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靈智學君

    周朝時期最高的學問是“上國學”

    什麼是“上國學”呢?

    “上國學”就是周朝(主要是西周時期)當時社會上公認的四種上等最高的國學之學科,這四種上等國學簡稱“四學”,即“天、地、人、兵”四種大學問之學。其實,“四學”也是華夏萬千年以來的聖世社會所一直傳承給後世的傳統高階大學問之學,西周時期的“上國學”傳承來源於商朝時期的“四學”,而西周則沿用了“四學”的學術傳統,所以說,周朝時期的“上國學”就是商朝的“四學”, 西周的“上國學”代表了周朝時期最高的學問和學術品位,其包括並遠遠地超越了現代的科學,是玄之又玄的生命之道的真國學。

    但是,這“四學”並不是按我們現代人所認為的以其研究物件來劃分的,而是按其研究的角度與研究的側重點而進行劃分的。而且,“四學”中的科學與藝術是交織在一起的,無法以現代學科的劃分方法進行類比。以下,我們通過了解周朝時期的“上國學”如何研究“人類經濟活動”,來看看周朝人的學術品位如何。

    一、天學

    天學是側重於研究宗教、哲學、數學、物理學等各領域角度方面的大學問。

    “天學家”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類的生活符合天道?

    如果用我們現代社會的時髦概念進行類比套用的話,“天學”就是研究如何促進宗教、哲學、數學及物理學的發展。而且,西周人研究“天學”,並不是為了經濟利益,甚至也不是為了技術進步,而是為了修道或讓人的生命境界更高。

    至於如何使用“天學”成果,那不是“天學家”的事情,誰愛使用誰就用,沒有現代社會里那些什麼所謂的“智慧財產權”問題,都是順其自然的。

    當年函谷關關令尹喜攔住,被強行留下寫出《道德經》一書的作者李耳,就是一位在東周時期自學成才的偉大千古的“天學家”,其中“道,可道,非常道”的“天學之道”,就是在當今最前沿的科學界,又有幾個大科學家能夠窺探其中的奧妙?

    二、地學

    地學是側重研究地理學、礦物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業技術、工程技術等各領域角度方面的大學問。

    “地學家”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生態之間互相和諧發展?

    西周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並不需要去“捉蟲子”或者“打農藥”,當時的人們能夠與大自然相協調,社會和大自然之間的生態比較最佳化,生物鏈食物鏈也健全,自然裡就會有蟲來捉蟲,有鳥來捉蟲,何需人為干預?因為在當時的西周人的觀念中,人間社會只不過就是天地大自然之中的一個小部分。被後世譽為“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戲班的祖師”的魯班、

    創立墨家學派,被後世尊稱為“科聖”的墨子,戰國末年的南韓水利工程大家的鄭國等等,都是西周滅亡之後的“地學家”,歷史傳說或者記載中也沒聽說他們破壞過什麼自然環境。至於後來在華夏大地上出現的人性私我的自我膨脹,破壞自然環境等諸現象,那都是從儒家思想在社會上氾濫之後才開始有的。

    三、人學

    人學是側重研究人類生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等各領域角度方面的大學問。

    “人學家”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類生活得健康快樂?

    例如道家的“房中術”就是一種人學技術。“房中術”就是房事養生的技術,這是在古代被稱之為仙術的一種秘術,一般不輕傳。在古代社會時期裡,生產力基本上以人為主,大的部族,吞併小的部族,一個部族的發展必不可少的要有眾多的人口,因此如何能夠生育更多的後代,發展和壯大自己的部落,是古代的一個重中之重的社會大問題,而“房中術”就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孕育而生的。

    也就是說,當時的“房中術”是為了生育更多健康而強壯的後代。“房中術”並不僅僅只是房事之樂,房中術是一種很獨特的功法,可以改變人的體質,改變人身體的構造,改善身體的內部環境。“房中術”中的“房”指的並不是人們所居住的房屋,而是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人居天地之間,猶如置身與房中。“房中術”簡單而言是以“天地人”三才法為主。《道德經》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言,這句話就可以詮釋一下“房中術”中的“三才”之“法”。在“房中術”中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承法與地,效法與天,立於天地之間,進而取法與自然”。天、地、人渾然於一體則自成一脈。因此,若是有人將“房中術”說成是奇技淫巧,房事之樂,那種人就一定不懂“房中術”的真諦,也就是說他是在曲解“房中術”,或是學了些皮毛而已,也可以說他是在斷章取義,不足言“道”也。所以說,“房中術”這個就比現代社會里的偉哥要厲害得多了,這簡直是“天差地別”,“房中術”是健康快樂地生活和生產,偉哥是透支快樂地早死。

    據說在兩千五百年前,山東某女士顏徵,十八歲時在一次集體性狂歡中,與六十多歲的孔梁紇先生玩性遊戲(蘇軾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李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顏徵為此懷孕,之後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並取名“孔丘”,孔丘就是後來被人們普遍尊稱為的孔子。(目前較為正統的觀點是孔子系“野合而生”。“野合”指男女關係者,即“野外交合”之意)。

    當年的孔子父母所參加的是社會下層人的性狂歡活動,這在西周時期是國家組織的“社會福利活動”。魯國君臣文化品位不夠高,混淆了權利與義務,才搞得不倫不類,這已經比西周時期的那種“社會福利活動”差遠了。不過,大多數週朝時期上層人的生活,並不是那麼低階粗野。他們打獵、吃美食、聽音樂、參加舞會、溫柔戀愛……很會享受生活,這在當時周朝人的社會觀念中是一種生活的美德,只有那種過度享受的病態生活才會被社會大眾所批評。後來的孔子根據一己之私,使用其所謂的“春秋筆法”,掩蓋了周朝時期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孔子這樣做是不是出於社會下層之人對社會上層人的某種嫉妒心理呢?或者是後世儒家隱瞞篡改了孔子的很多教導?對不懂古代華夏學術規範的儒家,這實在是令人無法正確判斷的事情。

    中醫也是從“人學”中演化分枝出來的“人學醫學科”。中醫的學術規範,比儒家嚴謹多了。西周時期的社會職業地位排名與後世的也不一樣。在西周時期,社會地位最高的不是君臣,而是修研“四學”的修道士與周天子。西周“大人學家”的社會地位,要高於天子;西周“人學家”的社會地位,比諸侯君臣的地位還要略高一些,所以後世才會有:“不為良醫,便為良相”的傳說。

    注意:“大人學家”並不是指“人學大家”,“大人學家”與“人學家”都是“人學修道士”,雖然彼此專業密切相關,但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修道士。具體給人治病的一般都是“人學家”或者“人學外弟子”。在西周時期,只有做不了“良醫”好醫生的人,才去做“良相”好大臣。東周時期則又比西周時期的“四學”水平差遠了,但即使在東周末年,人學家的社會地位比後世醫生也要高很多。例如,東周神醫扁鵲見桓侯蔡桓公的故事,其實就已經盡到做醫生的責任。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的齊桓公田午,而當時的齊國,國都在上蔡,所以也被當時的人叫做蔡桓公)扁鵲路經齊國時,據說當時扁鵲見到齊桓公以後,發現齊桓公有病,但是齊桓公並不相信,當時這種諱疾忌醫的現象比較嚴重,之後扁鵲本著治病救人的心態幾次面見齊桓公田午,每次去扁鵲都發現他的病情在加劇,到了第三次的時候,扁鵲看到齊桓公後,一言不發就走了,齊桓公就派人問扁鵲到底什麼原因,結果扁鵲說:“前兩次去看您的時候,雖然生病了,但是還是可以救治的,而這次來,我發現您的病已經深入骨髓了,就算神仙在世也沒有辦法了。”果然幾天之後,齊桓公身體疼痛難忍,急忙召見扁鵲,但扁鵲已經悄悄跑掉了,齊桓公於是不治身亡。所以,蔡桓公自己不聽神醫扁鵲的勸告,那就讓蔡桓公自己找死去吧。扁鵲的社會地位高,桓侯不尊重,還有其他很多人尊重,扁鵲是用不著討好諸侯的。再例如伏羲、女媧的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的“造人女媧”,是一位天界女神,而後世傳說中作為伏羲妻子的“好人女媧”,則是一位“人學修道士”,她的“男朋友”伏羲,是一位“大天學修道士”。現實中伏羲的天分、修為、社會地位都沒他的“女朋友”高。“好人女媧”早就可以去修“神人”了,但她一直在等待伏羲,順便做造福人民的事情。因為“好人女媧”做了很多對人民有益的事情,人們就尊稱她為“女媧”,其原名已經無法考察。伏羲長期沒長進,只修到“頂尖大天學家”就“仙去”了,連“真人”層次也沒有修到。“好人女媧”很傷心,又留戀了一段時間,後來自己去修“神人”了。

    四、兵學

    兵學是側重研究相當於現代意義上“大戰略”中,從單兵操作,到國家綜合戰力所包括的各層次各領域角度方面的大學問。其中之“總戰力科經濟項”的研究角度與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學有些類似。

    在“四學”各大學問之中,只有“兵學總戰力科經濟項”,才研究“如何發展生產”。假如有一位現代人對古代西周時期的某個人說:“我們要發展生產”。西周人可能就會問:“我們準備與誰打仗?”在西周人的觀念中,“發展生產”就是為了打仗,日常生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兵學也是軍事學,其實就是相當於屠宰人的一個大行當。例如在軍事水平上相差一個層次的對手之間過招,如果是在其它因素大致相同的情況下,那麼,對於高水平的一方來說,基本上就是單方面屠宰。孫臏遇到黃柏楊時,還沒練到兵學的高水平,所以才會失手。後來孫臏對龐涓,就是同門的頂級高手對一般高手,所以在三招之內就結束了戰鬥。

    在兵學上,第一種“兵家”被稱為“外兵”,第二種“兵家”被稱為“內兵”。在西周時期,“外兵”只有學“兵術”的資格。在東周時期,“內兵”是自謀職業,一般是要用“兵法”做自我推薦的。只有等到“內兵外洩”之時,“外兵”才開始有機會學到“兵法”。後來,內、外兵家都要學“兵術”和“兵法”,但“內兵”之“兵道”一直都是密傳的。例如諸葛亮這個著名的中國歷史人物,他雖然是個“內兵”,但還不是正宗的“內兵”。諸葛亮在他的那個門派是想修仙沒有修成,再加上他自己也看了點兵書,只能用有限的思想境界去推演兵道。在正宗的“內兵”記載中,諸葛亮連“內兵”高手都算不上,反倒是個滑稽的人物,他的某些感覺是對的,但還不怎麼感覺到位,這就象練太極拳的雲手招式,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是技法要求很高,雲手體現了太極拳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順逆纏絲、虛實變化、上下相隨等特色,其中的境界很深。

    圓滿的雲手招式境界如果是十分的話,那麼諸葛亮只是能夠打到三分的境界,這對於兵學內行人看起來就很好笑。“我是活諸葛”在正宗“內兵”中就是一種自嘲的說法。郭嘉的水平雖然比諸葛亮高多了,但郭嘉不是兵家,郭嘉修的是另外的一套,郭嘉就是“由人入道”的,頂尖高手可以“修神”。各行各業修煉出的頂尖高手,再修一個等級層次就是“真人”。“真人”就是“修神”的師傅。“真人”是人類原型,太古真人的自然壽命在一千歲以上,但是後來的人類墮落了,要想恢復原來的境界狀態的就得修煉返回去。很多現代人不理解,怎麼遠古代的一些人那麼厲害,壽命那麼長?那是因為遠古時代的那些人,與現代人不是同一種生命體。“真人”可以繼續“修神人”。

    根據西周時期的上等教育:頂尖高手已經不屬於專業人員序列,因為頂尖高手已經把專業過程走完了,屬於“真界”學徒,也就是所謂的“由天入道”、“由地入道”、“由人入道”和“由兵入道”的“大學問家”頂尖高手,雖然達到頂尖高手的層次,但是在“真界”門內都只是學徒的資格。

    綜上所述,周朝時期最高的學問是“上國學”,雖然這個“上國學”是傳承於商朝時期的“天、地、人、兵”四種大學問之“四學”,而且是已經落後於商朝時期的“四學”,但是對於我們今天的現代社會學人來說,這個周朝時期最高的“上國學”之學術品位好像就是“神話”,這也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大問題:我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真國學為什麼在失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凝析油的危害簡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