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在廣美

    對於無腦臨摹這個事,在畫室中太常見了。

    哪個畫室沒有無腦臨摹的小朋友?

    對於無腦臨摹這個事,老師想告訴你: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意識到了臨摹時候“有

    腦”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減少了無腦臨摹出現的機率。

    首先回答你的問題什麼是無腦臨摹,是不是沒有學到東西就算無腦臨摹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我們得看你對學到東西的定義是什麼。1.如果寄希望於臨摹一兩張作品便能有明顯進步是不太切實際的。

    作為初學者我們選擇臨摹的初衷無非是從優秀的作品裡面學到東西,從而提高我們自己創作時的畫面。

    而我在畫室中見到比較多的同學在僅僅臨摹了一兩張之後,畫面沒有明顯進步便開始懷疑臨摹的用處,認為臨摹只是“照抄”對自己的畫面並沒有什麼實質的益處,此時便會覺得自己沒學到東西。

    針對這種同學我想說的是,此時並不是臨摹無用或者你臨摹方式有問題,而是可能你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量,肌肉與大腦都沒有形成相應的記憶。這時候只要你能堅持下去,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把所學展示在畫面上。

    2.何為無腦?是不是一定要背下來才叫“有腦”了。

    我注意到你說是不是沒有學到東西就算無腦。

    既然這樣我們首先得要明確我們是想要學到什麼東西,是畫面的關係,表達的技法還是用色或者其他……有腦也可以稱為有意識,有意識的畫畫是對大腦和肌肉的雙重訓練,事半而功倍;而無意識的臨摹相當鍛鍊僅僅是肌肉記憶,往往可能會事倍而工半。

    如果不經思考一味去照抄畫面上一些小的東西,結果往往是你當然可能和他畫的幾乎八九不離十,但是如果讓你自己再畫一張可能又是“原形畢露”了。

    這時候我稱它為無腦臨摹。我見過很多同學不管是臨摹也好還是寫生都很喜歡照抄:臨摹力求連發絲都一根不差,巴不得角度都一模一樣,如果不是紙不透明的話,可能他能把那張畫拓下來。

    寫生就開始抄模特,衣褶少一根可能他都會不舒服。當然要肯定的是大家對畫畫細緻有耐心的態度,但是一味的照抄卻是不可取的。

    大家需要知道我們當然不是人肉印表機也不是照相機。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對某一個東西進行歸納式的學習,而非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固然能交一份比較好的作業,但對於我們自身的能力的幫助卻是有限的。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那怎麼才能有意識的臨摹呢?

    下面快拿小本本記下來吧,乾貨開始了:

    臨摹之前不管是老師的作業或者是自己找的圖片也好,拿到之後首先三“省”吾身哈哈哈:

    我想學到什麼,我可以學到什麼,我需要學什麼。

    下面我以這張速寫舉例:如果是無腦臨摹同學們往往就開始動手抄了,但是你康康這些調子它抄起來不累嗎?

    這個髮絲,光影你抄到一毫不差的時間別人都畫完好幾張了。

    這時候要想有腦臨摹你就要想了,我要學什麼呢?我什麼地方不足呢?

    比如我是想學人物體積怎麼表現,怎麼有虛實關係。你臨摹到這一塊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他是怎麼表達這一塊兒的。

    腦子先明白他是怎麼想的,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事情就簡單多了,這時候你可以多找幾張這種感覺的畫來看,去觀察他們怎麼表達人物體積,然後你其實會發現肯定會有共通之處的,而這就是你需要學習,去記住的東西了。這時候一遍下來可能你的手會有點難跟上,你可以完成作業來了再來幾遍鞏固啊,熟能生巧,這樣你就吸收了別人優秀的東西。

    這個時候你或許不能把這些畫都背下來畫的一模一樣,但是who care呢?你已經會畫這個東西了啊,已經畫的有那味兒了,這時候是不是一模一樣已經不重要了。

    所以綜合下來我們得明白,臨摹不是也不應該是一次抄襲大賽,比誰抄的像而是步步高家教機(步步高可以考慮打錢哈哈哈)哪裡不會點哪裡。

    明白自己缺什麼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比如我人體比例不行,我就專門找大師畫過的人體去訓練;我畫的人物動態不夠優美,我就去找那些誇張有趣的動態去學習;我的表達手法比較呆板,我就去找我感興趣的畫面去學習……

    臨摹的意義不在於照抄而在於利用現代資訊發展的便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促使我們更快的進步。

  • 2 # 我的素描作品

    很高興來回答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繪畫中什麼是無腦臨摹,怎樣才能有腦臨摹,我個人的看法是,無腦臨摹就是喜歡某幅作品,看作品好看,就照著葫蘆畫瓢,單純的模仿。這樣你就是畫的在多,臨摹的在多,也是無腦臨摹,對你的繪畫水平的提升,起不到太大作用。

    怎麼樣才是有腦臨摹呢,就是我們在臨摹每一幅作品時,要觀察他的畫法,而不單純的照著畫,比如臨摹花卉,要看看花瓣的層次是怎麼畫的,葉子,莖都是怎麼畫的,有什麼規律,找出繪畫作品的規律,在遇到這樣的花卉自己就可以畫了,這就是有腦臨摹,從中能學到一些繪畫技巧規律等,這樣你臨摹的多了,就可以自己掌握一些繪畫技巧,熟能生巧,畫的多了,慢慢的就可以自己,自由的想畫什麼就畫什麼了。

    所以有腦臨摹是提升繪畫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之一。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3 # 美術藝考狸大叔

    可以說臨摹是大部分普通人學畫都必經的一條路吧。

    每次臨摹我都覺得這是我離大師距離最近的時候。

    隨便找找市面上教繪畫的書,100頁的書有80頁都是供你臨摹的範畫和圖片,

    所以臨摹是什麼?

    臨摹就是輔助學習繪畫的一種方法。也是習畫的基礎。

    你別說就光我們普通人臨摹,大師也愛臨摹,而且更是有模有樣,

    (張大千臨趙孟頫秋林載酒)

    (張大千臨印度畫仕女)

    畫家葉淺予就說,“張大千是所有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把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書畫鑑賞家、史論家傅申也評價張大千:“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變石濤,要變八大就變八大,要變唐伯虎就變唐伯虎。”

    除了張大千這種名家的臨摹外,現存於世的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周昉《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和張萱《搗練圖》也均是宋人摹本。

    這種意義上,逼真的摹寫往往比創作更有意義

    但同樣是臨摹名畫,還有另一種情況

    這一屋子名畫

    都是大芬村流水線生產的。

    不同於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的傳承和發展,

    這些名畫都來自於一人畫眼睛,一人畫鼻子......每人負責一個區域性,形成的一條完整而系統的產業鏈。

    對於他們來說臨摹已經不是一種功利性的學習手段了,還成為了一種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

    所以在臨摹這件事上,看似行為一樣,不同的方式所匯出的結果價值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了。

    我最熟悉的臨摹場景肯定就是美術生在藝考前那段無法跳過的經歷了。

    藝考前,寫生佔了一部分,但是要想獲得大進步,肯定是要課下多進行臨摹練習的。

    但經常有學生會問我,老師我臨摹了這麼多畫,怎麼沒有進步啊!

    那我想說,就是有一種臨摹是,

    沒有理解,完全盲目照搬。

    這種情況下不屬於臨,只屬於抄。

    比如,同樣都是畫名畫,張大千就是臨,大芬村就是抄,明白了嗎?

    題主不是想問什麼是無腦臨摹麼,

    哈? 我來給你舉個例子。

    這是一副優秀的素描頭像作業,你臨摹它的時候,你不去模仿他畫的結構技法,畫面黑白灰的關係,你只學會在額頭和眼皮上同樣的位置上點上一模一樣的高光,

    這,就屬於無腦臨摹。

    那什麼又是有腦臨摹呢?

    根據我曾在畫室任教經驗,總結了這麼幾個特點:

    一、不依樣畫瓢

    臨摹是為創作服務的,

    臨摹的根本意義在於獲得繪畫技法的能力,強調的是一種能力的獲得。而不是臨的有多像,像就好,不像就是不好。

    如果對臨摹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會一直停留在一般的模擬上。

    還是那句話,不動大腦,只是手上在機械地重複。這不是臨,這是“抄”。

    二、不要一曝十寒,要循序漸進的堅持

    學習一門知識就要不間斷的練習,臨摹是一個持續性的行為,尤其是考前美術,要透過不斷的訓練,讓肌肉形成記憶。

    三、取得進步不得意,時常反思

    當你臨一幅畫臨到非常像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不再需要臨摹,可能你這一遍臨摹的很像是流於表面,要反覆鞏固,要將技巧與知識印在腦海裡最終成為自己能運用的才是臨摹的意義。

    關鍵點來了!我們重點講一講如何進行有腦臨摹。

    初級階段:只描摹形式,有樣學樣

    在這個階段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我們要挑選符合自己能力範圍的臨摹物件,

    選擇好合適的難度係數,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臨摹是有效的。臨摹物件要“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的完成。

    其次,在筆觸技巧上,儘可能的去還原範畫。

    對於一些構圖方式,比例關係,細節把控的等等,觀察遠不如練習來的容易理解。

    中級階段: 有些畫初步臨摹完後,就要開始思考它畫面中的技巧和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重點還是分兩點,首先要記錄回顧臨摹時的難點,

    這樣方面日後在寫生或者創作中檢視和完善自己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其次,要梳理知識和技法。在回顧問題的基礎上,對整體繪畫思路的梳理以及知識技法的歸納,會加深我們對畫面的理解,也使我們最佳化並進行更高效的臨摹。

    高階階段:深度思考,分析風格。

    在這一階段中,對於原畫的知識與技法我們已經可以說掌握其中了,但如何融入自己的特點,使學到的知識完全轉化成自己的靈活運用,需要我們在臨摹時進行深度的思考和總結。

    臨摹優秀的畫,是我們掌握繪畫經驗最快速的一種方式,經常說,畫畫,只有眼高,才能手高。“眼高手低”作為學畫期間常能聽到的貶義詞,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所謂的“眼高”,沒有眼界和鑑賞能力,就更不會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了。

    但無論是臨摹還是寫生,甚至是創作的過程中,學習的過程中只要“無腦”就不會產生意義,只有思考的學習才會讓我們有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朴槿惠案件司法程式即將畫上句號,她的命運在年內會逆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