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雨箭

    首先,對待這個問題,我和寶玉看法一致,並不贊同這種非常樸素理想化的為官哲學,這種犧牲並沒有它標榜的那般偉大,甚至有沽名釣譽的味道。大家都十分輕視“識時務”這個詞,但是在這個語境下,識時務的以退為進不見得是壞事,長遠眼光看反而利大於弊,否則於國於君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一點拙見,課間三分鐘隨意碼的。

  • 2 # 傅斯鴻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曹雪芹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不僅透過小說人物講出了華人性的缺點,更加鞭辟入裡地指出了明朝以來的文武官員只求自身名節而至國家於不顧的現實。

    文死諫,武死戰。看起來這是給了中直之臣,忠義之士的一種歸宿,可正如書中所指,這都是無能的表現。

    唐朝的魏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告訴後來的官員們的一句話,不僅要敢諫,而且要善諫。你諫議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百姓,為了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能夠推行,你應該做的是要勸當政者去努力推動它的落實。在沒有推動的情況下,你就去硬頂,去梗脖子,那就是迂腐,不僅你白死,還讓皇帝落得昏君的罵名。所以多數情況下,皇帝還是慎殺言官的,但是有些情況下,言官的建議就真的可用嗎?

    魏徵建議唐太宗將突厥進行種族滅絕,唐太宗就沒有采納。而明末御史毛羽健建議裁撤驛站,崇禎採納之後導致亡國。可見在很多情況下,不管文死諫還是武死戰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也正應了明朝士大夫的那句“平時信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結果,明朝到了最後,君王死了,士大夫卻沒有以死報君王的。

    所以,曹雪芹很清醒的看到了這一點,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士大夫沽名釣譽的缺點,導致了中國後來的落後。

  • 3 # 46的人生

    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這主要和作者的人生經歷才會有“文死諫,武死戰”的不同理解,不能簡單的規定對與錯,就像歷史上一個人物說的,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這句話對與不對,都有爭議。如果簡單的認為死是為了國家,那自己的父母的悲傷誰去感受,承擔,因為人在世上活的時間太短。話又說回來,沒了國家做後盾,自己活在這個世上隨時可能受到侵犯。但最後國家又是由人所組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漂香藤花後要修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