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金翠蓮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的女人

    《水滸傳》第二回,描寫了一個可憐的女子金翠蓮,從她身上,看到了她天生二奶命甚至說是奴隸命的這種情結。

    魯達與史進、李忠正在酒樓飲酒,遇到了賣唱的金翠蓮父女。這個原籍東京的女子,到渭州尋親未遇,被一個財主鎮關西鄭大官人以三千貫納為小妾。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強媒硬保”,二是“虛錢實契”,可見,這連納妾都不是,形同買賣奴隸。由於這鄭大官人是個“妻管嚴”,金小姐被那位“河東獅”趕出鄭家,卻被追討根本沒有到手的典身錢。

    也是這金小姐幸運,遇到了仗義行俠、打抱不平的魯達,於是才發生了著名的三拳打死鎮關西。 至少這金小姐在魯達的幫助下,不僅逃出了虎口,而且獲得了資助。故事到此並未結束,人命在身的魯達,由於逃避官府通緝,卻在代州的雁門縣再次碰到金家父女。此時的金翠蓮已非昔比,不僅“衣食豐足”,而且僱傭了“小廝”與“丫環”,也就是說,原本奴隸身份的金翠蓮,反而僱傭了奴隸,似乎已晉身奴隸主。其實,她的身份如同渭州經歷的重演,一樣有人作媒,一樣結交了財主,一樣為人作妾。“養作外宅”,自立門戶而已,與今之貪官“外面彩旗飄飄”,別無二致。

    對於金小姐在渭州和雁門的兩段經歷,用魯迅先生的兩句話概括極為準確:“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在渭州時的金小姐,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期。她不僅沒能拿到典身錢,而且被鄭的老婆趕出家門,只能在酒樓賣唱掙錢餬口並償還身契。而在雁門時的金小姐,可說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期。雖然金小姐衣食無憂,又有僕人伺候,但其地位只是趙員外獨享的玩物而已。讀者往往不注意這個細節,在金老漢把魯達這個救命恩人請進女兒住所予以款待之時,趙員外竟然疑其招引“郎君子弟”,從而演出了一幕“捉姦風波” 。

    從渭州到雁門,雖然金小姐的奴隸身份始終未變,但她們父女“能夠有今日”的感覺,彷彿從地獄來到天堂。甚至我們可以想像,與金小姐處於同一階層的人們,還會有人企盼能夠攤上趙員外這樣的主子,還會有人羨慕金小姐目前的境遇。對於金小姐的命運,也許人們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是,論人議事,人們永遠無法超越其所處的歷史時代。金翠蓮的身世與遭遇,在一定的經濟地位的約束之下,在所處時代倫理觀念的羈絆之下,很難主宰自身的命運,也許只能淪為他人的附庸。

    渭州時的金翠蓮,作為鄭屠的奴隸,雖然書中並未描述她的“不平”與“掙扎”,畢竟“不過是單單的奴隸”。而雁門時的金翠蓮,她不斷地“讚歎,撫摩,陶醉”於新的奴隸生活,不僅安於奴隸地位,愜於奴隸生活,還常常“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這樣以來,她就不再是一般的奴隸,而已成為“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魯達,任誰對她都無藥可醫了。小說是社會的影像。習慣於極權的庸民們,陶醉於曾經的聖主,懷念著故去的星辰,回憶著已逝的清貧。政治寬鬆時,如同碰到了趙員外,滿足於“暫時作穩了奴隸”;時局動盪時,就如同遇上了鎮關西,就只能“想作奴隸而不得”了

  • 2 # 秀雲涵天

    題主說金翠蓮不值得同情,理由莫非和前面幾個回答一樣,認為金翠蓮給人做妾,彷彿現代的二奶,為人不齒。筆者不願苟同,恰恰相反,對金翠蓮的前期遭遇深表同情!

    一投親不遇,落難他鄉

    之所以去投奔親戚,應該是在家鄉的日子過不下去了。華人安土重遷,不到迫不得已,不會輕易背井離鄉到外地去討生活。

    不料,親戚不在,撲了個空。禍不單行的是,母親又染病身故,所帶積蓄本就不多,醫藥費,喪葬費,雪上加霜。怎不令人同情?

    二惡人相欺,身陷苦境

    “強媒硬保”:流落他鄉,人生地不熟,偏偏又遇惡人鄭屠 ,如果明媒正娶,自然是好事一樁 。注意,是“強媒硬保”,也就是威逼利誘 ,沒有一點主動權,好端端的女兒,就被鄭屠禍害了 。“虛錢實契”:這就是欺詐了 ,明明禍害了人家,還來訛詐,鄭屠的黑惡可見一斑。叫天不應,呼地不靈 怎不令人同情?

    至於說後來給人做妾,在那個時代,貧苦人家的女孩子,是很正常的選擇。有錢人家,三妻四妾,合情合理合法。如果金翠蓮是大戶人家,去給人做妾,有點不合適,但小說中的金翠蓮已經到了什麼光景!

    施耐庵設定這個故事情節,除了突出魯達的俠肝義膽的人物形象,還有情節上的考量,魯達後來能上五臺山出家 ,還是金翠蓮幫的忙,前面魯達救了金翠蓮,後面等於金翠蓮救了魯達,前後照應,合情合理。

  • 3 # 春秋以降

    因為金翠蓮和閻婆惜、白秀英是一種人。

    可以說她們看似不同的性格其實可以看成同一個人在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時的表現。

    同一種人不同的際遇相似的人生

    1.同一種人

    金翠蓮和閻婆惜以及白秀英的出身相似。

    三人都是從東京到地方討生活,而且都是隻剩單親。三人討生活的手段也極其相似。

    金翠蓮自小和父親學唱小曲,閻婆惜也是自小和父親學唱小曲,白秀英是歌舞吹彈都精通。

    也就是說這三人都是賣唱的,其中金翠蓮和閻婆惜明確說了是各自的父親所教。白秀英的才藝倒是沒有說明是她父親所教,不過卻點明瞭她是個娼妓。

    娼妓的才藝是哪裡學來的呢?只能是勾欄(技院)裡了。在古代哪有正經人家教女人學這些東西?這裡一想,金翠蓮和閻婆惜也不是正經人家出生,可能就是勾欄出身。至於她們仨的父母大概就是勾欄裡的“父母”了。這也解釋了為啥金翠蓮和閻婆惜的父親都會賣唱。

    2.不同的際遇

    書中對金翠蓮只描寫了比較曲折的前半段經歷。先是被鄭屠騙了身子,還訛錢三千貫,幸虧碰到了急公好義的魯智深才脫離苦海。

    金翠蓮換了地方成為地主小三後,書中就怎麼描寫,只是在寫魯智深的時候一筆帶過。不過,書中對於閻婆惜和白秀英可是著重描寫她們成為小三後的經歷。

    其中,閻婆惜成為腹黑又大方的宋江的外室(和小三差不多)。雖然吃喝不愁,但是面對不懂情趣又面貌一般的宋江始終提不起興致,竟然和宋江一個既會哄人又長的好看的屬下勾搭上了。最後又為了貪圖宋江的金子送了性命。

    白秀英的結局也是死掉了,不過死的花樣和閻婆惜不同。

    白秀英和她的老父親在鄆城縣開了家勾欄,仗著自己被知縣包養就目中無人,為了賞錢一個勁的招惹心眼小的雷橫,後來還在雷橫面前辱罵他母親,結果被雷橫打死。

    3.相似的人生

    三人的人生表面上看也就是閻婆惜和白秀英相似。都是被包養後無事生非,作死了自己。閻婆惜死於貪,白秀英死於嗔。

    但是金翠蓮的人生真的和她們倆不同嗎?不見得。不過是書中並沒有描寫她成為地主小三後的經歷而已。

    但是從閻婆惜以及白秀英的經歷看,金翠蓮在成為地主小三後或許不會遭遇橫死的劫難,不過卻難有一個好的結局。畢竟她們都是同一種人。

    所以,金翠蓮前期遭遇雖然值得同情,但是其人是否值得同情,還真兩說。

  • 4 # 文化一家人

    這個問題似乎有待高榷。因為金翠蓮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女人。

    坊間確有認為金翠蓮不值得同情的說法,究其原因,無非是覺得金翠蓮沒有骨氣,甘願給鄭屠作小,這是一種甘願做二奶的行為,是一種貪圖富貴傍大款的行為。後來被鄭屠婆娘給趕了出來,而且還討要莫須有的三千貫錢,逼得父女倆街頭賣唱還債。其後果皆因金翠蓮不自尊自重自愛釀成的惡果。

    持這種觀點,顯然是以今天的道德觀念,婚姻觀念,法制觀念,思想覺悟來評判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人和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張冠李戴,錯點了鴛鴦譜。

    之所以說金翠蓮是個值得同情的女人,理由如下:

    一、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女子本人沒有選擇婚姻的權力

    婚姻自由,或者叫婚姻自主,是1949年解放後才有的事。解放初期,《小二黑結婚》和《李二嫂改嫁》等戲劇,之所以聞名遐邇大受歡迎,就是因為打破了舊社會包辦婚姻的枷鎖,婦女在婚姻這個終身大事上爭得了主導權,真正實現了婚姻自由。這是新社會帶來的新氣象,新觀念,新道德,新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婦女翻身得解放的真實寫照。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封建王朝,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論在社會上還是家庭中,都是沒有地位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媒灼,甚至還有指腹為婚,娃娃婚等奇聞軼事。女子本人是沒有選擇權的。

    二、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沒有一夫一妻制的法律,有錢人可以妻妾成群。

    在封建社會,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官員和富戶人家納妾也是合情合理合法。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男主人的性慾,更重要的是傳宗接代,多子多孫多福,人丁興旺才是大戶人家興旺發達的標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子孫缺少那是了不得的大事!

    所以,金翠蓮嫁給鄭屠作小,是正常的婚姻觀念,根本不存在什麼二奶的說法。

    更何況,在男女婚姻中,還存有門當戶對的老規矩。人家鄭屠是個富戶,沒挑剔金翠蓮出身貧窮就已經是破例了。

    三、為了使生活質量有所保障,選擇富戶人家婚配,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古往今來,沒有誰願意主動地放著好日子不過,偏要去過苦日子。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雖然不能像今天有人談戀愛先問:有房麼?有車麼?有存款麼?但想要男方家庭條件好一點兒,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所以,金翠蓮父親選擇鄭屠這個富戶作女婿,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存在貪圖富貴傍大款的說法。我們總不能要求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金翠蓮這個柔弱女子在出身貧寒衣食無著走頭無路的狀態下,還保持什麼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的高風亮節吧。

    四、在飽受欺凌的情況下,魯智深見義勇為,三拳打死鎮關西

    在恃強凌弱的封建社會,鄭屠以虛錢實契的詐騙手騙,欺騙了金翠蓮。也就是說,鄭屠名義上是以三千貫錢買了金翠蓮為妾,其實並沒給錢,但契約可是白紙黑字寫著呢。佔了金翠蓮身子三個月後,鄭屠婆娘把她趕了出來,反而向金翠蓮討要那三千貫錢。

    魯智深雖然性情魯莽,但他還是能辯別是非的。如果金翠蓮有錯誤,他不可能出手相救。正是魯智深得知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後,才該出手時就出手,三拳便把鄭屠這個所謂的鎮關西打得靈魂出竅,一命嗚呼!

    總結:

    綜上所述,金翠蓮為了生存,不得已以身相許,賣給鄭屠為妾,後又被趕出來,被迫賣唱還債。這種被迫害的事情,是值得同情的。

  • 5 # 小農影視

    《水滸傳》中的金翠蓮故事情節很少,但是個重要女性的角色,如果沒有她就沒有魯智深的打抱不平,梁山上就會缺少一位主要人物。

    水滸傳中把金翠蓮父女描寫成生活在社會最低層,受惡霸欺凌的可憐形象,由此才引發了魯智深的同情心。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未必,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金翠蓮父女其實並非像他們包裝的那樣純潔無辜。

    先說魯智深本是個提轄官,日子清閒,衣食無憂。只因金翠蓮父女打擾了魯智深吃酒,才見上的面,還說不上認識,只是見金翠蓮這副楚楚可伶,嬌豔欲滴的模樣,魯智深就消氣了,這不說明問題嗎?還給錢,幫忙逃跑,最後還失手打死鄭屠。在這之前難道鄭屠就沒有欺負過其它人嗎?肯定是有的,為什麼魯智深沒有幫助他們呢,這就說明魯智深當時是看好金翠蓮的,所以魯智深是一心一意的幫助金翠蓮父女的,結果金翠蓮也沒能一身相許,回頭做了趙員外的外室。

    再說金翠蓮本來就是鄭屠的小妾,只因被鄭屠的原配夫人欺負,家裡容不下金翠蓮,於是才被排擠出鄭家還要求金翠蓮父女歸還3000貫點身錢。等魯智深把事給處理完,金翠蓮又做了趙員外的外室,原著交代過趙員外是個好人,從不幹什麼欺男霸女的事,所以金翠蓮是自願給趙員外做的外室,拿到現代社會來說,金翠蓮就是個專業做小三的,所以說金翠蓮是個不值得同情的女人。

  • 6 # 三秋樹老

    這句話值得商榷,我認為金翠蓮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女人。金翠蓮父女投親不遇,說明父女在家日子過不下去了。苦寒人家的父女背井離鄉投親,不值得同情嗎?

    父女二人投親不成,無以維持生計,只好唱曲維持生活。遇到鄭屠惡棍名買實虛。名義給了三千貫錢,實則白紙一張。他父女二人舉目無親,人生地疏。鄭屠有錢有勢,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與鄭屠作妾,實是無奈之舉。如果說他父女喜傍富人,怎不在家鄉找一富人嫁了,何必投親遇惡霸呢?

    鄭屠強佔她身子三月,其妻河東獅吼,把她父女趕出家門,並要沒有把給她的賣身錢。她失身又賠錢,並有人看著他們,連回家的自由也沒有。這樣的弱勢之女不值得同情嗎?

    封建社會的富人大多有妾。她父女一無所有,加上她已不是淑女,跟有錢人作妾也是生活所迫。並非她有意傍富人。

    魯智深人耿直,金翠蓮假如人品不行,他是不會出手相助的。我們從封建社會窮人的處境去想,金翠蓮是值得同情的。不能認為她嫁了富人,就不值得同情。

    個人之見,供參詳。謝網友和讀者。圖片來自全網,侵刪。

  • 7 # 貳柒柒玖

    潘金蓮值不值得同情?

    文藝作品對潘金蓮的演繹和添油加醋讓無數人對這位命運悲慘的女子倍感同情,甚至為其拍案鳴冤。不能否認,潘金蓮的確是古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是深受封建禮教制度壓迫的卑微女性。

    但話說回來,《水滸傳》也好 《金瓶梅》也罷,作者筆下的潘大娘子從任何角度都很難發現她有多值得同情。武大郎死的冤枉死的很慘,身子還沒涼透就拉去化人場燒了,而潘金蓮在幹什麼?繼續和西門大官人在隱秘的角落翻雲覆雨。

    如果沒有潘金蓮慫恿西門慶毆打親夫,武大郎不會因此丟掉半條命,如果潘金蓮不唆使西門慶呼叫生藥鋪的絕命砒霜,接著又親手喂老公喝下去,然後再用上斷氣大枕頭那麼一悶,恐怕武大郎還能活著見到弟弟武松。潘金蓮通姦謀害親夫的罪名換到任何時代都是一行大罪,只能說她攤上了一個瞪眼殺人的瘟神武松,如果沒有陰差陽錯,潘金蓮或許會在自由的天空下奔放一段時間,但至於這樣的日子能多長久就不得而知了。

  • 8 # 木子君的小屋

    這個提問本身就站不住腳 。

    也許提問的人覺得金翠蓮是一個不知自愛的人,先是為了三千貫的聘禮,嫁給了鄭屠做妾;後來在魯智深的幫助之下,從鄭屠的虎口逃了出來,轉身又嫁給了一個張姓的財主作妾。

    如果放在《夢華錄》裡,會被女主鄙夷,不知自愛,自苦墮落。

    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在《水滸》中,對金翠蓮的身份來歷,也是有介紹的:

    那婦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稟: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這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親在客店裡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金翠蓮與閻婆惜一樣,都是從東京汴梁城而來,當初在那個國際大都市生活不下去,來到渭州投親,哪知道親戚並搬到南京去了。他們在本地孤苦無依,又因為旅途勞頓,金翠蓮的母親又得了病,一家人陷入困頓。

    在這樣的情況下,金翠蓮對錢財的需求是迫切的,為了賺錢給母親治病,金翠蓮只能和父親一起,到酒店裡拋頭露面,唱些小曲,賺一些點錢。

    本來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無奈他們孤苦無依,沒有靠山,又被本地的惡霸,也就是鎮關西鄭屠看上了,“便使強媒硬保,要奴作妾。誰想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要了奴家身體。

    這句話很簡單,卻是一個血淚故事。本來金翠蓮在酒店裡唱著小曲,給母親賺錢。哪料到來了一個惡霸,寫了一個三千貫的文書,沒有給錢,就將金翠蓮強行霸佔,做了他的二房。

    在這個過程中,金翠蓮反抗過沒有?不知道,但一個強要,說明這不是金翠蓮可以拒絕的。

    本來以為命運夠悲慘了,哪知道這只是開始:

    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父親懦弱,和他爭執不得,他又有錢有勢。當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討錢來還他?沒計奈何,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裡酒樓上趕座子。每日但得些錢來,將大半還他;留些少子父們盤纏。這兩日酒客稀少,違了他錢限,怕他來討時,受他羞恥。

    剛剛進入鄭家不到三個月,鄭屠的大老婆非常強勢,是一個河東獅,將金翠蓮趕了出來。鄭屠也不是好東西,一看得不到人,就讓店主人追要金翠蓮賣身時所給的三千貫錢。

    但這三千貫是虛錢實契,合同上有效,卻沒有實際付款,金翠蓮父子吃了個啞巴虧。要知道在古代立契,也就是訂合同,需要到官府備案。能夠玩虛錢實契的把戲,說明鄭屠在官府也是有關係的。

    金翠蓮父女吃了啞巴虧,父親軟弱,與對方爭執不得,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每天賣唱得到的一點點錢,大半還要給鄭屠。

    從上面述說的,我們可以看清一個事實:金翠蓮一個外地女子,被鄭屠看上,沒花一分錢被對方強佔。哪料不到三個月,又被對方家裡強悍的老婆趕了出來。鄭屠得不到人,就將金翠蓮父女扣押,讓他們賣唱給自己賺錢。

    這個過程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金翠蓮都是無辜的,悲催的,值得同情的。

    如果不是遇到了來酒店裡喝酒的魯智深,金翠蓮的下場可見,只會繼續沉淪。

    魯智深打抱不平,湊了銀子,將金翠蓮父女放了出來,看他們離開,自己才去找鄭屠算帳,三拳下去,鄭屠被打死,而魯智深也成了被通緝的在逃犯。

    有人覺得金翠蓮不值得同情的原因是,魯智深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自己從一個軍官淪落為在逃犯。金翠蓮脫離火坑,應該回到老家好好做人,或者以身相許,報答魯達的救命之恩。

    對這種想法,只能說,太想當然了。

    首先,金翠蓮父女一家從東京來到謂州投親,這說明在東京,他們因為某些原因,已經待不下去了。就像j《水滸》第一回裡被高俅欺侮的王進,由於當年王進的父親暴打過還是潑皮的高俅,高俅做了殿前司太尉之後,就尋釁報復王進。王進為了自己的小命,和母親連夜離開了東京,到延安府投親去了。

    東京作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十分繁華,但也居大不易。許多京官都一輩子買不起房,靠租房生活,更別說金翠蓮這樣的平民百姓。

    他們沒有其他的生活技能,他們擅長的小曲,在渭州可能有人聽,放在東京卻是不入流的。哪怕他們按魯達所說,回到了東京城,能不能生存下去,也是兩說。

    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並沒有按魯智達所說,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金老道:“恩人在上:自從得恩人救了,老漢尋得一輛車子,本欲要回東京去,又怕這廝趕來,亦無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東京去。隨路望北來,撞見一個京師古鄰,來這裡做買賣,就帶老漢父子兩口兒到這裡。虧殺了他,就與老漢女兒做媒,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皆出於恩人。

    他們在附近遇到了一個在東京時的鄰居,在對方的介紹下,嫁給了大財主趙員外,成了一個外宅。

    外宅,又稱外室。身份比妾室還要低下。

    小妾雖然身份低下,但已經進了人家的宅子,被大婦(也就是主人的老婆)所承認,養在了家裡;而外室,則是見不了Sunny,不被大婦所承認,養在外面的小三。

    金翠蓮剛剛跳出火坑,又跑到趙員外家裡,當了人家見不得Sunny的小三。因為這個原因,好多人覺得金翠蓮不值得同情。

    但實際上呢?金翠蓮身份低下,是從東京來到外地投親,在本地沒有根基。她本身又做過鄭屠的妾室(雖然被強買強賣),那些大戶人家不會娶一個來自外地,身份不明,又當過他人妾室的女子當正妻。

    而普通的平民,又養不起金翠蓮這樣的美女(具體可以參照武大郎)。

    所以,能夠嫁給趙員外做外室,保證一時的衣食無憂,已經是他們的最優解了。畢竟他們先是旅途勞頓,千里迢迢從東京來到渭州,吃盡了苦頭;又被鄭屠欺壓,強買強賣,私自扣押,受盡了白眼與屈辱,能夠得到趙員外的青睞,本來就是意外之喜了。

    而從金翠蓮後來打扮的變化,也說明了金翠蓮至少一時是幸福的,滿足的。

    剛剛開始:

    松雲髻,插一枝青玉簪兒;嫋娜纖腰,系六幅紅羅裙子。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襪襯弓鞋。蛾眉緊蹙,汪汪淚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細細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雲愁,定是懷憂積恨。

    剛剛開始的時候,一臉愁苦,淚流滿面。待遇到趙員外之後,則變了模樣:

    那女孩兒濃妝豔飾,從裡面出來,請魯達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說道:“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夠有今日。”

    魯達看那女子時,另是一般丰韻,比前不同。但見:金釵斜插,掩映烏雲;翠袖巧裁,輕籠瑞雪。櫻桃口淺暈微紅,春筍手半舒嫩玉。纖腰嫋娜,綠羅裙微露金蓮;素體輕盈,紅繡襖偏宜玉體。臉堆三月嬌花,眉掃初春嫩柳。香肌撲簌瑤臺月,翠鬢籠松楚岫雲。

    頭上的首飾,從普通的青玉簪,變成了金釵,衣服得體,氣色好。

    至少說明趙員外對她是愛惜的,甚至為了外室金翠蓮還願意幫助魯智深,拿出了一張度碟(和尚的身份證明),讓他到五臺山出家,解決了魯智深的生活難題。

    從上面可以看出,金翠蓮不管是開始嫁給鄭屠作妾,還是後來給趙員外做小三,都是被生活所迫,無奈之下的選擇。但凡有一條出路,誰願做妾,做外室?

    所以,我們看問題,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而不是抱著鍵盤,坐在那裡一味的當道德模範,手電筒只照著別人挑刺。

    不知道我說得對否?

  • 9 # 倚夕陽笑黃昏

    題主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知你從哪裡看出金翠蓮不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女人。

    如果你這種想法被魯智深知曉,非也得像揍鄭屠一樣,給你三拳,把你帶走不行。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

    金翠蓮父女二人不遠千里省親,在異域他鄉舉目無親,盤纏用盡。試想一下,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官府腐敗,民生凋敝,人情冷漠,一分錢都難倒英雄漢,更何況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女子呢?為了生存,賣兒賣女者多矣。在走投無路,不得已的情況下,金翠蓮嫁與一方豪強鄭屠戶符合人之常情,也在情理之中。

    這不能說,金翠蓮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在封建社會下,金翠蓮只不過是萬千女性中的一員,三從四德、大門不出、女兒經、孝順經等等,約束了女性的行為,她們哪個沒有明媒正娶、夫妻恩愛的夢想,只可惜,人分三六九等,為了生存,金翠蓮被逼做小,成全父女性命,也不能說就不值得同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天快到了,有哪些好看的衛衣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