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星球上的科學
關於氣候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我們人類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然而就在最近,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相關報告指出太陽活動將有可能達到近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就意味著全球即將降溫。
由此一些科學家們就推測地球可能會在15年內進入新一階段的冰河時期,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人類該如何應對這一災難呢?
冰河時期到底是什麼?冰河時期又稱“冰川期”,是指地球在遙遠時期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冰層覆蓋的時期,而在此期間溫度也會發生驟降,因此也會改變地球地面的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環境。
一般來說,冰河時期的時間可以維持很久。冰河時期又被分為“小冰河期”和 “大冰河期”,兩者相比而言,小冰河期的毀滅性比較小,但給人類還是會帶來不小的打擊。
雖然地球從誕生為止已經有了四十幾億年的時間,但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內並沒有人類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測出,地球曾經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極有可能發生過多次冰河期。
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迄今為止,關於冰河時期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並沒有明確的定論。
有部分學者認為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週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Sunny照射量減少有關,但是感到疑惑的是:這些變化雖然能夠改變入射Sunny的分佈,但是並不會改變太陽的入射能量,也就是說不會導致地球上氣候發生極大的變化;
有的認為太陽執行到近銀心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還有的認為是銀河系中物質分佈不均,太陽透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不過許多的研究者們認為極有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執行週期有關。
影響小冰期時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首先地球氣候的好壞取決於大氣環流和太陽的輻射,並且科學家們經過對太陽的400年研究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是影響小冰期的主要因素,這一結論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據歷史記載1600年到1750年之間,也就是明末清初時期,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記錄太陽黑子的數量,並且發現其數量只有50顆左右。
一般來說在這樣的時間段內,太陽黑子應該有4萬到5萬顆才對啊,由此可以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在驟減,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發生地質災害,隨之小冰期時代到來,史稱“明清小冰期”;
另一個因素則很有可能是由於火山噴發,據記載在1601年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年,那時候氣溫驟降導致北方國家的農莊莊稼產出幾乎為零,百姓們個個飢餓難耐。
南方國家也出現了桃花遲遲不開的現象,與此同時秘魯某地的活火山也已經持續噴發了15天,並且由於大約3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噴入大氣層,導致大量的微量顆粒隨著大氣流動竟然走向各個國家,進而導致全球氣候的惡化。
現如今全球變暖在持續發展中,按理說地球應該不會進入小冰河時期,但就在最近有人認為全球變暖很可能要開始停止了,2050年到來的時候地球很有可能會進入到一個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時期會來臨嗎?首先影響“小冰河時期”的主要因素就是太陽黑子,根據英國諾桑比亞大學數學教授扎爾科瓦的數學模型指出,在近11年期間,太陽活動中包含太陽輻射、太陽黑子呈遞減模式降至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小冰河期以來的最低點,太陽黑子也將減少60%,而太陽又是地球熱量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試想一下,如果太陽活動的水平下降,這肯定意味著它釋放的能量在下降,地球上的溫度也會降低,那麼地球確實有可能會進入“小冰河時期”。
再加上美國宇航局科學報告指出,迄今為止,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比過去10年中的大多數年份都更廣,這讓大家都以為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經過科學家們最後分析得出,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廣竟然是因為季節性異常的原因。
雖然北極地區在持續不斷的冷空氣影響之下,海冰出現了比最近幾年更大覆蓋,但是隻能相對部分時段多了點,同時在秋季和冬季的月份中增長也存在很多不足,無法使海冰恢復到長期平均水平,所以整體的海冰仍低於正常水平。
根據觀察北極海冰在一年之中主要生長就是在2月到4月的時段之中,雖然2020年海冰在3月5日達到了年度最大範圍,重新整理7年的海冰覆蓋新高。
但是仍比1981-2010年的平均最大值低590000平方公里,我們對比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資料,就可以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也算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一個氣候升溫情況的體現,只有當氣溫不斷上升的時候,海冰的覆蓋才會降低。
當然這次我們也看到了季節性的波動導致了海冰的一個變化,未來可能在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季節性模式之下,會產生更多的海冰。
並且根據伍茲霍爾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由於天氣和洋流的波動,每年北極之間都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屬於波動狀態。
綜合了南北極地區的資料情況,全球確實都出現了一波海冰“反彈”的模式,但是並沒有改變整體的一個海冰覆蓋率,所以說無論是南極還是北極,海冰都還在持續的下降之中,全球變暖確實還在發展中,至於地球到底即將是否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並沒有準確的答案,畢竟科學家們推測的也只是有可能。
如果地球進入冰河時期會有什麼危害呢?首先在進入冰河時期的這段時間內,地球的溫度肯定會不斷的下降,那地球的生態環境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應能力弱的物種將會滅絕了,而留下來的就是一些適應能力強的物種。
當然,這些物種為了能夠適應環境,其身體特徵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可以說,每一次的冰河時期都是大自然對生物的一次選擇,小冰河期平均每一個世紀就會發生一次,時間週期也比較短,持續時間大約是幾十年左右,而相對於大冰河時期來說小冰河期影響力比較小,但是對於人類和其它的物種的生存來說,還是會有不小的影響呢!
其次糧食會大大減產,如果糧食和肉類食品面臨匱乏,那麼將會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穩定安全,人類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爭鬥,將不再是落後村落中才會發生的事。
根據歷史記載,明朝末期正是由於出現了小冰河時期才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如果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的時間太長,我們人類極有可能也會成為地球上的一任過客。
如果地球真的進入冰河時期我們人類並不是沒有辦法來應對,首先我們可以尋找有效持久的熱源,在新熱源附近重建聚集地,重構新農業,保持食品生產和生活必要物資的製造,當然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而言,有效持久的熱源有核發電廠附近,地熱產生地,火山口附近等等。
但是真正適合人類聚集的只有核發電廠及地熱產生地,我們可以透過融化河冰和採集地下水獲得水源,透過供熱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維持少量的圈養肉產動物,並在一定程度上重構工業體系。
我們應該清楚惡劣的環境和工業供給根本不可能維持絕大部分人類的生存,因此到時候全球人口肯定會大幅減少,政治及社會體系也會變得更為簡單。
-
3 # 今古雜誌
‘’小冰河期‘’,只是相對其他年份而言處於較冷的時期,並沒有那麼可怕;地球幾乎每個世紀都會迎來一段時期的“小冰河期”。但需要明白,“小冰河期”並不是十萬年甚至更久才可能遇到的地球“冰河期”。
地球的氣溫不是恆定不變的,都是在一定的時段內處於緩慢升高的狀態,到達了某個峰值以後,氣溫又開始處於緩慢的下降狀態,如此週而復始,迴圈往復,即常說的“脈動”變化;如果適逢地球氣溫下降的時期,就等同於遇到了“小冰河期”,如果在氣候波動的“峰值”或“低谷”年份,都會讓人感覺異常的“炎熱”或異常的“寒冷”,每個人一生中都會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天氣變化”。
但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地球上也可能迎來較為明顯的“小冰河期”變化,在歷史上已經多次出現。
地球的氣溫變化,大多是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變化是11年,在太陽黑子週期性活動過程中,對地球的輻射變化是百分之0.1左右,地球的氣溫會呈現較小幅度的波動,總體來講,對地球的氣溫產生的影響,幾乎很小。
但是,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未來太陽活動將發生異常,從而產生一種現象,即“太陽活動極小期”,據預測,到2030~2040年,太陽活動將比往常休眠百分之60,屆時,太陽活動的兩個能量波會在同一時間到達峰值,並同時出現在太陽的兩個半球,兩個能量峰值產生的互動作用將彼此抵消,接下來,將迎來的是太陽活動“活躍度‘’將趨向能量波動“低谷”時段,從而使太陽呈現“活動休眠”狀態,地球接收的能量輻射將會比往常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從而影響地球氣溫的相對下降。
這也是推測出的人類歷史上多次出現“小冰河期”的形成原因;但也並無確定的論斷,也有許多說法,比如,地球“小冰河期”的出現是因為“北大西洋的冰山運動、宇宙外部引力對地球潮汐產生的影響”等原因造成。
‘’小冰河期‘’的出現,給地球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氣溫降低,人類要加強防寒保暖措施,農業種植要適時調整適應耐寒品種,保證人類的衣食溫飽不受影響,做到這一點,作為人類已經發展到當今的社會水平,應該不是什麼難題!
假設進入了“小冰河期”,地球氣溫降低,天氣會比往年寒冷,但也並沒有到達人們難以承受的程度,當今世界範圍內,靠近兩極的國家和人族數量相當之多,他們所在的天氣條件遠遠差於“小冰河期”的條件,不是仍然照樣生活、照樣發展、照樣進步嗎?他們能接受的氣候條件,人人都應該可以接受!
不需要聽信許多關於“小冰河期”的“危言聳聽”論述,純屬涉嫌“譁眾取寵、製造恐慌”;人們也沒有必要憂心恍恍,該怎麼工作還繼續去工作,該怎麼生活還繼續怎麼生活!
回覆列表
如果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那麼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冰河期已經是一萬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小冰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數百年前的明清期間就發生過一次小冰期,事件大約是在1550年至1770年這220年間,結束於19世紀初期,並且據一些理論,有可能會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小冰期!
地球為什麼會發生冰川期和小冰期?冰川期也稱大冰期,是指的是地球長期低溫導致地表被冰川覆蓋大部分大陸的十時期,在大冰期之間由會間隔這幾次溫暖期,被稱為間冰期,我們當前就處在第四紀冰川期的間冰期,這次溫暖期開始於1.4萬年前,根據之前間冰期時間,大約持續2-4萬年,因此從理論上來看,我們才過去了大約一半時間!
為什麼會發生大冰期?這主要有如下幾點關係,一個是大氣成分,另一個是板塊運動,下面一一來簡單分析!
大氣成分如何影響冰期?
大氣層對於地球溫度的貢獻適當的溫室效應,而其中的二氧化碳比例則是保溫的關鍵,並不是說二氧化碳的作用都是消極的,它在適當比例時能保證地球處在溫暖期,但如果植物大肆發展,那麼會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被固化在植物體內,導致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效應降低,地球趨近寒冷,冰期發生。
石炭紀雨林
板塊運動
這個可能是比較理解的,地球板塊就像搓麻將一樣洗個牌,溫度就不一樣了?還真是這樣,因為大陸的板塊運動會阻隔赤道地區的洋流輸送到兩極,因此可能會導致中高緯度被大片冰蓋覆蓋,這又會將更多的Sunny反射回太空,形成不可逆的冰川期。
間冰期中的小冰期又是怎麼發生的?這個因素和上文的大氣成分變化和洋流變化都有關係,但這些很難在間冰期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因此間冰期可能和太陽的黑子活動降低、太陽輸出下降,以及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空間位置週期變化(米蘭科維奇迴圈),當然也可能是火山噴發導致大量塵埃形成氣溶膠覆蓋大氣層,造成到達地面的輻射減少。
太空中看到的火山噴發壯觀場面
比如1600年的南美於埃納普蒂納火山噴發和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噴發後,均對當年的冬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這個氣候還持續影響至第二年的夏天,此後數年則隨著慢慢沉降,逐漸消失,因此火山噴發也是一個不小的因素。
假如發生小冰期,人類怎麼辦?整個小冰期地球平均氣溫其實下降並沒超過1℃,但就這1℃的影響極其深遠,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地球有一個個大氣和洋流迴圈的平衡體系,這1℃的變化意味著極端低溫天氣的增加,兩極冰蓋向低緯度擴充套件!影響有多大,我們參考下早期記載就知道!
明清期間廣州大雪並不罕見,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廣州再無大雪!我們現在知道,廣州如此低緯度地區,連下雪子都很罕見,更不要說大雪了!那麼意味著北迴歸線附近以北的冬天就開始比較寒冷的,春天來得晚,夏天短暫,而秋天則草草結束,又是一個漫長的冬季!而更北的中原以及東北,那日子就難熬了,夏天甚至可以短到無法種植水稻,只能以小麥可以青稞為主。
人類該如何面對低溫環境?
即使現代地球仍然是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說白了就是靠天吃飯!氣溫降低會嚴重影響糧食產出,那麼可以考慮的是糧食危機必定發生,糧食淨進口國會從現在的比例增加一倍以上,那麼國際糧食市場將會出現飛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情況(小冰期影響中高緯度,低緯度和赤道影響不大)。
土豆地
大棚農業必須是要考慮的,而主糧將從當前的穀物(週期比較長,日照要求高)轉變為禾本科其他作物,比如玉米以及土豆等薯類作物,替代糧食出現後,可能並不太會影響溫飽問題,但一部分人的飲食習慣可能要永久改變了,因為根據經驗,這個小冰期至少將持續數百年!
地球會進入冰河期嗎?引起小冰期的幾個條件中,唯一一個突然會發生的因素就是火山噴發,而美國黃石火山就是最不確定的因素之一,它在過去200萬年間總共噴發了3次,間隔都是60多萬年左右,而現在剛好處在新的噴發週期內,所以如果黃石火山噴發,那麼我們要面對不是全球變暖,而是小冰期!
如何主動應對小冰期?
當然火山噴發的首要不是應對小冰期,不過本文我們不考慮如何救援等問題!上文我們已經知道了小冰期是如何發生的,那麼就知道了如何去主動應對,比如增加地球Sunny吸收效率,或者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比例等等,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現在的石化燃料大用特用,爭取在幾十年內讓溫室效應上升1℃左右即可!
比較湊巧的是,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造成了地球平均氣溫提升1.15℃,這比較有意思的,也許我們正避免了一場小冰期?這倒不是這麼說,畢竟人類對地球環境影響是實實在在的,而地球平均溫度也確實在上升中,因為海洋是誠實的,珊瑚的白化告訴我們,我們可能不是在避免小冰期,搞不好未來大冰期也避免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