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唐僧說古今
古代唯一被朝廷冊封的女將軍秦良玉,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軍事家。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婦好
商朝女將領。商武丁諸妻之一。在她的領兵生涯中,曾幾番徵集兵員,並親自率部眾進攻羌、夷、土方等部落。一次伐羌統率兵員多達13000人,並大敗羌族部落。她是中國古史記載中第一位領兵作戰的女性,開創了中國婦女統領軍隊作戰的歷史先河。
遲昭平
新莽末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人。地皇二年(21年)起義,眾達數千人,活動於山東、河南一帶,與群眾聯絡緊密。
呂母
新莽時起義軍領袖。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西南)人,出身富戶,家資豐厚。新莽末,因其子育為縣遊檄(官名),被縣官冤殺,遂廣散家財,聚眾數千,於天鳳四年(17年)起義。雖系女子,卻自稱將軍,率眾破城殺縣官。後退到海島堅持鬥爭,在附近地區影響甚大,起義軍發展到數萬人。她死後,其眾分別參加赤眉、青犢、銅馬等起義軍。
荀灌
襄陽太守荀崧之女,西晉臨潁(今河南臨潁縣)人。三國時曹操重要謀士荀彧之後,自幼好騎射,在宛城被數萬胡騎圍困時,以十三歲稚齡,率十餘死士突破重圍,請來援軍,解宛城危。《晉書·烈女傳》:“荀崧小女灌,幼有奇節。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欲求救於故吏平南將軍石覽,計無從出。灌時年十三,乃率勇士數千人,逾城突圍夜出。賊追甚急,灌督厲將士,且戰且前,得入魯陽山獲免。自詣覽乞師,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仍結為兄弟,訪即遣子撫率三千人會石覽俱救崧。賊聞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毛氏
毛氏,籍貫不詳。前秦主符堅族孫符登之妻,美而壯勇善騎射。她率領的軍隊被姚萇軍包圍,營壘陷,猶彎弓跨馬,率壯士數百與姚萇軍交戰,殺賊七百,終因眾寡不敵,為姚萇所俘,姚萇悅毛氏有姿色,欲納之,毛大罵曰:“吾天子後,豈為羌賊所辱,何不速殺我!”於是仰天大哭曰:“姚萇無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厚土,寧不鑑照!”萇怒而殺之。
冼夫人
隋初嶺南少數民族女軍事將領。高涼(今廣東陽江)人,俚族。她曾統領嶺南部落10餘萬家。南朝梁時,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婚後大力協助丈夫處理政務,果敢善斷。高州(今廣東高州縣)刺史李遷仕乘侯景之亂起兵反梁並遣使遊說馮寶,欲與馮寶共謀。冼夫人力勸丈夫將計就計,應允李遷仕之要求,隨後她率軍1000餘人,佯裝送禮,巧取高州。梁、陳交戰,嶺南局勢動盪不寧,她為減少戰亂,遣使遊說諸州,所到之處均服。梁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統兵反陳,她審時度勢,抓住機會,派孫馮魂帶兵助隋將韋洸進入廣州,又派孫馮盎和隋軍一起打敗圍困廣州的地方勢力。她經歷梁、陳、隋三朝,多次率軍作戰,戰功顯赫,為時人所稱道。她在世時為中國的統一事業和嶺南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較大的貢獻。生前曾被陳封為中郎將隋朝封為譙國夫人。
陽平公主
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後嫁於柴紹。《舊唐書·平陽公主傳》:“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交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懼後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紹即間行赴太原。” 李淵起兵反隋後,公主乃歸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並招降了隋朝將領何潘仁數萬部伍,攻佔戶縣、周至、武功、始平四縣,隊伍擴大到7萬餘人。“及義軍渡河,遣(柴)紹將數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軍會於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其軍隊女子英豪,紀律嚴明,營中號曰‘娘子軍’。”後,公主與兄李世民一起蕩平西北之隋王朝殘餘勢力,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勳。關中平定之後,封為“平陽公主”,因為獨有軍功,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平陽公主薨。李淵打破舊制,以正式軍樂軍禮為其送葬。按照諡法“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為“昭”,以彰其“偉烈”。
陳碩貞
唐高宗時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睦州(今浙江建得)人。永徴四年(653年)與叔父章叔胤在睦州起義,附近農民紛起響應,從者數以萬計。自稱文佳皇帝,以叔胤為僕射,童文寶為大將,攻克桐廬(今浙江桐廬)、睦州、於潛(今浙江臨安西),直逼歙州(今安徽歙縣)、婺州(今浙江金華)。唐高宗令婺州刺史崔義玄、揚州刺史房仁裕等前往鎮壓,義軍大敗,死傷數千,被迫投降近萬。她與叔胤被俘殺。
蕭綽
遼朝女軍事將領,即蕭太后。小字燕燕。契丹族。北府宰相思溫之女。16歲被耶律賢(景宗)選為貴妃,後成為皇后。12歲長子耶律隆緒繼位,是為聖宗,綽以承天太后攝政,選賢任能,鞏固了政權,增強了實力。攝政期間,綽親率大軍出征,東降女真,西攻党項、回鶻,北攻鐵勒,南擊宋朝,不斷擴大疆域地盤,使遼進入極盛時期。統和四年(986年),綽以耶律休哥阻止東線宋主力北進,以耶律斜軫進軍山西阻宋西路軍,她親率精騎數萬增援休哥,由陀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迅速南進,在歧溝關(今河北涿州市西南)大敗宋軍主力曹彬10萬餘人,後又擊敗宋將潘美軍於朔州(今山西朔縣),迫使宋軍全線潰退。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綽又與聖宗率軍攻宋,南下直達澶州(今河南濮陽),遭到宋軍反擊。翌初年,與宋真宗(趙恆)訂立“澶淵之盟”而返。統和二十七年病死。諡號承天后。
梁紅玉
南宋將領。韓世忠之妻。封安國夫人,後改揚國夫人。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在臨安(今浙江杭州)作亂,韓世忠從張浚發兵討亂軍,紅玉與兒子韓亮為苗傅劫為人質。宰相朱勝非使計封紅玉為安國夫人,放她出城,迎韓世忠於秀州(今浙江嘉興),催其出兵,討平叛亂。建炎四年(1130年),與韓世忠在黃天蕩狙擊金兵,紅玉在艦上擊鼓助戰,以鼓舞士氣,大敗金軍。金軍突破江防後,她又上疏請治世忠之罪。後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當地滿地荊棘,紅玉親自織簾為屋,與士卒共苦同甘,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楊妙真
金末紅襖起義軍首領,益都(今山東益都)人。楊安兒妹,號四娘子。善騎射,自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在紅襖軍中稱“姑姑”。貞祐二年(1214年),楊安兒犧牲後,她統其殘部數萬人,活動於濰(今山東濰坊)、莒(今山東莒縣)一帶,後會李全於磨旗山(今山東莒縣東南),結為夫妻。嘉定十一年(1218年),隨李全投宋,又降蒙古。紹定四年(1231年),李全被宋軍襲殺於揚州(今江蘇揚州),她返回山東,數年後病死。
楊招討
南宋末期抗蒙義軍女將領。活躍在四川名山縣一帶,率領當地民間團練起兵抗擊蒙古入侵四川。能夠針對蒙古騎兵的弱點,充分利用四川多山窪盆地的地形特點,大膽創新採用堡壘協防體系的靈活戰術對抗蒙軍鐵騎,成功節制其突破攻勢,戰績顯赫。後因南宋政權腐敗,終究勢單力薄無力迴天,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遂英勇犧牲。
許夫人
元初畲民起義女首領。畲族人。至元十四年(1277年)7月,統閩西南各寨畲軍,隨宋將張世傑,於泉州圍攻降元官吏蒲壽庚,屢有獲勝。次年11月,響應黃華起義,率兵抗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陳桂龍、陳吊眼據漳州起義,為元軍鎮壓,退至畲洞與她聯合。後黃華再次起義,又得到她的支援。她領導的畲民起義遍及漳、泉、邵武、建寧各地山寨。
唐賽兒
明初山東農民起義軍女首領。蒲臺(今山東濱縣南)人。縣民林三之妻在山東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地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自稱佛母。永樂十八年(1420年),據益都卸石棚寨率眾起義,派部將賓鴻、董彥皋等攻破莒(今山東莒縣)、即墨,燒燬官衙倉庫,進兵圍攻安丘,明遣安遠侯柳升、都指揮劉忠領兵鎮壓,圍攻山寨。她兩次拒絕招降,並率軍夜襲敵營,斬劉忠,突圍危險。後不知所終。
瓦氏夫人(引錄於12樓南皮郡主指點)
瓦氏夫人(1496—1555),明代抗倭女將。壯族,原名岑花,歸州(今靖西)知州岑章之女,嫁田州府(治今田陽)土官岑猛,改姓瓦。嘉靖六年(1527年),岑猛被指控叛亂而遭討伐,與其子岑邦彥俱敗亡,其孫岑芝襲田州土官。因年幼,由瓦氏代理知州事。瓦氏深明大義,在職期間,克已勵志,善理州政,招集流亡人口,安定社會秩序,發展農業生產,健義學,興教育,頗受族人擁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奉命鎮壓黎族群眾,戰死海南,瓦氏即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斐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年近花甲的瓦氏受封“女官參將總兵”軍銜,率兵抗倭。瓦氏制軍有方,法紀嚴明,戰屢勝,建奇功。作戰時以其“勢不與賊俱生”的決心英勇當先,麾下所率“狼兵”驍勇善戰,成功殲滅倭寇主力,得“天下莫強焉”之譽,極大鼓舞了人民的鬥志。當地人稱“石柱將軍”,後受御詔冊封“二品夫人”。不久病逝,追封為“淑人”。
紅娘子
明末農民起義軍女將領。江湖藝人出身。李巖在河南杞縣散糧濟貧時,她率眾起義,攻破縣城,與李巖成婚。李巖不願留在起義軍中,逃歸家鄉,後遭官府陷害。她與當地群眾救出李巖,同投闖王李自成。
秦良玉
明朝女將領。字貞素,忠州(今四川忠縣)人。幼時從父習文練武,後嫁於石砫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在攻播州(貴州遵義一帶)遊民武裝時,馬千乘戰死沙場,她帶領夫職,統兵征戰,所部號稱白桿兵。泰昌元年(1620年)為抗擊清軍入關,她與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援救瀋陽。次年,其兄戰死,更激起她抗清決心,以家財作軍需,親率3千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後回四川鎮壓土司首領奢崇明等,解成都之圍,並收復重慶。崇禎三年(1630年),曾多次與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迴旋攻打。清軍入關後,旋調兵抗清,征戰於江南一帶。曾被南明隆武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忠貞侯。
烏三娘
清朝山東農民起義軍女將領。兗州(今山東兗州)人。清水教(白蓮教的支派)首領王倫的義女。原為江湖藝人,善使雙刀、騎馬突擊。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從王倫在壽張(今陽穀)起義,英勇善戰,常充先鋒。後在臨清舊城巷戰時,她躍蹬屋頂,指揮戰鬥,中槍犧牲,年僅20歲。
李張氏
清朝河南農民起義軍女首領。李文成妻。嘉慶十八年(1813年)9月李文成部起義軍攻佔滑縣後,清軍即進行圍攻。她指揮起義軍不斷夜襲敵營,燒燬炮臺,殲滅大量清兵,堅守滑縣達3月之久。次年1月滑縣被清軍攻破,她說:“城亡與亡,不死者非英雄”,血戰力竭,全家自縊死。
王聰兒
清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即齊王氏,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藝人出身。嘉慶元年(1796年),其夫白蓮教首領齊林被清廷殺害,教徒發動起義,推她為首領,有眾四五萬人。一度進逼孝感,威脅武昌,以靈活的戰術屢敗清軍。次年,分兵3路入川,在川東與四川各路義軍會師,與姚之富同為襄陽黃號首領,轉戰於四川、湖北、陝西等省。嘉慶三年(1798年)她被清軍圍困於湖北鄖西卸花坡(閻王扁),堅持戰鬥,英勇不屈,跳崖而死。餘部由李全、高均德率領繼續鬥爭。
王囊仙
清朝南籠少數民族起義女首領。名阿從(一作阿崇)。南籠府(今貴州安龍)洞灑人。布依族。因行醫治病,人稱“囊仙”(布依族語“仙姑”)。韋朝元與之聯絡,借行醫聚眾,於嘉慶二年(1797年)在南籠發動反清起義。稱皇仙娘娘,年號仙大。同年九月洞灑失陷被俘,在北京就義。
回覆列表
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當上女元帥的巾幗英雄並不多,她們分別是:商朝王后婦好,齊國王后鍾無豔,嶺南“聖母”冼英,唐朝平陽公主,北宋劉金定、佘賽花,清朝悲壯女英雄王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