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太子案發生了南明弘光帝時期,背景其實有點複雜,簡而言之,就是弘光帝的繼位並不是從崇禎那邊過來的,而且經過各種血緣關係,輾轉了好幾圈才到的他手裡。雖然說他的繼位在立法是上合乎國本的,但是卻被東林黨人所記恨。所以東林黨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攻擊他。此為一個背景。

    其二,明朝的崇禎帝在自縊之後,他的兒子也失去了線索。所以,只要是沒有崇禎的兒子出現,那麼弘光帝的位置就名正言順可以一直坐下去。但是卻不料,在浙江一帶卻出現了一名少年,自稱自己是太子,並且還招搖過市,引得眾多百姓深信不疑。這其中不乏有東林黨的大力推動。太子案的背景就是如此,我們可以接著來說一說,此案造成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這個太子本身是個假的,而且在弘光帝找人驗證的時候,也被識破了他是假冒的。但是有一個本質的問題,就是即便他是假的,也依然成為了東林黨攻擊弘光帝的一顆有力的旗子。

    所以東林黨人以此為噱頭,在民間各種宣傳,弘光帝過於貪戀皇位,並且還秘密謀害了太子等等。除此之外,他們來引導左良玉出兵去討伐。本來嘛,左良玉就因為自己沒有擁立之功,對弘光帝有很大的不滿,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正好是逮著機會了。要說他真的有多相信那個少年就是太子,也不見得,他只是剛好想要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謀求更多的權力。

    左良玉直接帶兵從武昌進發,而使得南明沒辦法,只能把所有的兵力都調去抵抗左良玉。這樣一來呢,南明在北邊的兵力就直接空虛露在外面了,所以清軍就藉此機會一舉攻破了揚州,直接殺到了南京。

  • 2 # 季我努學社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大明王朝正式壽終正寢。同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得到江北四鎮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等人支援,“立長不立賢”,力壓東林黨人支援的潞王朱常淓,被擁立於南京,改元“弘光”,建立了弘光政權,成為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偏安一隅,苟延殘喘。但新生政權面臨著日益逼仄的農民大軍和女真鐵騎,外患頻頻之際,仍內鬥不斷,其合法性也屢遭質疑,不得民眾擁護。“南渡三案”中的“太子案”之離奇詭異,卻又廣為流傳,南明政府之風雨飄搖,可見一斑。

    “太子案”緣起於弘光政權建立同年12月,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南逃途中遇到一內衣織有龍紋的少年。該少年自稱是思宗太子朱慈烺,於是便被帶回了南京。一路上少年倨傲不恭,招搖過市,氣派非凡,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真的太子。但後經核實,太子系駙馬都尉王昺之侄孫王之明假冒。可惜這一事件經過有心人推波助瀾,再加上朱由崧前期處理不當——派人秘密捉拿,落人口實,以至於士民“譁然不平”者甚多,甚至讓日後的“徽人之恥” 黃澍藉機逼反了 “擁兵百萬”、“ 南都倚為遮蔽”的左良玉,以清君側” 傳檄討伐時為首輔的馬士英。史載“有北來太子事,澍藉此激眾以報己怨,召三十六營大將與之盟。良玉反意乃決”。

    但真相雖已昭明,可事情並沒有結束。1645年5月,清軍金陵多鐸攻佔南京,將弘光帝及偽太子一併解往北京,斬於市。此時的偽太子反而被稱為真太子。可見“太子”完全成為了各方勢力角逐的工具,“太子案”也不過有人故意設局罷了,更有人因勢利導,爾虞我詐間,真相還重要嗎?

    參考文獻:

    1、田波甫:《明末清初話短長之六 衰世爭出離奇事弘光朝的南渡三案》

    2、李清 :《南都錄》

    3、張廷玉等:《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後期,晉武帝司馬炎為什麼支援龐會滅門關羽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