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鄭伯克段於鄢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後來被孔子在“春秋”中提及!

    多行不義必自斃所指的物件就是鄭伯的弟弟共叔段。

    把這個故事簡單介紹一下:

    春秋時期,鄭武公娶了武姜做老婆,生了兩個兒子:鄭伯和共叔段,懷老大鄭伯的時候,胎位不正,生產的時候腳先出來,把老孃武姜搞的很痛苦,所以非常討厭這個兒子,還給他取名叫做“寤生”,寤生就是逆生,通俗點說:逆子,一個母親給親生兒子取這樣個名字,可見天生是冤家。

    後來武姜又生了個兒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經驗,老二從懷孕到生產都很順利,取名共叔段,武姜非常偏心小兒子,不但生活照顧,還希望老公把位子傳給老二,但是鄭武公不同意,依舊傳給了老大寤生。

    寤生就是鄭莊公,算是春秋時期知名君主了,號稱“春秋三小霸”,治國能力外交手腕都相當厲害,可見鄭武公在選接班人的時候還是很有眼光的。

    寤生剛上位,老孃就來給弟弟求封地,而且專撿好的地方要,要過去以後還大肆招兵買馬,明目張膽的想造反,別人都來勸鄭莊公:這麼下去不行啊,你要管管弟弟。

    鄭莊公卻一直裝糊塗,不但不管,還主動配合弟弟的野心,對他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別人來問他怎麼辦,他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句話後世被用爛了,一般的橋段都是主人公對敵人無可奈何,又想蹭熱度,所以放幾句狠話,往往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聽起來正氣十足,其實很傻很天真!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寤生上小學就明白這個道理!

    虎沒有長成的時候不殺他,等到老虎開始作惡再出手鏟除,這樣既剷除了對手,也落了個好名聲。

    後來果然共叔段謀反,鄭莊公馬上出兵,把弟弟打了個丟盔棄甲,逃到了鄢城。

    不僅如此,鄭莊公還把老孃冷落起來,對外放出狠話: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雖然後來在輿論壓力下又和母親重修舊好,但是這種母子關係怎麼看都很奇怪,太虛偽!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一切都是套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爾巴尼亞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現在這麼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