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太史

    高句(gōu)麗(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簡稱“句麗”“句驪”,現又叫“高氏高麗”) 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 與百濟,新羅合稱北韓三國時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北韓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南韓,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高句麗立國700餘年,曾成功抵禦中國隋朝百萬大兵的入侵和倭對北韓半島的入侵,在東北亞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麗獨特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北韓半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史界過去一直將遷都平壤後的高句麗化為北韓半島歷史範疇。80年代後,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韓,中國聲稱高句麗自始至終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高句麗的名稱來源於漢四郡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後被北韓半島的高麗國延用。高麗的英文名“Goryeo”可能源於高句麗的英文名“Goguryeo”。 而南韓的英文名“Korea”是由高麗英文名“Goryeo”衍變而來。 實際上,“Goryeo”和“Goguryeo”均是唐代傳入新羅的漢字音讀,來源於中國歷史古籍。

    據《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餘國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麗。一些學者認為高句麗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成立。“高句麗”作為一個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詞就出現在《漢書》中。

    不過大多數的史籍認為高句麗建於公元前37年或公元1世紀中期。據記載:朱蒙遭到帶素的謀殺後,逃離東扶余,來到卒本扶余。朱蒙與卒本扶餘國王的女兒結婚,後又成為卒本扶餘國國王,建立高句麗國。公元前36年,高句麗滅沸流國;公元前33年,滅荇人國;公元前28年,滅北沃沮。

    中央集權化和早期的擴張(公元53 -243年)

    高句麗太祖王時期,高句麗從早期的幾個濊貉部落國家很快擴張到漢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麗太祖王,將高句麗分散的5個部落設為5個省,實行集權化統制。56年,太祖王吞併東沃沮。後又吞併東濊一部分領土。隨後,高句麗又對樂浪郡,玄菟郡和遼東發動攻勢。完全擺脫漢朝的控制。高句麗的擴張與集權化,導致了與漢朝的直接武力衝突。漢朝軍事壓力迫使高句麗遷都到丸都城。

    高句麗與曹魏的戰爭(公元244年--公元299年)

    漢朝滅亡後,遼東郡被好戰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麗主動與剛剛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併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244年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復興與進一步的擴張(公元300年--公元390年)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句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313年,高句麗美川王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句麗控制整個北韓半島北部。北韓半島從此進入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高句麗的擴張並不是一番風順的。342年,丸都城受到前燕攻擊。371年,百濟近肖古王襲擊高句麗最大城市平壤,並在戰場上殺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

    高句麗小獸林王繼位後,開始加強高句麗國內的穩定和統一,公佈“律令”(當於憲法和刑法)。372年立佛教為高句麗國教,並建立國家教育機構“太學”。小獸林王還對高句麗軍隊進行了改革。

    鼎盛時期(391年–531年)

    從高句麗好太王繼位起,高句麗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根據好太王的兒子長壽王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記載,好太王在一次與扶余的戰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個城池,1400個村莊。後來好太王滅了後燕;兼併了北部的扶餘國和靺鞨部落;使百濟成為高句麗藩屬;瓦解了伽倻;並在新羅與百濟,伽倻和倭的戰爭中將新羅變為高句麗的保護國。就這樣,在好太王時期,北韓半島形成了一個長達50年的鬆散統一局面。好太王時期,高句麗在北韓半島的面積已達到半島面積的3/4。北部包括今中國東北大部分,東最遠延伸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南部。

    413年,高句麗長壽王登基。由於百濟和新羅的對抗,427年,長壽王遷都到平壤以加強對百濟和新羅的控制。長壽王延續了其父好太王的擴張政策。5世紀末,長壽王又吞併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與北魏交鋒;並保持了對新羅的控制。

    內部紛爭(531年-551年)

    高句麗在6世紀達到鼎盛後,開始逐漸地衰落。高句麗安藏王被刺殺後,其兄安原王繼位。在安原王時期,王室間的紛爭加劇。兩政治集團對王位繼承進行爭鬥。最後年僅8歲的陽原王登基。不過對權力的爭奪並沒有結束。反對派的幕僚們開始建設自己的軍隊,對自己的領地進行實際上的控制。內憂外患,6世紀50年代,高句麗北部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擊。但高句麗內部的幕僚爭奪依然繼續。551年,百濟和新羅聯合開始攻打高句麗。

    6世紀末和7世紀初的戰亂

    6世紀末和7世紀初,高句麗開始與隋,唐頻頻交戰。高句麗與百濟和新羅的關係在這一時期很複雜,一會兒是友,一會兒是敵。

    丟失漢江流域(551年)

    551年,百濟和新羅聯手攻打高句麗。高句麗丟失北韓半島中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肥沃的漢江流域。百濟新羅聯盟的主戰者百濟在對高句麗的戰爭幾乎精疲力盡。553年,新羅以幫百濟的名義出兵。但卻對百濟發動了攻勢,最後將整個漢江流域全部納入囊中。怒於新羅的背叛,百濟聖王第二年攻新羅西部以報復,但被新羅擒住,後被處死。

    北韓半島中部的戰爭,對北韓半島的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羅對百濟的攻擊使百濟成了北韓半島的最弱者。新羅由於霸佔到了人口眾多,富裕的漢江流域,給其日後擴張打下良好基礎。相反,高句麗卻因丟失漢江流域而國力大減。另外新羅獲得漢江流域後,疆域到達黃海,使其可以和中國直接貿易和建立外交。這樣新羅就不再依賴高句麗而是直接從中國學到先進的文化與技術。新羅與中國的直接溝通與聯盟最終在7世紀給高句麗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高句麗與隋的戰爭

    589年,隋滅南陳統一中國後,開始要求周邊國家為其臣屬,並得到了周邊所有國家的認可。但高句麗對此卻陽奉陰違。598年,高句麗攻遼西,引發第一次高句麗與隋的戰爭。在隨後612年的戰爭中,隋沒有勝高句麗。612年,隋對高句麗的戰爭是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隋的百萬大軍從陸路和海上攻打高句麗但遭到高句麗的打擊,據說幾乎全軍覆沒。 613年和隋再次攻打高句麗,但因楊玄感反叛,使得此次戰役取消。614年再次攻打高句麗,高句麗不敵,高元大懼,遂請降謝罪並交還叛逃的隋將斛斯政,隋煬帝准許,遂班師回朝。615年隋煬帝又打算攻高句麗。但由於隋內亂加劇,攻高句麗的計劃被取消。

    隋對高句麗的戰爭使隋朝國力銳減,加上國內內亂。618年,隋朝滅亡。不過隋與高句麗的戰爭也嚴重的消弱了高句麗的國力。

    唐與高句麗的戰爭

    在隋嚴重的打擊高句麗後,唐也開始打擊高句麗了,開始對高句麗的進攻起初卻很不成功,在無數次的戰役中失守戰略要點。在擊敗高句麗的盟友突厥後,唐與新羅聯盟。642年高句麗將軍淵蓋蘇文刺殺榮留王后,淵蓋蘇文對唐的挑釁使唐與高句麗的關係緊張。

    645年,唐太宗再一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但高句麗在淵蓋蘇文和安市城主(18世紀以後北韓的筆記小說稱其名為楊萬春)的帶領下擊退了唐的入侵。649年,唐太宗死後,唐又在661年—662年發兵攻高句麗。雖然唐的攻擊給高句麗帶來損失,但唐一直都沒能擊滅高句麗。

    滅亡

    660年,高句麗西南的盟友百濟被唐和新羅所滅。唐與新羅的聯軍在隨後的8年裡持續攻打高句麗。666年,淵蓋蘇文去世,高句麗內亂,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發生爭鬥,長子淵男生代為莫離支,到前方視察軍情備戰。讓兩個弟弟淵男建和淵男產留守平壤。淵男建和淵男產趁大哥不在誣陷他叛逃到唐,並逼高句麗寶藏王通緝淵男生。淵男生走投無路,只好投靠唐朝。唐朝派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安撫大使,率兵8萬援救淵男生。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監門衛將軍李謹行為後援。淵男生投靠唐朝後得到唐重用被授予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之職。淵男生率領唐朝軍隊攻打高句麗,以期望能奪回大權。許多高句麗護城將領見到淵男生紛紛放棄抵抗。淵男生投靠唐朝成為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由於淵男生為唐朝提供了可靠的高句麗軍事資訊,唐朝於是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麗的兵力。 十二月十八,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處俊副之,與契苾何力、龐同善率兵15萬併力以擊高句麗。詔獨孤卿雲由鴨淥道,郭待封由積利道,在百濟故地駐守的劉仁願由畢列道,新羅金仁問由海谷道,併為行軍總管,與運糧使竇義積,皆受李勣節度,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668年,李勣率唐軍圍平壤一月有餘,九月十二,高句麗僧信誠開啟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虜淵男建和寶藏王。與此同時,在南線由於金庾信的攻勢,淵蓋蘇文的弟弟向新羅投降。就這樣高句麗由於內部紛爭,自然災害和唐與新羅南北聯合攻擊下最終滅亡。

    高句麗被滅後,唐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試圖控制北韓半島。但遭到了新羅的反擊,引發新羅與唐朝的戰爭。新羅最終控制北韓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則由唐和渤海國佔據。

    復興運動

    668年,高句麗滅亡後大批高句麗遺民展開了反對唐和新羅聯盟的復興高句麗運動。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原高句麗將軍劍牟岑,乞乞仲象和大祚榮等。唐曾多次試圖在高句麗故地建立督府控制此地區,但都失敗了。

    唐為管理原高句麗故地而設定的安東都護府,最初是由薛仁貴來管理的。但由於高句麗人的反對,唐朝開始羈縻治理高句麗故地,任命高句麗寶藏王高藏為遼東州都督、北韓王。後來寶藏王因暗中支援高句麗遺民起義被流放。寶藏王的兒子高德武接管了安東都督府。9世紀初,安東都督府被更名為小高句麗,小高句麗後來被渤海國吸收。

    安史之亂時期,高句麗遺民淄青節度使李正己聯合當地高句麗遺民在山東割據反唐,試圖復興高句麗。781年李正己病死後,其割據政權後被其後裔李納,李師古和李師道繼承。

    劍牟岑最初在百濟故地漢城立寶藏王后裔安勝為王,試圖重建高句麗,並得到了新羅文武王金法敏的支援。但後來由於內部紛爭,劍牟岑被謀殺, 安勝投靠到新羅。新羅給了安勝一片土地, 讓他建立了報德國。新羅神文王滅了報德國後,安勝被賜予新羅王室的“金”姓。

    粟末靺鞨酋長乞乞仲象和他的兒子大祚榮原都是高句麗的大將。 668年,高句麗滅亡後,698年,乞乞仲象和大祚榮在高句麗故地建立起震國並收復了高句麗的大部分國土。乞乞仲象去世後,713年,震國改名為渤海國。渤海國自稱繼承高句麗控制了北韓半島大同江以北和中國的東北地區。北韓半島大同江以南則被新羅控制。

    10世紀初,弓裔反新羅建立摩震國,史稱後高句麗。摩震國和後來取代新羅的高麗也都自稱繼承高句麗。但他們只是借用了高句麗的名稱,與古高句麗並無實際聯絡。

  • 2 # 大隊長曆史

    高句麗的範圍以吉林省集安市為中心,最北到松花江的南岸,最西邊不超過遼河。這還是高句麗最輝煌時期的版圖。

    集安市在戰國末至西漢初就已經有了土築城垣 , 這裡應是漢代玄菟郡轄下的一座城邑。後被高句麗人佔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採購成本控制的意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