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周說三農

    老式柴灶有哪些弊病?對柴灶設計在省柴有哪些要求?

    農村傳統的老式柴灶具有吊火高度高、灶門大、灶膛大和沒有進風道、沒有灶篦、沒有煙道的缺點,這種老式柴灶在造成柴草大量浪費的同時,還損害著農村用灶人的健康。

    農村傳統的老式柴,灶膛底部到鍋底的垂直距離都很高,有的高達30釐米,柴火燃燒時,火的外火焰燎著鍋底,而中心的高溫火焰遠離鍋底,消耗的柴草很多,但是很難燒開鍋。有的灶門大,寬25釐米,高27釐米,由於灶門大,柴草可以成捆地加入灶膛,不需要解散,也不用坎短,浪費非常大。灶門沒有擋板,灶膛內的熱量透過灶門向外流出和輻射出很多,也造成了浪費。灶膛的容積大,同時容納的柴草多,使燃燒時火力分散。沒有灶篦和進風口 進風道,冷空氣直接從灶門進入灶膛,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灶膛的溫度,另一方面進入灶膛的空氣只能依靠自行擴散方式向燃燒的柴草供氣,空氣擴散速度慢,導致供氧不足,柴草燃燒不充分,特別是由灰分包著的殘炭更不容易碰到新鮮空氣而燃燒。沒有煙囪的農村傳統的老式柴灶由於柴草燃燒後的煙氣沒有出路,有的從灶門返出,有的從鍋的四周逸出,有的就悶在灶膛內。由於灶膛的空氣不流通,柴草難以燃燒。有時只好用吹火筒向灶膛內吹氣,或者用扇子扇風。造成用火人淚流滿面、滿頭是灰、滿身是汗。

    對柴灶設計在省柴有哪些要求?

    對柴灶的設計在省柴方面的基本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讓柴草充分燃燒,將柴草的生物質能能夠充分轉化為熱能。另一方面就是要使柴草產生的熱量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熱量損失。

    一、柴草能夠充分燃燒,要使柴草在灶膛內充分地燃燒,必須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灶膛內要有足夠高的溫度。燃燒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劇烈的化學反應過程,溫度越高,反應速度就越快。因此高溫是保證柴草充分燃燒的關鍵,這是因為隨著灶膛溫度的升高,使得進入灶膛內的新鮮空氣的擴散速度加快,從而促進了空氣與柴草的混合,有利於柴草的充分燃燒。柴草在燃燒過程最後剩餘的炭的著火溫度高,並且這些炭通常是被灰分包住的,必須具有一定的高溫條件,熾熱的炭才能與燃燒的產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接觸汽化而產生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可燃性氣體,才會加快炭的燃燒速度,增加炭的完全燃燒程度。

    2、給灶膛合理適量地供給空氣,給灶膛內供給空氣的多少,直接會影響到柴草是不是充分燃燒的程度,如果供氣不足,排放的煙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加,即柴草不能充分燃燒,供氣過多,過多的冷空氣就會吸收灶膛的熱量並且隨煙排走,這不但會降低灶膛溫度,導致不完全燃燒,還會使排煙損失的熱量增多。

    從供氣的方法上看,老式柴灶是由灶門向灶膛供氣,這是不合理的。設計的灶要節柴,必須有合理的供氣方法,空氣要從進風道進入,再經灶過篦爐條的間隙進入灶膛與柴草混合。空氣在進入進風道時已經吸收了掉入進風道灰渣中的熱量,所以進入灶膛內與柴草混合的已經是熱空氣。加之空氣是從燃料的底層分散進入的,有利於向灶膛中熾熱的炭供氣,有利於空氣與燃氣的充分混合,使柴草得到充分燃燒的程度。

    二、充分利用柴草產生的熱量,為了使柴草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得到充分利用,最主要的解決途徑就是要加強高溫煙氣與鍋內物質的傳熱效果,從4個方面著手。

    1、提高傳熱溫差。主要途徑仍然是要提高灶膛溫度。實際上灶膛內各處的溫度並不是一樣的,溫度最高處是火焰的中部偏上的位置,這就要求在制灶時,要使鍋的底部處於這個位置,以獲得最好的換熱效果。

    2、儘可能加大傳熱面積,盲目選擇大口徑鍋,造成鍋體的蓄熱量大,散熱量也大,所需要的柴草多,從而造成更大的浪費。因此,在一定鍋口徑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利用它的面積,使高溫煙氣能夠大面積地掠過鍋底,鍋底最大限度接受煙氣所傳遞的熱量。

    3、儘可能延長高溫氣與鍋內物質的傳熱時間,要加長高溫煙氣與鍋內物質的傳熱時間,就需要從灶膛結構上保證有高溫煙氣停留的空間,還需要適當增加高溫煙氣在流向煙囪的阻力,這就要求有適當的出煙孔的面積和煙囪具有適當的抽力。

    4、儘可能加快高溫煙氣在掠過鍋底壁時的流速,加快高溫煙氣掠過鍋底壁的速度,烤煙強化煙氣與鍋底之間的傳熱效果。在灶與鍋底壁之間設定擋火圈,使得灶膛與鍋底壁之間的間隙較小,從而減小煙氣在掠過鍋底壁時的透過面積,達到了加快流速的目的。

    另外,還要在灶膛與灶體間設定保溫隔熱層,減少灶體的蓄熱損失和使灶體向大氣散失的熱量儘可能少。

  • 2 # 農民也優雅

    老式柴灶也就是我們農村以前經常使用的壘土灶,簡單的幾個磚頭圍成一個圈,然後直接用黃泥塗一下就是一個柴灶。這種柴灶最大的缺點就是柴火燃燒不充分,火力發散,灶膛內溫度不夠高,當然最大的缺點就是因為前面幾種原因導致非常費柴、完全無法和後來使用的省柴灶像比較,這也是老式的壘土灶被大家淘汰的一個根本原因。

    省柴灶的設計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利用煙囪的抽取力來促成充分燃燒的一個迴圈過程。

    農村所用的省柴灶其實原理真的非常簡單,就是利用煙囪裡的熱空氣上升來對整個灶膛形成一個抽取力,廢氣排出的同時吸入充足的空氣來促進燃燒。這其實就跟我們使用的風箱是一個道理,風箱是利用外力強行推入空氣促燃,省柴灶是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自然吸入空氣,目的都是讓柴火達到最佳的燃燒狀態。

    省柴灶的內部利用爐橋、回煙道等細節設定來保證燃燒控制火焰在灶膛內停留的時間。

    過去那些老式的柴灶也有煙囪,但是為什麼達不到省柴的目的呢?這就是灶膛內部構造的不同而造成的。省柴灶中間是用爐橋分隔,上面是燃燒室下面就是進氣通道,這樣就能形成一個通暢的迴圈過程。在燃燒室裡面同樣設定了一圈回火通道,目的就是讓燃燒的火焰不會直接進入煙囪排出,不但增加了燃燒時間也增加了燃燒效率。

    農村的省柴灶雖然說原理比較簡單,也沒什麼高技術含量的結構設計,但是不同大小的灶膛內部每一個部件的尺寸都有固定的規格,不同的尺寸規格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燃燒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師傅做的灶非常好用,而有些人做出來的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些就跟個人的經驗積累有很大的關係了。(圖片來自網路)

  • 3 # 家居雨哥

    雨哥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對家裡的柴火灶還算是有一定了解的,要真說柴灶有什麼弊端的話,雨哥認為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上山打柴。看到這裡大家肯定會說:雨哥你這不是廢話嗎,柴灶燒柴肯定要打柴了!

    雨哥再說句不中聽的話,現在農村裡用柴火灶的人還有大把,但還心甘情願去山上打柴的年輕人卻不多了。所以,習慣使用柴灶的都是一些常年在家務農的人,也就是我們農村那幫“守村人”!這幫人的平均年齡都不低了,加上年輕人常年外出務工或者回來了也不太願意上山打柴的原因,因此老百姓對柴灶的設計第一條就是要以省柴為主,不是因為農村“缺柴”,而是因為用柴火灶的人“缺力”。而老百姓不願意捨棄柴灶的原因也非常簡單,一是為了節約,二是柴灶做的飯菜確實更香!

    說實話據雨哥的親身經歷瞭解,老式柴灶最大的弊端有兩個方面:

    第一,沒有做到無煙處理。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對柴灶都不陌生,雖然各地的柴灶從外形上來看有很多分別,但一句都是燒柴的所以也沒什麼實質性的分別!

    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大家應該也注意到?就是我們老家老房子的老式廚房裡是不是都被燻得黑乎乎的?這都要歸功於老式柴灶的“功勞”!因為它的排煙系統設計得不合理,每次當我們用它來燒菜做飯的時候,煙火都會從“灶口”遛出,長期以往整個廚房裡看著就像被大火燒過的樣子,“黑嘛嘛的”還閃著一層油光!

    第二,不省柴。柴灶沒有做好無煙處理肯定也就不省柴,當然這兩個問題也不完全有關聯,因為從灶口排煙的不一定不省柴,而省柴的柴灶也不一定會從灶口排煙?但老式柴灶卻是既不省柴又從灶口排煙,這就是雨哥認為老式柴灶的最大弊端。

    那麼,對柴灶設計在省柴方面有那些要求呢?

    第一點:柴灶要做到既省柴又好用,首先就是要處理好排煙的問題,而影響排煙的關鍵所在就是柴灶的煙道,而農村廚房裡柴灶有兩種排煙方式。

    1.第一種就是內在式的直排方式,也就是說柴灶的煙道是設定在廚房內,從廚房裡一直排到房子的頂層。

    2.第二種就是外排方式,也就是將柴灶的煙道設定在外牆,或者說主煙道在廚房內而排煙口則是從廚房的層高處通向外牆。

    這兩種排煙方式明顯是“內在直排”方式比較實用,因為煙道設計是“沖天而上”,對排煙的作用有利沒有弊!不是有句話形容得很有意境嗎:裊裊炊煙升起!

    這兩種排煙方式講究的是什麼原理呢?第一外排式排煙在遇到室外的風力較大的時候,風就會從煙道(我們應該叫煙囪更親切一些)口往柴灶裡灌入,這種情況下煙就會從灶口排出燻到正在燒菜做飯的我們或者是把廚房燻黑!

    而直排的方式遇到這種情況的卻不多,因為直排方式的煙囪口是在房子的頂端,四周沒有太多讓風力受阻的遮擋物,而風向又不會有太多從上往下“直衝”的可能,所以直排式排煙設計對柴灶的排煙工作利大於弊!

    第二點:柴灶的省柴原理除了要求排煙暢通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柴灶的本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將柴灶的煙囪比喻成柴灶外在“肢體”,而柴灶的核心則是在灶的內部,我們鄉下人稱為“灶肚”的部位,也就是柴灶的“內臟”!

    所謂的“灶肚”在書面上意思就是指柴灶的“灶膛”,而在我們鄉下人眼裡“灶膛”指的卻是“灶肚”以上的部分,也就是用來放柴火的部分,而“灶肚”實際的意思則是指柴灶用來“落灰”的那個部分。也就是柴灶裡面。柴灶的內部是大有乾坤的,就像我們肚子裡面一樣五臟六腑俱全!

    其實柴灶的省柴原理很簡單,它就是參照煤氣灶的原理進行設計,將“灶口”、“灶橋”、“灶舌”、“灶壁”“灶肚”和“煙囪”這幾大部分進行了精巧的改動,讓柴火在灶內迴旋讓“火氣”留在灶內的時間更長,從而保證了鍋的熱度而達到了省柴的目的!

    而老式柴灶的構造原理卻非常簡單,內部可以用“空無一物”來形容,組成部分可以用三點來形容:1.灶框、2.灶膛、3.煙囪,簡單一點來說就像我們小時候“過家家”一樣,用三個紅磚支著一口鍋來煮東西一樣簡單。這種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火力猛,而最大的缺點就是柴火的用量較多。

    所以省柴灶就在老式柴灶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節約的資源的“元素”,就像我們的口腔內一樣,有舌頭和牙齒來先將飯菜嚼碎再嚥到肚子消化,在嚼碎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嚐到了飯菜的味道,同時味覺上也吸收了飯菜的精華!所以省柴灶的內部設定了一個“灶舌”用來消化柴火,還設定了多道“灶壁”讓柴火燃燒的火焰在內部迴旋將“熱浪”傳遍整個“灶膛”讓鍋的受熱更加均勻!同時又保持住柴火的熱量,輸出速度減慢增加了保溫的功能!

    誇張點說就是“省柴灶”一把火能燒一頓飯,而老式柴灶燒一頓飯卻要一捆柴!

    綜上所述:老式柴灶的弊端就是排煙不暢和浪費柴火。而省柴灶的設計要求則是要保證排煙暢通和改良灶膛內部結構,從而達到省柴的目的!

    不過拿老式柴灶和新式的省柴灶對比的話,老式柴灶就是“剛猛型”,而新式省柴灶則是“溫柔型”的,雨哥則更喜歡老式柴灶的剛猛,炒菜做飯火力夠猛才帶勁!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文小實驗打凹了的乒乓球變原樣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