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航學士
-
2 # 守中堂主人
回答一下
都沒什麼太好的發展前景
對於睡眠經濟。恐怕大家都想著是睡眠質量的經濟。但對於睡眠質量,實際上是個世界難題。目前並沒有什麼好方法解決。市面上的都是噱頭,靠宣傳一陣,騙騙人,賣一陣就逃。因此,如果沒有科技或醫學上的突破,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真正的經濟的。除非是靠騙人撈一票就算。
那麼對於所謂懶人經濟,這也是個不太準確的通俗說法。主要是針對部分所謂有“懶“的需要的群體。那麼這些群體是不固定,需求也不穩定的。因此,市場也不穩定。不容易發展。另外,還有一種“懶”,就是提供生活的更加便利高效等,這就需要技術的進步來提供,如解放廚房的做飯機器人,打掃機器人等。這個有一定前途,目前也有一些產品。但都需要強大的產品設計研發能力,特別是人工智慧的突破。
總結一下,兩者都不易發展。都受到科技的限制,但相比之下,目前懶人經濟可能更好些。
-
3 # Mike-臨界點
睡眠經濟和懶人經濟的未來前景都好,只要抓住一個深耕細作,累以時日,皆可勝出。
我比較喜歡睡眠經濟,分析如下:
1,現狀描述
網際網路及資訊化高速發展,多姿多彩的生活帶給人們壓力也越來越大,焦慮、興奮、學習、思考、娛樂……都會讓人們的時間不夠用,最能佔用的就是睡眠時間。
小微企業老闆、大中企業高管、IT男女、職場年青人和老人是最凸顯的幾個群體。
2,老人睡眠經濟描述
我們面對的群體是空巢老人和 孤獨老人。
主要面對問題:寂寞無聊無事幹,白天多睡晚上不睡,睡覺易醒,情緒波動睡不著等。
3,老人睡眠經濟解決思路
良好的睡眠受飲食起居,情緒,日常生活規律性影響。
A,飲食
不貪吃,不多吃,不亂吃,按時吃,營養搭配合理;
少吃零食,晚上20點後不吃東西。
透過老人健康管理糸統,為每個老人提供精準營養餐及時間管理。
B,穩定規律的作息時間
起居,吃飯,鍛鍊,活動,娛樂穩定而規律,也就是365天24小時時時規律作息安排。
透過即時定位跟蹤糸統,提醒和督促老人起居規律生活。
C,睡眠管理
老人睡覺難眠,易傷感,易驚醒,甚至沒有時間概念。
透過睡眠糸統跟蹤老人睡眠狀況,提醒和改進老人睡眠狀況。
D,老人資料管理糸統
透過上述子糸統釆集老人資料,併為每位老人建立動態電子檔案,從而達到全方位管理(包括睡眠)。
透過上述方式,可以清楚老人日常生活狀況,並解決老人睡眠問題。
-
4 # 馮漲櫃
懶人經濟門檻低,睡眠經濟難破局
睡不著、睡不好這個話題好像越來越大眾化,上至古稀之年的老爺爺老奶奶,下至豆蔻年華的花朵們,好像都存在這個問題,而且還越來越嚴重。《2019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中指出至少3億多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90後年輕人是重災區,他們當中75%是晚上11點以後入睡,33%是凌晨1點後入睡。所以睡眠障礙也分兩類問題①精神方面的②習慣方面的。
至於精神方面導致睡眠質量差的應對主要是一些助眠類產品、促眠類產品以及監控睡眠的產品備受歡迎,以及最近在東京和馬德里興起的睡眠艙等新型睡眠環境產品也頗受市場歡迎。但是這類產品對於由於機體產生的睡眠問題,其實效果並不大,叫好不叫座,叫座不見效,就是目前這類產品的尷尬,還是需要很多基礎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作為鋪墊才能研發出好的產品。以下是某寶搜尋助眠類的前五的產品,想必很多人都嘗試過,但是效果可能並不如意,噱頭大於實際,這也是目前睡眠產品的尷尬。
反觀第二類生活習慣引起的晚睡,其實倒不必過於擔心,反倒可以將目前的睡眠時間的延遲直接引導為夜間經濟。年輕人“睡不著”,80%需要社交網路以及當前的網際網路娛樂化來背鍋。年輕人睡不著都在幹嘛呢?看直播打遊戲、刷抖音逛淘寶、追劇甚至是定外賣,我想總有一款適合你,確實也拉動了不少消費,創造了GDP,不過年輕人的長期晚睡,還是會給身體帶來較大的負擔,脫髮、虛胖甚至身體亞健康。
得懶人者可天下上文中我已說了,懶人經濟門檻低,而且市場需求以及市場規模龐大。放眼看當下,我們生活中大火的產品也好,一些軟體也好,很多都是為懶人們而生的。回家的第一件事指紋鎖開門,解決了我們不用帶鑰匙的煩惱;小愛音箱、天貓精良幫我們喚醒電視,開燈;吃完飯,碗再也不用擔心老媽出去旅遊了,丟洗碗機裡;睡覺前,喊下掃地機器人開始辛勤的工作把;夜宵想吃點啥,拿起手機點個外賣,半小時送達。。。。。哪一個不是懶人們的福音。
從上面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懶人的需求遍佈生活的衣食住行種種方面,只要你能想到幫懶人們解決“殺時間”(打發時間)或者“攢時間”(節約時間)兩方面上有所建樹,那麼市場就會有足夠的響應,市場和人氣就會聚集,機會就來了。所以還在等什麼,趕緊開動腦子,發現痛點解決痛點把,下一個“王興”就是你。
回覆列表
1、睡眠經濟,炙手可熱
華人的睡眠狀況有多糟?《2018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8年,華人均睡眠時長由8.8個小時降至6.5個小時,平均38.2%的華人有睡眠問題,比全球平均高出11.2%!
其中,80後、90後正在成為睡眠障礙的主力軍。
有調查顯示,62.9%的90後年輕人處於睡眠的“煩躁區”和“苦澀區”,還有12.2%睡在“不眠區”,只有5.1%的人處於“甜美睡眠”狀態。
睡眠經濟也因此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經濟現象。博思資料釋出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改善睡眠產業市場規模約2797億元。從褪黑素、睡眠枕、助眠香薰等傳統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之名的安眠手環、失眠貼、睡眠噴霧、睡眠音響等等,大量“助睡神器”誕生,
一些失眠社群、失眠心理諮詢等與睡眠相關的App也相繼上線,甚至催生了“陪睡”經濟,淘寶上專門售賣晚安簡訊、睡眠技師助眠等新興服務。
雖然《勞動法》規定,每週工作40小時,即使特殊情況,每週工作時間也不應超過44小時。
但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7月,全國企業員工平均每週工作46.5小時。還有調查顯示,超過58%的網友表示,會犧牲睡眠時間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說,人們嘴上說著拒絕過勞,身體卻誠實地工作著——以晚睡為代價。
一些創意工作尤其如此,路遙說“我的早晨從中午開始”,而高木直子筆下的自己,凌晨3點完成漫畫,跑去便利店影印、傳真、交稿。
廣告從業者晚上有靈感,“碼農”們通宵寫程式碼,文字工作者晚上寫稿,插畫師通宵畫圖,在這些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中,晚睡已經成為常態。
另外,享樂主義正在抽離一部分人的睡眠。
一方面是夜間經濟的繁榮,24小時書店、24小時便利店等,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現代人“為睡所困”是時代問題。但從健康角度,睡或不睡,茲事體大。
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的風險和自殺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4倍以上。羅馬帝國時期,有一種刑罰就是剝奪犯人的睡眠,當被剝奪睡眠幾天以後,犯人就會中風身亡。
美國上班族,因為睡眠不佳導致的經濟損失已高達411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28%,日本的損失高達1380億美元,德國則每年損失600億美元
所以,未來不僅近是從個人健康角度,從社會生產角度也將大量催生睡眠經濟,前景十分可期。
2、懶人經濟,懶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
“懶人經濟”現在越來越流行:你可能很早就不逛街了,習慣在淘寶、京東上貨比三家、湊單拼團,或者直接買“網紅同款”,不和自己的“選擇困難”較勁;
能否做好三餐,已經不是獨立生活的標準,各類外賣平臺,把每個地方的佳餚小吃裝進了你的手機;
無論工作、出差還是旅遊,不需要再為酒店和公寓頭疼,因為攜程、鏈家、自如等已經解決問題,你所要做的只是輕鬆刷卡付押金,然後“拎包入住”;
當今社會為何懶惰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從原因上來看大概有四:
一是,科技進步。二是,正在經歷從物質匱乏到物質過剩的兩極轉換。三是,“懶惰”體驗式消費的一種表現。以吃飯為例,人們要考慮來往餐廳、排隊等,付出的體力帶來的疲勞感,節省下時間用於娛樂、社交產生的愉悅感,與之相對要考慮的是快遞費用。四是,全球化程序遵循比較優勢及分工合作行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將自身擅長領域的經濟效率最佳化到最高,將沒有效率的地方“外包”給其他個人或商業公司,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做法。“餓了麼”一開始就是從簡單的寢室送餐做起,逐漸變成一家近百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這樣看來,由懶惰催生而來的“懶人經濟”不是一代人的倒退,而更像是一種由思維模式到商業模式再到生活方式的“躍進”。
從市場上看,“懶人經濟”與4種形態相伴相生:
二是雞湯經濟,網際網路讓名人的心路歷程走進千家萬戶,“我的成功可以複製”讓多少人欣然嚮往,彷彿跨越社會階層鴻溝只差一篇文章。這背後折射的是人們對成功的焦慮和對捷徑的渴望,隨之催生的各類“知識付費”便是對此的印證。雞湯經濟是自我成長上的“懶人經濟”。
三是“佛系”經濟,當前世界千變萬化,奢侈品、日用品種類讓人眼花繚亂,如何彰顯自己的獨特審美和與眾不同,或許“佛系”和“小清新”是當下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對於懶得花時間打造“自身人設”的你來說,“佛系”經濟是文化選擇上的懶人經濟。
基於以上市場現象,“懶人經濟”前景廣闊。
2018年“雙11”,22個交易平臺銷售額3143億,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掃地機器人,比2017年增長了400%。由此可見,一些人工智慧新物件,將會進一步崛起誕生。
橫向看,不少鐘點工或已經被迫向月嫂、陪護等技能需求較高的職業轉行;
農民工等透過勞動換取報酬的群體,變為了當今各類創業企業的“外賣”“跑腿”大軍,中國3.6億元的外賣市場大約支撐了400萬外賣小哥的就業市場。
企業如果跟不上“懶人經濟”的時代脈絡,最終會被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