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一份曝光的報告顯示,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8大零售商的總和
60
回覆列表
  • 1 # 常春藤28834226

    人家賺的是現金流,現在很多超市都在虧,為什麼別人還繼續經營?人家賺現金流,顧客拿錢買商品,錢進入到超市手中,然後超市給供應商結賬,要押款起碼是15天或更長。中間時間差的利息,就夠超市賺了。商品大部分都是供應商提供的,超市就的貨架,進場費,條碼費等等都由供應商來承擔。實體店和網店套路一樣,甚至費用更高。

  • 2 # 知行途

    首先,Amazon不虧損,2016年2 月 2 日,亞馬遜公佈 2016 年年報。報告期內,亞馬遜實現營收 1360 億美元,與去 年同期的 1070 億美元相比增長 27%,剔除匯率的不利影響,2016 年營收增長了 28%; 實現淨利潤 23.7 億美元,同比增幅達 300%;稀釋後每股收益 4.90 美元,同比增長 292%。 近期股價最高為 839.95 美元,仍處於歷史高位,自 2016 年初以來累計漲幅超 24%

    其次,Amazon實際上是一家財務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思科高層表示亞馬遜雲服務技術來自思科,亞馬遜本身沒有技術生產雲伺服器。

    雲伺服器價格昂貴,並不是一般中小企業可以購買得起的,如果是貸款購買,因為信用不夠,銀行利率比較高,亞馬遜作為上市公司,可以從銀行拿到非常低的利率,它購買這些伺服器租給需要的中小企業,可以完全不考慮市場成本,財務成本足夠賺錢了。例如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利率是4%,亞馬遜能拿到0.5%甚至更低,那麼亞馬遜不需要從市場上賺中小企業的錢,利差就夠了。事實上這也是亞馬遜的策略,因為他的雲服務便宜,很快獲得了市場,營業額增長迅猛,進而推高了股價,高股價反過來使亞馬遜可以得到更多更低利率銀行貸款。綜上,所以亞馬遜更像是一家財務公司。

    這個遊戲之所以能存在是拜美國這些年低利率政策所賜,一旦美聯儲加息,亞馬遜的這個遊戲將會收益減少,甚至玩不下去。

  • 3 # 31524115

    主要是前景好,所謂虧的錢也不是真都虧了,而是變成了固定資產。投資者不傻,這也是一直有人投資,能堅持下去的原因。京東就是這個模式。現在的快遞,因為進去門檻低,競爭激烈,最後一公里消費者體驗太差。這就襯托京東快遞的優勢了。我是現在京東用的多(當然是自營)。價格上,比天貓要高一些,但是,看中的是快遞的服務,最起碼,快遞員給送到門口,不管幾樓!速度也快,都是次日達。淘寶就是買些便宜的,京東上面沒有的東西。

  • 4 # 盛景商業評論

    截至 2017 年 1 月 3 日,亞馬遜市值高達 3581 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包括沃爾瑪在內的主要上市實體零售店約 2978 億美元的總市值。與 10 年前僅僅 175 億美元的市值相比,今天亞馬遜的市值增長超過20倍。

    一個巨大的成功背後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亞馬遜有許多成熟的方法論(服務顧客的飛輪模型、供應鏈的持續改進、六西格瑪,等等),但貫穿它成功的運營核心始終是對顧客信任近乎偏執的追求。

    為了這點,它願意長期地被市場誤解。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亞馬遜在短短的二十年裡從最初的線上圖書銷售商,成長為一位改變了多個世界級市場(零售、倉儲、物流、雲計算、電子閱讀、出版,等等)產業格局的巨人。

    一、亞馬遜的使命願景價值觀

    亞馬遜的邏輯始終十分簡單:

    客戶體驗足夠好,就能夠帶來更多流量;更多的流量就會吸引更多賣家來網上銷售;有了更多賣家,亞馬遜就能夠擁有更豐富選品,提供更便捷服務,自然也會對客戶體驗有所提升。

    而隨之帶來的規模擴大,運營成本也會被更多客戶分攤,這樣一來成本結構也就更好,可以把剩下來的錢回饋給消費者,又從價格層面提升了客戶體驗。

    二、亞馬遜的運作模式

    下面這幅圖,它是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來的(亞馬遜“飛輪”圖)。注意,這幅圖沒有一個箭頭指向“獲得利潤”。它是一個封閉的迴圈系統。

    這是一幅可以從任何一個點開始解讀的圖示,但亞馬遜內部更多的是把把使用者體驗作為起點和終點。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亞馬遜依靠這套迴圈體系從一個線上的圖書零售商轉變為一個提供大量商品和服務的全球性的電子商務公司。

    豐富的選擇、便利的服務、低利潤是亞馬遜“飛輪”的三大支柱,更是提升使用者體驗的關鍵。亞馬遜透過提高使用者購買的客單價和購買頻率,維持公司合理的毛利率水平,同時不斷將獲取的利潤投資於物流以及資訊科技等方面。

    亞馬遜在物流上的投資使得其有能力提供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務,極大了支撐了第三方商家開放平臺的發展(Amazon Marketplace)。開放平臺不但為亞馬遜創造了大量的營收,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可選擇的低價商品,使得亞馬遜有能力作為網購的第一入口,而且是極為優質的入口。

    與此同時,亞馬遜自創立之初就大量投資的資訊科技,不但支撐了公司極其複雜的業務體系,而且開拓了許多新興領域的發展機會,例如雲計算、數字內容以及硬體等。亞馬遜的雲計算服務(AWS)不僅分攤了自身資料中心的成本,而且帶來了年15億美金(保持增長)的業務營收。亞馬遜的Kindle系列硬體在為使用者提供無縫的數字閱讀和消費體驗的同時實現了對使用者的鎖定,這也是亞馬遜征戰數字市場的重要武器。

    亞馬遜的Prime專案,這種服務納入了娛樂內容,以提高做Prime會員的吸引力。而Prime會員制又吸引人們將更多的線上線下時間花費在亞馬遜上。這些娛樂內容對於亞馬遜來說只構成固定成本,而不構成邊際成本。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亞馬遜最大的成就在於透過實踐構建了這樣的良性迴圈系統。鑑於全球線上零售市場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亞馬遜未來的成長空間依然十分巨大,這也是資本市場給予亞馬遜如此高溢價的關鍵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並不一定具有可持續性,其終極考驗是能否抵禦新一代顛覆者的挑戰。

    但是,這種始終注重使用者體驗的商業模式,才有可能創造長期的價值,同樣也非常值得中小企業借鑑!

  • 5 # 土豆愛番茄

    如果你創辦了一家企業,連續虧損3年,你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嗎?如果虧損5年、10年、20年呢?你能不能堅持下去呢?

    我想說,幾乎沒有,因為這個世界上掌握真理並且堅守真理的人真的不多。一旦堅持下來,那麼前途無量,那麼收益無窮。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連續虧損20年的企業,如今成為了世界級巨頭,它就是亞馬遜。

    在中國,很多人知道亞馬遜,但是不知道貝佐斯,這個人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1994年,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他自己的車庫裡成立了亞馬遜,並擔任其執行長。如今亞馬遜已成為了世界級巨頭,市值達到了3983億美元。

    據一份曝光的報告顯示,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8大零售商的總和。這意味著,美國提前進入到了馬雲所說的“新零售”時代了!因為亞馬遜除了線上,現在也做到了線下。而且做得很棒。

    我們知道馬雲說,未來將不會再有什麼單純的電子商務,而是線上線下結合,線上是馬雲到天貓淘寶,馬雲將網購普及到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用支付寶支付現在也發展成了出門可以不帶現金,更可以透過支付寶理財,馬雲在支付寶裡開發的芝麻信用體系,讓網際網路金融走在了社會的前沿,花唄借唄方便了許許多多的人,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借唄已經取消,但是馬雲與騰訊合作在微信第三方推出了另一個產品,據有關人士透露,這款產品沒有借唄的嚴苛條件,讓很多不能開通借唄的人能得到幫助。

  • 6 # 悲了傷的白犀牛

    一直以來,我們總能在阿里巴巴的身上看到亞馬遜的影子,不對,我可能說反了,阿里巴巴就像是亞馬遜的影子,一直跟在亞馬遜背後亦步亦趨。

    這樣說可能對阿里來說不太公平,因為二者身處的社會環境和發展背景都大不一樣,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那段時間在美國正是網際網路發展最興旺的時候,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創新環境,都是處於蓬勃發展狀態,當時所有的美華人都在想一個問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做什麼?雖然後來爆發了泡沫危機,但那段時間的技術積累、創新意識的培養、應對危機的經驗對美國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是一筆寶貴的經驗。

    而1995年的中國網際網路是怎麼一副場景?當時的中國還處於門戶時代,幾大門戶就是當時中國網際網路的全部,那時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的印象就是在螢幕上看報紙,還有電子郵件,而且那時網速特別慢,開啟一個網頁常常需要花半個小時到幾個小時。1995年中國上網使用者數應該還在十萬以內,馬雲就自詡是中國第7個上網的人,哪怕到了20世紀末,國內上網使用者數也不過400萬,對,你沒有看錯,是400萬。

    1999年,在這樣一股電子商務熱潮之下,阿里巴巴成立了,而這股熱潮正是亞馬遜引發的。當時的中國還處於IT山寨時代,所有的一切都是透過學習美國來建設的,有能力的企業會在美國派駐辦事處隨時瞭解最新的科技行業動態並及時傳送回國,沒有能力的只能發揮人際關係網路,透過在美國的同學、朋友去了解最新訊息,所以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者都多多少少有海外留學或訪問背景。

    從成立開始,阿里就開始了漫長的向亞馬遜學習之路,其實對照二者當前的業務領域,也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亞馬遜主要業務領域包括:B2C電子商務、雲計算、媒體和娛樂、物流網路、消費級技術(如Echo智慧音箱)。還有就是無人實體商店 Amazon Go、無人機以及新技術探索(如AI)等。

    阿里巴巴主要業務領域包括:B2C電子商務、雲計算業務、數字傳媒和娛樂、菜鳥物流、其他創新技術(如阿里智慧音箱X1)。還有就是無人超市、無人機以及新技術探索(如AI)等。

    注:以上兩者的業務領域都是從其財報中摘取出來的

    發現了嗎?二者驚人的相似,相似得非常驚人!甚至連曾經的失敗都高度相似,如,亞馬遜的Fire手機慘淡收場,阿里的YunOS手機銷聲匿跡。我們常常驚歎阿里怎麼會有如此高卓的遠見、如此深刻的洞察、如此敏銳的反應,其實主要是因為它有一個完美的學習範本,還有一個完美的市場(龐大的使用者群、優厚的扶持政策、低水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當然,阿里也結合企業的發展和國內的社會環境做出了偉大的“創新”,如支付寶,阿里在支付寶上的偉大創新在於——不向亞馬遜學習了,改向paypal學習,甚至做得比paypal還要好,以至於改變了整個中國的金融格局和人們的消費行為。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阿里最擅長的地方,所以我們看到今天亞馬遜中國在國內市場只能苟延殘喘,絲毫沒有在海外到處肆掠的霸氣。

    正是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如此相似,人們總習慣拿二者相比較,最常比較的就是市值,自2015年6月後,到今年,阿里巴巴多次市值超越亞馬遜,一度重新獲得了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的稱號,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極力否認自己是電子商務公司。

    而正當,人們開始憧憬阿里巴巴能甩開亞馬遜幾條街的時候,上週五(10月27日)亞馬遜在公佈季度業績後股價開始飆升,到收盤時暴漲13%,創下2年半來最大漲幅,股價突破1000美元,總市值達到5288.74億元美元,雖然阿里巴巴也大漲了3.42%,市值來到4455.48億美元,兩者市值差距已經拉開到833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導致亞馬遜股價暴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在雲計算業務上的出色表現,AWS業務當季營收為45.7億美元,增長率為42%,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率,2017年全年營收將突破2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1300億元。而阿里雲2017財年營收僅為66.63億元,哪怕以100%增長,2018財年營收也不過200億元。

    最有意思的是,在亞馬遜暴漲之後,著名研究機構普華永道釋出了一份名為《2017全球創新1000研究》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全球規模前1000的企業在2017年間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情況,其中亞馬遜排名第一,2017年研發投入161億美元,而阿里巴巴排名第56,研發投入為25億美元。順便說一下,騰訊排名81位,17億美元;百度排名第99位, 15億美元。京東排名第187位, 8億美元。

    因為阿里巴巴在市值上一直在緊追亞馬遜,而且其業務領域和亞馬遜高度相似,人們總喜歡把二者相提並論,而忽視其在硬實力上的差距,事實上亞馬遜是一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取得成功的企業,如亞馬遜全球共有140大運營中心,可覆蓋185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全球化智慧運營網路,實現跨地域、無國界庫存分配和調撥。而阿里巴巴,到目前為止還只是一家在國內取得成功的企業,其在海外的影響力估計全靠馬雲那張酷似外星人的臉。

    雖然我很喜歡這張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山是虎下海是龍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