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
2 # 使用者6857797169671
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影響。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意思是:達到極度虛無,守住極度清靜。萬物一起生長,我因此觀看它們的往復迴歸。萬物紛紛紜紜,各自迴歸到自己的根本。迴歸根本叫做“靜”,這就叫做回覆本來狀態,回覆本來狀態叫做“常”,瞭解常道叫做“明”。不瞭解常道就會輕舉妄動而招來兇險。瞭解常道才會包容,包容才會公正,公正才會周全,周全才會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會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會長久,終身不會有危險。擴充套件資料在這一章中,作者由自身的一種修煉體會講起,告訴世人,自己在修煉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時,所感受到的大道執行,然後引出自己的感受,即,我們的世界,一個萬物生生不息,不斷迴圈往復的狀態。虛極靜篤是一種得道的境界,“虛靜”容易到達,但“虛極靜篤”卻很難達到,需要長期的修煉。按照道家內丹派的說法,經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個階段以後才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按照佛家的說法,叫戒、定、慧三學,先要五戒十善,然後“入定”,“入定”就是要達到“虛極靜篤”的境界,這時候就會有大智慧出現。
致虛極,守靜篤,“致虛極”,造其極曰“致”。“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的意思。真空無象曰“虛”。“虛”就是佛家所說的“空”。以往道家只講“清”與“虛”二字。“清”是形容那個境界,“虛”則是象徵那個境界的空靈,二者相通意同。虛而至虛曰“極”。“致虛極”,就是要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一絲雜念與汙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守靜篤”,寂然不動曰“靜”。虛一渾厚,靜而至靜曰“篤”。“守靜篤”講的是修煉功夫,要一心不亂、專一不二地“守”住心。如靈貓捕鼠一般,目不轉睛,聚精會神,思想高度集中。又如雞之孵卵,緊閉雙目,精神內守,專注在所孵的雞蛋上。這是一種修定的功夫,也是虛靜到極點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