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美、英兩國制定了1943年盟軍戰略的一攬子檔案。儘管仍將大西洋作為首要目標,但對太平洋戰場一改過去保守的做法,在確保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等地的基礎上,收復阿留申群島,擇機進攻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基地。

    也就是說,在能力許可的情況下,麥克阿瑟可以主動出擊、自由發揮,目的就一個,摧毀日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基地。他十分領會高層的決意,立刻制定了打擊日本拉包爾等基地的計劃,以及採用蛙跳戰術,實現快速推進的目的。

    作戰計劃上報參謀長聯席會議,完全符合盟軍的戰略意圖,剩下的就是,儘量滿足麥克阿瑟的需求。於是,美國陸軍第6集團軍,以及哈爾西指揮的第3艦隊,劃歸西南太平洋戰區,同時由第7水陸兩棲部隊與原有的海上力量組成第7艦隊。

    與此同時,日軍不甘心丟掉巴布亞的據點,發動了一系列的滲透行動,但都被麥克阿瑟及時空運來的兵力趕下大海,為了遏制日軍進攻勢頭,對拉包爾基地的打擊就顯得十分重要,情報也證實了他的判斷,日本在向拉包爾不斷地輸送兵力。

    一天,麥克阿瑟獲悉日本第51師團的6000人,乘坐8艘運輸船,在8艘驅逐艦的掩護下駛向新幾內亞的萊城,他立刻命令所屬的第5航空隊出擊,近300架轟炸機呼嘯而去,在俾斯麥海域將這股日軍全部擊沉大海,日軍被迫中止增兵計劃。

    俾斯麥海戰,已經預示著美國完全掌握了該地區的制海、制空權。日軍對新幾內亞東部戰略支點——萊城的增援,只能依賴潛水艇運送少量的人員和物資。接連的勝利,讓麥克阿瑟出盡了風頭,各方的祝賀接踵而至,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再加上大量部隊、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交給他,信心和驕傲再一次呈現在其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態度上。麥克阿瑟底氣十足地將下一目標定在萊城,既是日軍“南進”路上的前進基地,又是盟軍進攻日軍拉包爾基地的必經之路。

    對萊城的進攻,麥克阿瑟在“出風頭”上出盡了花樣。

    1943年6月,按照麥克阿瑟的作戰計劃,西南太平洋戰區和哈爾西指揮的南太平洋戰區,分別從巴布亞和瓜達爾卡納爾島,像兩隻長矛直指日軍拉包爾基地。哈爾西在索羅門群島進展順利,麥克阿瑟更是將進攻萊城,演變成一場“個人秀”。

    首先,所屬部隊“傾巢出動”。由於與尼米茲“微妙的關係”,麥克阿瑟幾乎沒有什麼登陸艇,以及能夠提供火力支援的巡洋艦、驅逐艦,只能依靠陸軍和空軍。他分兵2個師攻打薩拉莫亞,使日軍誤以為盟軍進攻的目標不是萊城。

    接著,由剛剛運抵澳洲的空降部隊,在萊城背後實施傘降;佔領機場後,再由航空兵將一個整師投送過去,與正面進攻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這個計劃非常大膽,而且讓人眼花繚亂,被美軍稱之為“二戰中最漂亮的軍事行動之一”。

    其次,在空中指揮。麥克阿瑟一貫是“給點顏料就能開染坊”的人,十拿九穩的勝利他不甘心,提出要在空中指揮,儘管所有人反對,但“官大一級壓死人”,沒人攔得住,空軍司令只好親自駕機為他護航。為此,他還獲得了一枚空軍勳章。

    更“過分”的是,推翻原有計劃,即興發揮。在絕對優勢下,盟軍僅用一週就攻佔了萊城,麥克阿瑟意猶未盡,命令各部不休息,提前發起向芬士哈尼港的進攻;又過十天,該港口的日軍被肅清,但依然不休息,愣是將戰線前推了320公里。

    當然,從戰術的角度看,麥克阿瑟這麼做是完全符合戰事需要的,趁敵潰逃之際擴大戰果,為以後的作戰創造條件。從戰績上看,短短一個月完成了原本計劃3個月的任務量,不僅鼓舞著同盟國計程車氣,更能顯示指揮官的軍事才能。

    儘管這些都是麥克阿瑟一貫追求的效果,但反攻菲律賓,重新奪回馬尼拉,依舊是他的最終目的,只有“從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才是挽回聲譽和一雪前恥的有效方法。為此,馬克阿瑟指揮所屬部隊,繼續向北橫掃過去。

    到了11月,麥克阿瑟的部隊已經控制了新幾內亞南部的所有地區,對日軍拉包爾基地的轟炸一天比一天厲害,完全控制了該地區的制空權,為哈爾西切斷通往拉包爾的補給線創造條件。如今,麥克阿瑟離反攻菲律賓的日子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員惡玉角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