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SM藥盾公益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按照中醫藥理論的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的,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而傳統意義上的煎藥就是指中藥飲片的煎煮方法,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飲片的治療療效和用藥安全。

    01 煎煮工具怎麼選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們要知道,煎煮用具一般選用砂鍋或瓦罐。因為砂鍋瓦罐煎藥時受熱均勻,傳熱緩,保溫性強,煎出的藥液性質穩定,能保持原汁原味。煎藥忌用銅、鋁、鐵等金屬容器,因為金屬容器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化學發應,影響藥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影響用藥安全性。

    02 煎藥前應該做些什麼呢?

    煎藥前最好將中藥飲片先浸後煎。在煎煮飲片前,可將飲片用水迅速衝淋一下,去除雜質。或者不必清洗直接浸泡,因為有些粉末狀藥材和水溶性成分的藥材水洗之後會使有效成分流失,藥效降低。用冷水浸泡30分鐘左右,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便於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後再加水煎煮。那麼,煎藥需要用多少水呢?“明代李時珍曰 - 其水依方,約二十兩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為準。”古人告訴我們,煎藥時加水,應加到高出藥面2釐米左右或一節手指的高度即可。

    03 煎煮火候及時間是多久呢?

    一般中藥飲片煎煮先用武火(即猛火)將鍋燒開後,再改用文火(即小火)煎煮30分鐘左右就可以倒出。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騰後再煎煮15~20分鐘即可。而滋補藥物則需要先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慢煎藥約40分鐘至1小時才能達到最好的藥效。

    04 特殊煎煮方法

    先煎藥

    用水提前先煎煮15-30分鐘,然後將其他藥加入同煎。包括礦物和貝殼類:先煎能增加溶解,有利於有效成分煎出(包括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瓦楞子、龜甲、鱉甲、水牛角等);毒性較大的藥物:先煎能降低毒性和毒副作用(包括附子、川烏、草烏)。

    後下藥

    待其他藥煮到最後5分鐘時才加入同煎。這是因為某些藥物由於含有揮發油,有芳香氣味,藥性容易揮發,久煎易喪失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時間宜短。如薄荷、木香、豆蔻、砂仁、沉香等。

    沖服藥

    將沖服藥粉放入已煎好的藥汁中攪拌後服用。有些貴重藥材被製成粉劑,沖服的目的是充分溶解利用這些貴重藥材的有效成分。(有三七粉)

    烊化藥

    一些膠類藥,粘性大,若混煎會導致藥液的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溶出,膠亦受一定損失。因此煎煮時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與藥汁兌在一起服用。或隔去藥渣後再放入加熱、攪拌,令其溶解後服用。如阿膠、鹿角膠。

    包煎藥

    含澱粉、粘液質較多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易粘鍋糊化,故需包煎,如車前子;附絨毛的中藥材,也採用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

  • 2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個人理解,生藥與煮藥或有一定的不同。

    主要原因是,煮的過程,很多有效成分析出溶解在水裡,可能還會有少許在那個溫度裡會產生的化學作用。

    一些藥也有先下、後下之區別,先下之藥,需要藉助加熱的時間,或除去一些不當的藥性,如附子一般至少要單獨煮40分鐘,再下其它的藥,這樣以利於去除附子的毒性。還有一些藥煮的時間長,為了更好的溶化藥性,如一些礦物藥,不容易溶於水。而一些藥後下,則多是藥性輕靈、上浮之藥,這類藥用的就是它的清氣,上浮之氣,煮的時間長了,藥性就丟失了,揮發了,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了。

    這樣,按照藥性之不同,以及醫生的要求,遵醫囑煎藥,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而言,煎煮之湯藥,用於大病初起,較為嚴重之時,因為藥性醇厚,藥力大一些;而生藥(如散劑),則多用於調理身體之時。用量小,也較為方便。

    不過即便散劑,個人以為,或也是以滾水沖服為好,衝後加蓋,浸泡一陣子,待水溫降下來再喝。雖然不能完全達到煎煮的效果,畢竟多了一個高溫溶化的過程。因為藥物已經粉碎,溶化需時也少一些,效果接近煎煮。

    生藥,除非醫生有醫囑,直接倒嘴裡沖服,不然就還是略微泡一陣子會更好。拿到生藥,不妨多問醫生幾句,自己方便。同樣的費用,若能效果更好,豈不快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什凱克是個什麼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