俺們吃!”赤發鬼劉唐也挺著朴刀殺上來,行者武松掣出雙戒刀,沒遮攔穆弘、九紋龍史進一齊發作。六個水軍頭領都罵下關去了。

    儘管朝廷聖旨“大言欺人”使得眾頭領多少都有些氣,但還不至於讓他們改變招安的想法,真正堅決反對招安的在這一刻直接爆發,他們是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赤發鬼劉唐、黑旋風李逵、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混江龍李俊、立地太歲阮小二、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五、浪裡白條張順、活閻羅阮小七,共計十二人。

    反對≠出走

    既然林沖反對招安不成立,那麼換成明確反對的魯智深、武松牽頭的話,其餘十位頭領會不會和他們離開梁山?我們逐一來分析一下。

    先說李逵,每次反對招安都特積極,連聖旨都敢撕,但除了宋江他誰也不認,宋江讓他吃翔他都覺得香,所以即便反對,他也會緊跟著宋江,不可能出走。

    劉唐和三阮是元老派,與托塔天王晁蓋是生死兄弟,性情耿直,敢打敢殺,但是他們知恩圖報,所以也不可能棄宋江而去,在他們心中,宋江一直都是救命恩人。

    穆弘、李俊、張橫、張順代表了揭陽嶺勢力,親信故友也不少。這些人不是惡霸就是水匪,雖然心狠手辣,但是對宋江極為敬服,屬於宋江的“心腹集團”,即便意見相左,也不會背離宋江。

    最後只剩下一個九紋龍史進,豪氣干雲的一條好漢,和魯智深很投脾氣,他倒是很有可能跟著魯智深走。

    不過新的問題出現了,武松會離開宋江嗎?

    綜上所述,林沖本就支援招安,不可能參與;武松大機率會出於義氣違背自己的心意而跟隨宋江。只有魯智深與宋江淵源不深,可是即便他帶頭,真跟他走的恐怕也只有一個史進,這或許就是殘酷的現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解析一下北島的詩《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