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呆萌了,秦國啥統一“七"國了?難道連自己都滅了嗎?其實不用穿越,楚漢那一群英雄在秦始皇還活著時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他們是一群草民,對秦滅六國無可奈何。
題主說長平之戰後,讓劉邦當趙王,項羽當楚王,韓信當燕王,英布當魏王,彭越當韓王,那麼秦始皇還能不能統一六國,我的回答是能!即使這五個人分當趙楚燕韓魏國王,秦始皇也一定能滅掉六國。
在長平之戰後,秦滅六國已成天下大勢,只是統一的時間快與慢的問題,不再於誰當國王。此時的六國已病入膏肓,除非各國實施大變法、大改革,方能起死回生,否則不可能阻擋滅亡。
先說楚國,長平之戰時楚國是考烈王當政,考烈王是楚懷王之子。此時的楚國被白起打的一蹶不振,國都郢丟失了,漢江以西全部被秦國佔領。楚國的根本問題是屈、景、昭三家士大夫勢力很強,控制了楚國的朝政,佔有了全國大量土地,楚王根本調不動,這一點與當初晉國的趙、韓、魏三家很象,再發展有可能三家分楚。
若是項羽當國王,想要振作起來就必須實施變法,向屈、景、昭開刀,收回三家士大夫的權力和土地。這一點項羽作不到,他自己就是個貴族,很喜歡分封那一套,他不會向屈、景、昭三家開刀。再一個楚國貴族的守舊勢力很大,非外力不能啃動,當初吳起變法就被一群貴族撲滅的。
若論將才項羽的爺爺項燕在當時也是頂尖高手,甚至軍事才能不比項羽弱,後來楚國的大軍全由項燕指揮,但也換救不了楚國。
再說趙國,趙國的軍事力量很強,名將也多,讓劉邦去當趙王的確能夠好一點,壽命會長一點。但是趙國的根本問題在於沒有實行徹底變法,宗室力量很強。趙武靈王只是搞了個“胡服騎射”,改革了軍事,建立了騎兵,但在政治上沒有改革,沒有觸動貴族的利益,沒有建立軍功制度。
劉邦是個隨遇而安的,其實他的雄心不大,好享受,而且耳朵軟,誰的話都能聽進去,讓他去搞變法改革他下不了狠心,搞不成。張良雖然很聰明,軍事才能很高,但他是善謀略,搞行政不行,當不了丞相。他爺爺就是南韓的丞相,但在他爺爺當政時也亡國。
第三說燕國,燕國的主要毛病是地域靠北,大寒冷,人口較少,物產也不豐富。燕國甚至還將士們的鎧甲都造不齊,鐵盾牌也沒有。大將樂毅為燕國練兵時,將士們全部釆用皮甲,盾牌用藤條油浸後編織成。即使韓信當了燕王也解決不燕華人口少,經濟落後,物資匱乏的問題,所以也只是打幾個勝仗,國勢不會有起色。
最後說韓魏,南韓、魏國的問題是太小了,長平之戰後南韓只剩下河南的平頂山、許昌地區,魏國只剩下河南的開封商丘地區。魏國倒是經過了李悝變法,強盛過一段時間,但也改的不徹底。南韓用了申不害變法,可申不害用的是“術”,而不是“法″,“術"屬於管理手段,即權謀,只是加強了國家的管理方法,對貴族的根本利益沒動,因此生產力釋放不出來,老百姓沒得到好處,沒有軍功進爵制,軍隊的戰鬥力爆發不出來。
英布與彭越屬於草莽英雄,是靠亂世崛起的,他們當王治國不行,沒有任何政治才能。
題主沒有說齊王讓誰幹,但是誰幹都一樣,五國伐齊對齊國傷害太大了,齊國對誰都不再相信,因此無論誰當齊王都不會再與五國合縱。另外齊國被誇為東方大國有點忽悠的味道,齊國只是富裕,但國土並不大,只有大半個山東半島,而且背靠大海沒有縱深,屬於絕地。
六國要想抗住秦國就必須合縱,但合縱永遠都不會親密無間,六國之間不會合作的天一無縫,總會打各自的算盤。其實六國真要是能夠一心一意的合作,形成一個拳頭,秦國也未必能打的過。但是,合夥的事永遠有矛盾,誰都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了,所以即使楚漢英雄穿越,也永遠不能合作的一心一意。
而秦國只要有東方六國存在就不會亂,以秦始皇的才能,項羽也頂不住。秦國之所以會滅亡,除了大家知道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六國滅亡後,反秦勢力再沒有亡國的顧慮,反而擰成一個拳頭,而秦國則變成了張開五指的手掌,力量分散到全國各地,形不成強大的秦軍。
當然劉邦、項羽都是時代英雄,但二人壓根屁不到一個壺裡,項羽看不起劉邦,所以合縱根本無從談起,也就形不成強大的抗秦力量,秦國照樣還是個個擊破。
看到這個問題呆萌了,秦國啥統一“七"國了?難道連自己都滅了嗎?其實不用穿越,楚漢那一群英雄在秦始皇還活著時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他們是一群草民,對秦滅六國無可奈何。
題主說長平之戰後,讓劉邦當趙王,項羽當楚王,韓信當燕王,英布當魏王,彭越當韓王,那麼秦始皇還能不能統一六國,我的回答是能!即使這五個人分當趙楚燕韓魏國王,秦始皇也一定能滅掉六國。
在長平之戰後,秦滅六國已成天下大勢,只是統一的時間快與慢的問題,不再於誰當國王。此時的六國已病入膏肓,除非各國實施大變法、大改革,方能起死回生,否則不可能阻擋滅亡。
先說楚國,長平之戰時楚國是考烈王當政,考烈王是楚懷王之子。此時的楚國被白起打的一蹶不振,國都郢丟失了,漢江以西全部被秦國佔領。楚國的根本問題是屈、景、昭三家士大夫勢力很強,控制了楚國的朝政,佔有了全國大量土地,楚王根本調不動,這一點與當初晉國的趙、韓、魏三家很象,再發展有可能三家分楚。
若是項羽當國王,想要振作起來就必須實施變法,向屈、景、昭開刀,收回三家士大夫的權力和土地。這一點項羽作不到,他自己就是個貴族,很喜歡分封那一套,他不會向屈、景、昭三家開刀。再一個楚國貴族的守舊勢力很大,非外力不能啃動,當初吳起變法就被一群貴族撲滅的。
若論將才項羽的爺爺項燕在當時也是頂尖高手,甚至軍事才能不比項羽弱,後來楚國的大軍全由項燕指揮,但也換救不了楚國。
再說趙國,趙國的軍事力量很強,名將也多,讓劉邦去當趙王的確能夠好一點,壽命會長一點。但是趙國的根本問題在於沒有實行徹底變法,宗室力量很強。趙武靈王只是搞了個“胡服騎射”,改革了軍事,建立了騎兵,但在政治上沒有改革,沒有觸動貴族的利益,沒有建立軍功制度。
劉邦是個隨遇而安的,其實他的雄心不大,好享受,而且耳朵軟,誰的話都能聽進去,讓他去搞變法改革他下不了狠心,搞不成。張良雖然很聰明,軍事才能很高,但他是善謀略,搞行政不行,當不了丞相。他爺爺就是南韓的丞相,但在他爺爺當政時也亡國。
第三說燕國,燕國的主要毛病是地域靠北,大寒冷,人口較少,物產也不豐富。燕國甚至還將士們的鎧甲都造不齊,鐵盾牌也沒有。大將樂毅為燕國練兵時,將士們全部釆用皮甲,盾牌用藤條油浸後編織成。即使韓信當了燕王也解決不燕華人口少,經濟落後,物資匱乏的問題,所以也只是打幾個勝仗,國勢不會有起色。
最後說韓魏,南韓、魏國的問題是太小了,長平之戰後南韓只剩下河南的平頂山、許昌地區,魏國只剩下河南的開封商丘地區。魏國倒是經過了李悝變法,強盛過一段時間,但也改的不徹底。南韓用了申不害變法,可申不害用的是“術”,而不是“法″,“術"屬於管理手段,即權謀,只是加強了國家的管理方法,對貴族的根本利益沒動,因此生產力釋放不出來,老百姓沒得到好處,沒有軍功進爵制,軍隊的戰鬥力爆發不出來。
英布與彭越屬於草莽英雄,是靠亂世崛起的,他們當王治國不行,沒有任何政治才能。
題主沒有說齊王讓誰幹,但是誰幹都一樣,五國伐齊對齊國傷害太大了,齊國對誰都不再相信,因此無論誰當齊王都不會再與五國合縱。另外齊國被誇為東方大國有點忽悠的味道,齊國只是富裕,但國土並不大,只有大半個山東半島,而且背靠大海沒有縱深,屬於絕地。
六國要想抗住秦國就必須合縱,但合縱永遠都不會親密無間,六國之間不會合作的天一無縫,總會打各自的算盤。其實六國真要是能夠一心一意的合作,形成一個拳頭,秦國也未必能打的過。但是,合夥的事永遠有矛盾,誰都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了,所以即使楚漢英雄穿越,也永遠不能合作的一心一意。
而秦國只要有東方六國存在就不會亂,以秦始皇的才能,項羽也頂不住。秦國之所以會滅亡,除了大家知道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六國滅亡後,反秦勢力再沒有亡國的顧慮,反而擰成一個拳頭,而秦國則變成了張開五指的手掌,力量分散到全國各地,形不成強大的秦軍。
當然劉邦、項羽都是時代英雄,但二人壓根屁不到一個壺裡,項羽看不起劉邦,所以合縱根本無從談起,也就形不成強大的抗秦力量,秦國照樣還是個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