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0819288179

    晉國,多事之秋。三代忠良的趙家,被一手遮天的屠岸賈滅門。只遺下趙氏孤兒,危在旦夕。

    程嬰。一個草澤醫生,在一個疾風驟雨的秋夜,捲入了一場救孤行動。風華正茂的韓厥將軍、年邁蒼蒼的公孫老人,都為此捐出了寶貴的生命。程嬰夫婦則付出了親生骨肉替死的慘痛代價。

    賣孤求榮的惡名,戟指唾罵的屈辱,從此令程嬰夫婦生不如死,永無寧日。

    十六年後,程嬰揭開心頭血痂,對孤兒言明身世。而程王氏則陷入了第二次失去兒子的悲情。

    報仇雪恨的那一刻終於來臨,孤兒面對突如其來的身世變故,能對十六年來慈父一般的屠岸賈下手嗎?程嬰這樣一個仁心仁術的獨生,能夠舉起復仇的長劍嗎?

    《趙氏孤兒》是中國傳統戲劇文化中至今仍備受關注的幾個熱門題材之一,它之所以受關注因為這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具悲劇力量的一部。然而,何謂悲劇?人物的悲慘命運?人物的悲壯犧牲?

    在超乎尋常的困境中,在遠較日常的喜怒哀樂更尖銳得多的情感矛盾中,人性的掙扎、人性的搏鬥,人性的選擇、人性的反省,在這過程中人格、生命放射出異樣光彩,現代意義上的悲劇價值由此而得以體現。

    所以我們的這個程嬰不再是“鐵肩擔道義”的英雄,不再是“百姓愛忠良”的化身。他只是他自己一個“仁心仁術”草澤醫生。他出於善良本心作出“救孤”的承諾,直至自主選擇獻出親子,程嬰一步步走上了“英雄”之路,然而這其間真正動人心魄,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不是結果而是通向這結果的真實可信的心路歷程。

    隨後就是不可迴避的“復仇”難題。現代觀念質疑復仇的價值意義,但是,沒有經過掙扎的放棄復仇是不可信的,沒有更改精神的放棄復仇是不負責任的。讓程嬰以更加英雄化的方式面對復仇有悖於我們的初衷,而將中國戲劇史上幾乎是唯一的一個具有真正悲劇意義的人物解構成令人哭笑不得的形象也太奢侈了一點。

    也許可以換一個思路:其實更有復仇原動力的人是程嬰,他親身經歷了仇恨,他親眼看見了仇恨,他直接體驗了仇恨;隨後便是,真正能在實施復仇的行動中反省復仇、最終從善良本性中閃耀出更改光輝而放棄復仇的,也更應該是程嬰。他只能作回他自己一個仁心仁“恕”的草澤醫生。如此,程嬰這個人物便最終完成了他驚天地泣鬼神、充滿悲劇精神的生命歷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隴海鐵路、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那條鐵路里程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