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昨天去媽家,正趕上一個鄰居去媽家串門。從聊天中得知,她兒子想讓他們老兩口,把村裡的房子賣了,或是租出去,去城裡給他們帶孩子。鄰居大嬸不是太情願,她家大叔因腦血栓現在腿腳不是太好。在農村,每天可以出來走一走鍛鍊鍛鍊,如果去了兒子那,肯定沒有在農村方便。除去農忙的時候,左鄰右舍的嘮個家常,日子過的充實自在。而且這個大嬸和我媽一樣,就愛養一些雞鴨鵝的,園子收拾的井井有條。她怕夫妻倆去了城裡不習慣那裡的生活,不去又擔心兒子兒媳心裡怪罪,進退兩難。
5
回覆列表
  • 1 # 農事小棉襖

    個人覺得不應該。

    在農村居住的老人是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的,幫子女帶孩子可以,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老人閒的時候可以去城裡住一段時間,幫子女帶帶孩子,但是還是不宜久住的,老人和子女生活習慣不同,生活中容易起摩擦,引發矛盾。人生地不熟,還是陌生的環境,這對於老人來說是難以適應的。

    老人為了兒女忙碌了一輩子,到老也應該享享福,過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誰的家都不如自己家住著舒坦,所以不建議老人為了幫子女帶孩子就賣掉自己的房子。

  • 2 # 鄉村淇譯

    問 父母該不該賣了鄉下的房子,去城裡給子女帶孩子。

    現在這樣在農村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的,很多農村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有出息了,能在城市裡面安家落戶的,可是沒有想到後續的問題,就是子女一旦在城市裡面安家落戶了,那麼他們在有孩子的時候,因為要上班的原因,根本就照顧不過來的,如果家裡條件好的還能僱個月嫂或者保姆的,如果家裡要還房貸,車貸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他們都是希望自己在農村的父母進到城市裡面來幫著照看孩子的,好讓我們能安心的上班。

    那麼我們該不該把農村的房子賣掉,進到城市裡面給子女帶孩子呢?在我看來農村的房子不應該賣掉,畢竟有自己的房子,心裡才踏實,即使是在城市裡面住不習慣了,還可以回到農村,要是農村的房子賣了,也就是回不到農村了。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進城裡面給兒女看孩子也不是長久之計的,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人來照看,子女沒有時間會讓父母來幫著照看一下,可是等到孩子大了,不需要照看了,子女也是有時間照看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做老的就應該回到家鄉了,雖然說出來不太好聽,可是時間長了,多少都會有一些矛盾的,在孩子的教育上面作為老人的理念根本就跟不上了,不要等到人家攆你才好。這樣我們適當的適可而止還可以讓子女對於我們更加的尊重的。

    我們的父母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人都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想法的,可能在你要求父母進城幫著帶孩子,父母不會拒絕的,但是讓父母把鄉下的房子賣了就有點無禮了,這樣就等於斷絕了我們父母農村的情節的,畢竟父母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對於農村還是有感情的,進城給我們帶孩子沒問題,但是賣掉房子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萬一在城市裡面住不習慣了,還可以回到農村來生活的。

    所以在我看來,讓父母進城幫忙帶孩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作為父母的都是會為子女考慮的,但是賣掉房子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我們不能總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我們的父母考慮一下的。讓他們對於農村的情節不要因為我們而斷送。

  • 3 # 空鈴界

    我是空鈴,我來回答。

    講講我的姑奶奶吧!我的姑奶奶60幾歲,比我爺爺小几歲,對於她我的記憶非常模糊,只是記得小時候喜歡去她家看《佛活濟公》,還有奶奶告訴我說她在外面幫兒子帶孩子。

    她的家離爺爺家不遠,每一次她一回家,我都能夠知道,回來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並沒有看見有兒子的陪同,我經常被奶奶喊去給姑奶奶送食物。

    幾年後,姑奶奶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我的視線中,我趁著給她送東西的時刻得知了姑奶奶她決定住在老家了,原因很簡單,孩子長大了。

    如今每天都能看見她和村裡的其他人相約在“閒聊中心”聊各種各樣的事情,每次看到她回家時,總是帶著一股輕鬆的心情。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不應該,就算孩子在工作的同時還要帶孩子很忙,作為長輩的完全不用把房子賣了再去照看孩子,保有房子和照看孩子,兩件事情可以是互不衝突的。

    對於剛有孩子的夫妻來說,剛有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就算如此,他們仍然需要二人世界。

    有了孩子,夫妻之間的生活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圍繞著孩子轉,幫孩子收拾身子、洗澡、整理鋪床、哄他睡覺、掙錢等等,這些事情會使得夫妻之間的感情溝通大部分只是因為孩子的一些事情,其餘時間兩人才能好好相處。

    對於維持夫妻之間的關係來說,無疑不是一個不優質的方式,畢竟夫妻雙方曾經都是因為愛對方才決定和她/他生活一輩子,孩子是他們愛的結晶,不論怎麼樣,有了孩子夫妻之間的關係能夠更加穩定。

    但如果雙方之間有一個家長前來長期住在一起,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衝突。

    首先父母輩和我們輩生活的時代不一樣,如今我們的生活富裕了,從小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可是這對於父母輩來說,這無疑是在“浪費時間”,持有這個態度的原因在於,他們覺得只要把書讀好就行了。

    再者,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長輩的某些行為做法不科學。雖然子女從小就是這樣被一手帶大的,但當他們看到把這一套再一次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難免會有一些不自在。

    等孩子長大後,作為奶奶,就沒什麼事做了,該怎麼辦?

    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他們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從小學畢業升入初中高中再進入大學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作為長輩的心裡肯定非常高興。

    孩子長大了,總有一天他/她會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能夠自己吃飯、睡覺、洗衣服、去上學、完成作業,懂事後的他們甚至會幫助父母做家務減輕他們的壓力。

    到那個時候,曾經以為要帶孩子而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長輩看到這一切心中必定會高興,隨著而來他/她會發現,自己現在反倒沒什麼事幹了,曾經需要做的事情現在已經有人做了,剩下的自己也不在能力範圍之內。

    現在只能圍著幾百平米的房子閒轉,偶爾到樓下小區公園走走。

    辛苦了一輩子,等到兒子家庭事業雙豐收,孫子長大,回到老家享享清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孩子長大後,你該何去何從?

    只有極少數人會說,我繼續跟兒子/女兒住一起,繼續幫他們做一些我還能夠做的事情。

    但更多的人願意回到老家過自己的生活。

    首先孩子已經長大了,父母不需要操太多的心,這個時候奶奶也清閒了,待在家裡圍著幾百平米的房子轉整天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其次如果回到老家,住在自己的老房子了,夜晚孤獨可能是免不了的,但你有整個白天時間與村裡的一些夥伴嘮嘮嗑,扯扯家常,談談曾經自己經歷過的大風大浪,這也是一樁幸福的事情。

    晚上回到家,想想自己兒女有家有事業,孩子生活美滿還生了孫子/孫女,也就滿足了。

    子女們的生活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作為長輩替他們減輕瑣事帶來的壓力已經在很大程度幫助了他們,這已經不錯了,但我還是一個觀點:幫子女帶孩子並不一定需要賣掉房子,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作為長輩的,同樣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才行。

  • 4 # wang村婦

    我認為賣房子不妥,去城裡看孩子可以,為什麼要賣房子呢?

    我就不明白這個問題了,人都講究老了落葉歸根,房子就是自己的根。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賣了房子,就等於破斧沉舟,把自己的後路斬斷了,這萬一在城裡住不管,或許跟兒子兒媳婦合不來,想家人或被兒媳婦攆回家咋辦,房子賣了,去哪裡住呢?

    讓我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能把房子賣掉。

    老人也許貪上了孝順的兒媳婦,讓她在兒子家養老送終,當然了,這樣更好。

    但是,我聽到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跟兒子到城裡後悔的,房子賣了回不來的,真是欲哭無淚,只能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

    我家的一位大嬸,早年間兒子兒媳婦就讓她去城裡享福,可她待了一段時間後,回家說什麼也不去了,現在老兩口都快九十歲了,都在自己家裡住著,哪兒也不去。

    去年大叔生病住院,大嬸一個人在家,也不去城裡兒子家,也不去鄉下女兒家,女兒不放心,三天兩頭回孃家看她。

    老人不糊塗,耳不聾眼不花,主要是腦子清醒得很,反映靈敏程度不亞於年輕人。

    有些人,到了七老八十,腦子就糊塗了,丟三落四,跟老年痴呆似的。有些人腦子就格外清醒,像吃了靈丹妙藥,讓人覺得她永遠不老。

    我認為那些賣掉房產。隻身去兒子家長住的人,就是吃了迷魂湯,永遠沒有清醒的時候了。

    人說吃一塹長一智,就是自己沒經歷過,還沒看到身邊的例項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就是一個做最壞打算,往好處發展的人。

  • 5 # 昊哥的昊昊昊

    昊哥來回答。

    旗幟鮮明的說,不應該。

    一,父母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尤其是鄉下,有房子才有家。

    二,給子女帶孩子只是暫時的,一般小孩上了初中根本不需要老人了,這個時候老人大多會選擇回鄉下,如果房子賣了就不可能回去了。尤其是鄉下來的老人,在城市生活不習慣,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回鄉下更舒服。

    三,不賣房就是有個退路,老人在心理上沒有壓力,更有利於身心健康。

    三,

  • 6 # 十三哥喂

    含飴弄孫,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老年人的幸福之一,有些家庭,關於孩子放學到底應該由爺爺家接還是由姥爺家接還吵架。

    但這總的來說還是一種幸福的吵架。因為兩家老人都把接孩子帶孩子看成自家的一種福利了。

    因此,無論是家裡子女需要,還是父母自己的意願,去城裡給子女帶孩子都沒錯。但是賣了鄉下的房子,這就不對了。一旦賣了鄉下房子,根子也就斷了,退路也就沒了。

    賣掉房子,再去城裡,就不是給子女帶孩子了,帶孩子是捎帶的,真正的狀態是投奔子女養老。

    這倒不是說,投奔子女的一定不落好,但是由於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的問題,做父母的也未必就能適應啊。

    記得有位開國元勳,建國後把父親接到了北京,想讓父親享享清福,誰知父親勞作了一輩子,不做點什麼就要生病,還埋怨:北京好是好,就是想種幾顆蔥都沒地方,一天到晚就尋思著把花壇裡的花拔了種菜。

    生了名就得去醫院啊,醫生也檢查不出什麼毛病,最後只好送回老家農村,誰知老頭兒一下車,雙腳一挨村裡的土地,精神一下兒就好了,又聽說給他分了地,幾乎立刻就痊癒了。

    所以這人不管要去哪兒,要做什麼,都不能斷了自己的根子,年輕人可以四處漂泊打拼,但是老年人不行啊。

  • 7 # 樂齡家

    個人覺得,老房子留著,留一條退路,但可以去城裡幫幫子女帶孩子,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再回來養老,種種菜,養養雞鴨。

    大城市的壓力大,996、007、886的工作制度比比皆是,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勉強可以將孩子送到學校去上學,可晚上孩子的接送呢?這困擾了不少年輕人,有的家長讓晚託班去接孩子,自己下班後再將孩子從託班接回家;有些家裡孩子大一點的,可以讓孩子自行回家,但總歸家長還是有點擔心。這時若是父母能幫襯一把,幫忙接接孩子,簡單地做做飯,那簡直不要好太多。

    或許當父母的都擔心去了城裡生活不習慣,確實,因為自己多年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多少有點不適應,但為了子女,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還是可以克服的。

    不管去不去城裡幫子女帶孩子,還是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協商好,選一個折中的辦法,畢竟家和萬事興!

  • 8 # 煙花521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我的一個鄰居,鄰居家的兒子在廣州發展的不錯,鄰居家的女孩也跟著哥哥一起去廣州發展,聽說混的也不錯,在那邊成了家。鄰居家填了一個大孫子,兒子邀請老兩口去廣州,鄰居說“家裡也沒別的人了,兒子讓我們以後去廣州定居了,以後在廣州也好有個照應,不要再回老家了。”鄰居家就把所有的地都包出去了,家裡能賣的東西都賣了。只剩了一棟空房子。鄰居走了以後也沒和鄉親們聯絡過。三年之後,老兩口突然回了老家,鄰居說再也不走了,在哪都沒有自己老家好啊!

    說到這裡我不由的想起我的老人,媽媽跟我有五年了,爸爸捨不得老家,偶爾會過來幾天。對老人再好,老人也感覺不是他們的家。我經常和父母說“兒女的家,也是你們的家,孩子在哪,哪就是家。”媽媽嘴上不說,看得出來心理蠻有想法的。老人經常會跟我念叨等孩子上幼兒園就回老家了。

    老人年紀大了都喜歡清淨,感覺農村的生活無憂無慮,畢竟人家在那生活了半輩子。媽媽經常跟我說老家是兒時最好的回憶。不光媽媽留戀那片故土,自己也對故鄉充滿了思念。

  • 9 # 90後的軒軒媽

    父母不應該把鄉下的房子賣掉,如果把鄉下的房子賣掉等想再回去的時候就回不去了,鄉下的房子是父母的歸宿,他們在那裡生活了一輩子,所有的親戚朋友也都在鄉下,平時無論他們去哪裡,父母都有一個回家的精神寄託,如果把鄉下的房子賣了,他們就感覺成了無根的野草,靈魂也無處可去了,父母可以搬進城裡給子女帶孩子,但是沒有必要把鄉下的房子賣掉,給子女看孩子也就看那麼幾年,如果孩子大了不用看了,父母還是更多的願意回到鄉下,在鄉下種點自己喜歡吃的菜,跟親戚朋友聊聊天。

    很多父母因為在鄉下住了一輩子,一下子去城裡住,肯定住不慣,婆婆和兒媳婦在一起時間長了肯定也會有矛盾,鄉下和城裡的環境不同,和婆媳在一起的喜歡不同,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更不同,所以時間長了矛盾會慢慢的出來,不如等孩子不用管了回到自己的鄉下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老司機開車都是“讓速不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