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主兒

    有幾個本來覺得挺正常的吃法,但是見了不少朋友,都覺得很奇怪,那就來分享看看吧

    1.煎蛋蘸糖

    2.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裡放番茄

  • 2 # 點燃回憶

    雲南山裡人,所以最瞭解還是本地的一些可能看上去比較另類的吃法,話不多說,直接來:

      生皮  

      大理生皮是雲南白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逢年過節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總會以涼拌生皮作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大理一般盛行吃生皮的地區有洱源、鶴慶、大理市周邊鄉鎮等幾處,其中洱源的生皮為上品,選材與製作都特別講究。上好的生皮選取豬後腿肉和裡脊、腰脊作為主料,生皮要切得細而不碎,蘸水選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大麻籽還有蒜末、生薑、芫荽(香菜)、冷開水、白糖、鹽巴、醬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製是非常講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沒有經過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區多溫泉,豬殺後,一般用松毛燒掉毛,然後用熱水洗盡。這樣豬皮金黃,肉質細嫩。蘸過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裡,絕對感覺不出平時生豬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從未感受過的鮮嫩可口和滿口溢香。

      瀾滄血拌肉

      

      拉祜族血拌肉是雲南拉祜族的美食,原料為公豬的新鮮脊肉、護心血、辣椒、香茅草、生薑、胡椒、橄欖皮、韭菜根、花椒、草果、薄荷、香料、食鹽。血拌肉是拉祜年必須的佳餚,質地鮮嫩,極具特色。當一碗血淋淋的血拌肉擺到客人面前,相信客人一定會膽戰心驚,其實,血拌肉味道極佳。

      墨江二代野豬肉乾巴

      

      

      見過飼養在豬圈裡面,棕皮獠牙的野豬,帶著大山的野性,卻安享著人類給它們的安逸。

      墨江逢五逢十的街天,都有一家專門銷售二代野豬乾巴的賣家,讓我們有機會嚐到這特別的山的味道。

      瓦片火燒肉

      

      臨滄永德勐底瓦片火燒肉,將肉切好,醃漬;將醃漬好的肉放在瓦片上烤,火燒肉的味道極其好吃,一般的地方還吃不到哦~

      白旺

      

      白旺是哈尼族喜慶宴席上的一道重要的菜,是每個成年男子最喜歡吃的佳餚。一旦佳日節慶酒宴上缺少這道菜,就覺得食興未盡而感到掃興。

      “白旺”是用動物生鮮血加工的涼拌菜。多限於健壯的豬(病豬、母豬忌用)鮮血。其製作萬法是:把炒幹了的適量食鹽放入一個適中的盆裡備用。當鋒利的尖刀戳進豬脖頸後剛抽出,用放好鹽的盆接住噴濺而出的鮮血、並用一把筷子迅速攪拌,不讓其凝固。鮮血快流淌一半後,便把盆移升。因為做白旺的血只能用噴濺而出鮮紅的那點,其餘的不宜用。再用切細炸香炒脆的豬肝片,炒香的花生米麵、姜、蒜和切細的薛萊根適量而均勻地撒入血裡,血即凝固,再把一個燒得鮮紅的火炭吹去灰塵,放進裡面,隨著一聲“哧”的響聲,冒出一道清煙,毒氣趕去,白旺即成。端上酒席,其色鮮豔,鮮甜爽口,其味無窮。此菜極講個“鮮”--血要鮮、隔夜不用,萊要鮮、隔餐不食。

      血拌肉

      

      血拌肉是瀾滄人的一道特色小吃,說是血拌肉,其實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有的人看了會覺得害怕,其實血拌肉的味道是很好的,裡面有很多作料,如姜、蒜、辣椒和一些野生香料等等。

      有的人說血是生的估計不衛生,其實血拌肉的血必須是檢疫過的沒什麼疾病的豬血。再則,拌的過程中有辣椒之類的作料也起殺菌作用,所以其實血拌肉可以放心食用。

      剁生

      

      豬肉剁生、牛肉剁生、魚肉剁生、黃鱔剁生、青蛙肉剁生……凡是肉食都可以做剁生,其製作方法和馬鹿肉剁生一樣,作料也大致相同,因動物不同,其味道也各異。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香甜清脆,酸辣可口。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數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遺俗露正宗的剁生,是將各種肉食剁碎,加上調料生吃。據說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後來逐漸發展為牛肉、豬肉、禽肉和魚肉等。

      生吃,聽起來很恐懼,可一旦過了心理禁忌關,吃起來極其鮮嫩美味,細膩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原汁原味的野性頓時在唇齒間激盪,嚥下便彷彿獲得了直面危機四伏雨林的勇氣。

      麗江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一種風味食品,米灌腸在納西語裡稱作“麻補”。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後,拌在新鮮豬血、蛋清及各種香料裡,然後灌到洗淨的豬大腸內,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時候,切成片可煎可蒸,也是麗江地區的特有吃法。米灌腸色澤古樸油亮,香味濃郁,營養價值高,是補血,補氣之佳品。

      傣家涼拌檸檬豬皮

      

      把所有配料放到豬皮裡,加入檸檬汁,芫荽,芹菜和小米辣拌勻即可(放入冰箱冷藏一下味道更佳)

      德宏火燒乳豬

      

      火燒乳豬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選用德宏小耳豬,皮薄、肉質細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豬,去內臟,塞入調料後用竹篾縫合,用文火燒烤,燒到焦黃冒油時,邊燒邊用尖刀將皮刺破,灑上溼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發肉香時即可切片入席。食時要配傣味蘸水碟。

      傣家炸豬皮

      

      傣家人制作炸豬皮,工藝十分考究。先將豬皮用沸水澆燙後,刮盡上面的豬毛,剔掉附著的筋肉。再將豬皮用水煮至用竹筷稍用力可穿透時為止,晾乾水分之後再颳去上下兩層,將中間一層純皮切成10釐米長、寬1~2釐米的條狀寬的條狀物曬乾。然後再放進60℃左右的油鍋內浸泡24小時撈出,濾油後再次曬乾。

      炸豬皮鬆軟香脆,咀嚼時有響聲。除了可直接食用外,傣家人還拿來就著米線、米乾等食物當作料吃。

      納西烤肉

      

      “納西烤肉”是納西人的最愛,是麗江茶馬古道上流行起來的一道傳統的馬幫菜,主料為新鮮五花肉經過香料醃製,然後放在自制的烤爐內用當地特有的慄碳文火精心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後儲藏,想食用時用油炸一炸再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麗江臘排骨

      

      麗江臘排骨是用豬肉排骨,加大量食鹽醃製,有的會加些輔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濾水的木桶中,經約15天醃製後,鹽味已經深入骨髓,骨頭與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醃出來,這時,肉的香味還不足;經食鹽醃製後,拿出來在背陰通風處晾乾,晾的時間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然後其味道變得“臘味十足”了。上好的臘排骨,應乾爽緊實、黃裡透紅,色澤發亮,表面無黴斑,聞起來有股淡淡的肉香。

      琵瑟肉

      

      琵琶肉藏族待客的佳餚。又叫豬膘肉,是雲南滇西北及與四川接壤地區普米族、納西族、藏族和傈僳族的傳統醃臘製品。這一帶地區無霜期短,氣候寒冷,獵殺後趁隆冬時節氣溫較低時加以醃製,成品紅白相映,香氣撲鼻。色香味似宣威火腿。琵琶肉是一種採用藏族傳統的醃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具體方法是豬屠宰後將其內臟和骨頭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其稍涼後,撒入花椒麵、草果面、食鹽等佐料及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開口縫合,在縫線部塗敷上水或香油調好的灶灰,並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然後用石板或木板壓上晾乾,幹後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

      宣威豬肚血旺

      

      豬肚血旺,一道特色美食,殺豬飯一般請的人很多,來晚的人是吃不到的,豬肚營養豐富,血旺清肺,配在一起來個清湯,再來一份蘸水,那味道,不要流口水……

      富源酸菜豬腳

      

      富源酸菜豬腳是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的特色美食。富源酸菜豬腳是一道美味的佳餚,營養豐富,適合廣大人群,具有很多的食療作用,酸菜酸爽,加上豬腳,也不會覺得膩。

      羅平煙燻肉

      

      煙燻肉是布依人的特色菜。布依人醃肉與其他民族截然不同。其他民族醃肉是把鮮豬肉撒上鹽巴後使勁搓揉,然後再讓鹽水浸泡一定時間,最後拿出來自然晾乾。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是中國三大名腿之一,是國優名特產品,因而,宣威成了著名的雲腿之鄉。

      宣威火腿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早在清雍正五年就遠涉重洋,銷往海外,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23年,浦在廷兄弟食品罐頭公司加工的宣威火腿曾獲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飲和食德”,並贈優美獎章。

      宣威火腿以當地盛產的烏蒙豬為原料,用當地的方法醃製,因產地而得名,以色澤鮮豔、香嫩可口、食而不膩見長。新中國成立後,宣威火腿繼承傳統,改進工藝,開發研製生產了精腿、片裝、盒裝、塊裝、金錢腿等10多種“宣字牌”系列產品,深受喜愛。

      無量山火腿

      

      景東無量山因山高天氣涼爽,宜醃製臘肉,故盛產火腿。 無量山火腿原材料選自附近農村家養的不喂飼料或少喂飼料的大肥豬,加之人工手工醃製擠壓晾乾,因此火腿味香、質真、耐嚼,肥而不膩、味足而不鹹。

      

      砣砣肉

      

      砣砣肉是彝族著名的特色美食,該產品主要是彝族的民族特產。砣砣肉類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製作上,一般是用鮮活肥碩的豬、牛、羊,立即宰殺後,大快朵頤。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鹽,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後,再放在篩簸之中輕輕撒上一層鹽汗水沫,吃時佐以土法醃製的一種幹酸菜湯(有克油腥的作用)。將砣砣肉抓在手上,邊啃邊嚼,由於這種肉做法特別,又不是很肥,吃起來越嚼越香,越吃胃口越開,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為彝族的一道名菜。

      河口燒豬肉

      

      河口燒豬肉皮脆肉嫩,色澤金黃,香氣誘人,是傳統的地方風味佳餚。由於色香味俱全,不僅登大雅之堂,亦可作一般家人佐餐下酒之品。

      河口燒豬肉技術來自兩廣,清中晚期,河口已有燒豬肉面市,經過多年烤制技術、配料的不斷改進,河口烤制的燒豬肉,其香味、品質已在兩廣同類產品之上。

      華寧蘿蔔鮓肉

      

      在玉溪市華寧縣,農村的習俗是每到過年了,家家戶戶宰豬(這可是土豬肉),然後把周邊的鄰居、親戚朋友叫來一起吃一餐年飯,很是熱鬧。熱鬧過後,主人家就會把還沒有用的土豬肉中的三線肉,用來和當地農家自己產的蘿蔔絲一起,再加上肉汁,食用鹽,辣椒粉一起醃製。

      瀾滄富邦臘肉

      

      富邦臘肉是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富邦鄉的特產。富邦鄉臘肉色澤鮮紅、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鄉內一年四季均可儲存享用,遠近聞名。由於富邦鄉生態香臘肉產自高海拔地區,有“天然冰箱”保鮮,源料又比較生態,成品臘肉色澤鮮紅、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鄉內一年四季均可儲存享用,遠近聞名。其品種有臘腿、臘肉、臘肚、臘腳、香腸、小幹腸等。

      

  • 3 # 君無邪14

    謝謝邀請,我的家鄉是黑龍江,老家啊,不到十歲就出來了,但是這十來年年的記憶還是很深,要說我的家鄉有什麼奇葩吃法,有一種吃飯倒是記憶尤深,那就是大黃米(就是那種像小米一樣但是比小米粒大一點點大米是黏黏的,比粘玉米還黏的那種)配大油(就是豬油也叫暈油特別膩但是很香),把大黃米上火蒸熟黏黏的在加上大油,有條件的還有的在加點糖,當時吃著挺香的,現在想想我去那麼膩也不知道是怎麼吃下去的,可能是當時的物資匱乏造成的吧,吃啥倒是香的,何況這麼好吃的東西呢,就是不知道現在東北人還有沒有這樣吃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體觀的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