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梆韻魯西南
-
2 # 淺夏未央吖
小說《水滸傳》中,很多好漢都是喜歡用樸(pō)刀的,比如楊志、劉唐、盧俊義等等,他們之所以這麼喜歡用朴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人在鑽法律的空子。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在打鬥中,長武器的威力是不容小覷的,可是在宋代,法律規定了在民間,私人是不允許擁有長武器的,所以那些行走江湖的人們,大多都會選擇帶上一把朴刀。
朴刀可以進行自由的組合,攜帶、使用起來都比較安全、方便。不用的時候,人們帶上一把鋼刀和一根杆棒,兩樣看起來都不算長,這不犯法吧!
等到要用的時候,刀柄上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絲,把杆棒旋進刀柄,這樣就組成一把大刀了。為了讓它連線的更加牢固,外面還有“三個丫兒”可以扣上,安裝好以後,就變得十分的結實了。
《水滸傳》中的盧俊義,在梁山下開始準備戰鬥的時候,就是“取出朴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這裡所說的“裝”,指的就是把杆棒旋進刀柄裡面。
組裝好的朴刀,全長一米二至一米五左右,其刀刃的長度,比關羽使用的那種大刀的刀刃還要長,大約佔總長度的一半以上,可以用來劈、刺、砍,招數繁多。而且,因為使用者可以雙手握柄,所以使用起來勢大力沉,威風無比,實為闖蕩江湖,行俠仗義之良器。
後來,宋朝的統治者也明白了,要想在民間徹底的禁止這種武器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就只好有時候管的緊一緊,有時候管的鬆一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這種事情是不好和那些亡命江湖的人太計較的,所以在宋、元的話本里,朴刀就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兵器了。
到了清末前後,朴刀就開始被廣泛使用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見不到宋朝那種可以組合的朴刀了。
-
3 # 微光愛分享H
朴刀
朴刀,絕對是水滸傳裡用的最多的武器,簡直是國民兵器,誰都會耍一耍。比如說林沖原是槍棒教頭,但是上梁山納投名狀跑去搶劫的時候,用的卻是朴刀;史進主要玩槍棒、弓箭,但是殺李吉,剪徑赤松林,用的也是朴刀。此外,劉唐、楊志、雷橫、武松、宋江等等,只要咱們記得起名字的水滸好漢,幾乎都有過使用朴刀的記錄。
一提到槍棒,我們心中都大致有個形象,一個細細長長的棒子,這倒是和史實大差不差。但是一提到朴刀,我們心中都會湧現出這樣的形象:
沒錯,這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朴刀,刀身寬厚,長柄。一提到朴刀,我們就想象出這樣的形象,《水滸》電視劇裡,朴刀的道具也長成這樣。
然而《水滸傳》裡的朴刀並不長這樣。翻閱《漢語大詞典》等等詞典,都會告訴你,朴刀,古代武器,是一種刀身窄長、刀柄較短、雙手使用的長刀。
這個說法,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一些人估計要說這些“磚家”不懂,胡亂編纂詞典了。還有人查閱了宋代的《武經總要》,卻發現書中沒有朴刀的記載,故而又有朴刀本是農具,並非武器的說法。
這種研究方法,無異於按圖索驥,《水滸》成書於元明之際,作者必然會以當時的武器作為原型,就好像三國時代並沒有青龍刀、方天戟一樣。再者,朴刀如果是農具,為何書中很多差役官軍,用的也是朴刀?
窄,細,長,短柄,編纂詞典的專家們,完全沒錯。所以有時候面對一些刻板印象,我們本身也要判斷,不能見風就是雨,太跟風。按照《武備要略》的說法,朴刀的用法和招式與單刀相同,而且撩、劈效能遠勝單刀。這裡的單刀說的也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單手武術刀,而是一種雙手大刀:
用法相同,那麼長度等等引數應當也是類似的。按照《武備要略》記載,單刀有兩種,一種為普通單刀,刃長三尺五寸,刀柄長一尺四寸,總長四尺九寸,約合今天的157釐米;一種為弓弩手攜帶的單刀,稍短,刃長二尺六村,刀柄長一尺,總長三尺六寸,約合今天的115釐米。我們今天常說的苗刀,便是由明代單刀演化而來。明代單刀,有不少出土或者傳世的實物可以讓我們一睹英姿。
實際上,結合《水滸傳》的原文,朴刀也的確是細長的形象,比如書中常有:“將朴刀倚了”、“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朴刀”的描寫,可見朴刀很長,需要倚靠在牆邊或者桌邊,甚至放在槍架上。
而且書中提到朴刀,大多時候是用朴刀進行刺擊,而不是劈砍。
比如在瓦罐寺,魯智深打崔道成的時候,書中明確說崔道成“手中斜刺朴刀來”,他的隊友丘小乙也是“拿了條朴刀大踏步搠將來”,都是刺擊動作。後來史進助戰,也是拿朴刀一刀“搠”死了丘小乙。武松大鬧飛雲浦,也是拿朴刀“搠”死了蔣門神的兩個徒弟。之後李逵殺虎,楊雄大鬧翠屏山,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等等,都是用朴刀搠刺。
除此之外,還有押送生辰綱時候,楊志將朴刀插在地上,李逵給母親找水的時候,也是將朴刀插在一邊。
刺擊為主,可以插在地上,這些都可以作為朴刀的刃並不寬厚的佐證。而且從明代古籍記載的朴刀刀尖看,朴刀的刺擊殺傷效果絕對非常驚人,可以形成一個長三角形的超大創口,以古代的醫療條件來看,這種刺擊極易產生致命傷。
當然,朴刀作為刀,自然是可以劈砍的,而且威力極大,書中史進殺李吉,便是一刀將其劈成了兩截,這也和《武備要略》記載的朴刀“撩劈之勢大於單刀”所契合。
另外書中的兩個細節,可以證明朴刀的杆子並不是很長。
一個是武松在鴛鴦樓殺女僕的時候,原本是拿朴刀的,但是這時候卻把刀倚靠在一邊,從腰裡掏出短刀,揪住女僕的髮髻,將其殺害。可見朴刀的刃太長,在狹小空間殺人的話,極不順手,即使面對毫無能力的女僕也得換個兵器。
另一個,在“宋公明遇九天神女”,趙得抓捕宋江的時候,趙得“一隻手將朴刀杆挑起神帳”。如果朴刀的杆子很長,也是難以做到單手挑帳的。
而且書中多次用“捻”,來形容好漢們拿朴刀的手部動作。這裡的捻,是捏著的意思,這個動作也可以看出,朴刀是一種輕便的雙手刀,而非大刀之類。
-
4 # 宇文東耳
首先說,朴刀這種武器,不是宋朝時興起的!那是小說《水滸傳》裡的說法,但是不要忘了,《水滸傳》的故事成書於元末明初,他故事本身帶有很多的明初的特點,比如梁山泊的故事,其實就跟太湖起義有很多的雷同之處。
不過,朴刀確實是宋朝人發明的,宋朝曾公亮的《武經總要》記載,對朴刀造形做了細緻的說明。但是朴刀其實也是明初時才開始廣泛使用的,而不是宋朝。而真正把這種刀真正發揮在戰場上,發揚光大的正是清朝,特別是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很多人都使用這種兵器,所以又有個外號叫太平刀。
朴刀的形狀,介於大刀與單刀之間,俗稱雙手帶,稍長的木柄上,安有一個大刀片,使用時,雙手握著刀柄,利用刀刃和刀的重劈殺敵人,跟關羽耍刀的原理一樣,只不過更短小精悍,更適合於步兵。
朴刀比單刀殺傷力大,又比大刀輕便,為了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才流行起來呢?其實很簡單,是因為當時中國社會有禁刀令,也就是所謂的武器管制條例。
宋朝時就有規定,民間不許儲存長兵器,《宋會要輯稿》上說,刀只能是“著褲刀”,即掛在褲子上的刀,因為人們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
而明清時,人們乾脆打了個擦邊球,民間不許儲存長兵器?好吧,朴刀總行吧?所以,這種朴刀在民間就開始流行起來了,在清朝,甚至成為了太平軍的指定兵器之中
-
5 # 70秒保定紅人館
樸(pō)刀,幾乎是梁山好漢們人手一把的武器,而且真實存在於中國冷兵史上。
不過它在中國古代戰刀中名氣確實不大,卻能成為江湖草莽們的寵兒,裡面有一些歷史原因。
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就提出“俠以武犯禁”的說法,認為這些仗劍江湖的遊俠是國家的蛀蟲。所以自古以來統治者都管控民間武器,宋朝也是如此,對民間兵器管控十分嚴格。但是,朴刀卻很難禁止,而且方便製作。
朴刀的刀頭叫做著褲刀。安上短柄後叫做畲(shē)刀,是農民開山種田、劈柴做活必備的農具。安上了長柄後,才叫做朴刀,而且成為了長兵,《水滸傳》就提到它可以像長槍一樣靠在牆上。
由於畲刀是必備的農具,停止製作使用勢必會影響生產。所以朝廷無法嚴禁著褲刀,只針對朴刀進行管控。但是著褲刀和杆棒到處都是,盜匪製作朴刀輕而易舉。即便是禁止,相對於其他精良兵器來說還是不算太嚴格,所以朴刀在綠林中極為氾濫。朴刀也由於製作成本低和風險小,成為了江湖草莽的寵兒。
另外,在真實的歷史中,朴刀雖出現於兩宋年間,但一直是一種冷門兵器,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廣泛使用。
-
6 # 漩渦鳴人yy
武器的研發主要是看三個方面,第一是社會社會的明令禁止,是武器研發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有的時候某種武器的技術確實在那個時代達到成熟,但是社會上面明令禁止這種武器,那麼你的這個武器呢也不能供這些大俠或者是這些落草為寇的人使用!
《水滸傳》所描寫的時代是北宋時期,而北宋時期有一條明令的法律法規,那就是禁止攜帶長兵器!
打架的時候呢,兵器講究一寸長一寸強,這大家都知道。而且長武器在野外近距離薄紗作戰的時候特別具有優勢,所以北宋時期為了防止軍隊內部自己自成一派。對抗中央或者是民間有人落草為寇,所以禁止民間的老百姓擁有長武器,但是總體來講,宋王朝時期的前一個王朝,唐王朝時期是一個比較崇尚武力的時代,所以武器短時間之內很難從民間給杜絕掉,因此各種各樣的短兵器。也受到了歡迎!
朴刀,這種武器呢就是一種介於長兵器和短兵器之間的一把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介於關公的長柄刀和大刀片子之間的一種武器!中午氣他的手柄比較長,大概有30到40cm左右,這就使得短柄刀紙能用一隻手握,而這種朴刀卻可以用兩隻手握住這個刀柄,然後實行劈殺。這就有點類似於日本的武士刀!最重要的一項設計就是這種武器可以在刀柄上面有螺紋!
這就使得這種武器一旦進行使用的話,你可以將這種武器立刻轉變成為關公手中的那種長柄刀!
後來由於平常使用的時候,這武器的短柄較短,所以這個武器呢是不需要抱在手裡的,而是可以直接跨在腰間的最終武器,使用起來,也是十分方便。
當然話說回來,我們還得說到《水滸傳》這一本書裡面武器使用,顯然,《水滸傳》裡面的戰鬥特點,一般來講都是侷限於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武力對決,或者是小骨不對之間的作戰,這人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時候也講究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但是大部分時期都是單打獨鬥!而且大多數的水滸的梁山好漢都是在山林裡面或者是在狹窄的地區進行作戰。這種武器的選擇上面就會更加偏向於那種短柄或者是。武器使用起來幅度比較小的!這些武器在近距離的作戰行動裡面,不僅十分利於劈殺或者是廢除敵方的戰鬥力!同時也便於攜帶,方便你在山林之間進行機動作戰!
話又說回來,羅貫中也就是寫《三國演義》的,在借鑑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的時候,估計也是看自己的老師寫這些戰鬥場面十分入迷,因此才在考慮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每次都得寫到某兩個將領大戰個幾十回合之類的!
-
7 # 名揚007
刀乃百兵之王,攜帶方便殺傷力強,變化多端攻守兼備,所以不止是梁山好漢,過去的江湖豪傑還是守家衛國的軍隊,刀都是重要的廣泛使用的兵器。
回覆列表
朴刀也只有在《水滸傳》中好漢們使用的多 ,是好漢們行走江湖防身禦敵的必須的武器。它不同於帶鞘的腰刀,朴刀的柄把長,它又不同於大刀(關勝用的大刀),它的柄把短。大概因為好漢們行走江湖,經常走一些偏僻小路,需要披荊斬棘,這時候,朴刀的長處就出現了。生活的必須,使朴刀大量出現在好漢們的手裡,逐步的演變,就成了這個短不短,長不長的傢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