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善無惡之心

    日裔美華人羅斯基是首個不遺餘力的鼓吹元清非中國史的人。1923年,日本專家矢野仁一出版了《近代支那論》,開頭就有《支那無國境論》和《支那非國論》兩篇文章,鼓吹中華民族不屬於民族概念,中國不能稱為所謂民族國家,滿、蒙、藏等非中國領土,鼓吹中國則應當放棄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包括政治上的領屬和歷史上的敘述。一個國家的歷史不是兒戲,為什麼日本拼命提出N種史學理論,否認中華民族,挑撥中國56個民族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妄圖摧毀中國的基礎——欲亡人國,先亡其史。

    其實,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自有黃帝的部落以來,以中原黃河流域的華族、夏族為中心,逐漸與周邊北狄、西戎、東夷、南蠻等融合,如今的56個民族均為炎黃之子孫(中華民族)。比如滿族的直系祖先是靺鞨,而靺鞨先祖為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以炎帝和蚩尤為始祖;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東胡,而東胡乃夏商時的夏族旁支;回族以匈奴和漢族血統為主體,相容吸收了阿拉伯、波斯、蒙、維、藏、傣、白等民族,而匈奴先祖乃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西羌為三苗之一,而三苗乃蚩尤與夏后氏後裔,堯舜禹時併入中原集團,且現代研究證明藏族與漢族乃血緣最近之族群;其他民族亦遠溯至炎黃血脈。由此可知,如今中國56個民族都系出一脈。

  • 2 # 談古論金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時間階段或者兩個範疇來談。

    首先,在大蒙古國時期,也就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這時大汗的產生概括起來說是“擇優錄取”。

    雖然說蒙古大汗可以說是掌握著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但是這份權力是建立在為整個“蒙古兀魯思”共同體帶來繁榮、安寧和富庶的基礎上。也正因如此,大汗是由最有資格的人和大家共同認可的人互相“選舉”出來的。因此,大汗是“蒙古共同體”的“盟主”,承擔著協調各方利益和行動的協調人的職責;大汗同時是軍事行動的主要負責人,必須透過對外發展為整個“蒙古兀魯思”帶來利益,也需要在驕兵悍將之中有權威。

    所以,大汗必須是黃金家族中相對有能力的一個,不能完全按照世系繼統的原則進行。

    在元朝建立之後,大汗的產生就變成只是蒙古帝國名義上的共主,和整個“蒙古兀魯思”已經無關,這時主要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亂局。

    忽必烈所謂行“漢法”其實多少被後人誇大了,他雖然失去了草原,但是仍然複製了大蒙古國的制度,只是這一制度被縮小化為在自己一系中推行。事實上的嫡長子真金(長子朵兒只沒有留下子嗣就早早去世了)先是被封為燕王,後老被立為皇太子,被委以華北地區的各方面政務,分享了部分皇權;三子忙哥剌被封為安西王,統領著山西、甘肅、青海和四川等省份;四子那木罕則被封為北平王,負責統轄蒙古本土戈壁以北的高原以及生活在那裡的千戶群,像原先的窩闊臺大汗那樣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遷移。

    之後雖然大汗之位一直被忽必烈家族獨佔,但是擔任三大王的人在汗位繼承中享有特殊的資格,三大王國的家族成員必須透過競爭來奪取大汗之位,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兄傳弟,弟傳兄,兄傳表弟,祖傳孫,叔傳侄,舍侄立子,傳旁支廢本支等等, 於是這些都非常正常。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蒙古大汗就是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古帝國是指從成吉思汗開創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這一段歷史時期的國家。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汗位更替是怎樣的呢?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去世後,汗位傳給了窩闊臺,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三兒子,這算是世襲。窩闊臺在世的時候,想把汗位傳給二兒子闊出,但是闊出不幸在南宋戰死,窩闊臺又想把汗位傳給闊出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失烈門。可是窩闊臺死後,他的六皇后脫列哥納監國,監了五年國後,就乾坤大挪移,把汗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貴由。貴由是窩闊臺的大兒子,也算是世襲吧。貴由去世後,由貴由的皇后海迷失監國。這時候,蒙古王室由拔都帶頭髮動政變,把汗位轉移給了貴由的堂兄弟蒙哥,這就不是世襲的了。蒙哥意外戰死在釣魚城後,蒙哥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結果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蒙古帝國結束。

    (蒙哥)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前後有四個大汗繼位,父死子繼兩人,兄死弟及一人,只有一人是堂兄弟政變獲得。所以,多數不是世襲制的話是不太準確的。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有這樣的問答呢?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蒙古大汗的汗位繼承,不僅僅要靠老大汗的遺詔,還要選舉。也就是說,就算老大汗有遺詔也沒用,如果選舉不是你,你也當不成。選舉看的是什麼,是能力,是戰功。但是,這樣的例子,其實只在從貴由轉移到蒙哥的時候用過。當然了,這個選舉也只是形勢,關鍵還是拔都和蒙哥的實力在那裡,軍隊駐守著。如果實力不夠,最終也不能成功。

    (忽必烈)

    二是蒙古人有一個幼子守灶的傳統。這和漢人嫡長子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不過縱觀蒙古整個傳位過程,竟然沒有一次是傳給了幼子的。雖然沒傳給幼子,卻引發了蒙古國內的三場戰爭:其一是蒙哥的父親是幼子,所以最後蒙哥怎麼著也要得到汗位。其二是蒙哥的幼弟阿里不哥覺得自己是幼子,所以最終和忽必烈打了一仗。其三是鐵木哥是成吉思汗的幼弟,他也覺得是幼子,在窩闊臺死後還造過反,被鎮壓下去了。

  • 4 # 龍文說史

    一位偉人天生並不是天才。成吉思汗原名叫鐵木真,年輕時曾屢遭挫折,叔叔給他背上木驢,準備砍頭祭山,頑強的他揹著木驢躲進水裡。數年後,鐵木真剛新婚的媳婦被敵人搶去,敵人認為他的父親搶走了他兄弟的女人也就是鐵木真的母親。鐵木真也就這樣被扣上綠帽子,他的長子朮赤一直沒有得到他的認可。

    天才是建立在野心上,鐵木真統一草原戰爭中善於計謀,利用草原最有實力的王罕打自己對手,最後又將王罕所滅,統一外蒙古東部。鐵木真在西部又擊敗扎木合的同盟,進而統一外蒙古。在外蒙古,成吉思汗出現了,他開始將眼光投入南方中國,原先臣服中國,現在又罵中國(金)皇帝是庸碌之輩,拒絕納貢,其實自己想坐中國大位。他認為應該像之前遼金一樣入住中原,時代已變,是上天賜給他的時機。1215年,中都(北京)淪陷,蒙古鐵蹄橫掃北部中國。而這時發生了國際性突發事件,控制幾乎伊朗中亞的花剌子模帝國殺了蒙古商隊,成吉思汗大怒以乃犯吾者雖遠必誅,親率大軍攻陷了國都撒馬兒乾等,阿富汗。為了追擊逃亡的皇帝摩訶末,哲別和速不臺一次遠征給伊朗,俄羅斯帶來蒙古恐怖的陰影,這是黃種人第一次和歐洲人pk,可見黃種人小個子打仗不輸歐洲人。成吉思汗後來將征服土地劃為四份,察合臺封地在中亞,窩闊臺則在西蒙古,拖雷留在本部,最不喜愛的兒子朮赤則封到俄羅斯,相當於西周分封制。(打仗們,成吉思汗或者拖雷可能受傷戰死,為保顏面,蒙古人為掩蓋事實說病死的。)

    在遠征西夏途中成吉思汗去世,他的後繼者窩闊臺大汗,不滿足成吉思汗功績,原本想統一中國,現在又想征服世界。窩闊臺大汗從山西南下,拖雷則從寶雞和鳳翔南下宋境北上夾擊金國,分道於黃河和長江攻陷開封,金國滅亡。於是開始下個目標,那就是征服歐洲,忽必烈的堂哥拔都(朮赤子),貴由(窩闊臺子)和蒙哥(拖雷子),拜達兒(察合臺子)在老將速不臺的帶領下,攻陷俄羅斯諸城邦,包括莫斯科落入蒙古人手裡,蒙古進入匈牙利波蘭一直到德國東部,他們目標打到羅馬,可惜大汗病逝結束了這次戰爭。拔都因此據有俄羅斯土地,他正如察合臺罵父親朮赤日後有反,將其據為己有,建立欽察汗國。這也引來後來大汗貴由不滿,貴由與拔都矛盾日深,拔都根本就瞧不起貴由,不斷挑釁,於是他以假借病為由,帶領十萬大軍西征俄羅斯,可惜在半途中突然暴斃(可能被拔都派人害死)。正如貴由曾經所言“日出落地皆歸於吾,如敢抗吾者,乃是敵人,吾必令其滅亡。” 忽必烈哥哥蒙哥又被拔都在中亞推舉為大汗,蒙哥是一位極具蒙古中心思想的人,(蒙古自豪感)他這人不喝酒也不太愛說話,就這樣內向的政治家卻又操起了征服世界旗幟。蒙哥本想一舉統一中國,可是都敗在南宋坎上了(能征服世界,卻打不過南宋)。忽必烈弟弟旭烈兀負責遠征伊斯蘭世界,主要從阿姆河打到埃及邊緣,就是非洲。巴格達落入蒙古人手中,蒙古鐵蹄繼續往西,欲征服埃及,離金字塔已不遠。可惜大汗在中國四川戰死或病逝,旭烈兀準備東回中國爭奪大汗位,可是他的哥哥忽必烈和他另一個弟弟阿里不哥在中國和外蒙古打起來了。旭烈兀自感在中國沒有實力,只有彰德封地,沒有回去,沒辦法只得留在波斯,建立起了伊兒汗國。(說來說去,都是兄弟相鬥,蒙古貴族為掠奪更多財富土地,六親不認,帶到哪吃到哪,難怪能征服世界)

    在欽察汗國別兒哥因旭烈兀屠殺伊斯蘭準備攻打伊兒汗國,兩方為利益互相掰破臉,不認兄弟情了。在中國也一樣,1260年,末弟阿里不哥以蒙古傳統不能損為由佔據帝國首都和林(外蒙古額兒德尼昭),而忽必烈改革派認為應當漢化。他在北京以北稱大汗改年號中統,兩方互相爭地盤,戰的你死我活,後來,忽必烈取勝,將蒙古帝國大本營移到中國北京,國號改為大元,而阿里不哥卻被他軟禁或已毒死,他沒有像中原皇帝一樣追封弟弟為皇帝(可見蒙古皇帝為奪大位多自私)。蒙古帝國分裂,欽察汗國和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並列,蒙古繼續擴充套件版圖,滅宋後,南宋頑強抵抗,可惜沒有挽救局勢,在廣州一戰中宋朝最後隨著國家沉沒大海,人民痛哭自認為中國全境淪為胡人天下,而蒙古人則想他們統一了中國,為中國擴大了版圖,接著日本越南等先後遭到蒙古攻擊,蒙古人已認為世界上沒有了敵人,成功的世界統治者,但是最大成功確是他的短暫統治。

  • 5 # pku小動物

    既然題目裡提到了元朝有十一位蒙古大汗,那麼說的顯然不是蒙古國時期,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的情況啦。

    元朝建立之後在位的皇帝,以及諸位皇帝與前一任的親屬關係如下:

    元世祖——元成宗(孫)——元武宗(侄子)——元仁宗(親兄弟)——元英宗(子)——泰定帝(叔父)——天順帝(子)及 元明宗(侄)——元文宗(親兄弟)——元惠宗(侄)——元昭宗(子)

    可以看出十一位皇帝共傳承十次,其中父傳子三次,叔侄相承三次,祖孫相傳,兄弟相傳,堂兄弟相傳,侄至叔各有一次。

    忽必烈

    你覺得這樣很誇張嗎?其實並不啊。看看以漢化程度深而聞名的金朝情況。金朝共十位皇帝,傳承情況以及每一位皇帝與前一任的親戚關係如下:

    太祖——太宗(親兄弟)——熙宗(侄孫)——海陵王(堂兄弟)——世宗(堂兄弟)——章宗(孫)——衛紹王(叔父)——宣宗(侄子)——哀宗(子)——昭宗(基本上沒有親戚關係)

    只有一次是傳子,兩次傳給堂兄弟,一次傳給親兄弟,一次傳給孫子,一次傳給侄子,一次傳給侄孫,一次傳給叔父。還有一次傳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親戚關係,只不過姓完顏的族人。

    完顏阿骨打 你以為把皇位傳給基本沒什麼親戚關係的人就很誇張了嗎?金朝這畢竟是快要滅亡了,隨便傳個人,為的是自己不當亡國之君。你再看看宋朝,別說傳兄弟、傳侄子,把皇位傳給出了五服的遙遠親戚簡直沒什麼稀奇。宋代的皇帝及其與前任的親戚關係如下:

    太祖——太宗(親兄弟)——真宗(子)——仁宗(子)——英宗(遠房侄子)——神宗(子)——哲宗(子)——徽宗(親兄弟)——欽宗(子)——(此後為南宋)——高宗(親兄弟)——孝宗(遠的幾乎沒有親戚關係的侄子)——光宗(子)——寧宗(子)——理宗(遠的幾乎沒有親戚關係的侄子)——度宗(親侄子)——恭帝(子)

    趙匡胤

    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最喜歡的漢地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度,在這一點上跟漢族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傳統漢人王朝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把皇位傳給嫡子的情況。因此元朝有兄弟相傳、叔侄相傳等情況並不奇怪,都有各自的歷史背景。因為比較複雜,在這個答案裡就不細說了。

  • 6 # 猴格大人

    因為元朝皇帝多不是正常繼位的,多數都是透過武力支援才登上皇位的,所以,世系看著就有點亂。【不小心又寫長了,慎入】

    【元朝皇帝世系圖】

    元世祖的搖擺

    蒙古的舊俗是幼子守灶,但是由於忽必烈崇尚漢法,又採用了漢法的嫡長繼承製。最初,忽必烈也曾在舊俗和漢法之間搖擺不定過,但在嫡三子和嫡幼子之間,忽必烈好像更傾向於嫡三子,直到至元十年【1273】才確定心意立嫡次子真金為皇太子。從此後嫡長子繼承製度和幼子守產習俗就成了後面皇位爭奪者的雙選工具,哪個對自己有利就大力宣揚哪個制度。

    忽必烈也有四個嫡子,其中嫡長子朵兒只夭折,嫡次子真金居長。1262年封真金為燕王,1266年封嫡幼子那木罕為北平王,但是居中的嫡三子忙哥剌卻沒有被封,所以有人猜度忽必烈曾經有立忙哥剌為儲君的意向,所以遲遲不封王。

    直到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才封忙哥剌為安西王,這是決定立居長的真金為皇太子了,所以把忙哥剌分封出去。次年立太子,再次年,忙哥剌加封秦王,成為元帝國極罕見的身綰二金印、兩府並開的親王。

    真金的被確立,也奠定了他這一系在元帝國的地位,皇位一直在他的家族傳承。嫡幼子那木罕呢,比較悲催,自從被封王就鎮守漠北,建牙阿力麻裡,主要是防範大伯蒙哥系的諸王以及叔叔阿里不哥系諸王,次要就是防範朮赤系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宗王。所以,那木罕的權利也是大大的,比三個忙哥剌不差多少。

    【忽必烈】

    問題是,那木罕有一個洗刷不掉的汙點,因此失愛於皇父,那就是曾經被叛王昔裡吉抓住打包送給海都,海都還沒接受,因為這個被俘虜的經歷,那木罕沒有再回過京城,在1292年死在漠北。他的政治勢力被二哥真金的嫡長子甘麻拉全部接受。

    而忙哥剌呢,是三兄弟中死的最早的一個,這對他這一系打擊也是蠻沉重的,因此,真金系毫無懸念是帝國繼承人的候選人。

    元成宗的幸運

    太子真金的三個嫡子中,嫡次子答拉麻八剌因為身體不好的原因早早就死了,而嫡長子自幼由祖父祖母撫養,長大後又長期鎮守邊疆,母子感情薄弱,直接影響他的母親闊闊真妃子的態度,甘麻拉的劣勢就是和朝中聯絡沒有那麼密切,祖父的三個顧命大臣他一個都沒有交集過。

    【元成宗】

    老三鐵穆耳不但是母親的愛子,又和祖父三顧命大臣中的二位伯顏,玉昔帖木兒關係搞的不錯,祖父還曾賜給他皇太子寶,民間找到的傳國玉璽也被母親交給自己。因此,鐵穆耳在勢力不足大哥的情況下,居然登上了寶位。

    成宗鐵穆耳繼位是第一次打破諸王操控忽裡勒臺,改由大臣控制,鐵穆耳也是元朝第一個被大臣們合力送上汗位的,這在之前是沒有先例的,也預示了以後大臣們的作用日益顯得比諸王重要。後面的歷史會驗證,大臣們的支援【中土方】和依靠軍隊的支援【草原方】兩種候選人在以後的三十多年中開啟反覆的交替上臺模式。

    元仁宗的逆襲

    元成宗唯一的嫡子德壽太子夭折,隨即成宗也駕崩,他的皇后卜魯罕臨朝,想推舉和她關係不錯的宗王阿難答為繼承人。阿難答是忙哥剌的嫡長子,是個虔誠的木速蠻。卜魯罕的支持者有左丞相阿忽臺。

    【元武宗】

    但是右丞相哈剌哈孫反對帝系不在真金太子一系,因為晉王甘麻拉的嫡長子也孫鐵木兒年幼,只能選擇成宗二哥答拉麻八剌的兒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哈剌哈孫一邊派人去通知漠北的海山,一邊通知在懷州的愛育黎拔力八達。

    先進京城的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哈剌哈孫的支援下發動政變,一下子拿下準備召開忽裡勒臺的卜魯罕皇后和阿難答,取得勝利。

    本來愛育黎拔力八達想繼位的,但是他手中無兵,哥哥海山已經率大軍回京,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奉哥哥繼位,為了獎勵他的功勞,召開忽裡勒臺繼位的海山就立弟弟為皇太子,這就是武仁授受。

    【元仁宗】

    這時的忽裡勒臺真的只成為一種形勢,是取得帝位的勝利方為了取得必要的合法性舉行的儀式而已。有大臣支援的中土方的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實力上和名分上不敵依靠軍隊支援的草原方的大哥,只能蟄伏起來等待時機。

    好在沒有等幾年,海山就酗酒死了,做為繼承人的愛育黎拔力八達順利的繼位,這也算是元朝第一次毫無波折的繼位。

    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元仁宗繼位後,從內心對以後要傳位給哥哥的兒子是反對排斥的,因此,他把兩個侄子和世瓎和圖帖睦爾貶黜京城,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

    【元英宗】

    元仁宗死後,太子碩德八剌繼位,是為英宗,也是元朝第二次平穩過度,首次實現嫡長子繼承製。

    晉王頭上掉的餡餅

    因為元英宗的激進,引起反彈,被小舅子鐵失弒殺在南坡。當時真金系的後裔中,仁宗已經絕嗣,武宗兩個兒子一個遠在西域,一個遠在江南,兩個還都是毫無勢力的落魄王子。唯有晉王也孫鐵木兒鎮守漠北手握重兵,可以說是當時帝國實力最強名分最正統的宗王,因此,鐵失就推舉晉王搏個定策功。

    【泰定帝】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明顯屬於草原方,依靠自身的實力穿上了中土方大臣們做的嫁衣,他的政府狀態比堂兄海山更草原化,主要官員基本都是從漠北來的晉邸高官。

    【阿速吉八】

    泰定帝死後,顧命大臣倒剌沙正侍奉太子在上都,準備召開忽裡勒臺讓太子阿速吉八繼位,而大都的野心家燕帖木兒已經悍然發動政變。

    兩都之戰到天曆之變

    燕帖木兒發動政變控制大都,派人去迎接在江陵的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圖帖睦爾進京後就登基,大都方面的太子阿速吉八才倉促登基,兩都之戰爆發。

    由於燕帖木兒開掛一般的勇猛,大都軍佔了上風,擊敗上都軍。順宗答拉麻八剌的孫子打敗哥哥顯宗甘麻拉的孫子,此後元代帝系一直掌握在順宗一系。

    【元明宗】

    重新翻身的武宗系卻又要面臨抉擇,因為文宗圖帖睦爾的哥哥和世剌也接到訊息從西域來中土繼位。而已經嚐到權利甜頭的文宗捨不得退位了。

    和世剌繼位後也效仿父親。立弟弟為皇太子,但是他的弟弟並不滿足,和燕帖木兒聯手,直接毒死了他,重新登位。滿懷喜悅的和世剌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死了。

    【元文宗】

    元帝國到目前為止,草原的影響已經降到有史最低,從兩都之爭到天曆之變,草原勢力的影響幾乎沒有,而大臣的影響達到最高點,甚至滋生了真正的權臣------燕帖木兒和伯顏的相繼掌權,不同於前代的伯顏以及鐵木迭兒,完全凌駕在皇帝之上的權臣。

    【元寧宗】

    內心有愧無奈傳侄的元文宗

    因為屢次夢到哥哥來索命,再加上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後夭折,迷信的元文宗為了保住唯一兒子燕帖古思的小命,就留下遺詔,讓位給哥哥和世剌的兒子們。他的皇后不答失裡就選擇了和世剌的嫡長子懿璘質班,是為寧宗,但是寧宗僅僅在位月餘就死了,不答失裡只好立他的庶兄妥歡帖木兒為帝。

    【元順帝】

    權臣燕帖木兒反對還位給明宗後代,但是,很快,這位縱慾過度的太平王死了,元順帝才順利的繼位。

    就是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也沒找過她,還有必要去找親生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