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花精靈
-
2 # 亢歲平
蜜蜂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蜜蜂屬的總稱。中國目前共有6種,東方蜜蜂、西方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排蜂)、黑大蜜蜂(巖蜂)。其中能夠人工飼養、飼養量最多的為西方蜜蜂的亞種義大利蜜蜂(簡稱意蜂)和東方蜜蜂的亞種中華蜜蜂(簡稱中蜂)。蜜蜂是以蜜粉源植物的蜜粉為食物。蜜蜂的飛翔速度約為20.9~25.7千米/小時。
燕子是雀形目科74種鳥類的統稱。中國目前發現的只有家燕、金腰燕、Swift、樓燕等4種。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居多且較為常見,其主要捕食飛翔中的昆蟲,如蚊子、蒼蠅、蛾類、蝶類、蜂類等,也偶爾捕食跳躍或爬行中的其它軟體或甲殼類弱小生物。其飛翔速度在75千米/小時~300千米/小時不等。家燕的飛翔速度可達120千米/小時。
透過以上比對不難發現,家燕的飛翔速度是蜜蜂的5倍。
在蜜蜂繁忙的採集季節,外出採集的蜜蜂不論來自本場還是外場蜜蜂,一般忙於採集,都能和諧相處。既使遇到敵害攻擊,只因數單力薄,也只有逃脫的份。
凡近距離在蜜蜂巢門前駐足觀看或走過的人,都不同程度的遇到過被飛翔中的蜜蜂碰撞、追擊甚至蜇刺的遭遇。
若駕駛車輛以60千米/小時以上的速度行駛時,前擋風玻璃上常常有不明生物被撞擊後留下的疤痕。若車輛經過的路邊有蜂場、低矮的蜜粉源植物或水源時,則多為蜜蜂被撞擊致死後所遺留的體液或其它殘留物質。
在棗樹流蜜期,棗樹針刺上偶爾挑著的蜜蜂屍體。水源地採水時,被風浪打落懸遊的蜜蜂,巢門口相撞跌落等等…
蜜蜂儘管小巧靈活,但其飛翔受風力、風向、溫溼度等影響較大,在規避障礙、敵害或者遇到突發狀況時,其自救力卻異常脆弱,更多隻能靠團隊的合作。
我們偶爾也會見到有數只燕子在蜂場上空反覆盤旋衝刺,燕子身後有無數追刺的蜜蜂被紛紛遺落的場景。蜜蜂與燕子,無論在體能、體量及飛翔速度,都不在同一檔次或量級,部分蜜蜂協同攻擊飛翔捕食的燕子,只會帶來更多、更大的損失。
好在燕子的食譜較為廣泛,多以飛翔中的諸多害蟲為主,是益鳥和人類的好朋友,且燕子叢集攻擊蜂場蜜蜂的持續時間有限。
因燕子親近於人類,對我們的驅趕往往無動於衷。但燕子警覺性高,對突然的驚嚇非常敏感。我們可以採取敲擊、強光刺激等方法給予區域驅離,不得采取其它方法驅滅。
-
3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家燕是世界上最常見、分佈最廣的陸地鳥類之一,它們是長途遷徙的候鳥,夏天在北半球高緯度,冬天在低緯度或赤道。家燕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鳴禽,大約有麻雀那麼大。它長15至18釐米,翼展29至32釐米,重15至20克。
家燕是主要食蟲,也就是說它主要吃飛行中的昆蟲,蜜蜂、飛蛾等飛行昆蟲是家燕的食物,家燕可以以每小時74公里的速度飛行。 家燕一般在陸地上的開闊地區覓食,包括郊區公園和球場、農田、海灘和開闊水域,如湖泊、池塘和沿海水域。它們的範圍從海平面到3000米。
繁殖棲息地必須包括覓食的開闊區域、築巢的建築或懸崖,以及為築巢提供材料的淤泥源,如河岸。 幾乎所有種類的昆蟲構成了家燕食物的大部分,還有甲蟲、蜜蜂、黃蜂、螞蟻、蝴蝶、飛蛾和其他飛蟲。家燕通常捕食相對較大的單一昆蟲,而不是以成群的較小獵物為食。它們還會吞下砂礫和小鵝卵石,或蛋殼和牡蠣殼,這可能有助於家燕消化昆蟲或在飲食中新增所需的鈣。
家燕探索許多潛在的築巢地點,它們飛起來盤旋調查一個地點,然後在縮小選擇範圍之前轉移到另一個地點。首選地點包括屋簷、椽子、橫樑、棚屋和馬廄,以及橋樑、碼頭和涵洞的下側。他們也可以使用前幾年的巢穴,但要避開那些被蟎蟲或其他寄生蟲嚴重侵害的巢穴。
雄性和雌性家燕都用泥土建造巢穴。它們在嘴裡收集泥土,並經常把它和草莖混合製成顆粒。它們首先建造一個小架子來坐,然後建造鳥巢的側面。如果靠著牆或其他垂直表面建造,結果是半圓形、半杯形。建在橫樑或其他水平面上的巢形成一個完整的窩,口寬約5釐米,深約5釐米。家燕先用草,然後用羽毛來裝飾巢穴,在群體中,它們可能會從鄰近的巢中竊取巢襯材料。
當重複使用鳥巢時,燕子會清理掉舊羽毛,並在鳥巢邊緣新增新的泥土。 燕子幾乎只在飛行中進食,比許多其他種類的鳥類飛得更低,通常幾乎緊貼地面或水面。它們在田野、沼澤、湖泊和沿海水域的半空中捕捉蒼蠅和其他獵物。它們偶爾會以地面上行動遲緩或死去的昆蟲為食。家燕的捕食者主要是鷹、隼鷗或鴴。
-
4 # 獵奇動物社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從對人類的作用來看,蜜蜂能夠傳播花粉,還能夠釀蜜,是一種益蟲,而家燕則是一種除害蟲的能手,也是一種益鳥。從表面上看,它們兩個似乎沒有什麼交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我們簡單的來說一下蜜蜂與家燕的“恩怨”。
家燕與蜜蜂的交集蜜蜂可以說是自然界中最勤勞的動物之一了,它們的壽命僅有1-3個月,而在這期間,它們每天都需要採集花蜜,而且僅僅上一滴蜂蜜,就需要小蜜蜂採集上萬朵花才能製成。當然,這裡說的是蜜蜂中的工蜂。這些工蜂均為雌性蜜蜂,由於其在孵化後只喝了少量的蜂王漿(蜂后是喝了15天左右蜂王漿才長成的成年雌性個體),所以在20天左右成年後,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最終成為了只會幹活不會生育的雌蜂。
由於工蜂需要採蜜來餵養蜂后以及幼蟲,所以,蜜蜂在中國的北方只有春暖花開的季節(每年的4-5月份)才最活躍。但是,這個季節,對於燕子來說,正是從南方飛回北方的時候。
由於燕子在飛行中消耗了大量體力,而且回到北方後就開始築巢和產卵,所以也需要更多的營養。當時,作為家燕主食的蚊子和蒼蠅在4-5月份還不是很多,因此,勤勞且密集的蜜蜂就成了燕子的主要獵物之一。
蜜蜂能躲避燕子的攻擊嗎?既然家燕把蜜蜂當成主要獵物之一,就證明燕子有足夠的實力捕獵蜜蜂的。
首先,蜜蜂唯一的防禦性和攻擊系武器就是自己尾部的螫針,但是面對被厚厚羽毛覆蓋的家燕,它的攻擊毫無作用,而且家燕全身即使沒有被羽毛覆蓋的地方也有厚厚的角質層,也是蜜蜂無法破防的。所以,蜜蜂見到家燕只能逃跑。
其次,蜜蜂的飛行速度平均在30公里每小時左右,飛行的高度在100米以下,通常只有1-10米的高度(食物的富集高度),而家燕則不同,通常在自由飛行時,家燕大都採取滑翔的飛行方式,在滑翔時,它的時速通常只有50公里每小時左右,但是在捕獵時,它會加快雙翅的振動頻率或者透過俯衝,將速度提到98公里每小時左右。(注:時速在11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的是褐Swift,而不是家燕。也就是說,即使家燕在滑翔時,速度都是蜜蜂極力飛行的接近2倍,家燕捕獵時的速度甚至是蜜蜂飛行速度的3倍還要多。因此,蜜蜂想要靠飛行躲避家燕的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問:蜜蜂體長僅有1釐米左右,燕子是如何鎖定它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燕子有著發達的視覺。在風雨將至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夠發現燕子低飛,所以,當我們看到許多燕子低飛時,大概就知道風雨要來了。當然,這個現象大家都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原因就出在燕子的食物上。
當風雨要來時,氣壓變低被昆蟲們感知到,而在昆蟲的反應中這就是要來大雨的前兆,於是大量的昆蟲出動尋找遮風避雨的地方,而此時受低壓風暴的影響,昆蟲大都只能低飛,所以,燕子自然就跟著低飛捕獵食物了。
提到這個話題的原因就是在風雨欲來之前,天空大都比較的昏暗,在較暗的光線,低飛的狀態下,燕子都能準確的捕獵到我們都很難發現的昆蟲,可見其視力之好。其次,燕子有較為發達的視力矯正系統,它們能夠在目標突然轉向的情況及時用肉眼捕捉到,然後快速的傳到大腦,大腦隨即做出變換飛行方向的指令。讓即使小如蚊子的昆蟲都很難逃過燕子的捕獵。
並且燕子的距離感也非常的好,它們甚至能夠準確的用嘴銜住水面上漂浮的昆蟲,而且絲毫佔不到半滴水。
總結蜜蜂是家燕的獵物之一,而且蜜蜂的飛行速度、反應能力都遠不如家燕,所以,一旦被家燕盯上,蜜蜂很難逃脫。當然,家燕吃蜜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因為隨著天氣變熱,蚊蠅等昆蟲的數量逐漸增加,家燕最終還是會回到主要以蚊蠅和田裡的害蟲為食的生活的。
回覆列表
蜜蜂很難躲開家燕的攻擊的,除了利用樹叢有利地形巧妙的躲過,靠飛行能力是無法躲過家燕的攻擊的。
蜜蜂能躲開家燕的攻擊嗎?蜜蜂的天敵很多,除了那些進入蜂巢裡的馬蜂,螞蟻,蠟螟,蟾蜍等外,天上飛行愛吃蟲子的鳥雀及蜻蜓等也是蜜蜂的天敵。加燕也是吃蟲子的,蜜蜂和蝴蝶等都是燕子的食物。
在燕子繁殖季節,幼燕要吃的食物很多,要捕捉的蟲子也很多。每窩平均有4只左右幼燕,每隻平均一天要吃180只蟲子,再加上燕子自己要吃的,每天就是600只蟲子左右。燕子是捕捉空中飛行的蟲子,在白天飛行的就是蜜蜂,蝴蝶,蜻蜓之類的,在所有的被捕食者中,飛行能力差,口感最好的恐怕就是蜜蜂了。而且蜜蜂的數量比較多,捕捉容易,燕子就當然喜歡吃蜜蜂了。
燕子的飛行技巧難有昆蟲超越的,只要燕子想吃的蟲子是很難逃脫過的。蜜蜂雖然採集蜜粉的能力強,但是飛行能力真的不怎麼樣。一般的鳥雀都能輕易的捕殺飛行中的蜜蜂,飛行能力超強的燕子,當然就更容易捕捉到蜜蜂的。
所以對於蜜蜂來說,燕子是可怕的天敵,在蜜蜂出行的地方,如果遇到燕子的追殺是很難逃脫的。
出巢飛行的蜜蜂面臨的危險有多少?在一般人看來,蜜蜂採集花蜜花粉只不過是辛苦一點,並不存在生命危險。其實蜜蜂每一次出巢都是充滿風險的,可能會輕易喪命。
在自然界中都是弱肉強食,蜜蜂作為弱小的昆蟲,有很多的天敵,運氣不好就成為天敵的食物。那些吃蟲子的鳥雀只要遇到蜜蜂就能輕易的捕食,蜜蜂的蟄針是對付不了這些捕食能力強的鳥雀的。在飛行途中,如果蜜蜂被這些鳥雀發現就會很快被吃掉。所以蜜蜂飛行時會盡量選擇低空飛行,避免被這些捕食者發現。
但是蜘蛛會在低處結網,燕子,蜻蜓也會玩低空遊戲。就算沒有碰到燕子蜻蜓等這些捕食高手,如果遇到蜘蛛網被粘住了,蜜蜂也會輕易送命的。
如果為了躲避敵害的追捕,或者遇到大風,跌落在地上,被粘住了或者掉入水中,蜜蜂也會犧牲。
所以說,工蜂出巢採集並不僅僅是辛苦,也是有生命危險的。在蜜源期大量採集蜂死亡,造成蜂群衰竭,並不都是因為累死了,有些就是喪命在這些敵害的口中。在蟲鳥多的地方,工蜂出巢採集,可能是九死一生,損失很大。
有什麼辦法能幫助蜜蜂躲開家燕等敵害的攻擊?看到蜜蜂被捕殺養蜂人肯定會心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助蜜蜂躲開家燕等敵害的攻擊呢?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想過,但是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沒有完全有效的辦法。因為人無法趕走這些蟲鳥敵害,當然也不能去殺滅。能做的只是讓蜜蜂遠離這些敵害,不讓這些敵害輕易發現。
因為鳥雀喜歡在蟲子多的地方捕食,樹林和水域是鳥雀活動多的地方。所以養蜂人在設定蜂場時要遠離樹林和水庫等鳥雀活動量多的地方。蜂場要開闊,便於蜜蜂飛行,能讓蜜蜂低空飛行躲避敵害。
在密林陰暗的地方,是蜘蛛馬蜂等敵害喜歡的,蜂場就不要靠近密林,不要在陰暗的地方。遠離敵害,每天少死點蜂,就能減少損失。
好了,說了這麼多大家也明白了,蜜蜂在採集時會很容易遭到敵害的捕殺,家燕的攻擊是很難逃脫的。養蜂人為了避免蜜蜂被捕食者殺死,設定蜂場時要遠離敵害活動的地方。蜜蜂被殺死是避免不了的,養蜂人就只能努力繁蜂,讓蜂群保持旺盛的狀態,才會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