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原本的改稻為桑,其實就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但是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並不適合執行。而高翰文提出”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是針對毀堤淹田之後的,是為了賑災。

    下面我們詳解“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政策的執行情況,到底有多難?

    一、

    嘉靖四十年,朝廷定下了改稻為桑的國策,但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於是嚴世蕃下達了毀堤淹田的命令。

    就這樣,大明朝的為官者,就因為國庫空虛,一些官員就腦路驚奇,把新安江挖開淹百姓。目的就是為了讓百姓的土地變得不值錢,從而能夠低價買田,以完成既定國策。

    此事一出,亙古未聞,有良心的官員哀嘆一聲百姓不易,沒良心的官員卻自我安慰。要麼說著“一兩個縣嘛,皇上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要麼說著“死一萬人是一個數字,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為了能對朝廷有所交代,萬般無奈之下的浙直總督胡宗憲,並沒有順著嚴世蕃的意思,把此事定性為天災,而是定性為了人禍。並先斬後奏,把毫不知情的河道監管李玄、一心想報答胡部堂的杭州知府馬寧遠、建德和淳安縣的兩個二傻子縣令常伯熙和張知良,一併處斬,並以河堤失修為藉口上報朝廷。

    就這樣,在淳安和建德百姓的感恩戴德之下,以胡宗憲為主導的事故追責草草收場,而善後工作隨後也予以拉開。

    關於善後工作各派的意見如下:

    嚴黨一派,浙江有鄭泌昌和何茂才,京裡再派出去一個高翰文。毀堤淹田已經成為既定現實,下一步就按照高翰文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針進行。說白了,就是讓老百姓拿被淹的土地來換取賑災糧,至於百姓吃完了賑災糧後咋辦,不在各位的考慮範圍之內。

    清流一派,以譚倫為首,再派出海瑞和王用汲,目的是讓浙江亂起來,以此用來扳倒嚴黨。但是畢竟自己是清流,拿百姓當籌碼不夠道德,所以,扳倒嚴黨的同時儘可能的顧及百姓。

    宮裡一派,以嘉靖帝為首,呂芳坐鎮指揮,楊金水具體執行,目的就是不管你們其他兩派怎麼折騰,百姓是死是活,我們就一點要求,給朕錢!

    而地方上更是爭鬥的延續,鄭泌昌和何茂才自不必說,單說趙貞吉,卻在落井下石:

    “我不瞞你,瞞你也瞞不住,一百船,兩百船糧,江蘇都拿得出,卻不能借給浙江,你心裡也明白,不是我不借給你,是朝局不容我借給你!”

    同時說了一句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死一萬人是一個數字,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二、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很好理解此時的大明朝浙江官場了,其實就是嚴黨跟清流的戰場。一夥人一心要辦成改稻為桑國策,不惜禍害百姓。一夥人是一心不讓對方辦成改稻為桑國策,不惜禍害百姓。

    而毀堤淹田之後如何賑災上面,各派驚奇的一致,先說清流派的張居正,面對胡宗憲向國庫請求調糧被拒,王爺過問時,說了一句實話:

    “王爺,說句您不一定愛聽的話,能調,這個時候我們也不會給他調了。”

    嚴黨更不用說,調糧去賑災,老百姓還怎麼賣田換救命糧,不賣田,大家怎麼撈一筆,又怎麼完成改稻為桑國策?

    而後來真正扭轉乾坤的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海瑞,一個是高翰文,當初卻是以背鍋俠的身份去的。

    當初譚倫在裕王府就說了:

    “我能幫的也就一條,盡力讓官府和那些絲綢大戶,把百姓的土地都賤買了去!”

    但是他擔心的是,百姓賣了田,也得不到糧,這樣就等於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所以,覺得還是派兩個人去,一個是海瑞,一個是王用汲,目的很簡單,僅僅是彌補一下內心不安。他們要是勝了,浙江就不會亂,不亂就沒法扳倒嚴黨,所以,從一開始就給他倆的命運定了基調:

    “不說救斯民於水火,至少可以和嚴黨那些人拼殺一陣。”

    拼殺到最後,那就是一個死,譚倫擔心他不願意,張居正出主意,只要這封信給了他,他必然會心甘情願去死:

    “公果殉國於浙,則公之母實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實為天下人之女……”

    諷刺的是,最後海瑞的女兒、妻子、肚子孩子,全部慘死,除了同在獄中的王用汲,沒有一個清流官員哪怕照顧一下。尤其是海瑞的妻子,難產三天,朝廷硬是不給派醫生,嗚呼哀哉……

    三、

    毀堤淹田之後的浙江戰場,正式拉開序幕,其實不僅海瑞,高翰文也是嚴黨的替罪羊。因為嚴世蕃在送了高翰文文房四寶之後,就對羅龍文講了:

    “這一次讓他去推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倘若引起民變,這面對朝野,也算有個遮擋!”

    畢竟“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針就是高翰文提出來的!

    而海瑞之所以後來能成功,跟胡宗憲半路截著高翰文有很大的關係,不然,到了任上,第一回合他們就敗了。

    而高翰文太書生氣了,他以為官府和絲綢大戶會以正常價格買田,豈不知價格相差懸殊,那就不是“兩難自解”了,而是把百姓的難擴大數倍。

    浙江巡撫鄭泌昌和布政使何茂才,朝堂之上下令嚴禁百姓買糧,現在糧食是嚴控稀缺品,見一個抓一個,不然的話怎麼逼著百姓賣田?

    而“以改兼賑”這個政策的提出者是高翰文,同時他也是執行者,還有兩位執行者是海瑞和王用汲。說到底,這三個人就是背鍋俠,一旦出了問題,鄭泌昌和何茂才完全就把責任推到這倆人身上了。

    所以,一旦民變,要麼是高翰文的方略有問題,要麼就是海瑞和王用汲的執行有問題,總之跟其他人無關。

    本來海瑞和王用汲連知情權都沒有,還是高翰文硬頂著讓他們留在了會場。隨後大家對方略提出質疑,高翰文發話,這個方略是他提出來的,解釋權自然也在他這裡。

    而鄭泌昌和何茂才又不能就地免他們的職,不然誰去當背鍋俠,況且這幾個人都是有背景的,怎麼給上面交代?

    四、

    就這樣,為了逼這幾個人就範,鄭泌昌、何茂才聯合沈一石,利用芸娘對高翰文使了一招“仙人跳”,成功拿到高翰文把柄。

    同時,由於海瑞救了買糧的百姓,鄭泌昌、何茂才又使了奸計,利用井上十四郎,把這夥百姓誣陷成了通倭。

    就這樣,第二次朝堂會議,高翰文眼看就要淪陷,海瑞硬頂也頂不住,關鍵時刻高翰文暈了……

    但是,高翰文和海瑞等的了,淳安的百姓等不了,三天之後,他們就會捱餓,這也是何茂才底氣所在:

    “不羈押你不是本院沒有羈押之權……三天後,淳安縣要是還沒有推行國策,以至於餓死了百姓或激起了民變,本中丞將請王命旗牌,殺你!”

    同時下命令,讓海瑞去淳安處決通倭的齊大柱等人,同時沈一石的賑災糧船也出發了……

    由於高翰文、海瑞、王用汲等人從始至終都沒有簽字,為了確保低價買田正常進行,他們讓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牌子買田。至此,惹惱了嘉靖帝,你們怎麼搞錢沒關係,但是不能往朕身上潑冷水。

    事情這才有了轉機,也讓嚴嵩大怒:

    “嚴世藩,我告訴你,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誅滅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誅滅十族……”

    同時他們也對沈一石下了殺心: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鬧翻了天!”

    而沈一石自然也清楚自己的死期已到:

    “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

    在忍痛跟芸娘割裂之後,他瞞著所有人,突然把低價買田的糧船換成了“奉旨賑災”。

    但海瑞的危機並沒解除,本以為在沈一石的糧船到來之前就能解決掉海瑞,沒曾想,海瑞憑藉自己的智慧,硬是守著縣衙大牢撐到了譚倫帶兵來救。

    就這樣,因為沈一石的臨時起意,浙江的百姓拿到了糧食,暫時沒有了生命之憂。而由於沈一石壞了眾人的大事,他的死期也就到了,下一段爭鬥就是圍繞著沈一石的死展開。

    因為,朝廷沒有想到,抄了浙江首富沈一石的家,竟然沒抄到錢,錢去哪了?

    所以,整個賑災現場的爭鬥,歸根到底,都是一個錢字。而淳安的百姓自始至終也沒有見到朝廷來的一粒糧,他們之所以能撐到最後,全賴二老爺田有祿借來的糧食啊。

  • 2 # 汗青品鑑

    1、“以改兼賑,兩難自解”:“以改兼賑”的意思是官府找那些有錢的大戶,用稻穀將受災平民的稻田買過來,把稻田改作桑田,改種桑田之後養蠶產絲,製作絲綢;

    2、“兩難自解”的意思是:江南織造局要賣給西洋的五十萬匹絲綢,改成桑田之後有了蠶絲就能夠完成,能夠解決國家的困難,而且稻農賣了稻田之後,有錢的大戶會給他們稻穀生活,第二年還能聘請他們種桑田,也解決了百姓的生活問題;

    3、“改稻為桑”的意思是:發了大水,受了災害,讓百姓自己把稻田改做桑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通驍龍765g和765有什麼區別?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