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承良男科主任
-
2 # 悅兮悅兮yi
有部分患者在進行藥物或手術去勢治療後腫瘤仍可能持續生長,現在香港那邊有一種特效藥阿位元龍,針對去勢失敗前列腺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問一下港 安,可以幫忙藥物諮詢。
-
3 # 康愛線上
侵襲(或浸潤)與轉移是惡性腫瘤危及生命的最主要生物學特徵。所謂轉移是指惡性腫瘤細胞脫離其原發部位,在體內透過各種途徑的轉運,達到與原發部位不連續的組織繼續增殖生長,並形成與原發腫瘤同樣病例性質的繼發腫瘤的全過程。具有遠處轉移特性是惡性腫瘤區別與良性腫瘤的最主要特徵之一。惡性腫瘤轉移的主要途徑包括血路轉移,淋巴道轉移和種植轉移。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控制排尿及運輸功能。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也會發生浸潤和轉移。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經束,引起血尿、血精、陽痿。盆腔淋巴結轉移可引起雙下肢水腫。前列腺癌常易發生骨轉移,常表現出全身性、多發性、成骨性等特點,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癱。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貧血或全血象減少。
關於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化療、核素治療、體外適形放射治療、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近距離放療)、冷凍治療、高能聚焦超聲治療和組織內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等眾多手段。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個體化治療建議。
區域性復發的患者可以選用挽救性治療、內分泌治療等,遠處轉移的患者則只能選用內分泌治療。
-
4 # 我是HXH
前列腺癌會擴散轉移,並且轉移到不同部位症狀也不一樣。
(1)前列腺癌骨骼轉移比較常見,骨盆和腰椎是早期轉移最常見的部位,表現為持續、劇烈的腰、背、髖部疼痛及坐骨神經痛,甚至出現骨折、貧血等;
(2)淋巴結轉移可表現為下肢和陰囊水腫,腎積水甚至少尿、腰痛及尿毒症等;
(3)肝轉移表現為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
(4)胃腸道轉移表現為噁心、嘔吐、出血、腹痛等;
(5)肺轉移表現為咳嗽、咯血、呼吸困難、胸痛、胸腔積液;
(6)腎上腺轉移表現為腎上腺功能不全、乏力;
(7)睪丸轉移表現為睪丸、精索結節樣病變;
(8)神經症狀表現為疼痛、知覺異常、括約肌功能失常、四肢疲軟無力等;
(9)顱腦轉移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可引起頭痛、嗜睡、複視、吞嚥困難等;垂體轉移可致失明;
-
5 #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既然是癌,那麼都有可能會擴散。
不過好在前列腺癌,在所有的癌症裡面,算是比較溫柔的。
前列腺癌“擴散”,其實挺容易的,只是擴散並不等於就有生命危險,前列腺癌即使有轉移了,很多病人也可以長期存活。
其實,中國的前列腺癌,有很大一部分,超過三分之二的病人,在發現前列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轉移,也就是“擴散”。前列腺癌,最容易發生的轉移,是骨轉移和盆腔淋巴結轉移。前列腺癌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症狀,很多老年人即使有一點排尿不暢的症狀,往往以為是前列腺增生,並不會引起重視。所以很多病人都是因為前列腺癌已經“擴散”了,轉移到骨,引起骨疼痛以後,才到醫院檢查,輾轉才發現是前列腺癌的。
如果前列腺癌發現的時候沒有轉移,屬於“早期和中期”,那麼透過治療,至少80%的病人可以存活10年以上。
即使前列腺癌發現的時候已經有轉移,至少有一小半的病人可以存活5年以上。所以老年人有條件的,儘量體檢能夠發現早期的前列腺癌,確實因為各種原因,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有轉移,已經“擴散”了,也一定要治療,因為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我經常告訴病人,如果你是腎癌、肝癌、肺癌等,發現已經有骨轉移,那麼你如果因為經濟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放棄積極的治療,我不會多勸你太多,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如果你是前列腺癌,發現骨轉移,並且並沒有治療過,那麼我一定會勸你不要放棄積極治療,因為有較大的可能仍然可以長期存活。其他多數癌症的骨轉移,可以等同於真正的晚期;但是未經治療的前列腺癌骨轉移,離真正的晚期還差得遠。
前列腺癌早期主要是根治性手術/放療治療,而已經有轉移的前列腺癌,是以內分泌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簡而言之也就是前列腺癌的癌細胞,需要雄激素來促進它生長,沒有雄激素癌細胞就不能生長。所以內分泌治療就是去除掉雄激素。如果經費的確困難,可考慮行小手術“去勢”,去除雄激素,配合並不昂貴的藥物治療;不過現在多數是採取定時(1-3個月一次)打針加口服藥物治療。可以良好控制腫瘤一段時間(平均2年左右,長的可超過5年)。
為什麼是一段時間呢?這個道理很複雜,簡而言之就是一段時間後存活下來的癌細胞發生了變化,可以在極少雄激素的情況下生長,甚至自身分泌雄激素促進生長。如果到了這個階段,叫做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這個階段,可能稱為真正的晚期前列腺癌更為合適。這一階段的各種治療就會比較昂貴,有一些新的藥物和治療方式,都很昂貴,並且效果參差不齊。最終可能會因為腫瘤持續發展,威脅生命。對於這一階段的治療,那麼我就建議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了,因為畢竟癌症的治療是沒有極限的。
-
6 # 海上名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葉定偉教授表示:
是會擴散的。當前列腺癌轉移到骨時,可引起轉移部位骨痛。骨轉移的常見部位包括脊柱、髖骨、肋骨和肩胛骨,約60%的晚期患者發生骨痛,常見於腰部、骶部、臀部、髖部骨盆。骨痛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些患者可表現為持續性疼痛,而某些患者則表現為間歇性疼痛。骨痛可侷限於身體的某一特定部位,也可表現為身體不同部位遊走性疼痛;在一天內的不同時間骨痛可能會有變化,對休息和活動的反應也不同。如果因為腫瘤侵犯使骨質明顯變脆,很可能會發生病理性骨折。某些部位是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如膝關節和肩關節,在這些部位出現的疼痛並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轉移所致,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前列腺癌轉移。
有1/2至2/3的患者在初次就醫時就已有淋巴結轉移,多發生在髂內、髂外、腹膜後、腹股溝、縱膈、鎖骨上等部位。如果前列腺癌轉移到鄰近區域淋巴結,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少數情況下,淋巴結廣泛轉移,淋巴結腫大明顯,壓迫血管,阻塞下肢淋巴迴流時,會出現下肢和陰囊腫脹的症狀。
伴有脊柱轉移的晚期前列腺癌,如果脊柱骨折或者腫瘤侵犯脊髓,可導致神經壓迫,進而引起癱瘓,需要立即去醫院急診治療。
如果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或者盆腔淋巴結廣泛轉移,會出現單側或雙側輸尿管(將尿液從腎臟引流到膀胱的通道)梗阻。輸尿管梗阻的症狀和體徵包括少尿(雙側輸尿管梗阻時則出現無尿)、腰背痛、噁心、嘔吐,合併感染時可出現發熱。
-
7 # 腫瘤科楊醫生
來自於日本東北大學公衛學院衛生資訊學與流行病學系博士Shu Zhang介紹,前列腺癌是世界男性第二大癌症,據統計,2019年美國將有17.4萬新發前列腺癌病例。目前,這種癌症的診斷和治療在不斷改進,但還沒有治癒或者預防的方法。我們知道,有些食物可以致癌,有些則有降低癌症風險的功效。因此,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簡單的飲食干預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儘管效果不一定顯著,但也在較大的患癌基數上產生重大的影響。
蘑菇是一種價格便宜,世界廣泛食用的食品,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了它潛在的抗病能力。2012年的一份研究稱蘑菇中某些化合物有抗癌、抗炎和抗糖尿病的特性。這份研究的作者又在近期測試了雙孢蘑菇(白口蘑)與複發性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該小組發現,36%的前列腺癌患者服用了蘑菇提取物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下降,證明這種提取物可提高身體對癌症的免疫反應。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宮城佇列研究和大崎佇列研究中獲取資料,共包含36499名年齡在40—79歲日本男性,跟蹤時長平均13.2年。研究人員透過問卷獲取飲食、病史、身體活動水平、吸菸、飲酒、教育水平等資訊,然後透過每個人吃蘑菇的習慣分配到五個不同的組:6.9%的人幾乎不吃蘑菇,36.8%的人每月吃一兩次,36.0%的人每週吃一兩次,15.7%的人每週吃三到四次,而4.6%的人幾乎每天都吃蘑菇。
在隨訪期間,共確診了1204例前列腺癌,相當於參與者的3.3%,在控制各類變數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一個顯著的有益結果。與每週吃蘑菇少於一次的人相比,每週吃一到兩次的人患前列腺癌相對風險低8%,每週吃三次或更多次的人相對風險低17%。
Zhang指出,我們控制了一系列影響因素,包括癌症家族史、吸菸飲酒因素以及咖啡攝入量,這種關係仍很明顯。有些分析認為,愛吃蘑菇的人更傾向於多吃蔬菜水果,但排除日常飲食結構因素後,仍存在癌症風險降低的聯絡。
50歲是推薦進行前列腺癌篩查的年齡,由於時間較早,因此在50歲人群中,吃蘑菇與前列腺癌發病沒有聯絡;而到了前列腺癌平均診斷年齡的65歲,二者之間呈現反相關的關係。
目前,蘑菇和前列腺癌之間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而在先前的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蘑菇中含有左旋麥角硫因,這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它在香菇、平菇、灰樹花蘑菇和金平菇中含量很高,同時,這些蘑菇還含有大量的谷胱甘肽,這也是一種抗氧化劑。這些蘑菇,包括之前研究提到的白口蘑均為市場最常見的蘑菇,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些蘑菇在前列腺癌發病風險下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Zhang指出,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蘑菇的消耗量僅做了一次評估,因此隨訪期間蘑菇攝入的習慣可能發生變化,同時,問卷也沒有確切反應出每個人究竟吃了什麼蘑菇,吃了多少,這些都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因此,目前的資料僅能表明經常吃蘑菇可能有助於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還需要在更大一部分人群和環境中做更系統性的研究,證實這種聯絡。
前列腺是男性的重要性腺器官,主要負責前列腺液的分泌。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較低,但在過去的十年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逐漸增加,成為臨床上較常見的癌症之一。
前列腺癌發病率高的原因
1.前列腺癌與種族有關
歐洲和美國的前列腺癌發病率很高。經過研究,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與人類密切相關。黑人種族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很高,白種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黑種人,黃種人的發病率相對較低。
2,前列腺癌與年齡有關
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王斌博士幽默地說:“過去,男性已經過了沒有患上前列腺癌的年齡。”近年來,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這位10歲的老人很常見,因此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
3,前列腺癌與飲食結構有關
王斌博士坦言,目前飲食習慣的變化,熬夜,吸菸,飲酒習慣與前列腺癌有一定關係。
4,前列腺癌與遺傳有關
前列腺癌與遺傳有很大關係。如果家中有前列腺癌患者,患病兒子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孫子女的血緣關係會減少,發病率會降低。 。如果家中有前列腺癌患者,他的直系親屬應更加註意前列腺癌的篩查。
2016年,超過18萬名男性被診斷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已經成為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作為中國十大高發男性腫瘤之一,前列腺癌是增長最快的男性惡性腫瘤,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腺,位於膀胱下方、直腸前方。因為包饒尿道,因此前列腺的疾病非常容易影響排尿。而前列腺作為外分泌器官,其分泌的前列腺液等可以作為精液的一部分,對精子具有滋養和穩定的作用。
因為對性相關問題的避諱,男性很少關注自身前列腺的問題,或者即使出現異常也羞於檢查。但是因為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同時發病年齡越早,對家族其他男性患癌的影響越大。
比如有家族史的男性患癌風險要比無家族史的高出2-3倍,且患癌,並在40歲時接受前列腺癌的相關檢查。
前列腺癌的預防
研究發現前列腺癌與高脂飲食關係密切。
建議營養均衡,避免食用過多肉類,特別是豬肉、牛肉等紅肉;戒菸限酒,增加戶外運動;適量補充微量元素硒和維生素D、E;常見的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也會增加患癌風險,應及早治療。前列腺癌的診斷
早期前列腺癌沒有特殊症狀,常見尿頻、尿急、尿不盡以及會陰部的不適等。50歲及以上的男性應每年進行前列腺癌篩查,並判斷前列腺癌風險。常規的血液檢測可以監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或PSA的生物標誌物,結合直腸指檢可以判斷前列腺癌的風險。
前列腺相關抗原(tPSA)正常值≤4ng/ml。如果tPSA﹥10ng/ml時,應及時做盆腔核磁(MRI)或CT排除前列腺腫瘤,如果發現有腫物還應做穿刺活檢進一步確診。如果4 ng/ml ﹤tPSA﹤10ng/ml時,應看fPSA /tPSA比值,如大於0.25說明前列腺癌的風險小,而小於0.16則提示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應密切監測和進步一檢查。患者和醫生及家屬的溝通,以及對疾病的瞭解,非常容易影響心態,從而影響患者的後續治療。
前列腺癌的治療
早期前列腺癌
患者應該和醫生就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案進行溝通,因為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保證患者擁有良好的生活治療,因此患者的個人感受十分重要。
早期非侵襲性前列腺癌,患者透過諮詢醫生,可以選擇主動監測。這裡所提及的主動監測不同於以前檢出疾病後,單純推遲治療等到病情發展到不得不手術的被動做法,而是依靠血常規檢查、身體檢查以及前列腺組織的定期活檢或抽檢來及時發現治療指徵的積極的監測計劃。
早期前列腺癌並不是可怕的疾病,伴癌生存也不是不可能,但這並非是說常規篩查和早期檢測不重要,相反的,儘早發現處於異常狀態的前列腺組織,進行動態監測,一旦疾病進展,可以儘快開展有針對的治療。
如果前列腺癌發現時已經處於中晚期,並且已經發生擴散,那麼治療可以選擇免疫療法。
隨著醫學的進步,2018年腫瘤免疫治療登陸中國,免疫療法作為癌症治療新技術當下越來越受到前列腺癌患者的追捧。
與傳統治療方式不同的是,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透過啟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在一些瘤種的治療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特點,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在國際上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2019年多個腫瘤免疫藥物陸續在中國上市,自源性體內免疫細胞啟用療法(Yivyka)就是當下免疫藥物中備受癌症患者和家屬關注的一顆“新星”。
自源性體內免疫細胞啟用療法是由國內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新型生物免疫療法,具有廣譜的抗腫瘤活性,可與多種抗腫瘤藥物聯合使用,並且無需基因檢測使用便捷,為廣大晚期肺癌患者提供多一種選擇。據悉,這一新型生物免疫療法已在高棉獲批,目前高棉皇家腫瘤治療中心面向全球徵集免費用藥患者。
前列腺癌迎來重大治療突破!免疫細胞啟用療法為患者帶去治癒曙光
自源性體內免疫細胞啟用療法完全不同於PD-1/PD-L1免疫抑制單抗的作用機理,免疫抑制單抗是透過阻斷癌細胞與自體免疫細胞的結合,破壞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進而殺滅癌細胞。自源性體內免疫細胞啟用療法是透過誘導多種細胞因子產生、調控NK細胞、巨噬細胞及T細胞分化等通路來調節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在削弱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時,能夠顯著提升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功能。
由於前列腺癌多起源於前列腺的周邊帶,起病較為隱匿,生長較為緩慢,所以早期前列腺癌常無任何預兆症狀,而一旦出現症狀,常屬較晚期的進展性前列腺癌。目前,由於癌症篩查的大力普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值升高和直腸指檢發現前列腺異常改變已經成為前列腺癌篩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40歲以上有高度患病危險和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接受仔細的前列腺癌篩查。
回覆列表
前列腺癌晚期已擴散還能治療麼?重慶市腫瘤醫院專家介紹:前列腺癌幾乎均發生在前列腺的外側部,呈潛伏性緩慢生長,所以在腫瘤很小時沒有任何的臨床表現。
而良性的前列腺腫大和前列腺炎產生的症狀和癌症相似。前列腺癌的可能與年齡、高脂肪、輸精管切除、吸菸、遺傳因素、接觸重金屬、不適當的性生活及性病有關。 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激素治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具體選用何種方法,應根據患者年齡、全身狀況、癌腫的區域性範圍以及轉移情況而定。其中,腫瘤細胞治療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輔助治療方法。 前列腺癌晚期已擴散還能治療麼 腫瘤細胞治療有很強的整體觀念。生物細胞免疫往往能從患者全身的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侷限在癌症病灶本身。腫瘤細胞治療調理能糾正機體的某些失調,去除腫瘤的復發因素,減少轉移的機會;其次,腫瘤細胞治療對健康細胞的傷害比較小,一般不會因治療本身的原因對體力產生新的破壞,在癌症好轉的同時,體力也會逐漸得到恢復,逐步增強免疫力。 臨床上腫瘤細胞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具有一定療效的腫瘤治療模式,是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的治療方法。腫瘤細胞治療是指透過調動機體防禦機制或藉助生物製劑的作用。以調動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癌能力,從而有效的抑制腫瘤生長、轉移、復發的治療方法。腫瘤細胞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之一。
腫瘤細胞治療是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一種,也是腫瘤生物治療領域開展較為成熟的一種技術。腫瘤細胞治療是透過提取患者自身外周血中的單個核細胞,在GMP超潔淨實驗室中進行誘導,啟用和數量擴增成DC/CIK細胞,然後再回輸給病人的治療過程。 腫瘤細胞治療主要應用的是樹突狀細胞和CIK細胞,這兩種細胞對腫瘤細胞有特異性識別作用,能夠廣泛性識別各種腫瘤細胞,對病種沒有區別。當DC與CIK細胞聯合作用將惡性腫瘤細胞完全殺滅或降低與穩定在一定水平時,即可達到腫瘤的臨床治癒或腫瘤的控制。 臨床上腫瘤細胞治療具有不傷身體、無痛、無副作用等優點,減輕患者放化療毒副作用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與生活質量,並適用於所有的腫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