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呂布先後殺害丁原、董卓兩任“義父”,被燕人張飛稱之為三姓家奴。呂布只要聽到張飛辱罵自己,羞愧難當,抬不起頭來。在正史上,呂布雖然不是丁原和董卓兩人的“義子”,也是兩人的親信部將。然而,呂布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卻先後殺害丁原和董卓兩人。

    有人提出疑問,丁原和董卓兩人就沒有親信奮起反擊嗎?如丁原和董卓手下部將張遼,在呂布先後害死自己的兩個主公後,他為何沒有奮起反擊,為他們報仇雪恨?在正史上,張遼沒有給前任主公丁原和後任主公董卓報仇雪恨,原因各自不同,分析如下。

    呂布斬殺丁原過程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幷州刺史張懿在和胡人的交戰中,戰敗被殺。丁原成為新的幷州刺史,他發現張遼勇猛過人,大力提拔,召其為從事。隨後,丁原又將張遼推薦給大將軍何進,給予了他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張遼有知遇之恩。

    不久,丁原調入京城,成為執金吾(保護京城軍事統帥)。張遼接受何進和丁原的共同領導。不久,何進被宦官所殺,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倖存的宦官劫持漢少帝逃走,正好遇上進京的董卓,董卓也立下了救駕的大功。

    董卓回京後,便掌握朝中大權。當時朝中能夠和董卓抗衡的就是同樣掌握兵權的丁原。兩人進行了火併,最後的結果是呂布被董卓誘降,丁原被殺。《三國志》中相關記載如下: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張遼沒有給前任主公丁原報仇雪恨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何進和丁原都被殺,張遼沒有了領導,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只能跟著呂布,歸順漢賊董卓。

    其二,張遼和呂布曾是同事,歸順董卓和呂布,也不會受到虧待。兩人共事多年,互相信任,張遼放棄為丁原報仇,跟隨呂布是最佳選擇。

    因此,張遼不會給前任主公丁原報仇雪恨。

    其三,張遼由於實力不濟,即使想為丁原報仇,也無法成功。張遼只是丁原手下的一個普通戰將,還被派到何進身邊,軍隊很少,連呂布也無法抗衡,更不用提呂布了。

    呂布斬殺董卓過程

    丁原死後,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張遼作為呂布的部將,也就歸順了董卓。由於董卓殘暴不仁,得罪的人太多了,他將自己的義子呂布帶在身邊,以防不測。董卓不知道的是,呂布和他的婢女有染,被王允說服,投靠了王允。

    呂布剛開始有點猶豫,認為董卓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父親(呂布早已忘了自己的第一個義父丁原),怎麼能夠對其下毒手呢?王允勸說道:“將軍您姓呂,而董卓是姓董,又不是您的親生父親,只是一個義父而已。

    現在董卓連你也可能殺掉,還談什麼父子啊。”呂布聽後,深以為然,被成功策反,幫著王允刺殺了董卓。在呂布刺殺董卓後,張遼並沒有對此提出異議,跟著呂布混了。《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張遼沒有給後任主公董卓報仇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張遼本來就是丁原的部將,歸順董卓是迫於無奈,也就沒有給董卓報仇的必要了。董卓被殺,張遼高興還來不及呢,也就不會給其報仇了。

    其二,張遼屬於呂布派系,名義上是董卓的部將,實際上唯呂布之命是從。張遼是呂布“八健將”之首,地位僅次於呂布和高順,受到呂布重用。他是先後擔任北地太守、魯國國相,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屬於半獨立狀態。

    其三,張遼由於實力不濟,即使想為董卓報仇,也無法成功。張遼雖然有自己的獨立軍隊,可是隻是“八健將之一”,無法抗衡呂布,只能跟著呂布混。

    結語

    張遼的前任和後任兩個主公丁原、董卓先後被呂布害死,他沒有為他們報仇,各自有三個原因,除了第一個不相同之外,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都相同。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分別為張遼和呂布關係好、實力不如呂布,決定他只能跟著呂布混,在呂布手下征戰沙場。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

  • 2 # 皇城super

    個人認為張遼不會因為丁原和董卓對呂布報仇!具體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 畢竟單純論武力,張遼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

    個人認為三國猛將應該有一個相對應的武力層次!

    呂布個人應為超級猛將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典韋,許褚應為頂級猛將太史慈,孫策。甘寧,周泰,張遼,徐晃。張合,魏延 姜維 夏侯惇 夏侯淵等應為一流猛將廖化,于禁,樂進,王平,黃蓋,曹洪等為二流猛將

    張遼本人武力和呂布之間還是有不少差距的,所以報仇應該打不過,也可以說不敢打!

    第二, 單純論關係,張遼跟呂布關係應該是特別密切,可說成知己良友也不遑多讓!

    呂布,字奉先,本人也是以勇武而聞名,對外號稱飛將軍,前期呂布也是比較體恤士卒,逢戰時以身士卒,敢戰敢拼,在幷州跟隨丁原抗擊匈奴,身上也是有著一定的魅力吸引著張遼追隨!哪怕後期呂布做的再不對,也無怨無悔,鞍前馬後!

    所以說張遼本身對呂布也是非常的敬佩的!

    第三, 董卓慘無人道,淫亂後宮。張遼正直果敢,董卓的做法本身已經讓身邊的人很不滿了,並且當時汗室還未日落西山。呂布在張遼的微末之時提拔張遼,並且丁原本身也沒對張遼有過太多的關注,提拔提攜就更加不可說,所以說張遼也不會為了他兩去與呂布拼殺!結語: 歸根結底說起來,張遼是個勇猛過人的猛將,也是個智勇雙全的統帥!為人也是深得人心,值得呂布信任,並且呂布敗亡死後加入曹魏,成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也是因為其本人人格的魅力和做法讓自己在三國裡面大放角色!

    不驕不躁,在曹魏集團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 3 # 小龍女5505

    正史上三國演義中有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雖為自己榮華富貴先後殺死兩位主公義父東漢末年,亂世群雄之一丁原和一世奸雄兼一代悍將權臣董卓。張遼雖也是一位猛將,但武功實力都不及呂布,他也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武決不是呂布的對手,所以張遼不會也無力替兩位故主丁原和董卓報仇。

  • 4 # 彈指千年

    呂布和張遼在三國曆史上,都是以戰力著稱。他們兩人都有多次易主的經歷,只不過呂布成就了三姓家奴的罵名,而張遼成就了一代忠勇的美名。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正史中呂布真正效忠的主公只有丁原和董卓,但最後都死在了呂布的手中。在演義中為了突出呂布的不忠不孝,把呂布寫成丁原和董卓的義子,而子殺父自然就是天理難容的事。再說說張遼,有人說他四姓,其實這有誤解!張遼換主公,都是在主公死了之後,呂布之所以有罵名,是因為主公的死都和他有關!

    呂布殺死丁原之時,大將軍府之中許多人投靠了董卓,當時政治形勢複雜,誰會傻的去報仇?張遼也是大將軍府的人,手中又有兵權。既然大將軍何進死了,那他率部下歸順董卓也是正常的。當然和同期的張楊一對比,自然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了。張楊也是丁原的故吏,他一聽丁原遇害,立刻在上黨起兵,宣佈討伐董卓。

    當然了道義有時候,在鄉黨情懷面前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比如張楊本來聯合袁紹抗董,但是袁紹一直敷衍了事,並不真心反董。這讓他很不爽,於是也乾脆投了董卓。然後迅速的和同為幷州的呂布、張遼團結了起來。雖然知道呂布可是殺了他故主的人,但他是老鄉呀,老鄉不能殺。至於後來他們為何能夠在王允的勸說下刺殺董卓,筆者認為還是因為老鄉情懷!畢竟在涼州人掌控的朝廷中當官,幷州人始終抬不起頭來。換句話說張遼跟隨呂布,就是形勢所迫。

    在呂布死了之後,張遼遇到了不看出身的曹操,跟著他南征北戰建立了赫赫威名。可以說張遼的一世英名都是跟著曹操才打出來的!

  • 5 # 南嶺說史

    題主所問的問題,咋一看,我是比較驚訝的。呂布害死張遼的兩位老闆丁原和呂布,為什麼不報仇?

    先不說丁原的問題,就說張遼的老闆呂布被呂布害死,請問張遼如何報仇?

    難道張遼為了報主公呂布被害之仇要把死了的呂布再殺一次?

    那張遼主公呂布屍體被屠戮之仇又要找誰呢?

    張遼自殺了事?下圖表達我的感受:

    其實題主太過看重張遼和呂布之間的感情了,他們並非如“劉關張”一般情分。

    現在還是就有“問題”的問題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丁原是漢末一屆貧苦之人,因為會寫點文章而被朝廷錄用。

    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丁原屯兵河內郡,在這期間呂布,張遼一起來到丁原麾下。

    1、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2、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三國志》

    第二年,即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丁原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下,誅殺宦官。但不幸,同年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進入都城洛陽,開始把持朝政。

    同時董卓招降呂布歸順,並以計令呂布殺害丁原,丁原之兵盡被董卓接收。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三國志》

    這是呂布的操作,也就是把主公丁原幹掉討好於把持朝政的董卓,那麼張遼呢?

    張遼此前受丁原之命到洛陽聽從大將軍何進調遣,在何進誅殺宦官期間被派遣到河北募兵,還沒回到京師洛陽,何進已死,於是張遼直接帶著招募來的兵馬歸順了董卓。

    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三國志》

    之後,董卓被呂布誅殺,張遼之兵又歸了呂布。

    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三國志》

    因此雖然呂布被羅貫中《三國演義》中以“三姓家奴”貶稱,但其實張遼也是一樣。

    主公先後有丁原、何進、董卓、呂布。

    直到在曹操和呂布戰于徐州之後,因呂布失心而致失敗,張遼率領呂布的殘餘兵馬又再一次投降了。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三國志》

    此時的漢末群雄已經漸漸的消亡,強悍如袁紹亦在不久之後敗亡,曹操儼然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割據勢力。

    一方面張遼可能是覺得遇到了如曹操一般知人善任,禮賢下士的主公,甘心的服從了曹魏,另外一方面曹魏強大張遼的前途自然是遠大的,畢竟曹魏有漢獻帝在手上,張遼封侯拜相都是可以看到的。

    之後張遼在曹操陣營屢立戰功,不斷的升遷。

    甚至在“合肥之戰”中以八百步兵打破孫權之十萬眾,也因此張遼被戲說為“張八百”,《三國演義》之中也專門有一回目“張遼威震逍遙津”,成為被後世推崇的名將之一。

    因此我認為如果拋開題主問題的問題,張遼的“不作為”其實可以理解為,無論丁原還是呂布都不是他心目中的主公,沒有完全使他“歸心”。

    而在曹操處,張遼被終於,又不斷的封侯升遷。當然這還是因為張遼確實有過人的軍事才能,並不是此前沒有,而是發揮不出來。

    曹操識英雄,重英雄,造就名將張遼。

  • 6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呂布先後殺害丁原、董卓兩任“義父”,被燕人張飛稱之為三姓家奴。呂布只要聽到張飛辱罵自己,羞愧難當,抬不起頭來。在正史上,呂布雖然不是丁原和董卓兩人的“義子”,也是兩人的親信部將。然而,呂布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卻先後殺害丁原和董卓兩人。

    有人提出疑問,丁原和董卓兩人就沒有親信奮起反擊嗎?如丁原和董卓手下部將張遼,在呂布先後害死自己的兩個主公後,他為何沒有奮起反擊,為他們報仇雪恨?在正史上,張遼沒有給前任主公丁原和後任主公董卓報仇雪恨,原因各自不同,分析如下。

    呂布斬殺丁原過程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幷州刺史張懿在和胡人的交戰中,戰敗被殺。丁原成為新的幷州刺史,他發現張遼勇猛過人,大力提拔,召其為從事。隨後,丁原又將張遼推薦給大將軍何進,給予了他很大的發展空間,對張遼有知遇之恩。

    不久,丁原調入京城,成為執金吾(保護京城軍事統帥)。張遼接受何進和丁原的共同領導。不久,何進被宦官所殺,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倖存的宦官劫持漢少帝逃走,正好遇上進京的董卓,董卓也立下了救駕的大功。

    董卓回京後,便掌握朝中大權。當時朝中能夠和董卓抗衡的就是同樣掌握兵權的丁原。兩人進行了火併,最後的結果是呂布被董卓誘降,丁原被殺。《三國志》中相關記載如下: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張遼沒有給前任主公丁原報仇雪恨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何進和丁原都被殺,張遼沒有了領導,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只能跟著呂布,歸順漢賊董卓。

    其二,張遼和呂布曾是同事,歸順董卓和呂布,也不會受到虧待。兩人共事多年,互相信任,張遼放棄為丁原報仇,跟隨呂布是最佳選擇。

    因此,張遼不會給前任主公丁原報仇雪恨。

    其三,張遼由於實力不濟,即使想為丁原報仇,也無法成功。張遼只是丁原手下的一個普通戰將,還被派到何進身邊,軍隊很少,連呂布也無法抗衡,更不用提呂布了。

    呂布斬殺董卓過程

    丁原死後,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張遼作為呂布的部將,也就歸順了董卓。由於董卓殘暴不仁,得罪的人太多了,他將自己的義子呂布帶在身邊,以防不測。董卓不知道的是,呂布和他的婢女有染,被王允說服,投靠了王允。

    呂布剛開始有點猶豫,認為董卓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父親(呂布早已忘了自己的第一個義父丁原),怎麼能夠對其下毒手呢?王允勸說道:“將軍您姓呂,而董卓是姓董,又不是您的親生父親,只是一個義父而已。

    現在董卓連你也可能殺掉,還談什麼父子啊。”呂布聽後,深以為然,被成功策反,幫著王允刺殺了董卓。在呂布刺殺董卓後,張遼並沒有對此提出異議,跟著呂布混了。《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張遼沒有給後任主公董卓報仇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張遼本來就是丁原的部將,歸順董卓是迫於無奈,也就沒有給董卓報仇的必要了。董卓被殺,張遼高興還來不及呢,也就不會給其報仇了。

    其二,張遼屬於呂布派系,名義上是董卓的部將,實際上唯呂布之命是從。張遼是呂布“八健將”之首,地位僅次於呂布和高順,受到呂布重用。他是先後擔任北地太守、魯國國相,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屬於半獨立狀態。

    其三,張遼由於實力不濟,即使想為董卓報仇,也無法成功。張遼雖然有自己的獨立軍隊,可是隻是“八健將之一”,無法抗衡呂布,只能跟著呂布混。

    結語

    張遼的前任和後任兩個主公丁原、董卓先後被呂布害死,他沒有為他們報仇,各自有三個原因,除了第一個不相同之外,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都相同。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分別為張遼和呂布關係好、實力不如呂布,決定他只能跟著呂布混,在呂布手下征戰沙場。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

  • 7 # 皇城super

    個人認為張遼不會因為丁原和董卓對呂布報仇!具體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 畢竟單純論武力,張遼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

    個人認為三國猛將應該有一個相對應的武力層次!

    呂布個人應為超級猛將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典韋,許褚應為頂級猛將太史慈,孫策。甘寧,周泰,張遼,徐晃。張合,魏延 姜維 夏侯惇 夏侯淵等應為一流猛將廖化,于禁,樂進,王平,黃蓋,曹洪等為二流猛將

    張遼本人武力和呂布之間還是有不少差距的,所以報仇應該打不過,也可以說不敢打!

    第二, 單純論關係,張遼跟呂布關係應該是特別密切,可說成知己良友也不遑多讓!

    呂布,字奉先,本人也是以勇武而聞名,對外號稱飛將軍,前期呂布也是比較體恤士卒,逢戰時以身士卒,敢戰敢拼,在幷州跟隨丁原抗擊匈奴,身上也是有著一定的魅力吸引著張遼追隨!哪怕後期呂布做的再不對,也無怨無悔,鞍前馬後!

    所以說張遼本身對呂布也是非常的敬佩的!

    第三, 董卓慘無人道,淫亂後宮。張遼正直果敢,董卓的做法本身已經讓身邊的人很不滿了,並且當時汗室還未日落西山。呂布在張遼的微末之時提拔張遼,並且丁原本身也沒對張遼有過太多的關注,提拔提攜就更加不可說,所以說張遼也不會為了他兩去與呂布拼殺!結語: 歸根結底說起來,張遼是個勇猛過人的猛將,也是個智勇雙全的統帥!為人也是深得人心,值得呂布信任,並且呂布敗亡死後加入曹魏,成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也是因為其本人人格的魅力和做法讓自己在三國裡面大放角色!

    不驕不躁,在曹魏集團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 8 # 小龍女5505

    正史上三國演義中有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雖為自己榮華富貴先後殺死兩位主公義父東漢末年,亂世群雄之一丁原和一世奸雄兼一代悍將權臣董卓。張遼雖也是一位猛將,但武功實力都不及呂布,他也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武決不是呂布的對手,所以張遼不會也無力替兩位故主丁原和董卓報仇。

  • 9 # 彈指千年

    呂布和張遼在三國曆史上,都是以戰力著稱。他們兩人都有多次易主的經歷,只不過呂布成就了三姓家奴的罵名,而張遼成就了一代忠勇的美名。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正史中呂布真正效忠的主公只有丁原和董卓,但最後都死在了呂布的手中。在演義中為了突出呂布的不忠不孝,把呂布寫成丁原和董卓的義子,而子殺父自然就是天理難容的事。再說說張遼,有人說他四姓,其實這有誤解!張遼換主公,都是在主公死了之後,呂布之所以有罵名,是因為主公的死都和他有關!

    呂布殺死丁原之時,大將軍府之中許多人投靠了董卓,當時政治形勢複雜,誰會傻的去報仇?張遼也是大將軍府的人,手中又有兵權。既然大將軍何進死了,那他率部下歸順董卓也是正常的。當然和同期的張楊一對比,自然道義上就說不過去了。張楊也是丁原的故吏,他一聽丁原遇害,立刻在上黨起兵,宣佈討伐董卓。

    當然了道義有時候,在鄉黨情懷面前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比如張楊本來聯合袁紹抗董,但是袁紹一直敷衍了事,並不真心反董。這讓他很不爽,於是也乾脆投了董卓。然後迅速的和同為幷州的呂布、張遼團結了起來。雖然知道呂布可是殺了他故主的人,但他是老鄉呀,老鄉不能殺。至於後來他們為何能夠在王允的勸說下刺殺董卓,筆者認為還是因為老鄉情懷!畢竟在涼州人掌控的朝廷中當官,幷州人始終抬不起頭來。換句話說張遼跟隨呂布,就是形勢所迫。

    在呂布死了之後,張遼遇到了不看出身的曹操,跟著他南征北戰建立了赫赫威名。可以說張遼的一世英名都是跟著曹操才打出來的!

  • 10 # 南嶺說史

    題主所問的問題,咋一看,我是比較驚訝的。呂布害死張遼的兩位老闆丁原和呂布,為什麼不報仇?

    先不說丁原的問題,就說張遼的老闆呂布被呂布害死,請問張遼如何報仇?

    難道張遼為了報主公呂布被害之仇要把死了的呂布再殺一次?

    那張遼主公呂布屍體被屠戮之仇又要找誰呢?

    張遼自殺了事?下圖表達我的感受:

    其實題主太過看重張遼和呂布之間的感情了,他們並非如“劉關張”一般情分。

    現在還是就有“問題”的問題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丁原是漢末一屆貧苦之人,因為會寫點文章而被朝廷錄用。

    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丁原屯兵河內郡,在這期間呂布,張遼一起來到丁原麾下。

    1、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2、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三國志》

    第二年,即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丁原在大將軍何進授意下,誅殺宦官。但不幸,同年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進入都城洛陽,開始把持朝政。

    同時董卓招降呂布歸順,並以計令呂布殺害丁原,丁原之兵盡被董卓接收。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三國志》

    這是呂布的操作,也就是把主公丁原幹掉討好於把持朝政的董卓,那麼張遼呢?

    張遼此前受丁原之命到洛陽聽從大將軍何進調遣,在何進誅殺宦官期間被派遣到河北募兵,還沒回到京師洛陽,何進已死,於是張遼直接帶著招募來的兵馬歸順了董卓。

    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三國志》

    之後,董卓被呂布誅殺,張遼之兵又歸了呂布。

    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三國志》

    因此雖然呂布被羅貫中《三國演義》中以“三姓家奴”貶稱,但其實張遼也是一樣。

    主公先後有丁原、何進、董卓、呂布。

    直到在曹操和呂布戰于徐州之後,因呂布失心而致失敗,張遼率領呂布的殘餘兵馬又再一次投降了。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三國志》

    此時的漢末群雄已經漸漸的消亡,強悍如袁紹亦在不久之後敗亡,曹操儼然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割據勢力。

    一方面張遼可能是覺得遇到了如曹操一般知人善任,禮賢下士的主公,甘心的服從了曹魏,另外一方面曹魏強大張遼的前途自然是遠大的,畢竟曹魏有漢獻帝在手上,張遼封侯拜相都是可以看到的。

    之後張遼在曹操陣營屢立戰功,不斷的升遷。

    甚至在“合肥之戰”中以八百步兵打破孫權之十萬眾,也因此張遼被戲說為“張八百”,《三國演義》之中也專門有一回目“張遼威震逍遙津”,成為被後世推崇的名將之一。

    因此我認為如果拋開題主問題的問題,張遼的“不作為”其實可以理解為,無論丁原還是呂布都不是他心目中的主公,沒有完全使他“歸心”。

    而在曹操處,張遼被終於,又不斷的封侯升遷。當然這還是因為張遼確實有過人的軍事才能,並不是此前沒有,而是發揮不出來。

    曹操識英雄,重英雄,造就名將張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嗓子為何會放棄羅納爾多,邀請卡卡成為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