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論道今朝

    “薩爾馬特”是俄羅斯最新型的洲際導彈。2018年3月,普京在國情諮文中披露俄羅斯正在研製“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美國在去年8月退出《中導條約》,前不久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不久前,川普又聲稱要退出《禁止核試驗條約》,重啟核試驗,並且聲稱美俄簽署的《第三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明年到期不再續約。

    美國如此毫無底線、毫無責任的退約,執意要在核軍備競賽這條路上走到黑;俄羅斯不得不作出相應的反擊,畢竟美國明確把中俄定義為對手,中俄已經成為美國主要針對的目標;要想把美國拉回條約內,俄羅斯只能借鑑中國的不對稱戰略來反擊。

  • 2 # 國平軍史

    編號為RS-28的“薩爾馬特”,是俄羅斯研發的最新第5代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1.6萬公里,部署在俄羅斯任何一個地方,都可無死角地打擊全球任何地方。

    由於“薩爾馬特”採用了包括新型慣性制導、星光制導和衛星制導等多種先進的複合制導方式,因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加上彈體上攜帶高達16枚的分導彈頭,成了目前洲際導彈當中攜帶彈頭數量最多者,堪稱擁有王者的地位。

    俄羅斯,在擁有了白楊M洲際導彈,以及更先進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包括海基的“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也已服役,卻還要研製這種既恐怖又粗暴的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就是為了打破美國的核訛詐政策,在核彈頭數量上、威力上不亞於甚至領先美國。

    本屆美國政府對俄羅斯採取了咄咄逼人的態勢,率先退出了冷戰時期蘇美領導人好不容易才簽署的《中導條約》,又宣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對外聲稱要退出《禁止核試驗條約》,等於打算重啟核試驗,最重要的是對於美俄簽署的《第三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在明年到期以後美國就不再續約了。

    此外,包括美軍威脅說開發的爆炸當量1萬噸以下的小型戰術核彈,就是為了對付俄羅斯,令俄羅斯非常憤慨,明確告訴美國對俄羅斯進行戰術核彈頭打擊,俄羅斯就將對美國本土進行大當量的熱核彈頭報復打擊。

    俄羅斯目前的綜合國力,不可能與美國在常規軍力包括中導、低當量核彈頭開發部署上,與美國再次進行軍備競賽,因此,俄羅斯就採取了不對稱的軍事力量發展模式,率先研發並部署了“匕首”、“鋯石”、“先鋒”等高超音速導彈,至少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保持了對美國的領先地位。

    另外,俄羅斯繼續開發大當量的熱核武器,代表作就是RS-28的“薩爾馬特”,儘管是枚液體洲際導彈,但地球上截止當下沒有一款固體燃料的洲際導彈有“薩爾馬特”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多,特別是其爆炸威力,是非常恐怖的。

    有“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在手,俄羅斯能輕易刺穿北美上空的導彈防禦體系,讓美國陷入滅頂之災,確保俄羅斯民族安全無虞。

    畢竟俄羅斯要以一己之力對付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的,實力真的跟不上,因此,核武器是俄羅斯自保的最強有力,同時也是最後的手段,儘管國力日漸衰落,但必須保證RS-28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的研發成功,迅速進入實戰部署狀態,成為俄羅斯的國之重器,令任何對手膽寒。

  • 3 # 坤哥自媒體Vlog

    編號為RS-28的“薩爾馬特”,是俄羅斯研發的最新第5代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1.6萬公里,部署在俄羅斯如何一個地方,都可無死角地打擊全球任何地方。

    由於“薩爾馬特”採用了包括新型慣性制導、星光制導和衛星制導等多種先進的複合制導方式,因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加上彈體上攜帶高達16枚的分導彈頭,成了目前洲際導彈當中攜帶彈頭數量最多者,堪稱擁有王者的地位。

    俄羅斯,在擁有了白楊M洲際導彈,以及更先進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包括海基的“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也已服役,卻還要研製這種既恐怖又粗暴的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就是為了打破美國的核訛詐政策,在核彈頭數量上、威力上不亞於甚至領先美國。

    本屆美國政府對俄羅斯採取了咄咄逼人的態勢,率先退出了冷戰時期蘇美領導人好不容易才簽署的《中導條約》,又宣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對外聲稱要退出《禁止核試驗條約》,等於打算重啟核試驗,最重要的是對於美俄簽署的《第三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在明年到期以後美國就不再續約了。

    此外,包括美軍威脅說開發的爆炸當量1萬噸以下的小型戰術核彈,就是為了對付俄羅斯,令俄羅斯非常憤慨,明確告訴美國對俄羅斯進行戰術核彈頭打擊,俄羅斯就將對美國本土進行大當量的熱核彈頭報復打擊。

    俄羅斯目前的綜合國力,不可能與美國在常規軍力包括中導、低當量核彈頭開發部署上,與美國再次進行軍備競賽,因此,俄羅斯就採取了不對稱的軍事力量發展模式,率先研發並部署了“匕首”、“鋯石”、“先鋒”等高超音速導彈,至少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保持了對美國的領先地位。

    另外,俄羅斯繼續開發大當量的熱核武器,代表作就是RS-28的“薩爾馬特”,儘管是枚液體洲際導彈,但地球上截止當下沒有一款固體燃料的洲際導彈有“薩爾馬特”所攜帶的核彈頭數量多,特別是其爆炸威力,是非常恐怖的。

    有“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在手,俄羅斯能輕易刺穿北美上空的導彈防禦體系,讓美國陷入滅頂之災,確保俄羅斯民族安全無虞。

    畢竟俄羅斯要以一己之力對付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的,實力真的跟不上,因此,核武器是俄羅斯自保的最強有力,同時也是最後的手段,儘管國力日漸衰落,但必須保證RS-28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的研發成功,迅速進入實戰部署狀態,成為俄羅斯的國之重器,令任何對手膽寒。

  • 4 # 雛菊西瓜Peterpan

    “薩爾馬特”並不是憑空出現的,他是為了接替“撒旦”,也就是說有繼承性在裡面。作為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它是俄羅斯陸基戰略核力量中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俄羅斯也十分重視他們。

    先說下研製背景吧,就像開頭說的那樣,RS-28“薩爾馬特”並不是重新開發的一個導彈系列,而是為了接替之前老舊的R-36M“撒旦”、RS-18“短劍”重型井射洲際彈道導彈,是一款具有繼承性的導彈。原本R-36和RS-18都是蘇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物,前者發射重量200噸,後者109噸。雖然經過多次升級和改造,但畢竟服役時間已經達到40年以上,無論從導彈本身的老化程度還是技術水平都已經落後,基本都逐步淪為商業衛星運載工具,其中R-36M的商業火箭命名為“第聶伯”,2013年11月21日進行首次商業發射,將32顆衛星送入軌道。當然,改成商業衛星運載火箭也是“物盡其用”,儘量回收一部分成本。

    既然上述兩種導彈都已經進入服役末期,所以必須有新的接替者,這就是RS-28“薩爾馬特”,液體火箭發動機,最大發射重量150-200噸,最大射程16000公里,最大投擲重量8噸,有效載荷為10-15枚戰略性核彈頭,運載能力基本和R-36“撒旦”旗鼓相當,其主要改進為發射裝置防禦能力增強、採用多種主被動防禦措、提高突防能力。當然還是說,最大射程和最大載荷不可兼得,這二者只能取一個,另一個要相應的削減。這就是“薩爾馬特”的研製背景,倒是沒有多麼的神秘,就是接替前輩而已。

    下面我們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麼還要繼續保留這種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導彈?因為很多網友覺得這種無法移動的洲際彈道導彈幾乎沒有生存能力。在這裡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兩個問題:

    1.核反擊是在對方核武器落地之前就已經展開,而不是等對方已經摧毀我方核設施才開始

    2.地下發射井的生存能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低

    3.井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可以不考慮重量體積問題,無論是載荷還是射程都非常可觀。

    核反擊時間

    正常來講,核反擊的時間並非等對方核武器在我方上空爆炸,而是對方轟炸機或洲際彈道導彈飛行中段就要將我方轟炸機派出或洲際導彈離開發射筒。這樣,地下發射井只要在對方核武器落地之前把我方洲際彈道導彈打出去就已經完成了任務,至於生存能力此時已經不重要了,可以看做是“一次性”發射筒。

    地下發射井生存能力

    地下發射井不能移動,相比較於機動發射來說生存能力確實存在偏低的問題,但這不代表固定發射井一定會被100%摧毀,因為發射井是有防護能力的,而對方核彈頭也不是0誤差的。

    舉幾個例子:下圖是蘇聯R-36M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蓋,由多層鋼板和鉛板組成,重量達到近200噸,抗力達到351.5Kg/cm²,相當於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可以抗351.5公斤力。想要打擊這種發射井必須用圓機率偏差小於100米且當量超過50萬噸級的熱核彈頭才能奏效。而美國研製圓機率偏差只有80米的”和平衛士“就是為了對付這種發射井。

    而事實上,為了提高抗打擊能力,發射井的防禦水平也是隨技術提升而不斷增強的。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的LGM-25C”大力神2”型彈道導彈發射井的抗力為22Kg/cm²,到60年代的LGM-30F“民兵2”彈道導彈發射井的這一數字已經提升到了88Kg/cm²,“民兵3”則為146Kg/cm²。

    為了達成對發射井的有效打擊,彈道導彈的精度就成了關鍵問題。當然,很多朋友覺得核武器偏10米和1000米效果差不多,反正殺傷範圍那麼大。但這句話只適用於無差別打擊城市,但對打擊地下發射井來說提升打擊精度比單純提升當量效果要明顯的多。我們從下面這個圖表中很明顯的能看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結論,我們就要明白核武器打擊地下發射井的原理,那就是靠爆炸時產生的超壓衝擊波,但超壓隨距離提升是呈指數性衰減,衰減幅度非常大,當超壓衰減到發射井抗力以下那麼對發射井就沒有威脅了。想要儘可能對發射井施加更強的超壓,只能儘可能將彈頭的爆炸點接近發射井。還是舉例子,我們來對比以下提升爆炸當量和提升精度帶來的效果。下圖1我們同時取圓機率偏差0.37公里的兩組彈頭,當量分別是50萬噸和100萬噸,都用來打擊抗力422Kg/cm²的發射井,可以看到50萬噸當量彈頭摧毀機率為15.1%,而100萬噸當量彈頭摧毀機率為22.9%,當量提升2倍摧毀機率提升1.5倍。

    但如果用兩組當量均為50萬噸的核彈頭打擊422Kg/cm²的發射井,但精度分別是0.37公里和0.185公里,摧毀機率分別是15.1%和48.1%。也就是說,精度提升2倍摧毀機率提升3倍。

    結果顯而易見,想要摧毀這種重型地下發射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有足夠的爆炸當量還要有很高的精度。所以地下發射井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他只是不能移動。

    井射彈道導彈運載能力

    為什麼說在有了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的情況下依舊要保留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因為既然要機動那麼必然有所捨棄,可能是射程可能是載荷,因為要考慮發射車的透過能力和機動性。比如俄羅斯現役的“白楊”、中國東風-41、俄羅斯“亞爾斯”,為了保證足夠的機動能力導彈本身的重量基本都控制在50噸以內,但載荷也基本在2噸以內,這就限制了單枚導彈的最終打擊能力。

    但是井射彈道導彈不存在限制重量的問題,依託固定式發射井可以輕鬆做到80噸以上的重量,上面提到的R-36M甚至達到200噸發射重量。這樣從根本上提高了射程和有效載荷,R-36M的最大射程高達1.6萬公里,最大載荷達到將近10噸,打擊能力遠遠超過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中國DF-5系列、美國”和平衛士“都是重型井射洲際彈道導彈。而且雖然井射彈道導彈很多使用液體燃料,但現代化的液體封裝技術可以讓燃料在導彈內儲存半年,不需要臨時加註燃料,反應時間基本上在幾分鐘內。

    所以說,井射洲際彈道導彈依舊還是重要的核打擊手段,並不因為不能機動而完全被淘汰。老舊的R-36和RS-18實在是不堪重負,只能研製全新的井射洲際彈道導彈來替代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個案分析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