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
這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中的詞句。大意是:眼前紅花一片,春雨微著,嫩柳絲絲在煙靄中搖曳。(暈紅:指中心紅色濃重而四圍漸淡的花朵。柔綠:嫩綠的葉子。)
這是作者在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故做此詞。原詞是: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詞人一反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寫法,一開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觸“誰道飄零不可憐”,可謂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不覺眼前一亮。第二句“舊遊時節好花天”,詞人隨即點明這是故地重遊,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憶。但詞人並沒有描述當時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個字寫出了相同的時令和場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斷腸。這裡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遊覽的天氣,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古人論詞的結構,妙在斷斷續續,不接而接。“誰道飄零不可憐”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與下面兩句,一寫回憶,一寫現實,看似不接,實則詞意緊緊相接。一樣的飄零,不一樣的感覺。既突出瞭如今內心的悲涼,又為描寫現在的情景作了鋪墊。
下片轉入寫景。“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下片結“倩魂銷盡夕陽前”。用擬人的手法寫落花,憐惜之情溢於言表。以夕陽為背景,顯得格外悽美。還照應了上片起句,使全詞渾然一體、餘味無窮。詞意悽絕,充溢著無可奈何的情緒。這裡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一步把集合著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著絕望與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紅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變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復返。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
這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中的詞句。大意是:眼前紅花一片,春雨微著,嫩柳絲絲在煙靄中搖曳。(暈紅:指中心紅色濃重而四圍漸淡的花朵。柔綠:嫩綠的葉子。)
這是作者在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故做此詞。原詞是: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詞人一反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寫法,一開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觸“誰道飄零不可憐”,可謂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不覺眼前一亮。第二句“舊遊時節好花天”,詞人隨即點明這是故地重遊,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憶。但詞人並沒有描述當時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個字寫出了相同的時令和場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斷腸。這裡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遊覽的天氣,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古人論詞的結構,妙在斷斷續續,不接而接。“誰道飄零不可憐”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與下面兩句,一寫回憶,一寫現實,看似不接,實則詞意緊緊相接。一樣的飄零,不一樣的感覺。既突出瞭如今內心的悲涼,又為描寫現在的情景作了鋪墊。
下片轉入寫景。“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下片結“倩魂銷盡夕陽前”。用擬人的手法寫落花,憐惜之情溢於言表。以夕陽為背景,顯得格外悽美。還照應了上片起句,使全詞渾然一體、餘味無窮。詞意悽絕,充溢著無可奈何的情緒。這裡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一步把集合著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著絕望與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紅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變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