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點兒文藝的紫陌姑娘

    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貴因篇》說:“審天者查列星而知四時,推歷者視月行而定晦朔。”是說我們的先民觀測天象,制定曆法,在無限的時空中給自己定位的過程。

    中國的天文學起源很早,古人較早已有了“宇宙”的概念,約公元前4世紀的屍佼曾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約前478~前392在世的墨翟在《墨經、經下》則明確指出,“宇”包括所有不同的場所,“宙”包括所有不同的時間。

    天象觀測是制定曆法的基礎,是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而興起發展的,先民由漁獵進入農耕,要“不違農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才能做到“谷不可勝食也”、“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所以,就要觀測天象,測試寒暑季節,制定曆法,做好衣食住行準備。

    中國古代觀測天象有一套獨特的中國式的思路和稱謂,比如說“黃道”、“三垣”、“四象”、“十二宮”、“二十八宿”等等。先民以天幕上的恆星為“座標”,觀察太陽、月亮、行星在這些座標中的執行軌跡和規律。

    我們在中學課本上看到的描繪

    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王勃《滕王閣序》)、“少焉,月出於樂山之上,緋徊於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都寫到了“二十八宿”裡的“鬥宿”和“牛宿”,它們都屬於“北方玄武”;

    再如“迢迢牽牛星”(指“河鼓”三星,與“織女星”隔“河”相對),皎皎河漢女(“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古詩十九首》之十);

    又如“潭西南而望,鬥(指北斗七星)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記》、“天柱高而北辰(指北極星、喻皇帝)遠”(王勃《滕王閣序》),

    則又表明古人對北斗七星及北極星早已有觀察並能掌握運用;而“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的“二十八宿”更是廣為人知。

    中國古代星象學家還把天上的星宿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相配合以二十八宿來劃分,列出了一個對應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克阿瑟為什麼認定神道教,是日本發動戰爭的根源?