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正在減少,產能卻持續暴增。
“你們那管得還嚴嗎?”
“我們這街上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了。”
但更多的口罩產業鏈產線還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再過十餘天,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建設的8條熔噴布將正式投產,預計每日N95熔噴布生產量將達到8噸,或產出12噸醫用平面口罩原料。
發改委公佈的資料顯示,到2月29日,全國口罩日均產量已達1.16億隻。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而且隨著更多正在建設的產線陸續投產,口罩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產量都將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國內新型冠狀肺炎的防控情況已有了明顯改善,新增病例自2月下旬起呈穩步態勢,多地連續幾日實現零增長,截止3月28日,國內累計治癒人數已突破七萬五千人。
中國石化預計,上半年熔噴布產能將接近300噸/天,可滿足3億片/天口罩的生產用料需求,市場將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壓力,全球防疫處在關鍵時期,答案正在風中飄。
助一臂力,還是分一杯羹?
3月26日,疫情期間北京三級法院的首次線下庭審開庭,北京京海康佰馨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東等人站上了被告席,原因是涉嫌購買了58萬餘隻假冒3M牌口罩以謀取不法利益,被控銷售偽劣產品罪。這只是口罩亂象的一角。
3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過去一個多月,全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8066萬隻。
假冒偽劣口罩大規模流入市場引發眾怒,另一邊,口罩投機的“暴富神話”席捲整個產業鏈,從下游到上游都陷入了史上最瘋狂的行情。
廣州市保為康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楊飛告訴億歐,“原材料供應不足,大部分生產廠家已停工,生產裝置不足,人員也不足,物流不暢通。”兩個月前,這是全國口罩企業共同的困局。
資本市場中,多家藉口罩行情渾水摸魚的企業,因涉嫌蹭熱點被問詢、調查。
3月17日,針對格力“預計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上交所向格力地產下發了問詢函。格力地產承認,“高格醫療目前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高格醫療為新設立企業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能否實現出口銷售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面是市場上“群魔亂舞”,另一面則是行業裡的傳統口罩企業想方設法克服人員復工、原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復產難題,以前跟口罩毫無瓜葛的知名製造企業也紛紛轉產,為抗疫和節後復工提供“彈藥”。
不到一個月,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的口罩產線迅速投產,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對億歐表示,截至3月18日,通用五菱已經建成了22條口罩生產線,日均產能已達到200萬隻。
無數人在利誘之下闖入口罩行業,要分一杯羹,但也正是在這股風潮中,化解口罩困境的答案顯現出來:市場需求暴增從口罩一路傳導到口罩機和各種原材料、核心原料熔噴布價格暴漲,口罩產業鏈短時間裡繃緊,在擴產路上狂飆。
“口罩總動員”產能破億
春節前,口罩行業的QQ群、貼吧熱度直線上升,群聊框裡不斷跳動著需求資訊:求口罩貨源、求口罩機、求熔噴布原料,為了避免被資訊流刷掉,採購經理們總是不斷貼上著相同的資訊。
這些尋找貨源的人告訴億歐,行情的變化是從1月19日前後開始的。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病毒人傳人”開始,口罩就變成全民出行的“日常穿搭”,一時間洛陽“罩”貴,而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為了有效隔離,不得不親自動手縫製口罩的場面,則讓所有人揪心。
3月下旬,電商平臺上,口罩不再缺貨、價格逐步回落,5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大概在80~90元區間。口罩供需關係逆轉,在貼吧、QQ群裡,彈出來的訊息變成了釋出口罩庫存、詢問有無代辦出口資質。
兩個月內口罩行情兩次反轉,歸功於臨危受命的中國製造產業鏈猛地上緊了發條。
剛回到老家準備過年時接到復產任務,楊飛不得不連夜打了1000多個電話動員了100多名員工,帶著他們在除夕當天凌晨從湛江返回廣州復產,連離職兩三年的老同事都沒漏過。從製造業大省廣東到衛材生產基地河南,口罩企業普遍拿出數倍工資請回工人。
佛山,一批機械製造企業在政府協調下轉產口罩機;杭州,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對著買來的圖紙設計、製造口罩機。
相比工人的幾倍工資和口罩機的幾倍競價,口罩原料熔噴布和熔噴料的價格更令企業咂舌。2月24日,原本只有聚丙烯、熔噴料產線的中國石化,投資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徵化纖加急上馬10條熔噴布生產線。
中石化總部黨組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姍對億歐解釋說,熔噴布新增產能需要的週期長、投資大,“近期口罩機增加得多、快,熔噴布增加的相對少、慢。再加上一些企業出於對原材料的供給擔憂而囤積資源,造成階段性的熔噴布資源短缺。”
由於石化企業加大了投產力度,目前熔噴料產能供大於求。據熔噴料企業專家預計,近期全國熔噴料增加15萬噸產能,合計達到25萬噸產能,而17萬噸熔噴料就足夠滿足500億片N95口罩的產能。
3月下旬之後,原料和裝置價格逐步下跌,全國口罩產量也一路從節前日產800萬恢復到疫情前的2000萬,現在日產量已經破億。
口罩行業潛在產能壓力令人擔憂,但紙尿褲企業卻可能“遠水解近渴”。在疫情前期不少口罩企業爭搶熔噴布原料,擠佔了紙尿褲原料無紡布的產能,加上物流和人力成本上漲,紙尿褲企業的原材料供應緊張。隨著熔噴料供應逐漸提高,紙尿褲企業的壓力可能在4月得到逐步緩解。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也給口罩企業吃了顆定心丸,“不少企業擔心將來會不會口罩產能過剩,明確告訴他們,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官方動員之下,一條完整的口罩產業鏈,全國範圍內的協同增產,1個月增產14倍的奇蹟得以成真,也使得疫情下的口罩行情再度反轉。
疫情全球擴散,中國口罩反向輸出
與中國要求必須戴口罩才能出門不同,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歐美國家並不建議沒有症狀的民眾戴口罩。
身在波士頓的吳女士告訴億歐,波士頓最初爆發疫情的Biogen公司距離自己家不到1公里,波士頓已經成為重災區,當地人慢慢開始重視,但是口罩短缺,外面基本上沒人戴口罩,美華人的文化也不一樣。“我和家人戴口罩去美國超市購物,會遇到很不友好的眼神,他們覺得你戴口罩就是得病了,應該在家裡待著,而不應該出門。”
普通人淡定的同時,各國醫療系統正在重演1月底中國口罩短缺、醫護缺乏防護的恐慌。吳女士表示,“美國疫情爆發後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所以當地的華人會把自己的口罩捐贈給醫院,也有人請國內朋友寄送少量口罩過來再捐給醫院。”
截至目前,速賣通平臺數據顯示,法國口罩銷售額在過去一個月內增長了87倍,西班牙口罩銷售額增長了188倍;義大利口罩銷售額增長高達540倍。負責口罩業務的小二告訴億歐,“我們幫助了大量口罩商家入駐,但因為外國資質認證體系複雜繁多、不統一,更多商家在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
疫情不斷蔓延,歐盟和美國都已經延緩了相關認證要求,以加速物資進口。
更多的國家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塞爾維亞總理在公開講話中請求中國政府援助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物資。據悉,中國政府已經宣佈向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
一條條從中國發往全世界的口罩航線,正在爭分奪秒地打通。
3月上旬,義大利政府直接透過大宗貿易向廣州企業文撒醫療採購了近1億片口罩。文撒醫療電商負責人陳熙表示,“在保障國內供應的前提下,會拿出產能的30%用來幫助世界口罩供應。”
歐美國家對口罩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隨時可能迎來新的高峰。3月30日,奧地利要求民眾到超市購物時戴口罩,成為首個要求民眾戴口罩的歐洲國家。這一變化顯示,歐洲國家可能改變此前對待口罩的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聯合釋出了《國家新冠響應:重新開放的路線圖》,罕見地提出了鼓勵公眾戴口罩,“為了降低第一階段的風險,應鼓勵所有人(包括無症狀的人)在公共場合佩戴非醫用織物口罩。”
中國石化表示,現在國內口罩產能過剩問題不需要過度擔憂,隨著海外需求放大,而中國國內資源供給增加,國內口罩和熔噴布資源可能將反向輸往海外。這一變化,將支撐國內口罩和熔噴布市場的堅挺。
名企蜂擁而至,行業不會回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判斷,10月後可能會新的疫情高峰,不確定的局勢讓口罩的未來需求變得飄忽不定。
定與不定之間,很多轉產口罩的知名企業有了長期的口罩產銷計劃。
比亞迪已從3月15日起提供1500萬隻口罩投放深圳市場,格力官方商城在3月9日上線了自主生產的口罩。
截至3月12日,比亞迪口罩日產量達到500萬隻,生產線依然以每天6至8條的速度擴張。格力電器董事長兼Quattroporte董明珠明確將拿出10億開拓醫療裝置,到3月底,格力口罩日產量達100萬隻。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億歐表示,通用五菱計劃長期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我們是聯動公司工會旗下子公司廣西寶菱康科技有限公司來生產(口罩)的,公司也會有相關方面的業務。”
長遠來看,疫情平復口罩需求回落,這些產能規模更大的大企業相比產能分散的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力,“他們的供應鏈能力、品牌效應和市場渠道都更有優勢。”一家河南口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並不樂觀。
天眼查專業版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超5.3萬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超1.2萬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1616%。
2019年,4.1萬家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只”生產了50億隻口罩,不僅產能極其分散,由於渠道環節複雜,利潤也極其低微,“每隻利潤四五釐”。
而那些新投產口罩的名企動輒日產百萬、數十萬的產能,則足以重塑口罩行業原本小而散的局面。它們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材料技術、工業設計等能力,都可能為口罩行業帶來更多升級。
中國口罩行業產出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但國內市場更為知名的品牌還是3M、霍尼韋爾等國際材料巨頭,中國產品牌綠盾、穩健無論在市場地位還是品牌上都無法與之匹敵。
3M作為一家多元化企業,開發了近七萬種產品,從家庭用品到醫療產品,從運輸、建築到商業、教育和電子、通訊等各個領域,而霍尼韋爾也涉足航空產品、汽車產品、工業自動化以及特殊材料等方向。
相比之下,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國中小口罩企業很難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許多人曾吐槽市場上的口罩存在憋氣、不合臉型、樣式單一等問題。3月25日,一則小米口罩專利獲授權的訊息受到關注,該專利能顯著提升口罩氣密性,改善舒適度。
不斷擴張產品線的小米進軍口罩行業,一點也不會讓外界意外。但天眼查資料顯示,該專利申請日期為2019年5月22日,顯然不是專為疫情而來。
尾聲
當疫情狂風驟雨般席捲中國,口罩產業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800萬的日產量擴容到了1.16億,再度展現了全球化時代中國完整產業鏈的巨大優勢。
儘管國內與境外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給國內的口罩產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但越來越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對疫情長期化的警告,則給了中國口罩產業寶貴的調整時間和空間。
已經在馬力全開進行生產的企業,是否能抓住這樣的時間與空間,最終平穩著陸?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企業想過,也沒有人在意。
需求正在減少,產能卻持續暴增。
“你們那管得還嚴嗎?”
“我們這街上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了。”
但更多的口罩產業鏈產線還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再過十餘天,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建設的8條熔噴布將正式投產,預計每日N95熔噴布生產量將達到8噸,或產出12噸醫用平面口罩原料。
發改委公佈的資料顯示,到2月29日,全國口罩日均產量已達1.16億隻。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而且隨著更多正在建設的產線陸續投產,口罩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產量都將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國內新型冠狀肺炎的防控情況已有了明顯改善,新增病例自2月下旬起呈穩步態勢,多地連續幾日實現零增長,截止3月28日,國內累計治癒人數已突破七萬五千人。
需求正在減少,產能卻持續暴增。
中國石化預計,上半年熔噴布產能將接近300噸/天,可滿足3億片/天口罩的生產用料需求,市場將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壓力,全球防疫處在關鍵時期,答案正在風中飄。
助一臂力,還是分一杯羹?
3月26日,疫情期間北京三級法院的首次線下庭審開庭,北京京海康佰馨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東等人站上了被告席,原因是涉嫌購買了58萬餘隻假冒3M牌口罩以謀取不法利益,被控銷售偽劣產品罪。這只是口罩亂象的一角。
3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過去一個多月,全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8066萬隻。
假冒偽劣口罩大規模流入市場引發眾怒,另一邊,口罩投機的“暴富神話”席捲整個產業鏈,從下游到上游都陷入了史上最瘋狂的行情。
廣州市保為康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楊飛告訴億歐,“原材料供應不足,大部分生產廠家已停工,生產裝置不足,人員也不足,物流不暢通。”兩個月前,這是全國口罩企業共同的困局。
資本市場中,多家藉口罩行情渾水摸魚的企業,因涉嫌蹭熱點被問詢、調查。
3月17日,針對格力“預計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上交所向格力地產下發了問詢函。格力地產承認,“高格醫療目前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高格醫療為新設立企業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能否實現出口銷售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面是市場上“群魔亂舞”,另一面則是行業裡的傳統口罩企業想方設法克服人員復工、原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復產難題,以前跟口罩毫無瓜葛的知名製造企業也紛紛轉產,為抗疫和節後復工提供“彈藥”。
不到一個月,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的口罩產線迅速投產,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對億歐表示,截至3月18日,通用五菱已經建成了22條口罩生產線,日均產能已達到200萬隻。
無數人在利誘之下闖入口罩行業,要分一杯羹,但也正是在這股風潮中,化解口罩困境的答案顯現出來:市場需求暴增從口罩一路傳導到口罩機和各種原材料、核心原料熔噴布價格暴漲,口罩產業鏈短時間裡繃緊,在擴產路上狂飆。
“口罩總動員”產能破億
春節前,口罩行業的QQ群、貼吧熱度直線上升,群聊框裡不斷跳動著需求資訊:求口罩貨源、求口罩機、求熔噴布原料,為了避免被資訊流刷掉,採購經理們總是不斷貼上著相同的資訊。
這些尋找貨源的人告訴億歐,行情的變化是從1月19日前後開始的。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病毒人傳人”開始,口罩就變成全民出行的“日常穿搭”,一時間洛陽“罩”貴,而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為了有效隔離,不得不親自動手縫製口罩的場面,則讓所有人揪心。
3月下旬,電商平臺上,口罩不再缺貨、價格逐步回落,5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大概在80~90元區間。口罩供需關係逆轉,在貼吧、QQ群裡,彈出來的訊息變成了釋出口罩庫存、詢問有無代辦出口資質。
兩個月內口罩行情兩次反轉,歸功於臨危受命的中國製造產業鏈猛地上緊了發條。
剛回到老家準備過年時接到復產任務,楊飛不得不連夜打了1000多個電話動員了100多名員工,帶著他們在除夕當天凌晨從湛江返回廣州復產,連離職兩三年的老同事都沒漏過。從製造業大省廣東到衛材生產基地河南,口罩企業普遍拿出數倍工資請回工人。
佛山,一批機械製造企業在政府協調下轉產口罩機;杭州,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對著買來的圖紙設計、製造口罩機。
相比工人的幾倍工資和口罩機的幾倍競價,口罩原料熔噴布和熔噴料的價格更令企業咂舌。2月24日,原本只有聚丙烯、熔噴料產線的中國石化,投資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徵化纖加急上馬10條熔噴布生產線。
中石化總部黨組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姍對億歐解釋說,熔噴布新增產能需要的週期長、投資大,“近期口罩機增加得多、快,熔噴布增加的相對少、慢。再加上一些企業出於對原材料的供給擔憂而囤積資源,造成階段性的熔噴布資源短缺。”
由於石化企業加大了投產力度,目前熔噴料產能供大於求。據熔噴料企業專家預計,近期全國熔噴料增加15萬噸產能,合計達到25萬噸產能,而17萬噸熔噴料就足夠滿足500億片N95口罩的產能。
3月下旬之後,原料和裝置價格逐步下跌,全國口罩產量也一路從節前日產800萬恢復到疫情前的2000萬,現在日產量已經破億。
口罩行業潛在產能壓力令人擔憂,但紙尿褲企業卻可能“遠水解近渴”。在疫情前期不少口罩企業爭搶熔噴布原料,擠佔了紙尿褲原料無紡布的產能,加上物流和人力成本上漲,紙尿褲企業的原材料供應緊張。隨著熔噴料供應逐漸提高,紙尿褲企業的壓力可能在4月得到逐步緩解。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也給口罩企業吃了顆定心丸,“不少企業擔心將來會不會口罩產能過剩,明確告訴他們,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官方動員之下,一條完整的口罩產業鏈,全國範圍內的協同增產,1個月增產14倍的奇蹟得以成真,也使得疫情下的口罩行情再度反轉。
疫情全球擴散,中國口罩反向輸出
與中國要求必須戴口罩才能出門不同,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歐美國家並不建議沒有症狀的民眾戴口罩。
身在波士頓的吳女士告訴億歐,波士頓最初爆發疫情的Biogen公司距離自己家不到1公里,波士頓已經成為重災區,當地人慢慢開始重視,但是口罩短缺,外面基本上沒人戴口罩,美華人的文化也不一樣。“我和家人戴口罩去美國超市購物,會遇到很不友好的眼神,他們覺得你戴口罩就是得病了,應該在家裡待著,而不應該出門。”
普通人淡定的同時,各國醫療系統正在重演1月底中國口罩短缺、醫護缺乏防護的恐慌。吳女士表示,“美國疫情爆發後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所以當地的華人會把自己的口罩捐贈給醫院,也有人請國內朋友寄送少量口罩過來再捐給醫院。”
截至目前,速賣通平臺數據顯示,法國口罩銷售額在過去一個月內增長了87倍,西班牙口罩銷售額增長了188倍;義大利口罩銷售額增長高達540倍。負責口罩業務的小二告訴億歐,“我們幫助了大量口罩商家入駐,但因為外國資質認證體系複雜繁多、不統一,更多商家在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
疫情不斷蔓延,歐盟和美國都已經延緩了相關認證要求,以加速物資進口。
更多的國家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塞爾維亞總理在公開講話中請求中國政府援助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物資。據悉,中國政府已經宣佈向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
一條條從中國發往全世界的口罩航線,正在爭分奪秒地打通。
3月上旬,義大利政府直接透過大宗貿易向廣州企業文撒醫療採購了近1億片口罩。文撒醫療電商負責人陳熙表示,“在保障國內供應的前提下,會拿出產能的30%用來幫助世界口罩供應。”
歐美國家對口罩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隨時可能迎來新的高峰。3月30日,奧地利要求民眾到超市購物時戴口罩,成為首個要求民眾戴口罩的歐洲國家。這一變化顯示,歐洲國家可能改變此前對待口罩的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聯合釋出了《國家新冠響應:重新開放的路線圖》,罕見地提出了鼓勵公眾戴口罩,“為了降低第一階段的風險,應鼓勵所有人(包括無症狀的人)在公共場合佩戴非醫用織物口罩。”
中國石化表示,現在國內口罩產能過剩問題不需要過度擔憂,隨著海外需求放大,而中國國內資源供給增加,國內口罩和熔噴布資源可能將反向輸往海外。這一變化,將支撐國內口罩和熔噴布市場的堅挺。
名企蜂擁而至,行業不會回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判斷,10月後可能會新的疫情高峰,不確定的局勢讓口罩的未來需求變得飄忽不定。
定與不定之間,很多轉產口罩的知名企業有了長期的口罩產銷計劃。
比亞迪已從3月15日起提供1500萬隻口罩投放深圳市場,格力官方商城在3月9日上線了自主生產的口罩。
截至3月12日,比亞迪口罩日產量達到500萬隻,生產線依然以每天6至8條的速度擴張。格力電器董事長兼Quattroporte董明珠明確將拿出10億開拓醫療裝置,到3月底,格力口罩日產量達100萬隻。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億歐表示,通用五菱計劃長期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我們是聯動公司工會旗下子公司廣西寶菱康科技有限公司來生產(口罩)的,公司也會有相關方面的業務。”
長遠來看,疫情平復口罩需求回落,這些產能規模更大的大企業相比產能分散的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力,“他們的供應鏈能力、品牌效應和市場渠道都更有優勢。”一家河南口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並不樂觀。
天眼查專業版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超5.3萬家,2020年2月以來新增超1.2萬家,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速高達1616%。
2019年,4.1萬家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只”生產了50億隻口罩,不僅產能極其分散,由於渠道環節複雜,利潤也極其低微,“每隻利潤四五釐”。
而那些新投產口罩的名企動輒日產百萬、數十萬的產能,則足以重塑口罩行業原本小而散的局面。它們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材料技術、工業設計等能力,都可能為口罩行業帶來更多升級。
中國口罩行業產出了全世界一半的口罩,但國內市場更為知名的品牌還是3M、霍尼韋爾等國際材料巨頭,中國產品牌綠盾、穩健無論在市場地位還是品牌上都無法與之匹敵。
3M作為一家多元化企業,開發了近七萬種產品,從家庭用品到醫療產品,從運輸、建築到商業、教育和電子、通訊等各個領域,而霍尼韋爾也涉足航空產品、汽車產品、工業自動化以及特殊材料等方向。
相比之下,技術實力薄弱的中國中小口罩企業很難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許多人曾吐槽市場上的口罩存在憋氣、不合臉型、樣式單一等問題。3月25日,一則小米口罩專利獲授權的訊息受到關注,該專利能顯著提升口罩氣密性,改善舒適度。
不斷擴張產品線的小米進軍口罩行業,一點也不會讓外界意外。但天眼查資料顯示,該專利申請日期為2019年5月22日,顯然不是專為疫情而來。
尾聲
當疫情狂風驟雨般席捲中國,口罩產業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800萬的日產量擴容到了1.16億,再度展現了全球化時代中國完整產業鏈的巨大優勢。
儘管國內與境外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給國內的口罩產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但越來越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對疫情長期化的警告,則給了中國口罩產業寶貴的調整時間和空間。
已經在馬力全開進行生產的企業,是否能抓住這樣的時間與空間,最終平穩著陸?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企業想過,也沒有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