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吃貨愛生活少年

    清朝的官員等級一共有“九品十八級”。每一品還有“正”和“從”之分。“正”高於“從”。然後同樣的品級還有“文官”、“武官”之分、“京官”、“外官”之分。

    比如正一品的文職京官有太師、太傅、太保等等。正一品武職京官有領侍衛內大臣等,歷史上的鰲拜、和珅等都曾擔任過此職務。

    再來看清朝的九品官,俗稱芝麻官,周星馳有部電影叫《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在裡面他所飾演的是清朝的一位人人喊打的九品候補知縣。知縣我們知道一般是正七品的官員,候補知縣是否為九品官還有待商榷。清代的正九品官有縣主簿,通判知事等等,從九品官有道庫大使、欽天監司晨等等,種類繁多,現在看來名字都十分的拗口。簡單理解,相當於現在的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長之類的。

    然後關於清朝的九品是幹什麼的這個問題,主要就是負責宗教祭祀、管理囚犯、掌候天文、太醫院的小醫生、縣領導秘書等等諸如此類,官很小,但是有的職位也有一定的實權。

  • 2 # 圖文繪歷史

    清朝的官制,一品到九品,又有正從之分,所以共九品十八級。

    按品級算,一品最大,九品最小,至於九品是幹什麼的,當然是官員,只要有品就是官。

    但是,九品還不是最小的官員了,下面還有從九品,還有無品的一大堆,有可能是吏,有可能是辦事員,也有可能也是個官。

    九品文官練雀補子。

    九品的官員有哪些,各衙門口子裡的京官、外官、文官、武官,都有九品的官員,總的來說,就是各衙門的最基層官員。

    比如京官文官裡,禮部有個會同館大使,專門負責接待外賓的,是正九品,他還有左右副手,是從九品。

    欽天監,古代專門看天氣制曆法觀天象的部門,這是個壟斷衙門,別人不可以學的,這個部門的有兩名監侯,專門推演曆法的,是正九品,專門管漏刻和報時的,是從九品,漏刻是古代一種靠水流來計時的工具。

    太常寺是掌管禮樂的,可以比作一支龐大的樂隊,這裡面的贊禮郎,專門忙前忙後,就是正九品,還有司樂,專門帶著一幫子人喊口號的,為從九品。

    各部衙門裡都有大量從事文書的辦事員,管理這些辦事員的官叫司書,為正九品,相當於現在秘書科的小頭頭。

    九品武官海馬補子。

    武官裡,禁衛軍裡的藍翎長,是正九品,這是禁軍裡最低級別的武官;地方部隊有個外委把總,是從九品,本來有個武官叫把總,為正七品,相當於縣公安局長,這個外委把總,就是編外的,差不多鎮上的派出所長吧。

    外官文官,府裡面協助知府、同知、通判辦事的叫知事,這些知事都是正九品,縣裡協助知縣辦事的主簿,也是正九品,管儒學的訓導,是教諭的副手,相當於現在縣教育局副局長,也是正九品。

  • 3 # 講點歷史小八卦

    簡單地說,清朝的官員體制是“九品十八級”,它確定體制內官吏的級別。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官和吏是分開的,從正一品到從九品是很明確的官員身份,相當於今天的公務員,由國家財政撥款。

    從九品以下皆為是未入流,是吏員身份,也就是辦事員,包含今天的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等等,雖然也在體制內,但沒有明確的級別和相關待遇,財政由地方自行解決,一般這種的待遇參照最低等的從九品待遇。另外,“九品十八級”又分為文武兩類,總體上文貴武賤,在非常講究對待待遇的官場,大致是二品文官和一品武官身份相當,算是一種官場潛規則,大家心照不宣。

    說到九品官,不論文武,實際上都是吏頭官尾的身份,雖然是官,但待遇和等級跟不入流差不了多少,簡單地說,文職九品官員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科級部,比如省市一級的辦公廳工作人員及鄉鎮一級部,而武職九品官員相當於部隊中的基層部,比如連排長之類。

    如果把九品十八級與現代官員等級做個對方,大致可以這樣看:正國級基本相當於清代的正一品大員;副國級基本地相當於清代的從一品;正省部級相當於清代正二品;副省部級相當於清代從二品;正廳局級相當於清代三至四品;副廳局級相當於清代五至六品;正縣處級相當於清代七品,副縣處級相當於清代八品,正副科級就相當於清代正從九品,大致就是現在的鄉長副鄉長,地級市局下屬處正副處長及縣級局正副局長之類的官員。

    而科級以下就相當於清代的不入流,基本就是辦事員級別,在古代屬於吏員。至於俸祿收入,清代官制規定九品官員沒有年俸以外的養廉銀等額外收入,只有基本工資,而每年的年俸約為33兩白銀或折算為33斛祿米(大約相當於5000斤),與不入流吏員的待遇差別不大。

    專制時代的官制非常嚴格,官場等級森嚴,雖然不入流的吏員與從九品的官員的待遇似乎差不多,但是他們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九品官也是科舉一層層考上來的,工作認真有業績,就有升職的希望,而小吏再能幹,也不能進入體制內,破格進入的機會非常少,就如同今天的公務員,不經過考試想走關係進不去,而且小吏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一些地方小吏如獄卒等,地位在四民之下,子孫不得科考,胥吏在本衙門的官員面前,無不卑躬屈節,低三下四,唯唯諾諾,一副奴才的樣子。

    在古代官場,“縣官不如現管”。包括辦理文書的小吏(即胥吏或吏胥)、差役及其它辦事人員在內的吏,是編制外的、數量幾倍甚至幾十倍於編制內官員的龐大群體。表面上,他們地位卑賤有如奴僕,實際上是衙門實權的掌控者。他們越權、竊權、弄權、專權甚至專政。朝廷內外、國家上下不可一日無吏,但吏又上欺官,下害民,成為國家一害。杜甫的石壕吏裡的小吏就是一個基層辦事員,態度蠻橫,兇暴無禮,就是一個代表。

    官不能制吏,而吏能制官,這種極不正常的官場現象,在中國古代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連嘉慶帝都說:百官聽命於書吏。上自宰相,下至縣令,都只會簽字畫押,不能實際處理政務、公務,都委權於胥吏,因而一日離不開胥吏。比如著名的紹興師爺就有無紹不成衙,清代衙門中多紹興籍的幕友和書吏,紹興師爺擅長舞文弄墨,城府極深,能翻雲覆雨,幾個字可扭轉乾坤,故有“刀筆吏”之稱。

    英雄不問出身,小吏中也有傑出人物,左宗棠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他由入幕進而躍登官位,也就是從編外人員進入的體制內,劉邦曾是小縣亭長,生逢亂世,昔日鄉里頑劣的屬吏卻能作亂世英雄,漢高祖應該是歷史上混得最好、飛得最高的小吏。

  • 4 # 步雲治印

    常說:"七品是芝麻官”,七品是縣職。九品是什麼官?古代《九品》,分《正九品》和《從九品》就是正職和副職,是文職官、京官、禮部四譯會同大使、監候、司書、知府事、通判知事,相當於現在的鄉科級正職。

  • 5 # 達摩說

    在中國古代,官和吏是有很大區別的。官無論多小,用今天話說,都是正式編制,吃國家財政。而吏一般來說都沒有編制,屬於勞務派遣的辦事員性質,白乾活沒福利,只為混口飯吃。

    清朝的九品官無疑屬於前者。

    清朝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級,每個品級都分成正、從兩級,如正一品、從一品,從高到低,以此類推,一直到正九品、從九品。當然如果要細緻劃分,每個品級的官員還分文官和武官、京官和地方官,等等。

    那麼,清朝都有哪些官員是九品官呢?

    01:京官

    先說文職京官。

    禮部下設一個機構叫會同館,主要負責接待少數民族和外國使節,設大使二人,為正九品。

    清朝延續歷朝舊例,設欽天監,掌天象、節氣和曆法。欽天監設五官正,即春、夏、中、秋、冬官正的,具體來說就是五個主要負責推演曆法的屬官。而協助、輔佐五官正工作的官員有監侯、司歷,各二人,均為正九品;此外,還有漏刻博士,掌計時,五官司晨,掌報時,這兩個官員都是從九品。

    清朝還有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叫太常寺,下設屬官贊禮郎,主要負責在大型祭祀典禮場合引導、宣讀行禮專案等,正九品;司樂,負責祭祀音樂,從九品。

    還有清朝掌管朝會儀節機構叫鴻臚寺,下設鳴贊、序班兩個官職,主要負責朝會儀式的唱贊,皆為從九品。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中央機構屬官,也是九品官,如翰林院侍詔、國子監典籍、刑部司獄、太醫院吏目、工部司匠等。

    再說武職京官。

    武職京官中最重要的九品官就是藍翎長,是駐京京營八旗各營的下級軍官,廣泛分佈在三旗包衣護軍營、三旗包衣前鋒營、火器營、健銳營、嚮導處、上虞備用處等,為正九品。

    還有一個從九品官,叫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主要是負責宮廷的車馬的。

    02:地方官

    文職地方官中,主要都是在各司、府、縣中負責文書收發、勘察刑名等筆墨工作,如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等,皆為正九品。

    武職地方官中,最主要的是外委把總。把總是清朝綠營軍官。按照清朝綠營兵制,分鎮、協、營、汛,營以千總、把總統領,把總為正七品。但是,綠營中還發展了一批編外把總,稱外委把總,職權與把總相當,但品級只有正九品。

    總的來說,九品官都是一些中央地方官署的文武基層官員,說白了就是幹活的。但人家雖然人微言輕,但好在有編制啊,也有提拔的可能性,比那些無編制的皂吏強多了。

  • 6 # 把盞常聊

    要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估計得寫成一本書了!

    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九品它不是個具體的官位,而是官銜兒。那時的九品,有點兒像今天的科級幹部。在處級的縣市中,他或許被稱為局長。可要是在地級市裡呢,他充其量也只能被叫做所長、科長。這要是到了大機關中,怕也就是個一般工作人員了,用我們時常說的職務就是:主任科員。

    所以在清朝,無論是從朝廷六部到各地州縣,還是從文職官員到武職人員,九品級別的官,基本上都是些個做具體事兒或者做輔助工作的人。您比如說到了縣裡邊,主薄就是個九品,這個職位是幹嘛的呢?大概相當於今天的辦公室主任吧。

    在此,要想把大清朝裡所有的九品官都是什麼職位、而這些個職位又都是幹什麼的說清楚,估計真得費一番周折了。

    那麼,在這些個九品級別的官員中,有沒有相對比較獨立、又比較滋潤的官做呢?有,下面我就舉一個令我所羨慕的例子說給您聽聽……

    沿著北京城朝西北方向走,便到了張家口地區的懷來縣。縣內,有一個至今500多年的老驛站,叫做:雞鳴驛。

    雞鳴驛,目前全國現存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驛站。那麼,驛站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古代時,沒有汽車。從中央到地方以及各地區之間傳送訊息、發放公文及傳遞郵件時都是騎馬。因為馬的體力和奔跑距離有限,所以隔一段路程就要設立一個驛站,以供傳遞的人到驛站裡換馬或休息。另外,官員們外出巡視或者異地調動上任時,也都要到驛站中食宿。於是,驛站就如同今天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成為一個集旅館、餐廳、郵局、養馬場等等功能於一身的綜合場所。那麼,大的驛站能有多大呢?

    雞鳴驛驛站,直到今天仍有近5000人依然居住在那裡。其佔地面積有20多萬平方米,四周有城牆環繞繞,總長近2公里。城牆高而厚重,底部竟然11米寬,高度也達到了10多米。除了雄偉氣勢的門樓,驛站內還有多處寺廟,以及供官員子弟們上學的文昌宮和供各級官員們吃住的驛館庭院。主管驛站的官員就是九品,官稱為驛丞。

    驛丞的辦公處叫驛丞署,乃驛站內的核心,為最高行政官員驛丞及其吏屬辦公之所,屬重要的行政機關,負責驛站所有事宜。驛丞署有兩進院,前殿後宅,且還建有後花園。

    前殿,為辦公之處。後宅,是驛丞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後宅再往後就是後花園了,這裡是驛丞及其家屬們生活休閒的地方,園內有垂花門樓、太湖石、水井和後涼亭。

    您瞧,這個驛丞雖說只是個九品小官兒,可城門一關,儼然一個地方諸侯不說,往驛丞署一住,像不像一個“小皇帝”呢?

    哦,驛站中除了養著馬,還住著保衛驛站的兵。那麼長的城牆,一個加強連怕是不夠的吧?

    當年,慈禧太后西行逃跑時,還在這個驛站中住過呢!

    一個九品驛丞,居然還有幸接待了皇上和太后,僅此一點,就比同級別的那些個官員們得意多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R和AR哪個未來更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