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Nolanb
-
2 # 影視圈Magazine
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中,此前好評如潮,獲10項提名的《愛爾蘭人》全程陪跑,無一斬獲,這不免讓人感到遺憾,但提名即肯定,《愛爾蘭人》也不愧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此片像是馬丁·斯科塞斯對以往整個黑幫時代崢嶸歲月的憑弔和悼念。電影描繪出一副浩浩蕩蕩的黑幫群像和錯綜複雜的社群關係。每個黑幫人員出場時便被標上了死亡日期,不無諷刺和嘲弄之意,大限將至,每一個人都會隨著時代一起消逝。
演員們老而彌辣的演技在整部影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不動聲色中爆發,於平易處見波瀾。導演用一種相當剋制的方式呈現出了黑幫片中本該有的風格化的陰謀與暴動。尤其是在殺死霍法的高潮片段,一切乾淨利落卻又暗潮洶湧。這種剋制化的處理方式為整部電影平添了一份高階的幽默。
本片有一種膠片質感,復古中呈現出一種古典主義風格。瞭解後得知是三個年代使用了不同的膠片和工藝拍攝,考究精緻。另外減齡技術的使用,成為了我們通往過去的途徑,演員的年齡成了真正的秘密。縱使時光難倒回,當我們真的看到時光在這些已垂垂老矣的演員臉上倒回的時候,不無感慨和觸動。
《愛爾蘭人》值得一看。
-
3 # wx啡常道
不錯的電影,不過有一定的觀影門檻。
如果你喜歡《教父》、《美國往事》、《好傢伙》這類的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愛爾蘭人》,反之,你會感覺興味索然。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成名於上世紀70年代,是代表好萊塢重新崛起的“電影小子”們的一員。
《愛爾蘭人》可以看作他的情懷之作。整部電影如同一個退隱田園的大佬,慢條斯理地敘述著江湖往事,少了一點菸火氣,多了一點輕描淡寫的從容和英雄遲暮的悲涼。
整部電影的調子古早味十足,鋪平墊穩,沒有當代電影的凌厲剪輯。
演員是這部影片的最大保障。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喬佩西等幾位好萊塢“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使得這部長達三個半小時依然十分飽滿,魅力四射。
-
4 # 1阿莫西林1
看《愛爾蘭人》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縈繞心頭。為什麼時間過去,弗蘭克·希蘭(羅伯特·德尼羅飾)的女兒們都長大了,三個出場就是老年人的男主角還是那個樣子。
減齡技術對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留給觀眾這樣的錯覺:他們活在自己的時空裡,時代變遷和紛繁歷史事件動不了他們一根汗毛。
或許馬丁·斯科塞斯是故意的,沒用起用年輕/年長兩批演員跨越角色的不同年齡段,減齡技術也未過火。在三個半小時的長度中,他們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大事件如流水,這三個老頭就像水中磐石,以老年人特有的遲鈍置身其中。他們與時代的關係很值得反覆品嚐。
《愛爾蘭人》講了個簡單的故事:卡車司機弗蘭克被黑幫大佬羅素(喬·佩西飾)賞識。他為黑幫效力,“刷牆”(殺人)和“做木工”(處理屍體)。後來羅素安排他保護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阿爾·帕西諾飾),二人亦建立友誼。霍法與羅素鬧翻後,弗蘭克受命秘密幹掉霍法,造成美國史上最大懸案之一——吉米·霍法失蹤案,至其死前方吐露真相。
圍繞著他們出沒著眾多角色。有的匆匆而過,有的反覆出現直到最後。他們蠅營狗苟,行事受本能驅使,一副面孔配一副心腸,沒有心計深厚之徒。他們碌碌一場,慾望吞了良心。這些角色聚在一起,玩了一場屬於他們自己的遊戲。他們深度參與歷史程序,又好像一群幽靈,其實什麼都沒改變,就一個接一個消失了。
愛爾蘭黑幫與美國政治、工會的深度勾連由來已久。美國曆史上,三分之一的總統為愛爾蘭裔或有愛爾蘭血統,影片中的肯尼迪家族便是愛爾蘭裔勞工起家。總統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為第三代愛爾蘭移民,家族在禁酒令期間透過販賣私酒致富,與黑幫關係密切。靠私酒生意壯大的另一個團體是卡車司機。壟斷私酒業的黑幫需要卡車運輸,卡車司機工會需要黑幫的力量與企業主對抗。互相需要的雙方結成同盟關係,影片中的黑幫殺手弗蘭克後被霍法委以重任,擔任工會負責人是當時的常態。據統計,1957年全美最重要的57個黑幫頭目中有22個是工會負責人。
這部電影的一個特點是,它根據查爾斯·勃蘭特的《愛爾蘭人》為原著藍本,形成奇特的歷史觀。這本書是勃蘭特對弗蘭克·希蘭的數百小時訪談寫成,它出自一個人的視角,有時與官方認定的歷史有出入。
知悉官方歷史的觀眾未必全盤接受弗蘭克的說法。比如,弗蘭克認為肯尼迪派兵入豬灣欲推翻卡斯特羅是為了方便黑幫重新掌握古巴賭場;暗示吉米·霍法很可能派人刺殺肯尼迪總統,以拔除掉肯尼迪兄弟這對眼中釘。
你相信歷史的哪張面孔?私人視角與正統視角重疊,真真假假,歷史成了萬花筒般的有趣之物。卸下沉重,斯科塞斯用流暢的長鏡頭和輕快節奏帶我們遊走於這條變幻多端的長長甬道。
故事就這麼快速地一頁頁翻過。《愛爾蘭人》,也就是弗蘭克提供的視角既務實又荒誕。其中有傻子不經意間把歷史撞向另一個方向(霍法的養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他的謀殺),亦有聰明人一世經營終於喪失(霍法還是沒能坐回卡車工會主席的位子)。
世間的重大事情多是這樣發生的,不是來自精心算計,而是出自草率與巧合。
出場便衰老的三位男主角既是旁觀者和親歷者,也是幫助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線頭。
跟隨他們,我們進入一個純真的世界。我以為黑幫片最迷人處正在於此。
弗蘭克·希蘭、羅素·巴弗利諾和吉米·霍法,這三個老硬漢的使命和命運軌跡各能以一語概之:弗蘭克一直在殺人,羅素一直在擺平黑幫事務和收錢,霍法一直在竭力保住工會主席的位子。
他們之間滋生友誼的方式與兒童相似:羅素幫弗蘭克修車,他們一起吃麵包蘸紅酒,講義大利語(羅素是義大利黑手黨);弗蘭克作為保鏢與吉米住一間套房時,他睡客廳沙發,吉米的房間總是留一條門縫。
杜琪峰拍了那麼多黑幫片,《槍火》裡幾個西裝革履的男人執行任務時百無聊賴在辦公室踢紙團的一幕,始終最動人。嚴酷的環境中,他們自然而然地讓友誼和童心萌芽,雖然這朵小花註定要被摧毀。
後來羅素與霍法的交惡過程也非常幼稚。他們透過弗蘭克這個中間人屢次傳話,威脅、反威脅,跟小孩子鬥嘴皮子時的一根筋一模一樣。只不過,孩子鬥完嘴很快就和好,而羅素決定幹掉霍法。
他們翻臉的原因很簡單,成年人趨之若鶩的錢、權和名譽讓兩個老小孩從兒童友誼驟轉為成人間的你死我活。
在這之前,《愛爾蘭人》的基調輕鬆幽默。每個人的行動都彷彿直接從身體最深處直接反映到動作上,往往重複而機械。這種心靈的缺席是黑色電影中的常見氛圍。固定機位拍弗蘭克一次次執行完任務往河裡扔槍,成為這種機械性的極致。戴眼鏡的殺手、吊兒郎當脾氣暴躁的黑幫頭目安東尼、喜歡吃牛排的黑幫小頭目Skinny等角色皆是如此—重複,執拗,幼稚可笑。
在這樣的對比下,獄中羅素對弗蘭克吐露的一絲後悔(“吉米是個好人”);弗蘭克得知羅素的殺意後久久盯著他看,他半夜欲打電話通知霍法卻未行動;霍法隨弗蘭克赴約,看到空房間心知不妙讓弗蘭克快走時,這鍋文火慢煲的湯立即有了四兩撥千斤的力量。 加上馬丁·斯科塞斯,《愛爾蘭人》的四位重要角色都是老人。老人自然會想到死亡。
斯科塞斯用死無大小好歹,人人平等的方式表現死亡。電影中不管多小的人物,只要死於非命,斯科塞斯都會透過直接表現或為其打上死亡詳情的字幕來告知。
到了最後,和弗蘭克一起玩遊戲的人都死光了。他為自己選棺材,要綠色的,因為他是愛爾蘭人。不要火葬和土葬,要逼仄地葬入一堵牆,因為其他的葬儀都預示著終結,而他覺得故事未完。
那些角色的突然死亡,一種說法是與肯尼迪總統遇刺有關。官方“系李·哈維·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的說法不確切,與案件有染的人證或遭到滅口,共115人。
這條充滿懸念的線索貫穿整部影片,像死亡的手錶滴答滴答。對弗蘭克來說,這些一個接一個滅掉的燈把他推入逐漸孤絕的處境。當他得知自己的律師也死了,脫口而出“是誰殺了他?”時,弗蘭克的處境已經成為老人們的普遍狀況。
他這一代人的後代們與他們關係疏遠,更談不上延續。吉米·霍法的傻兒子始終矇在鼓裡,不知父親死亡的真相。弗蘭克·希蘭聰慧的女兒早就察覺是他殺了親愛的霍法叔叔,從此再也沒和父親說過一句話。
這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的結局。幽靈般穿過歷史,結束一生。
-
5 # flysen
《愛爾蘭人》,豆瓣9.1,IMDb8.7。19年將盡,這是本年度評分最高的影片了吧?!
影片三個半小時,結尾處最後一段對白:“神父,你能幫我一個忙嗎?不要把門關上,我不喜歡那樣,留一條縫吧”,,,可謂道盡悲涼。
老人家拍點片子,故事第一,感覺最重要,還要有象徵性事物,比如車上的魚腥味、貫穿始終的戒指、影片結尾的門縫等等。這類影片很有趣,如茶如酒如咖啡,可以品,可濃可淡亦可醇,我喜歡。
-
6 # 要的就是給力
《愛爾蘭人》為馬釘斯科塞斯執導的傳奇鉅製,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主演。透過二戰老兵弗蘭克·希蘭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故事。弗蘭克·希蘭是一名騙子和殺手,曾經在 20 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人物身邊工作。該電影跨越數十年,記錄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即傳奇工會領袖吉米·霍法失蹤案,以宏大的故事之旅,展現有組織犯罪的隱秘通道:其內部運作、仇敵以及與主流政治的瓜葛。
質量超過預期,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三大老戲骨飈戲,看的很嗨!
《愛爾蘭人》的結尾,弗蘭克讓牧師不要把門全關上:
Don"t shut the door all the way.
I don"t like that. Just...
- leave it open a little bit.
這個鏡頭同樣也可以多層解讀。
殺手的本能。以前美國槍擊案發生時,有警察來公司上課,說自己去飯店吃飯,總是先看後門在哪裡,進去後坐在面朝大門,並且能看到大部分顧客的位子。當弗蘭克聽說他的律師已經死了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是Who did it? 也是本能的反應。
那條留著的門縫是對女兒的到來留著的一點希望。這個聖誕節他是在輪椅上一個人度過的,之前他拄著柺杖排隊去看在銀行櫃檯工作的佩琪,佩琪看到他以後卻調轉櫃檯上那塊牌子,擺出"closed", 起身離開。
這條門縫呼應了前面的另一條門縫。當時弗蘭克和阿爾·帕西諾飾演的霍法剛接上頭,兩人住一個套間,弗蘭克住外間。臨睡霍法走進裡間,關上兩扇的時留了條門縫。他也許以此在聖誕節時懷念霍法。之前有個鏡頭拍他手的特寫,一隻戒指一隻手錶。戒指是羅素給他的,金錶是霍法給他頒的獎,兩個影響他一生的人。
這條門縫是對前面挑選棺材和安葬地的呼應。他說他不會選擇火葬,也不想葬入地下:That"s why I would never go for cremation,because it"s so...it"s so final.This... This one.That"s the hardest part of anybody when they bury youse,is when they go into the ground because it"s...it"s so final.If you go into a building,the building"s there.The crypt is there.It has to be a metal casket,and they have you in the room. ”
最後那句話,they have you in the room,也可以說描述了最後一個鏡頭。他活著,可同時代的人都死了;他生了那麼多女兒,卻沒有一個人接他出去過聖誕,甚至來看他。他在這個房間裡一個人活著,也可以說是死了。這個房間,也是他的墓地,是他自己選擇的墓地——這又呼應了一開始他說起他在戰爭中的經歷,他拿著槍讓兩個戰俘自掘墳墓,而他自己的一生可以說是拿著槍在給自己掘墓。
回覆列表
毋庸置疑好看,但是很意外竟然被《寄生蟲》比下去了,電影《寄生蟲》也是大獎拿的盆滿缽滿……呀,有點跑題了。
好吧,下面就來介紹介紹這部電影《愛爾蘭人》
本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在外媒評選的史.上100位偉大導演中排第二,斯皮爾伯格第三,這是馬丁聯合他那個時代最牛的演員(三位奧斯卡得獎者: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打造的黑幫犯罪電影,平均年齡75+,運用了CGI減齡技術完整呈現黑幫青年、壯年、暮年的故事,時長3個半小時,有意思的是馬丁斯科塞斯曾說過漫威電影不是電影,引起了巨大轟動,後來他也在《紐約時報》髮長文解釋,可以看出這位老電影藝術家對現在電影市場的無力感,有些英雄遲暮的悲涼,所以說這部電影就是馬丁斯科塞斯心中的電影(cinema) 也不為過。
如果你在瞭解了下面幾點後並且可以接受,那麼非常值得一看:
1.透過二戰老兵弗蘭克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故事。
2.這不是一部為主流大熒幕設計的當代電影,是向人們傳達情緒和心理體驗的電影。
3.袒露黑幫人物最細微的複雜,反差與人性,注重情感和精神的啟示。
4.關於黑幫浪漫生活的筆墨很少,沒有典型的暴力與鮮血四濺,這群以黑暗開始的人物被黑暗吞噬。
5. 敘事風格有些平淡,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性的東西,但是越往後看就會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觸動。
“I heard you paint houses.”
“我聽說你刷房子?”
電影改編自原著小說《我聽說你刷房子了》,片中成了阿爾帕西諾飾演的Jimmy對羅伯特狄尼羅飾演的Frank說的第一句話。
小說中“我聽說你刷房子裡”引意為殺人時血濺牆壁就像刷了牆。
有人說:人只有在過得不好的時候才會懷念以前。然而我覺得,懷舊的正面是深情,懷舊的負面是怨情。恰恰是不時地與往日時光默默的相處,才讓我愈加坦然、樂觀、積極。
有了這一層鋪墊和經歷,我才深深體會到最近這部《愛爾蘭人》的偉大,三個半小時的片子越看越有味道,濃香四溢又後勁十足,沒有什麼特別勁爆血腥的場面,也很少有轟爆嘈雜的激情對決,沒有無間道式的陰謀反轉、也沒有槍林彈雨獨戰群雄,但就像喬佩西那輕聲細語又不怒自威的壓迫感一樣,老戲骨們向觀眾飆的不是荷爾蒙,是一種陳年老酒散發的悠長韻味。透過弗蘭克的一生,重溫了那場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以及那個時代的黑幫風雲和政治變幻,上了年紀的美國民眾可能同時會被這些政治事件和撲朔迷離的“內幕”所吸引。
而於我而言,這部片子更像是一種意象性的表演華彩,體會更多的是作為人這一生中的跌宕起伏和瀟瀟暮年,畢竟在教父時期,哪個女孩不想和帕西諾跳舞呢?
吉米被弗蘭克幹掉的那一刻,那種直擊心靈深處的悲傷和無奈,令我久久不能平靜,伴隨著這首爵士,看著無奈孤單的弗蘭克和結尾半掩的那扇房門,熱淚盈眶。
看完這部片子,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當時光流逝,昔日的輝煌已隨時間遠去,留下的也只是臉上的皺紋,時間真是個神奇的東西,他可以磨掉人的稜角,最後每個人都消失在時間中,無論你生前多麼輝煌,擁有多麼大的勢力,時代在改變,時間也一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